备战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一:溶液
展开备战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一:溶液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生理盐水
B. 消毒酒精
C. 液氧
D. 碘酒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白醋
B. 食用油
C. 食盐
D. 酒精
3.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分析,如果向下列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植物油
C. 白糖
D. 纯碱(Na2CO3)
4.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浓硫酸
B. 医用酒精
C. 生理盐水
D. 碘酒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说明该温度下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6.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醋
B. 蔗糖
C. 面粉
D. 食盐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8.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回答:
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
1.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 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t℃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60 ℃时,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2.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图,若现有接近饱和的三种溶液,通过升温,能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甲溶液
B. 乙溶液
C. 丙溶液
D. 均不行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5.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 ℃时的溶解度为36.6 g
B. 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 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6.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7.为测定标有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测定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请认真看清上图信息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当滴加盐酸到C点时,所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②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到0.1%)________。
③导致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考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A. 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
B. 用量筒量取90 mL水
C. 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D. 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2.现有30 ℃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 降低温度至10 ℃
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
3.(1)已知:水的密度为1.0 g·mL-1。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 g,需要量取水________。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5.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5.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备战2020中考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一:溶液参考答案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生理盐水
B. 消毒酒精
C. 液氧
D. 碘酒
【答案】C
【解析】液氧属于氧气的液态,是纯净物,是单质。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白醋
B. 食用油
C. 食盐
D. 酒精
【答案】B
【解析】食用油和水能形成乳浊液,A、C、D三项的物质可以和水形成溶液。
3.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分析,如果向下列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植物油
C. 白糖
D. 纯碱(Na2CO3)
【答案】B
【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A项,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B项,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错误;C项,白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D项,碳酸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故选B。
4.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浓硫酸
B. 医用酒精
C. 生理盐水
D. 碘酒
【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的溶剂为水,溶质为硫酸;B项,医用酒精中的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C项,生理盐水中的溶剂为水,溶质为氯化钠;D项,碘酒中的溶质为碘单质,溶剂为酒精,故选D。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说明该温度下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答案】B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B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项,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D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其含义是:20 ℃时,100 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 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 g,错误。故选B。
6.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醋
B. 蔗糖
C. 面粉
D. 食盐
【答案】C
【解析】A项,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项,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项,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正确;D项,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答案】D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选项,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是错误的叙述,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选项,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面粉不溶于水;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溶质,但能溶解其他物质;D选项,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8.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回答:
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答案】(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B(或C)中产生的沉淀多,而C(或B)中产生的沉淀少
(3)①A是CuSO4 B(或C)是K2SO4 C(或B)是KCl D是CaCO3
②A是CuSO4D是CaCO3
【解析】(1)上述药品只有CaCO3不溶于水,当四支试管中中均看到有固体,可能是因为溶剂少而固体多,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下达到饱和;
(2)根据信息,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可判断A为硫酸铜,而能够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只有碳酸钙,所以可以判断D为碳酸钙,则B和C可能为K2SO4或KCl,由于溶液中混有了硫酸根离子,所以向试管中加氯化钡溶液,B和C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但是硫酸钾中含有的硫酸根多,所以产生的沉淀也多;
(3)①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A为硫酸铜,而D为碳酸钙,步骤3中加入氯化钡,则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硫酸钾假定为B,剩余的C为氯化钾;
②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A为硫酸铜,而D为碳酸钙,而B和C无法断定,根据硫酸盐及氯化物的性质可以利用氯化钡溶液来进行鉴别,注意为了保证加入的固体全部溶解,应该加入足量的水。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
1.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 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t℃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60 ℃时,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错误;B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仍为饱和溶液,错误;C项,t℃时,氯化铵和硝酸钾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故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10 g,得到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C。
2.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图,若现有接近饱和的三种溶液,通过升温,能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甲溶液
B. 乙溶液
C. 丙溶液
D. 均不行
【答案】C
【解析】运用溶解度曲线图得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规律解答。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丙的溶解度减小,接近饱和的丙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故选C。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D
【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就是相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T℃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A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时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正确;T℃时,甲的溶解度20 g,故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4.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B项,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C项,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D项,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故选C。
5.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 ℃时的溶解度为36.6 g
B. 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 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答案】C
【解析】A项,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 ℃时的溶解度为36.6 g,正确;B项,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项,比较甲乙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错误;D项,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正确。
6.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项,在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B项,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在t2℃时将20 g甲溶解于100 g水中溶液恰好饱和,所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 g∶120 g =1∶6。错误;C项,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不知溶液的浓度及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错误。所以应选C项。
7.为测定标有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测定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请认真看清上图信息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当滴加盐酸到C点时,所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②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到0.1%)________。
③导致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8 (2)①7.3 g ②29.2% ③盐酸有挥发性
④HCl、NaCl
【解析】(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 g×40%=8 g;
(2)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盐酸到C点时,溶液的pH=7,25 g的盐酸与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①设25 g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②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100%=29.2%
③盐酸具有挥发性是导致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的原因;
④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全部参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还有剩余的盐酸,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HCl、NaCl。
考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A. 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
B. 用量筒量取90 mL水
C. 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D. 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答案】A
【解析】A项,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项,用量筒量取90 mL水,实际所量取的水比所需要的水(应需要95 mL)少,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C项,搅拌后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项,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故选A。
2.现有30 ℃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 降低温度至10 ℃
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
【答案】A
【解析】A项,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项,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C项,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项,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已知:水的密度为1.0 g·mL-1。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 g,需要量取水________。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47.5 mL (2)CBDEA (3)①②③
【解析】(1)水的质量为50 g-2.5 g=47.5 g,故水的体积为=47.5 mL。
(2)配制溶液时,首先从试剂瓶内取食盐固体,然后放在天平上称量,再放进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故填CBDEA。
(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则药品端食盐的质量加上纸片的质量等于砝码端的质量,食盐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填①②③。
4.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5.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5.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