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5839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与探究,想一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天,福尔摩斯像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着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
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和气体的重量了么!
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化学家从很早便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的猜想:可能。。。
注意观察: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和
m(P)+ m(O2)= m(P2O5)
气球的作用:防止由于气体膨胀而冲开瓶塞。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例如:水冷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说法对吗?
不对,因为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释。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 氢气 + 氧气
分析讨论: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H2O H2 + O2
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思考:1、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还有白烟产生
思考:2、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缘故。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 3、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4、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中有六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1)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6 4 32
①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③表示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②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能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 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表明了: ①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参加反应的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S+O2 SO2Fe+CuSO4 Cu + FeSO4CuO+H2 Cu+H2O
、这个化学方程式怎么读?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2、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1、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求化学式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参加了反应。
1、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一定有的元素: 可能有的元素:
(2)将孔雀石隔绝空气加热可得到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请推断出孔雀石中含有什么元素?
20世纪80年代,有人制造一个“水变油”的骗局。骗者称:只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神秘”的催化剂,水就能变成能燃烧的汽油(主要含C、H元素)。请你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的原因。
水中没有C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催化剂后也不可能产生C元素。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CO2+6H2O X+6O2 则X为____。
1) 硫化氢(H2S)燃烧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
2H2S + O2 === 2X+ 2H2O
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2KNO3+3C+S K2S+N2+3X表示,则X的化学式为( )
2.科学家通过宇宙探测仪发现金星大气层中含有X物质,X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取:CH2(COOH)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A.CO B.C3O6 C.NO D.CO2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ppt课件,共43页。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授课免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有空气进来啦,讨论一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实验6,新分子,新物质,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