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C卷含解析
展开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C卷(通用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汁 B.菜刀生锈
C.瓷碗破碎 D.湿衣晾干
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
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
4.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6.“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7.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2H2
C.H2 D.2H2O2
8.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In B.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与其它8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中子数不同
9.臭氧(O3)能杀死细菌,可用作消毒杀菌剂。臭氧属于(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气 D.稀有气体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块状固体的取用 B.液体的倾倒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液体的滴加
12.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
13.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2 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C.最外层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15.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7.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8.近期,草地贪夜蛾虫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产区,农药甲维盐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已知甲维盐的化学式为C56H81NO1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维盐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
B.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0
C.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1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0.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Ne ②Mg ③Mg2+ 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7分)
21.(6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元素__ _;(2)1个硅原子_ __;
(3)2个二氧化氮分子 ;(4)镁离子 ___;
(5)硝酸银离子 ;(6)标出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22.(5分)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
(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
(5)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_____。
23.(10分)如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題:(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24.(6分)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左图中海水属于_ 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
(2)右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 __,试管B所对应的电源是__ _(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三、推断题(本大题包括一个小题,共12分)
25.(12分)有A、B、C、 D、E五种物质,暗紫色的固体A受热会产生一种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黑色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银白色金属E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写出物质的名称:A_ __,B_ __,C__ _,D 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 __;
写出E在B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__。
(3)气体D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气体D的资料如下:
①D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D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③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镁条在D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以上叙述中(填序号)__ _是物理性质;__ _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用途。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6.(8分)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 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
27.(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
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
磷的燃烧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图甲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浓厚搞得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幕弹,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他测得氧气体积分数约是_______,燃烧结束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 __(填化学式)。
实验二:探究粒子的性质
如图乙所示、用a、b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
(1)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_____(填“a”或“b”)。
(2)通过对比图乙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粒子间的间隔比水的_____(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共9分)
28.(9分)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是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请计算:
(1)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丙氨酸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3)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C卷(答案解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D | A | A | B | D | A | D | A | D | C | C | B | B | A | C | C | A | C | B |
1.【答案】B
【解析】A、西瓜榨汁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物质---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C、瓷碗破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A、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故A正确;B、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上班上学时,鼓励坐公交车、地铁、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故B正确;C、减少纸张浪费,减少树木砍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D、为了减少水源的污染,要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禁止使用化肥,故D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黄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
4.【答案】A
【解析】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有:量筒、容量瓶、集气瓶等;能加热并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等;能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A、试管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A正确;B、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不能加热,故B不正确;C、烧杯加热要垫石棉网,故C不正确;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D不正确。故选A。
5.【答案】B
【解析】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B、氧气支持呼吸,故可用于医疗急救,故正确;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这里的“碘”指的是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故选D。
7.【答案】A
【解析】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A正确;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 表示两个氢分子,故B不正确;C、H2 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故C不正确;D、2H2O2表示两个过氧化氢分子,故D不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可知,铟的元素符号是In,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及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可知,铟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铟与其它8种元素的根本区别质子数不同,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A
【解析】A、臭氧是只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臭氧是只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不属于混合物;C、臭氧和氧气为两种不同的物质;D、稀有气体是氦、氖、氩等多种物质的总称,臭氧不属于稀有气体。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故A不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故B不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黑色固体生成,故C不正确;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中固体不能垂直扔进试管中,会砸裂试管底,A选项错误;B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手心,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B选项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应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C选项正确;
D中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且不能接触试管壁,D选项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2,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高粱用于酿制白酒是利用高粱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属铜用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A、在溶液中水、酒精、汽油等均可作溶剂,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某物质的溶液,不特别指明溶剂的话,溶剂就是水,故A正确;B、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后就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该做法错误,不利于水资源保护,故B错误;C、在电解水时,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因此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错误。故选A。
16.【答案】C
【解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A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B错误;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C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D错误。故选C。
17.【答案】C
【解析】考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解答】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标签中化学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OH,标签中化学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C、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标签中化学式书写错误,符合题意;D、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NO3,标签中化学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 【答案】A
【解析】A、甲维盐是由甲维盐分子构成的,1个甲维盐分子是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B、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6×15)=7:120,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甲维盐中碳、氢、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6):(1×51):(14×1):(16×15)=672:51:14:240,则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C
【解析】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20.【答案】B
【解析】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正确;C、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不正确。故选B。
21. 【答案】(1)Al;(2)Si;(3)2NO2;(4)Mg2+;(5) NO3−;(6)
【解析】(1)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硅原子表示为:Si;(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银离子可表示为:NO3− ;(6)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故答案为:(1)Al;(2)Si;(3)2NO2;(4)Mg2+;(5) NO3−;(6)
22.【答案】(1)G;(2)C;(3)E;(4)A;(5)F
【解析】(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序号为G;(2)烧杯用于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炸裂,序号为C;(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序号为E;(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序号为A;(5)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量筒,序号为F。
23.【答案】(1)22.99;(2)BC;(3)最外层电子数;得到;(4)离子
【解析】(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为22.99;(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填:BC;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电子;(4)C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22.99;(2)BC;(3)最外层电子数;得到;(4)离子;
24.【答案】(1)混合物;Na+;(2)H2;正;(3)AC;(4)AB
【解析】(1)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填:混合物;Na+;(2)右图试管A中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试管B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试管B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故填:H2;正;(3)A、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B错误;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C;(4)A、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B、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C、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故选AB。
25.【答案】(1)高锰酸钾;氧气;木炭;二氧化碳;(2)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3)①,③,④,②
【解析】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得知B是氧气;黑色固体C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则C为木炭,D是二氧化碳,银白色金属E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则E为铁丝;暗紫色的固体A受热会产生氧气,则A为高锰酸钾,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C是木炭,D是二氧化碳,故填:高锰酸钾;氧气;木炭;二氧化碳;(2)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3)①D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②D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是物质的用途;③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物质的化学性质;④镁条在D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①,③,④,②。
26.【答案】(1)酒精灯(或试管、铁架台);(2)A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气密性;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正;(4)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解析】(1)装置A中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试管;(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连接好仪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制取过程中,收集不到气体;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相对于装置B,装置C可通过注射器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7.【答案】实验一:(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18%;实验二:实验二:(1)a;(2)大
【解析】实验一:(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试管内压强减小,水进入试管,测得氧气体积分数约是9ml/50mlx100%=18%,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燃烧结束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N2。实验二:用a、b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气体分子间的间隙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隙大,a容易被压缩。(1)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a。(2)通过对比图乙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粒子间的间隔比水的大。
28.【答案】(1)3:7:1:2;(2)碳(或C);(3)64
【解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7:1:2;
(2)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2):(7×1):(1×14):(2×16),=36:7:14: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78g×=6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