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304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304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304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地壳中含量处于第二位的元素是( )
A.OB.NC.SiD.Al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任何微粒都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5.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广告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xxx茶叶,纯正绿色饮品,无任何化学元素
B.xxx白酒,好水酿好酒,口齿留余香
C.xxx清洁剂,能清除所有污秽
D.xxx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6.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B. C . D.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9.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质子数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
A. a b B. a c C. a d D. b d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12.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A.AB.BC.CD.D
13.学习科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哪个表示粒子处于稳定结构且粒子属于阳离子( )
二、填空题
15.钛是一种金属,它的用途越来越大,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2,则它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___,核外电子数为___,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它的中子数为___。
16.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请根据相应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NaCl是由_______构成的;
(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3)单质铁是由________构成。
17.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率越小.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的烧杯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8.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⑦原子核这些粒子中:(用序号回答)
(1)能够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
(2)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
(3)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
(5)一定带负电荷的是____;
(6)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
19.“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_________(写化学式)气体排放。
(2)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如图是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_。
(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
(4)扫描二维码可以和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主要用PVC不干胶贴纸,它属于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三、推断题
20.已知A、B、C、D四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B的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A_____、B_____;
(2)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从A的原子结构分析,A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_____。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1.下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至三种元素组成。I为单质,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其它均为化合物。G、D属于盐,A、E、F属于氧化物,且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8,B、C、D形成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变红。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I的化学式 _________ ;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写出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A→B的反应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四、实验题
22.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 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是______.
23.(1)下图是教材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据此现象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①其中C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质量为m千克,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n千克,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5.已知作为质量基准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计算(保留三位小数):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序号
事 实
解 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B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少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B
湿衣服晾晒在太阳下更易晒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一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C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
分子的体积变小
D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转化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D
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
蔗糖分子受热分解了
参考答案
1.C2.C3.A4.A5.B6.B7.D8.C9.B10.B11.B12.D13.B14.B
15.22 22 26
16.(1)离子(2)水分子(3)原子
17.有水喷出,H2分子透过素烧瓷筒A进入广口瓶中,使瓶内压强增大.
18.①②⑥; ①②④; ⑤; ③⑦; ⑤; ⑥
19.CO2 15 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 混合物
20.氢或H 碳或C H2O,H2O2 +1 CS2
21. H2 Na2CO3(K2CO3) Ca(OH)2+ Na2CO3 =CaCO3↓+2NaOH或Ca(OH)2+ K2CO3 ==CaCO3↓+2KOH CO2+ Ca(OH)2 == CaCO3↓+H2O 放出
22.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B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 滤纸变红 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作对比
23.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与B试管对比或对照可减小污染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24.
25.(1)26.986 (2)3.986x10-26Kg
初中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单元评价检测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卷版doc、第三单元单元评价检测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