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0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0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03
    还剩6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6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

    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4.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5.下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


    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7.某同学的爸爸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8. 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 m/s B.9 m/s C.12 m/s D.15 m/s

    9.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10.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 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 m,则冰壶以3.2 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A.8 m B.16 m C.24 m D.32 m
    11.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
    12.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13.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  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

    15.2019年10月16日,连接江南一江北的沅江遂道顺利通车,遂道全长2240m,双向四车道,给常德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遂道口设有如图所示标示牌,标示牌.上“60”的单位为 ,张师傅驾车通过沅江遂道,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 s。






    16.如图 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   (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7.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和_______,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_。


    18.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krn/h,合_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在10时05分,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km.
    时刻
    10时02分
    10时04分
    10时06分
    10时08分
    10时10分
    里程数
    102km
    104km
    106km
    108km
    110km



    19.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如图甲所示,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    min   s,合    s。 

    20.下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 
    信息四:跑步者的速度是     m/s; 
    信息五:骑车者的速度是     m/s。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1. 简答题:
    观察图中旗子的运动状态,判断船相对于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要说明。



    2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正方体木板的边长。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2)                                                   ;(3)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3.(8分) 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   。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24.(4分)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5.(7分)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 km
    G1692
    08:49
    10:05
    240 km
    G1482
    09:11
    10:31
    240 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6. (10分)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 km/h的平均速[来源:学科网]
    度行驶0.4 h才到达旅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
    30 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C 6、D 7、D 8、B 9、B 10、D 11、D 12、C 13、C
    14、4.50;0.90。
    15、 km/h; 134.4。
    16、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
    17.甲;丁;乙
    18. 60 16.7 105
    19. 3 38 218
    20、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者的速度比较快 8 13.3(前两空答案不唯一)
    21. 三种可能:一是静止;二是向左运动;三是向右运动,且船的速度小于风速。
    22. 刻度尺未紧贴被测长度;零刻度线未与被测长度起点对齐;视线未与尺面垂直。
    23. (1);(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45.0;0.5;(4)大于;(5)C。
    24、(1)(2)刻度尺、停表 (3)①如图所示,把木块固定在A点,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到木板底端的距离;②让滑块从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从释放点到木块底端用的时间;③把木块移动到B点,重复步骤①②;④把木块移动到C点,重复步骤③;⑤计算各次实验的平均速度,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5. 解、(1)G1482车次 (2)180 km/h
    26.解:(1)24 km
    (2)48 km/h
    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 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4.如图所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 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500 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 )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5.如图所示是蚊子和老牛的一段对话,下列对这段对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6.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甲图中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中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中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中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7.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响度相同
    8.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9.如图所示,在A、B、C、D 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   B  C  D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不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1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此事实说明( )

    A.蜡烛能够燃烧 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具有能量 D.烛焰具有摇晃的特征
    12.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13.下出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B.可以根据地震、火山发出的超声波来确定它们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通过次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
    D.超声波导盲仪发出的超声波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
    14.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5.如图所示现象说明了 ,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法.

       
    16.小梦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 ,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 ,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17.(东营中考)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____和____都能传声.

    19.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20.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原理,它表明声音能传递____.

    21.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____(填“增大”或“减小”);噪声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如图所示,8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是由 (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发出的.越用力敲,声音就越响,是因为: .用相同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越来越____(填“高”或“低”).在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于____振动而产生的.

    23.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 减弱噪声;“隔音蛟龙”是在_ 减弱噪声;“防噪声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 控制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4.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不断上下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____(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振动__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 ,从而便于观察.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 (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发声体的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____(填下列序号).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C.能听到声音,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2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图1               图2
    (1)他利用弦音计进行了探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两根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对应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点.
    四、综合应用题(12分)
    26.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听到第一个回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 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4.如图所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 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500 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B)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5.如图所示是蚊子和老牛的一段对话,下列对这段对话的描述正确的是(C)

    A.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6.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B)

    A.甲图中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中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中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中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7.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响度相同
    8.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C)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9.如图所示,在A、B、C、D 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B)

    A   B  C  D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不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11.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此事实说明(C)

    A.蜡烛能够燃烧 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具有能量 D.烛焰具有摇晃的特征
    12.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C)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13.下出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B.可以根据地震、火山发出的超声波来确定它们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通过次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
    D.超声波导盲仪发出的超声波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
    14.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C)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5.如图所示现象说明了__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__,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转换__法.

       
    16.小梦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__,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钢尺振动的快慢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17.(东营中考)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__固体__和__气体__都能传声.

    19.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液体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9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20.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__回声定位__原理,它表明声音能传递__信息__.

    21.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dB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响度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__增大__(填“增大”或“减小”);噪声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如图所示,8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是由__水和瓶子__(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发出的.越用力敲,声音就越响,是因为:__振幅越大、响度越大__.用相同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越来越__高__(填“高”或“低”).在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于__空气柱__振动而产生的.

    23.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__声源处__减弱噪声;“隔音蛟龙”是在__传播过程中__减弱噪声;“防噪声耳罩”是在__人耳处__减弱噪声.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__声源处__控制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4.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不断上下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__停止__(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振动__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__将纸盆的振动放大__,从而便于观察.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__更高__(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发声体的__振幅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__B__(填下列序号).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C.能听到声音,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2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图1               图2
    (1)他利用弦音计进行了探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长度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a__、__b__两根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对应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A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B__点.
    四、综合应用题(12分)
    26.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听到第一个回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
    26.90m 1110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寒假期间兴化的最低气温约﹣25℃                     B. 中学生体育中考中长跑的平均速度约4m/s
    C.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0.5kg                                     D. 家用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5A
    2.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 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
    D.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6.9℃
    4.小敏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是非晶体           B. 冰的熔点是0℃           C. 第4min一定是液态           D. 冰熔化过程用时10min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6.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 沥青                                      B. 冰                                       C. 松香                                      D. 石蜡
    7.冰在不断熔化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不变,热量增加                                           B. 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 温度升高,热量增加                                           D.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8.在卫生间了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9.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 深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0.2013年11月份,我国北方出现了大暴雪天气,有些地方雪的厚度达到30cm以上,高速公路被封闭,公交车停运,学校停课.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11.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 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                             B. 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 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                      D. 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12.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二、多选题
    13.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A. 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B. 如果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将会降低
    C. 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99℃
    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水的温度
    14.如图所示,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企鹅呼出“白气”的过程中,呼出气体的内能将减小
    B. 若两只企鹅的体温相同,则它们“牵手”时会发生热传递
    C. 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优点是热值小
    D. 南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冰山也有内能
    15.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 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 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 冬天窗户上出现的“冰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三、填空题
    17.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

    18.如图所示是四种常用实验器材,其中用来测量温度的是________,测量电压的是________,测量物体质量的是________,可用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是________(均选填字母)。

    19.六种物态变化里面,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________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
    20.去年冬季,郑州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上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高/低).
    21.如图所示,玉林大容山是云雾之乡,山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2.为了保持“雪月饼”的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了小雨滴;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 ________ (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________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23.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________,气体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雾”。

    四、解答题
    24.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25.如图所示,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这是为什么?有风吹来时觉得更冷,为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
    26.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用试管装加热物质放在烧杯中进行加热,好处是________。
    (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
    (4)该物质温度为 时处于________态。 填“固”或“液”
    (5)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min。
    27.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2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兴化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不可能达到﹣25℃.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长跑速度比5m/s小一些,在4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在1A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普通温度计下端没有缩口,离开被测物体后,温度计的示数马上就会发生变化,所以A的说法是正确的;
    B、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B的说法是正确的;
    C、常见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
    D、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D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 C.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常用温度计的种类,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正因为这个区别,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时,液柱在弯曲处断开,保证示数不变,所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故C错误.
    D、观察图示中的体温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0.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为36.9℃,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3)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4.【答案】 B
    【解析】【解答】冰熔化实验图像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即冰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故冰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图中温度不变时的示数为0℃,故可得冰的熔点为0℃,B符合题意;第4分钟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状态应该为固液共存状态,C不符合题意;冰熔化过程从2分钟开始,到4分钟结束,共用时4分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冰的熔化图像可以判断,冰有熔点,是晶体,熔点是0℃,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5.【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6.【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

    故选B.
    【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7.【答案】 B
    【解析】【解答】A、C选项,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交换的一种度量,不能说物体的热量增加,故A、C错误;
    B、D选项,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恒为熔点,但是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不能用“增加”来表达;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是不断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加。
    8.【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C.
    【分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9.【答案】 B
    【解析】【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汽”,这是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10.【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雪是固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故选C.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11.【答案】 B
    【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属于熔化,吸热;
    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属于液化,放热;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属于汽化,吸热;      
    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属于升华,吸热。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D
    【解析】【解答】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1)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二、多选题
    13.【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 A、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热多少,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将会降低,故B正确;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9℃,故C正确;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分析】(1)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热的多少,所运用的方法是转换法;(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14.【答案】 A,D
    【解析】【解答】解:A、企鹅呼出“白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液化现象,而液化要放出热量,因此呼出气体的内能将减小,故A正确;

    B、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因此两只企鹅的体表温度相同,它们“牵手”时不会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
    C、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在常用的燃料中,其热值属于比较大的,故C错误;
    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冰山也有内能,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2)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3)天然气在常用的燃料中,其热值属于比较大的;
    (4)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15.【答案】 C,D
    【解析】【解答】解:

    A、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在皮肤上涂一些酒精,酒精蒸发时带走部分热量,会感到凉爽.此选项错误;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98℃的水也可以沸腾.说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低.此选项错误;
    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甚至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先凝固了,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此选项正确;
    D、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CD.
    【分析】①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②液体沸腾时是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③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④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16.【答案】 A,B,C
    【解析】【解答】解:A、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生成的.故A正确;

    B、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玻璃窗上的“冰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低的玻璃凝华生成的. 故B正确;
    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冰花”会出现在内表面.故C正确;
    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汗”会出现在内表面. 故D错误.
    故选ABC.
    【分析】玻璃窗上会“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可见液化和凝华的发生条件都需要遇冷,即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玻璃处于交界处,温度低于室内,高于室外,可见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出现在内表面.
    三、填空题
    17.【答案】压缩体积;液化
    【解析】【解答】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液化的,所以不是降低温度液化的,而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的;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8.【答案】 D;B;A;C
    【解析】【解答】测量温度应使用温度计,D为温度计。测量电压应使用电压表,B为电压表。测量物体质量可使用天平或电子秤,A为电子秤。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应使用杠杆来研究,C为杠杆。
    【分析】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杠杆可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9.【答案】 升华;不变
    【解析】【解答】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升华;不变。
    【分析】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0.【答案】液化;凝华;高   
    【解析】【解答】 “雾”的形成原因:当地面附近的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了雾; “霜”的形成原因与“雾”类似,当地面附近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从而形成了霜;因此“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了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高.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1.【答案】 液化;放出
    【解析】【解答】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过程,液化过程要放热。
    22.【答案】 升华;液化;熔化;吸热
    【解析】【解答】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吸热升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时会液化,形成小水滴,冰是固体,在熔化时需要吸热,可以降温。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熔化;吸热。
    【分析】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升华吸热,水蒸气放热时容易液化成小水滴,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23.【答案】 做功;减小;液化
    【解析】【解答】解: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做功;减小;液化。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四、解答题
    24.【答案】 解:前窗玻璃上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温度升高可以使液体汽化.

    25.【答案】解: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有风吹来时,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吸收更多的热量,觉得更冷.
    【解析】【分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五、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1)试管中装有物质的部分要浸没在水中;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底部
    (2)使物质受热均匀
    (3)48℃
    (4)固
    (5)6
    【解析】【解答】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试管装有晶体的部分要完全浸没水中和试管不接触烧杯底部;用试管装加热物质放在烧杯中进行加热,这样加热物质与水充分接触,受热均匀,并且可以减缓物质熔化,方便记录数据;由图象可知,物质在48℃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48℃;该物质温度为30℃时物质还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处于液态;该物质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12min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6min。
    【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27.【答案】 (1)94
    (2)99
    (3)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
    【解析】【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94℃.(2)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1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从第10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9℃.(3)这是开放题,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都是可以的.故答案为:(1)94; (2)99; (3)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很多,可从提高水温和减少水的质量角度考虑.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3.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4、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   )
     A.减小20°  B.减小40°  C.增大20°  D.增大40°
    5、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 60°,则折射角可能( )
    A.等于0° B.小于60°
    C.等于 60° D.大于60°
    6.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 “皓月”是人造光源                                            B. “皓月”是自然光源
    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8、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9、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10.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11.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市屋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太阳穿过森林在地上形成“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中国古代,人们使用“日暴”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当太阳倾斜照射时,背对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13、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杂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14.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为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15.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

    A.30° B.45° C.60° D.90°
    二、填空题
    1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
    17、如图所示为某地海洋公园主雕塑“帆影”在水中的倒影,“帆影”顶端距水面34.9 m,水中“帆影”像的顶端与雕塑“帆影”顶端的距离为 m。

    18、景德镇在创文明城活动中,风景越来越优美,“莲花塘”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其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传播形成的,“倒影如镜”则是由光的____________所形成的。
    19、一束光从某透明物质射到空气,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反射角为_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20、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三、 作图题
    21、如图所示光源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经过B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光路

    22、作出图中平行于三棱镜底部的入射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
    2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明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小明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把点燃的蜡烛A置于如图乙中所示的位置上,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4)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________ m/s.且像的大小________
    (5)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24、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14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上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点光源高度的增加时,则影子长度L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先保持
    不变,然后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5、DCBDB 6-10、BCCCD 11-15、DDDCA
    二、填空题
    16、小于 大于 不变
    17、 69.8
    18、直线 反射
    19、 30° 60°
    20、 4 168 2
    三、作图题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四、实验探究题
    23、(1)位置 (2)大小 (3)将光屏放在35cm刻度处,观察是否有像
    (4)0.2 不变 (5)便于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和距离
    24、(1)影子的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 (2)减小
    (3)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 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



    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光学器具中,主要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潜望镜 D.照相机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可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移动到25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使光屏右移则可成清晰的实像
    3.下列有关光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4.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起的作用相当于( )
    A.照相机和放大镜 B.投影仪和放大镜
    C.放大镜和照相机 D.放大镜和投影仪
    6.某凸透镜焦距为15厘米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25厘米处向50厘米处移动时,则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7.如图所示,为小刚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器材是(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潜望镜
    8.阳阳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远离凸透镜时变大,虚像靠近凸透镜时变小;⑤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9.如图所示是一款HiMirror智能梳妆镜。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可以检测脸上的皱纹、黑眼圈,甚至还能检测皮肤的水分和黑色素含量,根据皮肤状态提供合适的化妆和护肤建议。关于智能梳妆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
    B.在拍摄时,人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C.靠近梳妆镜时,人在梳妆镜中成的像会变大
    D.要使人在摄像头中的像变大,人应该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二、多选题
    10.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B.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11.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12.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仍成清晰的像
    B.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上还会成清晰的像
    C.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眼睛在光屏后面,把光屏撤掉后通过透镜仍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中间,为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
    三、实验题
    13.小红同学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蜡烛向左移动4cm,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的移动距离_____(选填“>”“<”或“=”)4cm,此时所得到的像为倒立、_____的实像;
    (2)如图乙所示,AC是从物点A发出的一条射到凸透镜的光线,画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右侧的焦点F(图中过O点的竖直双箭头线段代表凸透镜)。
    (______)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广局座的C点处,如图所示.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光具座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 cm,此时光屏应位于图中___(填写字母)点的位置.
    (2)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则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_____.
    (3)再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则所成的像是否完整且亮度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3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过程中蜡烛越来越短,光屏上成的像也会移动,若想让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位置,则可以将光屏向_____移动一点点.
    (3) 如乙图,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 30cm 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

    四、计算题
    16.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
    (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
    17.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多少?
    (2)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多少?

    五、作图题
    18.按要求作图

    (1)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一束光照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已知光与水面的夹角为60°(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和折射角。
    (3)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SA、SB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9.在图中画出通过凸透镜光线。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B 6.B 7.C 8.C 9.B 10.BD 11.AC 12.ACD
    13.< 缩小
    14.10 D 左 缩小 照相机 左 完整变暗
    15.10.0 向上 不能 像距大于60cm
    16.(1)4m-1 ;2m-1;(2) 3m-1 ;4m-1;0.33m; 0.25m.
    17.(1)400度(2) 0.5m
    18.略
    19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 课桌高80cm                                                        B. 人步行的速度是5m/s
    C.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 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
    2.下列说法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的身高约160mm                                     B.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C. 一节课的时间40s                                                 D. 书包的质量约4000kg
    3.下列物理量中,能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 响度                        B. 质量                                     C. 电阻                                     D. 密度
    4.三个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
    A. 铜球                         B. 铁球                               C. 铝球                                        D. 不能确定
    5.下列几种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D. 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6.我们在宾馆常会用到旅行用的牙膏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压强               B. 这支新牙膏受到的重力是6牛
    C. 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四只同样的杯子,分别装有水银、煤油、水、盐水四种液体。若判断每只杯子中装的是哪种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液面一样高,无法确定是哪种液体
    B. 若体积相等,质量最大的是水银,其次是盐水、水、质量最小的是煤油
    C. 若质量相等,液面最高的是煤油,其次是盐水、水,液面最低的是水银
    D. 因液体的密度不同,体积和密度成反比,根据体积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哪种液体
    8.两块相同的海绵分别置于相同的磅秤上,取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置于海绵上,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磅秤示数F甲、F乙大小及海绵下陷深度h甲、h乙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F甲=F乙 , h甲>h乙                                           B. F甲=F乙 , h甲=h乙
    C. F甲<F乙 , h甲=h乙                                           D. F甲>F乙 , h甲>h乙
    9.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
    C. 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 g                        D.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 s

    二、多选题
    10.下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明同学阅读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床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11.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石块的质量是46.8g
    B. 石块的体积是48cm3
    C. 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
    D. 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12.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c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
    13.(多选)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慢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l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B.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2N
    C.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8N                
    D.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700pa
    14.图像法是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ρ1>ρ2                                  B. R1>R2
    C. v1>v2                                  D. p1>p2
    15.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B. 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
    C. 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 乙的密度为2×103kg/m3
    三、填空题
    16.体积为1d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_____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己知 )
    17.如图,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 m3 . 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 , 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_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________(增加/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19.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土豆块的质量m=________g;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土豆块的体积V=________cm3;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ρ=________g/cm3 . 将土豆块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其密度分别为ρ大、ρ小 ,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ρ大________ρ小。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甲________ρ乙 , 其中________种液体是水.
    21.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0~4℃的水中________℃水的密度最大,________℃水的密度最小.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
    (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用镊子向天平的________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

    (5)他用密度公式ρ= 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
    五、综合题
    23.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ρ水=1.0×103kg/m3)问:

    (1)玻璃瓶的容积有多大?
    (2)酱油的密度多大?
    24.骑行是一种时尚、环保的运动,深受人们的青睐.图甲是小文的山地车,相关数据如下表.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车架质量/kg
    5
    整车质量/kg
    10

    (1)五一假期,小文沿着太阳岛某路段匀速骑行了4800m,开始骑行至终点停表示数如图乙,求小文在此路段的骑行速度;
    (2)求小文山地自行车车架的密度;
    (3)小文自身质量55kg,在该路段骑行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求小文在此路段骑行的功率.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
    ​【解答】A、课桌的高度一般为80cm,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步行的速度是1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此选项符合实际;
    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结合生活中物体的实际物理量逐一分析后,选择正确答案.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1600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40min~50min之间.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一只母鸡的质量在2.5kg左右,书包的质量在2.5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3.【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而响度、质量、电阻不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没有关系,所以鉴别物质的种类应该利用密度的不同.
    故选D.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密度的大小可鉴别不同的物质. 
    4.【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由题知,铜球、铁球、铝球的质量都相同,并且ρ铜>ρ铁>ρ铝 ,
    ∵ρ=,
    ∴v=​,
    ∴铜的体积最小,铝的体积最大,
    ∴铜球的空心部分最大.
    故选A.
    【分析】根据铜、铁、铝制成的三个质量、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已知ρ铜>ρ铁>ρ铝 , 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分别算出三种材料的体积,从而比较出三球的空心体积.
    5.【答案】 B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与一个苹果的质量接近,B符合题意;
    C、人洗澡的热水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不多约为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估测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6.【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故A正确;
    B、牙膏净含量大约3g,加上牙膏皮,总质量约6g,G=mg=0.006kg×10N/kg=0.06N,故B错误;
    C、挤压牙膏时,对牙膏皮施加了力改变了牙膏皮的形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牙膏盖上的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B、估测牙膏及牙膏皮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计算;
    C、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四种液体密度的关系:
    ρ水银>ρ盐水>ρ水>ρ煤油 , 当四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时,根据V= 可知:V煤油>V水>V盐水>V水银 , C、D不符合题意;
    当四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时,根据m=ρV可知:m水银>m盐水>m水>m煤油 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四种液体密度的关系:ρ水银>ρ盐水>ρ水>ρ煤油 , 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当四种液体质量相同时,它们的体积关系;体积相同时,质量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 A
    【解析】【解答】解:(1)比较甲、乙可知,物块无论怎样放置,它的质量是不会变的,因此磅秤的读数F甲=F乙;
    (2)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图中海绵的受力的作用面积小于乙,因此,甲的压强大于乙,海绵下陷会较深,即h甲>h乙。
    故选A。
    【分析】(1)磅秤是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只要物体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磅秤的示数就不会改变;
    (2)海绵下陷的深浅表明压强的大小,而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系。
    9.【答案】 A
    【解析】【解答】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A符合实际;考场内的气温约为30℃,B不符合实际;一份理化试卷 的质量约为8 g,C不符合实际;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0.4s,D不符合实际。故选A。

    二、多选题
    10.【答案】 A,B,C
    【解析】【解答】A.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密度,但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也有相同的,如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A错误,符合题意;
    B.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例如,铁的密度就小于水银的密度,B错误,符合题意;
    C.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同的,C错误,符合题意;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由密度计算公式 可知,铜块的体积较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物体的密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故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分辨物质。
    11.【答案】 B,D
    【解析】【解答】解:
    A、图甲中石块的质量m=20g+20g+5g+1.8g=46.8g,故A正确;
    B、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 ,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38cm3 , 石块的体积V=38cm3﹣20cm3=18cm3 , 故B错误;
    C、石块的密度ρ= = =2.6g/cm3=2.6×103kg/m3 , 故C正确;
    D、若先测石块的体积,石块从量筒中取出会带着水,使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测量的密度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BD。
    【分析】(1)天平的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 , 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ρ= 求出石块的密度: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2.【答案】 B,D
    【解析】【解答】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
    ρb==1×103kg/m3=1g/cm3 , 故B正确;
    ρc==2×103kg/m3 ,
    计算可知,ρa<ρb<ρc , 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两倍,故A不正确,C不正确;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所以,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c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13.【答案】 ABC
    【解析】【解答】解:
    A、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
    由F浮=ρ水gV排可知:
    V物=V排= = =8×10﹣4m3 ,
    由公式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m= = =1.2kg,
    则圆柱体密度:
    ρ物= = =1.5×103kg/m3 , 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拉=12N,故B正确;
    C、由图象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下降高度3cm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7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这时水面上升,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h=4cm,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
    故选ABC.
    【分析】(1)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2)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3)由图象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为最大值.(4)下降高度3cm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7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这时水面上升,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是4cm,由p=ρgh可计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14.【答案】 A,C,D
    【解析】【解答】A.由ρ= 可知,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ρ1>ρ2
    A符合题意;
    B.由R= 可知,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由图象可知R1<R2
    B不符合题意;
    C.由v= 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由图象可知v1>v2
    C符合题意;
    D.由p= 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由图象可知p1>p2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15.【答案】AC
    【解析】【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小,乙的体积大,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甲的体积小,根据ρ= 可知,甲的密度比乙的大,故C正确;
    D、乙的密度为ρ=  =  =0.5g/cm3=0.5×103kg/m3 , 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三、填空题
    16.【答案】 1;变大
    【解析】【解答】由ρ=, 可知体积为1dm3的水质量为m=ρ水V水=1.0×103kg/m3×1×10-3m3=1kg,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冰的质量为m冰=m水=1kg;水凝固成冰以后,质量不变,ρ冰<ρ水 , 根据ρ=可知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1;变大。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水结成冰或者冰化成水,其质量是不变的;由水的体积和密度可以求出水的质量;水凝固成冰以后,根据质量和密度的变化,利用密度公式比较体积的变化。
    17.【答案】 2.5×10﹣4 ;0.3;不变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纯牛奶的体积为:
    V=250ml=2.5×10﹣4 m3;
    牛奶的质量为:m=ρV=1.2×103kg/m3×2.5×10﹣4 m3=0.3kg;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2.5×10﹣4 ;0.3;不变.
    【分析】纯牛奶的体积可由图得到,又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 , 根据m=ρV可求出牛奶的质量;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18.【答案】右;增加;81.6g
    【解析】【解答】解: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添加砝码.
    读数时一定认清标尺上的分度值,所以物体的质量=50g+20g+10g+1.6g=81.6g
    故答案为:右;增加;81.6g.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要“左偏右移,右偏左移”.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9.【答案】 22.8;20;1.14;等于
    【解析】【解答】解:(1)图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土豆的质量m=20g+2.8g=22.8g;(2)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 , 水和土豆的总体积40cm3 , 土豆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土豆的密度ρ= = =1.14g/cm3。(3)一块土豆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无论哪一块,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大块土豆的密度等于小块土豆的密度。
    故答案为:22.8;20;1.14;等于。
    【分析】结合图像,读出天平和量筒的示数,进一步可知土豆块的质量与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 求得土豆块的密度,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20.【答案】>;乙
    【解析】【解答】解:当h=4cm时, 由图象可知,p甲>p乙 ,
    ∵p=ρgh,
    ∴甲液体的密度大;
    当h=8cm=0.08m时,
    由图象可知,p乙=800Pa,
    ∵p=ρgh,
    ∴ρ乙= = =1.0×103kg/m3 ,
    可知乙液体是水.
    故答案:大于;乙.
    【分析】选取深度h=4cm,由图知甲液体产生的压强和乙液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p=ρgh判断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选取深度h=8cm,从图象读出乙液体产生的压强利用p=ρgh计算乙液体的密度得出答案.
    21.【答案】4;0
    【解析】【解答】解:事实证明,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0℃最小.
    故答案为:4;0.
    【分析】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水在0℃时密度最小.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 (1)游码
    (2)右
    (3)左;右;39
    (4)5
    (5)7.8
    【解析】【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2)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说明左盘偏重,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3)称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由图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的质量m=20g+10g+5g+4g=39g.(4)图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V水=25mL,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30mL;
    金属块的体积:V=V总﹣V水=30mL﹣25mL=5mL=5cm3;(5)金属块的密度:
    ρ= = =7.8g/cm3 .
    故答案为:(1)游码;(2)右;(3)左;右;39;(4)5;(5)7.8.
    【分析】(1)(2)天平的正确使用步骤: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3)称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4)量筒在读数时应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并利用两次量筒的示数差求出金属块的体积;(5)将所测数据代入密度公式ρ= 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五、综合题
    23.【答案】 (1)解:由图知,空瓶的质量m1 25.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m2 47.4g,瓶中装满酱油后总质量m3 51.6g,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 m2−m1 47.4g−25.4g 22g,由ρ 得玻璃瓶的容积:V V水   22cm3
    (2)解:瓶中装满酱油后酱油的质量:m酱油 m3−m1 51.8g−25.4g 26.4g,酱油的体积:V酱油 V 20cm3 , 酱油的密度:ρ酱油 1.2g/cm3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利用酱油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24.【答案】 (1)解:由图乙可知,骑行时间t=10min=10×60s=600s,
    骑行速度v= = =8m/s;
    (2)解:车架的密度:ρ= = =2×103kg/m3;
    (3)解:总重力G=(m车+m人)g=(10kg+55kg)×10N/kg=650N,
    牵引力F=f=0.02G=0.02×650N=13N,
    牵引力做的功:W=Fs=13N×4800m=62400J,
    骑行功率:P= = =104W.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读出骑行时间,再根据v= 求出骑行速度;(2)根据ρ= 求出车架的密度;(3)根据G=mg求出总重力,再求出阻力,因为匀速行驶,所以牵引力等于阻力,根据W=Fs求出牵引力做的功,再根据P= 求出功率.

    检测内容:期末测试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28分。1~8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8 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C.电瓶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4 km/h
    D.50 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 s

    2.如图,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
    B.水蒸发吸热
    C.水凝固放热
    D.水凝固吸热
    3.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4.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遥控器调电视)           ,B.激光准直)
    ,C.渔民叉鱼)           ,D.鱼缸里的“大”鱼)
    5.“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鸟 B.鱼 C.白云 D.青山
    6.如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下面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
    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
    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7.丽丽新买来一瓶矿泉水,把它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很长一段时间后,则这瓶矿泉水(  )
    A.质量减少了,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密度都减少了 D.质量、密度都不变
    8.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 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 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ρ水=1 g/cm3,ρ酒精=0.8 g/cm3)(  )
    A.400 cm3 B.350 cm3
    C.250 cm3 D.200 cm3
    9.(多选)临近考试,晚上丽丽在家复习功课,可邻居家正在装修,电锯声音干扰了她的学习,请你帮丽丽选择下列可行的措施(  )
    A.与邻居协商让工人错时工作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在家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D.紧闭室内的门窗
    10.(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10米,则(  )

    A.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a
    B.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c
    C.乙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b
    D.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d
    11.(多选)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凸透镜可以成几种特点的像,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总结出(  )
    A.实像是正立的,虚像是倒立的
    B.实、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D.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在镜的同侧
    12.(多选)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量杯的质量是40 g
    B.液体的体积是60 cm3
    C.液体的质量是100 g
    D.液体的密度1.0×103 kg/m3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3.请你给下列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填符号):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______;
    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______。
    14.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运动的,卡车向___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运动的。(均选填“左”或“右”)

    15.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击打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入人耳,人们能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16.如图是商场里的试鞋镜,小飞站在试鞋镜前看见鞋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像,鞋的像和鞋的连线与镜面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当他走近试鞋镜时,鞋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如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选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

    18.如图所示是小朋和小华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沸腾图象(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由图可知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造成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不同。

    19.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其中红点B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O沿__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应使水面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大小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如图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图甲、乙是小明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只蝴蝶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第二张比拍第一张离蝴蝶________(选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蝴蝶的距离都是_______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2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小丽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 mL水,那么10 h将流失水______kg。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1 mL=1 cm3,ρ水=1.0×103 kg/m3)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2.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画出物体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3.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
    (1)凸透镜的焦点F;
    (2)点光源S的位置;
    (3)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4.如图甲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方A点处,看到浮在水面上B点的小鸭子与飞在天空中C点的小鸟“撞”在了一起。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人眼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简答题(3分)
    25.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26.周末,爸爸开车带小明去新华书店买科普读物,回来后小明向爸爸请教了有关车的一些问题,并做了记录,内容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记录的内容计算:
    (1)小明去新华书店单程时间30 min,则小明家距新华书店的路程大约多少千米?
    (2)往返途中,用掉汽油多少千克?
    (3)此次行程需花费汽油费多少元?

    平均车速
    30 km/h
    等速耗油
    9 L/100 km
    油价
    7.10元/L
    汽油密度
    800 kg/m3




    27.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 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4 kg,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 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 kg,求:(ρ水=1 g/cm3)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密度。









    六、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弟28题4分,第29题7分,第30题8分,第31题9分,第32题7分,共35分)
    28.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号。
    (3)根据表中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7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C两点,图中是A、B、C三处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要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选填“长”或“短”),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若s2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练习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将适量碎冰放入试管中,利用水给冰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3)图乙是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成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熔化用时________min。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填符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误差
    31.下面甲图是小宇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
    (2)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利用了这个原理。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4)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将蜡烛移到55 cm刻度线处,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的条件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宇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为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
    (6)同组的小亮利用两支等大的蜡烛和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蜡烛像的大致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这是竖直放在A点的平板玻璃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导致的。
    32.小红想测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她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如下实验方法:

    (1)如图甲是小红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她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ρ水=1.0×103 kg/m3)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______g;
    ②将玻璃杯中水装满,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 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__c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3)小红测完小木块密度后,同组的小丽同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测牛奶的密度”,她实验的主要测量步骤如下:
    ①先用天平测空烧杯质量m0;
    ②再将适量牛奶倒入烧杯中,测出杯和牛奶总质量为m1;
    ③将烧杯中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后,读出量筒中牛奶体积V;
    ④再测烧杯质量m2。
    小丽同学测量不必要的一步是______(填序号),按照合理的步骤,尽量减少实验误差,她测量的牛奶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仔细想一想,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