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01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02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03
    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展开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展示
    考查方向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区域环境特征。
    2.常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变化,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其影响。
    3.利用区域气候图、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4.以区域图、模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基础全面梳理


    一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在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说出地质时期两次因环境变化而衰退和灭绝的物种。
    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②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2.人类出现后,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应注意的两大问题
    (1)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三 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M―→N方向)
    ①成因: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表现: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更替,如在大陆西岸,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等,各自然带均呈东西方向延伸。
    ③典型地区: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O―→P方向)
    ①成因: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②表现: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如在OP沿线地区,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均呈南北方向延伸。
    ③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2.垂直分异规律

    (1)成因: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变化。
    (2)表现:大致沿等高线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3)典型地区:纬度低、海拔高的山地。
    3.地方性分异规律
    (1)成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2)表现: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
    四 主要陆地自然带
    1.空间分异的制约因素:热量和水分。
    2.主要类型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人类活动对某一要素的影响一定会引起环境的恶化吗?
    不一定。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人类活动对某一要素的改变可能会使地理环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生态环境恶化;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因此,人类活动对某一要素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但不一定是“恶化”。
    2.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就一定高吗?
    不一定。土壤肥力受土壤中水(水分)、肥(有机质、腐殖质)、气(空气)、热(热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四者比重达到一定范围时肥力才较高。土壤中单纯有机质含量过高或过低,肥力都不会高。
    3.植被茂密,有机质制造多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定多吗?
    不一定。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虽然绿色植物茂密,制造的有机质多,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而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4.水分条件对纬度地带分异有影响吗?
    有。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南北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使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中的自然带南北更替,但由于下垫面、洋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水分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水热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5.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是唯一的对应关系吗?
    不是。陆地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着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部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同理,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一定相同,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着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等。
    6.自然带之间有清晰明确的分界线吗?
    没有。各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如草原带和荒漠带之间为草原带—半荒漠带—荒漠带。
    7.雪线的高度仅受南北坡温度的影响吗?
    不是。雪线的高低不仅受南北坡温度的影响,还受纬度位置(纬度越高,雪线越低)、降水(迎风坡雪线低)、季节(夏季高,冬季低)等因素的影响。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

    续表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思维探究]

    [答案] (1)C (2)D (3)C

    考向1 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2018·湖北武汉5月训练)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答案 B
    解析 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A项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B项正确;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岛上各地距海比较近,故D项错误。
    (2)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
    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海诸岛鸟类较多,鸟类食用富含磷的海产品,磷在鸟类体内富集,死亡后分解进入土壤中,结合图可知,鸟粪也为土壤提供了磷的来源,C项正确;鱼类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分解后对岛屿土壤含磷量影响较小,A项错误;读图,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死亡分解后,体内的磷再回到土壤中,对土壤中含磷量的影响较小,B项错误;珊瑚、贝壳碎屑不易被分解,所以对土壤磷的含量影响较小,D项错误。
     
    考向2 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2018·广东茂名一模)开阔水域是指除去海冰区之外的海洋区域。下图为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距平(与多年平均值之差)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异常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关
    B.人类大规模开采海冰导致
    C.北极地区降水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D.中纬度的气旋进入北极海域加剧海冰融化
    答案 D
    解析 北极地区开阔水域面积异常增大,说明北极地区气温升高,促使海冰融化。中纬度的气旋进入北极海域,给北极地区带来暖湿气流,造成温度升高,加剧海冰融化,故D项正确;2007年、2012年和2016年的时间间隔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不符,故A项错误;目前人类开采海冰的技术不成熟,并没有大规模地开采海冰,故B项错误;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异常增大,利于水分蒸发,北极地区降水会增多,故C项错误。
    (2)北极海域开阔水域面积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有利于北极熊的生存与繁衍
    B.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C.增强北大西洋暖流
    D.北极海域周边陆地降水减少
    答案 B
    解析 与液态水相比,海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海冰减少,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会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B项正确;海冰融化,北极熊的生活空间范围缩小,不利于其生存与繁衍,A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是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与北极海冰关系不大,C项错误;北极海域开阔水域面积变大,空气中水汽增多,北极海域周边陆地降水应增多,D项错误。
     
    考向3 地理环境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2018·广东东莞二调)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1)~(3)题。

    (1)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答案 A
    解析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外流湖,夏季为该流域的丰水期,这时长江干流水位较高,河流水流向湖泊,此时湖泊水位上升,水面面积增大“成片”;当枯水期时,该流域降水较少,长江干流水位开始下降,此时鄱阳湖的水体开始流向长江,进行补给,此时湖泊水位下降,湖底裸露,只有较深的湖区河道存在水体,从而形成“线”,由此分析可知,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以及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发生变化,出现了“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现象。故A项正确。
    (2)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答案 D
    解析 长江上游建有大量的水库,这些水库群在汛期结束后开始蓄水,泄流减少;泥沙沉积在上游水库后,清水下泄冲刷河道,导致河床下切,长江河道与鄱阳湖地势落差增大;航道整治、河湖采砂等也加剧了河道下切;长江上游降雨少,径流量小。由此看来,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三峡大坝的建设。故D项正确。
    (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调枯畅洪”的含义,结合材料中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枯水期湖泊水对河流水进行补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修建水闸,在洪水期开闸既可以减少下游的洪水量,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枯水期,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控,控制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因此鄱阳湖水利工程枢纽蓄水期应为当地的洪水期,7~9月为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多时段,在该时间段蓄水,有利于维持鄱阳湖秋冬季的有效水位。但若在梅雨季节蓄水,因蓄水期长,蓄水量过大,恐有决堤风险。故C项正确。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考点  自然带与水平地域分异
    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图一),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二)。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思维探究]

    [答案] (1)B (2)D (3)A

    考向1 自然带的分布和判断
    (2018·福建莆田5月测试)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A
    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 C
    解析 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C项正确;长白山天池湖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A、B、D三项错误。
     
    考向2 纬度地带分异
    (2018·江苏南京期中)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答案 A
    解析 秋季银杏树叶由绿到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到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C
    解析 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两地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这反映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向3 经度地带分异
    (2018·浙江三市联考)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完成(1)~(2)题。

    (1)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B项正确。
    (2)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①降水 ②风力 ③气温 ④地形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图中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适宜,气温较高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则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所以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故A项正确。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考点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升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分析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
    (1)雪线的分布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2)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



    (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思维探究]

    [答案] (1)A (2)C

    考向1 垂直地域分异
    (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教授身后为森林,所处之地花草相映,再往前方看是冰雪。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判断,教授此时位于高山草甸带。
    (2)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 D
    解析 阿尔泰山南坡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在此形成降水;阿尔泰山高山草甸下部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不只山麓地带有草场分布,山地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分布有高山草甸;阿尔泰山纬度高,且教授所在地海拔较高,由“簇簇花草相映”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考向2 雪线的判断
    (2019·超级全能生全国26省联考甲卷)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
    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
    答案 C
    解析 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
    (2)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答案 B
    解析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读图可知,P、Q两坡的坡度相差极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1)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考点  地方性地域分异(非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015·江苏高考)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思维探究]

    [答案] (1)D (2)C

    考向1 地形与非地带性
    河谷地带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据此回答(1)~(2)题。

    (1)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与草甸
    C.亚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干热河谷”的成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热岛效应 D.焚风效应
    答案 D
    解析 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所以D项正确。
     
    考向2 洋流与非地带性
    图中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降水
    答案 B
    解析 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2)与纳米布沙漠分布特点最相似的区域是(  )
    A.北部非洲大西洋沿岸 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C.澳大利亚印度洋沿岸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答案 B
    解析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分布也具有南北狭长的特点,均向赤道逼近,B项正确;其他三地热带沙漠分布没有明显的南北狭长且向赤道逼近的特点,A、C、D三项错误。
     
    考向3 水源与非地带性
    (2018·四川内江一模)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该地理兴趣小组一直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到达目的地后,GPS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据此完成(1)~(2)题。
    (1)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考察地位于温带地区,故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
    (2)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  )
    A.降水量分布 B.地下水分布
    C.地势的高低 D.气温的分布
    答案 B
    解析 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有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该地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沿考察路线,森林呈条带状分布,说明考察路线沿线水源较充足,故B项正确。
     非地带性现象的分析方法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可以归纳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带,西部是热带草原带;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带;南美洲南段安第斯山脉以东的温带荒漠带等。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素能专项突破

    图表解读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 (1)B (2)B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2015·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答案 C
    解析 该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山麓自然带均为暖温荒漠带,昆仑山北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秦岭、南岭、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三个自然带的类型组合,主要差异体现在山地森林和草原的分布上。水分条件好一些,则山腰森林、草原分布多一些,反之少一些。如甲地水分条件较好,山地发育有森林草原带。
    热点探究  地域分异与人类活动
    2018年大雪(12月7日)过后,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提前绽放,这预示着2019年度油菜花赏花的大幕徐徐拉开。婺源油菜花一般在3~4月开放。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油菜花赏花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如云南罗平赏花时间为2~3月,青海门源赏花时间为7月。

    1.地带性地域分异与人类活动


    2.非地带性现象与人类活动
    非地带性现象
    形成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城市热岛效应
    荒漠中的绿洲
    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地下水等在荒漠地区发展农业
    水稻土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期种植水稻,对土壤的改造利用,形成水稻土
    地下水漏斗区
    城市地区人口集中,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农业景观的形成
    破坏了原来的地带性植被,形成人工植被


    (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调研)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地。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九寨沟与栖霞山纬度相近,都受季风环流影响,A、D两项错误。九寨沟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高;栖霞山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B项正确。海陆分布影响小,不是主要因素,C项错误。
    2.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
    A.五指山 B.栖霞山
    C.香山 D.红叶谷
    答案 D
    解析 红叶景观出现时间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北方入秋时间早,红叶景观出现时间早。9月份我国东北地区已进入秋季,因此此时红叶最佳观赏地是红叶谷;其他地点纬度较低,红叶景观出现时间晚。

    配套课时作业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蒸发量旺盛;冬季积雪厚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A项正确。
    2.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坡顶为流沙,坡中为一年生草本,坡脚为梭梭,故从坡顶到坡脚的含水量逐渐增大,C项正确。
    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 B
    解析 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B项正确。
    (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4.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果洛山是经历三次冰期的山峰,被地壳抬升最早到达终年积雪高度。以此类推,雪宝顶次之,太白山最晚。
    5.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点苍山属于只经历末次冰期的山峰,无现代冰川发育,说明气温偏高,没有形成冰川。
    (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据此完成6~7题。

    6.美国本土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  )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③垂直分异规律 ④非地带性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美国本土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不同上。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赏秋时间越来越晚,这是因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赏秋时间则随海拔而变,这是因山区海拔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故B项正确。
    7.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 B.降水较多
    C.降温较慢 D.植被较密
    答案 C
    解析 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必定是A比B降温较慢,这是因为图中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温度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敞,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故C项正确。
    (2018·山东大联考)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从新疆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山坡一侧有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山地北坡,热量条件不足
    B.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C.受山谷风的影响,少夜雨
    D.该海拔多地形雨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天山山脉的北坡因受到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故D项正确。
    9.图示山地的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有(  )
    ①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 ②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高 ③南坡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偏多 ④北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影响雪线分布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气温高,雪线高;降水多,雪线低。天山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且北坡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雪线低,故B项正确。
    (2019·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4月测评)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度夏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  )
    A.位置偏北 B.昼长更长
    C.气温更低 D.降水偏少
    答案 C
    解析 夏候鸟在另一栖居地越冬,说明另一栖居地冬季比该地温暖,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低;冬候鸟在观测地越冬,说明其另一栖居地比观测地冷,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高,故C项正确。
    11.海拔200米左右的鸟类种数比海拔500米处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食物来源少 B.受人类的影响大
    C.气候湿热 D.光照少,孵化条件差
    答案 B
    解析 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河湖湿地多,鸟类的食物来源更多,A项错误;光照条件对鸟类的孵化条件影响不大,D项错误;200米与500米的高差产生的气候差异很小,不足以影响鸟类的栖居情况,C项错误;但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鸟类的生活惊扰多,故鸟类的种数偏少,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2分)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6分)
    (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8分)
    (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10分)
    (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8分)
    答案 (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
    (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解析 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3)题,可借鉴热带迁移农业的知识来进行作答。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13.(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第(1)题,据图文信息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2 000~2 300米,植物多样性少,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 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