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01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02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展开
    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考试说明]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教材内案例——抓牢靠]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河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原因
    表现
    地理位置特殊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
    黄土质地特殊
    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干燥时坚实,遇水易分散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
    (2)破坏植物:农业垦荒(为主),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②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③农林牧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①压缩耕作用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开展矿区复垦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①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A.固沟工程、B.护坡工程、C.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
    ①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
    ②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3)生物措施:
    地区
    措施
    目的
    不宜耕种的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地表植被
    有条件地区 
    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
    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

    [教材外案例——领悟好]

    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认识荒漠化

    [温馨提示]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因素)。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

    1.分布及现状
    (1)分布: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三、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地球之肾”——湿地
    1.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功能
    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4.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温馨提示]
    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二)湿地资源问题
    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
    3.案例——洞庭湖萎缩
    (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三)保护湿地(洞庭湖区)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洞庭湖变“大”了。

    [循流程解题——有一套]

    在解答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类题目时,可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考点(一) 水土流失 
    [考题怎么命——找规律]
    (2019·金陵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地形崎岖、黄土深厚、土质疏松,为半湿润半干旱过渡的地带。
    材料二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

    材料三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试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
    原因
    气候

    土壤

    人为原因


    (3)下列对该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变化对河流下游河段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直接据图比较分析可知,森林、草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增加。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从自然原因(气候:降水不均匀性;土壤:土壤的特殊性)和人为原因(土地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等)两方面分析。第(3)题,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通航能力下降。
    [答案](1)森林面积、草地面积显著减少  农业用地大量增加
    (2)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采矿、修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人口激增

    (3)C
    [满分如何答——学方法]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类题这样考——提知能]
    (2019·无锡一模)地坑院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距今约有四千年的历史。下图为地坑院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坑院建造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
    A.年降水量偏少 B.土壤直立性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势相对平坦
    2.地坑院主要分布地区需要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石质荒漠化 D.土地沙漠化
    解析:1.C 2.B 第1题,地坑院建筑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区域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偏少;黄土的特点是土壤直立性强,适宜开凿窑洞;建筑选址地势相对平坦;区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建造的主要条件不包括森林覆盖率高。第2题,地坑院主要分布地区在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问题少;主要是黄土分布,很少石质荒漠化问题。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大力植树造林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冬季风挟带的沙尘堆积而形成的,冬季风的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越向东南方向,风力越小,风的搬运能力越弱,故堆积物的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表明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的减弱,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逐渐减小
    (2)观点一:应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该地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
    考点(二) 荒漠化 
    [考题怎么命——找规律]
    (2015·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干旱地区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
    [答案]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三点)
    [满分如何答——学方法]
    一、荒漠化的两大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林地、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二、荒漠化的五大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类题这样考——提知能]
    (2019·南通、泰州一模)石漠化土地是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的土地。下图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下表为不同坡度和植被状况下的土壤流失率对比表(t/km2)。据此完成1~3题。(双选)

    坡度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灌木丛
    草地
    坡耕地
    裸地
    2.5°
    0
    0
    18
    134
    785
    1 253
    5.0°
    2
    10
    55
    191
    1 114
    1 425
    10.0°
    6
    21
    65
    1 154
    1 421
    2 541
    15.0°
    8
    28
    87
    1 421
    1 765
    4 587
    20.0°
    12
    35
    101
    1 547
    2 885
    6 847
    25.0°
    15
    39
    157
    1 874
    5 642
    8 945

    1.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特点有(   )
    A.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B.全部在内陆省区
    C.各大河流域都有分布 D.大多分布在坡地
    2.形成这些地区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有(   )
    A.雨水丰沛而集中 B.岩层破碎
    C.岩溶地貌广布 D.河流径流量大
    3.贵州省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A.合理发展立体农业 B.退耕还林还草
    C.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 D.全面实施坡改梯工程
    解析:1.AD 2.AC 3.AB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坡耕地、裸地的土壤流失率较大,说明土地石漠化程度较大。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石漠化土地占比大的省份主要是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等,这些地区是我国雨水丰富而集中、岩溶地貌广布的地区。第3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植被丰富和坡度越小的地区,土壤流失率越低,所以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合理发展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第(1)题,M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2)题,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A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泥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考点(三)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考题怎么命——找规律]
    (2018·扬泰通宿徐连六市联考)

    如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特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具有的生态价值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区域植被覆盖率锐减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区域为南美洲的赤道附近,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第(2)题,甲区域的热带雨林锐减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过度采伐等;从采育结合、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雨林观光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热带雨林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2)过度开垦;过度采伐;不合理的工矿建设  积极发展雨林观光与生态旅游;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国际基金
    [满分如何答——学方法]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的存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且在不同地区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地区
    作用
    森林破坏的危害
    全球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减少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蒸腾作用减弱,导致气候趋于干旱
    地势起伏大的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洪水频发、河道淤塞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土地沙化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沿海地区
    (红树林)
    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海岸侵袭加剧、海岸线退缩、土地减少
    [类题这样考——提知能]
    (2019·扬州中学检测)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解析:1.C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中密减弱风力程度的范围较大,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第2题,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 100 km,宽15 km。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解析: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旱季树木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答案: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考点(四) 湿地的保护 
    [考题怎么命——找规律]
    (2018·全国卷Ⅱ)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解析] 第(1)题,芦苇主要生长于湿地中,因此具有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第(2)题,可从水体净化功能方面分析其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收割芦苇可减少其倒伏和腐烂的数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满分如何答——学方法]
    一、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湿地(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二、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
    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三、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四、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类题这样考——提知能]
    1.(2019·苏锡常镇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1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银川平原自古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
    材料二 如图为银川平原和周边区域示意图。

    根据图文信息,推断银川平原众多湖泊湿地的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文分析可知,银川平原地势低洼,黄河流经该地区,易于积水成湖。
    答案:地势较低,易于汇水;黄河流经,灌区密布,洼地积水成湖
    2.(2019·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为内流湖,是一个淡水湖。湖泊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km2,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近年来,甲湖泊面积急剧缩小,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湖面也没有如期伸展。
    为避免甲湖干涸,沿岸国家应采取哪些合理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开源(如跨流域引水补水等)和节流(如控制用水规模、改进灌溉技术等)两方面分析。
    答案:控制用水规模;改进灌溉技术;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跨流域引水补水等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9·江苏压轴)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风沙大、光照弱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解析:1.B 2.B 第1题,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窑洞景观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第2题,黄土高原建窑洞主要是因为:①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冬夏温差大,窑洞则“冬暖夏凉”。②土壤方面,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好。③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崎岖,平地少。④植被方面,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
    (2019·南师大附中模拟)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如图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3.在图示附近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丝路古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带状绿洲
    解析:选A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流动沙漠,最不可能出现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斑状荒漠化圈主要是在地表集水坑和井泉附近,过度放牧而形成的。
    (2019·徐州考前模拟)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于2016年11月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高原沙漠边缘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该基地成为继南极站后,中国又一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如图为该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阿塔卡马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   )
    ①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②大气对流旺盛 ③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④人类影响,植被稀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地区地处南美洲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多雾少雨;又位于山地背风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
    (2019·南京、盐城一模)碱蓬,一年生陆生草本,有很强的抗盐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夏秋季节呈火红色。读我国部分地区碱蓬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处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灌溉不合理 ②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③沙尘暴天气多发 ④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对乙处碱蓬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调节沿海地区气候 ②吸附浅海中的重金属污染 ③有利于保护海岸 ④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5.A 6.C 第5题,图中甲处位于半干旱、干旱过渡区域,降水少,蒸发量大,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沙尘暴天气多发、生态环境脆弱,与盐分积累无关,不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第6题,碱蓬是一年生陆生草本,不能调节沿海地区气候;生长在陆地,不能吸附浅海中的重金属污染;乙处碱蓬位于沿海地区,有利于保护海岸,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2019·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8.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解析:7.A 8.D 第7题,由图可知,①位于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草原区,应重点防治土地荒漠化问题;②位于黄土高原,应重点防治水土流失问题;③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④位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云贵高原,应重点防治石漠化问题;⑤位于阿尔泰山、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两广丘陵等山区,应重点保护森林。第8题,石漠化主要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与冻雨天气无关。
    二、双项选择题
    (2019·无锡一模)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林场的建设者们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造林面积达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塞罕坝植树造林中遇到的主要自然困难有(   )
    A.海拔较高,冬季低温寒冷
    B.高温少雨,多旱灾
    C.风力大,光照强
    D.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
    10.塞罕坝营造绿水青山的意义有(   )
    A.阻滞浑善达克沙地南移,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
    B.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C.以木材生产为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组织生态移民,改善当地人们生活条件
    解析:9.AD 10.AB 第9题,塞罕坝植树造林中遇到的主要自然困难有海拔较高,冬季低温寒冷,树种易冻死;纬度较高,光照不是影响树种成活的因素;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树种不易成活。第10题,塞罕坝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营造绿水青山的意义有阻滞浑善达克沙地南移,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条件不是主要意义。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黄旗海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内陆湖,湖水面积最大时曾达130 km2。近几十年来,黄旗海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黄旗海位置及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黄旗海湿地萎缩的人为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过度樵采 B.工矿用水
    C.过度捕捞 D.过度开垦
    12.保护黄旗海湿地的主要措施有(   )
    A.全面推广退耕还林 B.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C.合理分配流域用水 D.建设生态保护区
    解析:11.BD 12.CD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黄旗海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内陆湖,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湿地萎缩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工矿用水等。第12题,保护黄旗海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分配流域用水和建设生态保护区等。
    三、综合题
    13.(2019·苏北四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20世纪下半叶,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历史上塔里木河经常改道。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沿拉因河入孔雀河,从北入罗布泊,罗布泊面积增大。塔里木河的最后一次改道是在1952年,当时人们在拉因河口筑坝,将塔里木河水引入台特玛湖,罗布泊面积大大缩小。
    材料三 下图为塔里木河流域图。

    (1)描述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罗布泊逐渐干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年际变化小,冬季有断流现象;含沙量小,有结冰期,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第(2)题,罗布泊逐渐干涸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考虑。第(3)题,流域治理过程中,要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产业部门;合理开发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答案:(1)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有断流现象;有结冰期;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补给湖水少;下渗严重。
    人为原因:修建水库导致河流改道,流经多个水库和湖泊,湖面蒸发面积增大,损耗增大;中上游地区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筑坝拦水,入湖水量减少;生产、生活过量取水等);人口过快增长
    (3)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开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4.(2019·苏北苏中七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的环境。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仍是由自给农场的小农生产。
    材料二 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可可树种植区域不再合适可可树生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可可种植区不得不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
    材料三 下图为世界可可树分布示意图。

    (1)世界可可树分布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更适合种植可可树的是__________地,因为该地___________。
    (3)丙地接近30°S,依然能够满足可可树种植的气候条件,其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对当地可能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兼顾可可豆供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世界可可树分布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和非洲)和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乙地地处赤道附近,无风带,更适合种植可可树。第(3)题,丙地位于较低纬度、受巴西暖流影响、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也可以满足可可树种植。第(4)题,从森林的生态功能(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方面回答其危害;为兼顾可可豆供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宜采取改良品种、集约化经营等措施。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乙 全年多雨;风速小
    (3)位于较低纬度;受暖流影响;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
    (4)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改良品种;集约化经营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