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五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七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九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八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六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展开第六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考试说明]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案例——抓牢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分布
不平衡,多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协调。
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西线工程 | 位于青藏高原上,可自流供水,但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
中线工程 |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
东线工程 |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教材外案例——领悟好]
一、西气东输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3)三期工程线路: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广东韶关,与二期工程并行3 000 km。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③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温馨提示]
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质条件、河流、补充气源地等,而城市的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区 项目 | 中西部地区 | 东部地区 | |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产业结构调整 | 促进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 东输的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 |
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①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等天然气配套系统;②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有利影响 |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不利影响 |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
|
二、西电东送
1.原因: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2.线路及其影响
线路(主力电源) | 对输入地的影响 | 对输出地的影响 |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 ||
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循流程解题——有一套]
在解答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时,可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考点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题怎么命——找规律]
(2019·苏北四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9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第131次全会上,确定洛杉矶为202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如图为利马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秘鲁调水工程线路②与线路①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秘鲁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②线路上游地区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较丰富,①线路上游地区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少,所以,秘鲁调水工程线路②线路较①线路的可调水量大。从地势、地质和大气等方面分析其困难。
[答案] 可调水量大 气压低,缺氧;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
[满分如何答——学方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1.调配原因
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可用下图表示)
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
(1)节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
(2)开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
(1)资源供应: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
(2)线路造价:要考虑其经济性、合理性。
(3)沿线条件:要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4)工程影响: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 调入地区 | 调出地区 |
经济效益 |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 ||
生态效益 |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
[类题这样考——提知能]
1.(2019·押题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将运河改道成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增加了“避黄”和水柜(调水湖泊)等多种措施。大运河北段(淮河以北)建成后维护运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同时还加重了沿线的缺水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济宁以北基本失去航运功能。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大运河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东线调水,运河航运又与调水发生矛盾。下图为京杭大运河局部地区图。
现在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简述通水后对N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后,N湖泊水量增加,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答案: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
2.(2019·南通考前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壮大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的“城市群壮大计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为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略图。
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分区中的__________,图中的丹江口水库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__________的起点之一,该工程的建设对湖北省不利的社会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分区中的东部季风区,图中的丹江口水库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的起点之一,该工程的建设对湖北省不利的社会影响是需要大量移民。
答案:东部季风区 南水北调 需要大量移民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南通考前模拟)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读图回答1~2题。
1.1982~2012年间,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 )
①沼泽 ②人工水库 ③台田鱼塘 ④坑塘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利于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 ②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③水量增加,利于通航 ④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D 2.A 第1题,面积变化最大可以是增幅最大,也可以是减幅最大,读图分析可知,1982~2012年间沼泽的减幅是最大的,台田鱼塘是增幅最大的,因此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沼泽与台田鱼塘。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南四湖的水量会增加,湖面会增大,在生态上会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利于通航和发展旅游业不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9·扬州一模)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为48.3亿立方米左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9.1亿立方米。下图为陇东跨流域调水路线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调水线路甲相比,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有( )
①可调水量大 ②可输水时间长 ③施工难度小 ④全线自流输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产生的影响有( )
①解决了陇东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②改变陇东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③改变武都段白龙江河流补给类型 ④提高泾河自净能力,增大了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3.A 4.D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调水线路乙从白龙江流域调水,可调水量大,可输水时间长,途经山区,施工难度大,没有全线自流;调水线路甲从黄河流域调水,可调水量小,可输水时间短。第4题,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可以缓解陇东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增大泾河水量,提高其自净能力。
(2019·连云港模拟)如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资源调配工程指( )
A.西水东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西煤东运
6.该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东部地区( )
A.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减轻地面下沉状况 D.促进常规能源开发
解析:5.B 6.B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资源调配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三条路线图。第6题,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东部地区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常规能源的比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019·南通考前模拟)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图是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人均贫乏
B.我国西部和北部能源丰富
C.我国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D.我国以煤炭和水能为主要能源
8.有关特高压技术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解决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B.可以改善中西部地区环境
C.可以使工业摆脱能源的地域限制
D.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解析:7.B 8.C 第7题,题干中强调“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A、C两项在图中均不能体现,D项考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当前我国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第8题,特高压输电技术仅仅是减少输电时的能源损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中西部地区煤炭发电会加剧当地的环境压力,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能够缓解能源不足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二、双项选择题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10.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析:9.AC 10.AD 第9题,由图可知,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可知,2003~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10题,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对降低用水成本影响不大;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
(2019·南京、盐城一模)2017年山东省建设了三条“外电入鲁”新通道。读“外电入鲁”通道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外电入鲁”的原因是由于山东省( )
A.常规能源匮乏 B.能源需求量大
C.酸雨危害严重 D.环境保护压力大
12.“外电入鲁”给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带来的影响有( )
A.社会经济效益上升 B.电力生产成本加大
C.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促进基础设施改善
解析:11.BD 12.AD 第11题,“外电入鲁”的原因是由于山东省能源需求量大;山东省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山东省是半湿润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较轻;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压力大,电力是清洁能源。第12题,“外电入鲁”使内蒙古、陕西供电方,将资源转化为能源,社会经济效益上升;在当地将煤炭转化成电力,减少了运输成本,电力生产成本减小;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改善。
三、综合题
13.(2012·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 美国加州北水 南调工程 | |
水资源南北差异 的气候原因 |
|
| |
单位调水 量耗能 | 大小
|
|
|
原因 |
|
|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解析:第(1)题,本问为基础知识对比题,需结合经纬度和海陆轮廓进行定位,确定线路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应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气候类型、降水状况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地形、地势影响水的自流方向,从而影响调水能耗)。第(2)题,对于调入区可持续发展来说,调水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使各项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第(3)题,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从开源、节流和提高认识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1)
调水工程 |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 美国加州北水 南调工程 | |
水资源南北差异 的气候原因 |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 |
单位调水 量耗能 | 大小 | 小 | 大 |
原因 | 地势起伏较小 (或地势南高北低) | 地势南高北低,向 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25日,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全线贯通。2015年10月13日,东段第二标段242县道公路穿越施工顺利完成。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可替代煤炭7 68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按照规划,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全线贯穿通气后,将中亚天然气引入我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届时,一个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国家天然气基础管网将形成。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走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对天然气管网建设的意义。
(3)试简要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对中亚和我国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走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城市和气源。第(2)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扩大了天然气的服务范围,使管网的布局更合理。第(3)题,工程建设可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
答案:(1)人口、城市和气源
(2)使得天然气管网布局更加合理;服务范围更大。
(3)对中亚:有利于中亚国家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天然气供应,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化工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