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章 神经调节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习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五)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
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D [静息时,主要是神经纤维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3.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如何变化
B [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增大神经细胞外K+浓度,K+外流受阻,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4.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区域发生Na+内流
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零电位状态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B [乙区域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此时乙区域为动作电位,发生了Na+内流;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但静息电位不为0;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位到负电位,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5.(多选)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结构①
B.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C.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构成
D.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D [根据神经中枢的突触结构,可判断出①是效应器、④是感受器,则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该反射弧中含有3个突触结构,由4个神经元构成;刺激②处,形成动作电位,则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6.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 ,B侧为 (填“正”或“负”)。这时膜外 浓度高于膜内,膜内 浓度高于膜外。
(2)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
(3)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 (1)正 负 Na+ K+
(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相反
(4)如图
题组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7.如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冲动会到达效应器
B.冲动会到达脑部
C.冲动会到达Y处的感受器
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A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8.已知突触小体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下列突触结构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兴奋由轴突经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电信号变化顺序的选项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B [前一个神经元先兴奋,产生动作电位,释放乙酰胆碱,继而恢复静息电位。接着后一个神经元兴奋,继而又恢复静息电位,B项符合题意。]
9.(多选)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ACD [增大Ca2+的通透性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后即被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C项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增强,D项错误。]
10.有机磷农药有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C [有机磷农药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B错误、C正确。]
11.(多选)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和在b处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AB [反射弧中神经元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刺激b,兴奋由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慢,在b处的传导速度快;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12.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图1 图2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②的名称是 。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作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 的变化。
[解析] 图1中A内含有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F(肌肉)和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图2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对于神经纤维来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到刺激时,转变为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外负内正 (4)兴奋 膜电位
1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C [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14.(多选)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AC [由于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A正确;甘氨酸通过胞吐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C正确;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D错误。]
15.某人无意间右脚踩在了铁钉上,右腿迅速抬起,左腿迅速蹬直,并“情不自禁”出声尖叫。如图为钉刺反应的反射弧示意图(字母A~E代表不同的神经元,m和n代表反射弧上的位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铁钉刺入右脚皮肤时,引起右腿抬起和左腿蹬直,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
(2)兴奋时m点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 ,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
(3)兴奋由神经元B传向C时,突触后膜将 (填“兴奋”或“抑制”);兴奋由神经元C传向D时,突触后膜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 。
(4)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原因是
。
[解析] (1)钉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的神经中枢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痛觉。
(2)m点未兴奋时膜电位的分布是外正内负,m点兴奋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在短时间内大量Na+内流,引起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3)由图分析可知,神经元C属于抑制神经元,当神经元B传来兴奋时,神经元C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膜两侧的电位差进一步加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4)因为突触间存在突触延搁,突触数目越多,传递时间越长,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元)比传到左腿少,故受到铁钉刺激时,此人右腿抬起的时间早于左腿蹬直的时间。
[答案] (1)脊髓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2)外负内正 Na+内流 (3)兴奋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4)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右腿经过的突触(神经元)比传到左腿的少
区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1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C [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植物生长素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植物生长素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综合训练题,共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测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