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章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0 次下载
-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案 0 次下载
-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案 0 次下载
-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章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案 0 次下载
-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 0 次下载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展开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1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15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类型及特征
类型 | 乡村地域 | 城镇地域 |
范围 | 大 | 小 |
生产活动 | 农业 | 非农业 |
二者关系 |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 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
(4)空间分布形式
经济要素 | 农业 | 交通运输线路 | 城市和工业 | 城市群和工业区 |
表现 | 面状 | 线状和网络状 | 点状 | 岛状 |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
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时空差异
[理解—要点突破]
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区域的划分与特征分析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1.C 2.D 3.D [第1题,C对,B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A错: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D错: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第2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3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2017·海南高考)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4~6题。 【导学号:92040107】
4.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5.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6.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A 5.B 6.C [第4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5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第6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考向2 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解图流程]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特征
发展阶段 比较项目 |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工业化 阶段 | 高效益的综合 发展阶段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
内部经济差异 | 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 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 逐渐缩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
三次产业状况 |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
对外开放程度 | 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 逐步提高 | 大幅度增强 |
发展状态 |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
[理解—要点突破]
1.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
|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 工业化阶段 | 高效益的综合 发展阶段 |
区位 条件 | ①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苏必利尔湖附近优质的铁矿; ③运河开通、铁路修建及五大湖便利的交通; 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 | ①本区资源开采规模加大,外地资源的大量输入; 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 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条件的限制; ②高科技的推动; ③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的形成 |
发展 特点 |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占较大比重 |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结构日趋复杂,发展了机械、化学、汽车、纺织等部门;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形成“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
发展 趋势 |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 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增长发展状态 | 处于相对均衡的发展状态 |
2.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图1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解析] 第(1)题,北方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都是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气候更加干旱,并导致了古文明中心的衰落,最终导致北方古“丝绸之路”的衰落。第(2)题,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大型化、高速化与专业化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出现并交织成网,还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化等。第(3)题,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对外服务功能等。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2~3题。
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2.A 3.C [第2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3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C。]
考向2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图,完成4~5题。 【导学号:92040108】
甲
乙
4.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5.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B—C—A D.C—A—B
4.D 5.D [第4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5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2018·浙江台州市测试)读某国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6~7题。
第三产业
6.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该国( )
A.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B.对外开放程度降低
C.高科技为主导力量
D.内部发展差异缩小
7.若图中数码表示该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从地域分布看,产业转移合理的是( )
A.Ⅲ区到Ⅰ区 B.Ⅳ区到Ⅱ区
C.Ⅴ区到Ⅵ区 D.Ⅵ区到Ⅲ区
6.A 7.D [第6题,根据图中年份分析,该国199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以第二产业为主,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长,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该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A对。产业结构变化,不能反映对外开放程度降低,B错。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表示高科技为主导力量、国家内部发展差异缩小,CD错。第7题,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占比重大,表示区域经济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大,表示区域经济水平低。若图中数码表示该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根据三角坐标值,从地域分布看,产业转移合理的是Ⅵ区到Ⅲ区,D对。图中Ⅲ区比Ⅰ区落后,A错。Ⅳ区第一产业为主,占比重大,B错。结合第一、二产业分析,Ⅴ区比Ⅵ区经济水平低,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