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新课教学过程(2):第2单元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122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展开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城市风光图片,学生讨论,什么是城市?
点拨:1.人口高度集中
2.建筑物高大密集
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 特点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
产业革命后 |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
例题:
承转:那城市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阅读课本图2-1-1,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5.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
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 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区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 城市化起步 | 城市化速度 | 城市化水平 | 特点 |
发达国家 | 早 | 慢 | 高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发展中国家 | 晚 | 快 | 低 | 城市发展不合理 |
过渡: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世界约有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20%的土地上,而且之中集中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将有增无减。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各种建筑、公路、机场、游乐场、工厂,往往占用了最肥沃的土地
材料二:城市污染、交通拥挤图片。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占用大量土地,是耕地面积减少
2.地下水等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生态问题
3.环境污染严重
4.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 来源 | 危害 |
大气圈 |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 人们的健康 |
水圈 |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
生物圈 |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 |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
岩石圈 |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
其他 |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 | 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
课后活动:
调查我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节课内容,提出解决方案。撰写科学小论文。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案设计,共4页。
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共5页。
地理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