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3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练习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七)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一 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B.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C.电势差是一个标量,但有正值和负值之分
D.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和放入该点的电荷的电性、电荷量无关
ACD [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选项A正确;某点的电势和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但两点间的电势差和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选项B错误;电势差是标量,可正、可负,选项C正确;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和检验电荷无关,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选项D正确。]
2.(多选)关于电势差UAB和电势φA、φB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A.φA、φB都有正负,所以电势是矢量
B.UAB表示B点与A点之间的电势差,即UAB=φB-φA
C.UAB和UBA是不同的,它们的关系:UAB=-UBA
D.零电势点的规定虽然是任意的,但人们常常规定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
CD [电势、电势差都是标量,选项A错误;UAB表示A点与B点之间的电势差,UAB=-UBA,选项B错误,C正确;易知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各点电势分别为φa=10 V,φb=2 V,φc=6 V,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各图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D [由于是匀强电场,所以a、b连线的中点与c点等电势,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等势面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故选项D正确。]
4.一个带负电的质点,带电荷量为2.0×10-9 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动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外力做的功为6.0×10-5 J,质点的动能减少了8.0×10-5 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为( )
A.1×104 V B.-1×104 V
C.7×104 VD.-7×104 V
C [设电场力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知W+6.0×10-5 J=-8.0×10-5 J,可求得W=-1.4×10-4 J,因此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eq \f(W,q)=7×104 V,故选项C正确。]
◎考点二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5.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φa=50 V,φc=20 V,则a、c连线中点b的电势φb为( )
A.等于35 V B.大于35 V
C.小于35 V D.等于15 V
C [从电场线疏密可以看出Ea>Eb>Ec,由公式Uab=Ed可以判断Uab>Ubc,所以φb
6.如图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D.24 V
B [Uad=φa-φd=20 V-4 V=16 V,在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的等长线段两端点电势差相等,故Ubc=Uad,又Ubc=φb-φc,所以φc=φb-Uad=24 V-16 V=8 V,B正确。]
7.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电场中A、B两点间的距离为d,线段AB与电场线的夹角为θ,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Edcs θB.-Edcs θ
C.EdD.-Edsin θ
A [由φA>φB故为正值,由UAB=Edcs θ可知A正确,B、C、D错误。]
8.如图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都是25 cm,由此可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及大小为( )
A.竖直向下,E=0.4 V/m
B.水平向右,E=0.4 V/m
C.水平向左,E=40 V/m
D.水平向右,E=40 V/m
D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场强大小E=eq \f(U,d)=eq \f(10,0.25)V/m=40 V/m,故D正确。]
9.将一个电荷量为1×10-6 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功2×10-6 J。从C点移到D点,静电力做功7×10-6 J,若已知B点比C点电势高3 V,求UDA。
[解析] 由UAB=eq \f(WAB,q)=eq \f(-2×10-6,-1×10-6) V=2 V知
A点电势高于B点,UAB=φA-φB=2 V
负电荷从电场中C点移到D点静电力做正功
由UCD=eq \f(WCD,q)=eq \f(7×10-6,-1×10-6) V=-7 V知
C点电势低于D点,UCD=φC-φD=-7 V
又UBC=φB-φC=3 V
则UDA=φD-φA=-(UAB+UBC+UCD)=2 V。
[答案] 2 V
(建议用时:15分钟)
10.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b、c、d四点,它们处于同一圆周上,且ac、bd分别是圆的直径。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9 V,φb=15 V,φc=18 V,则d点的电势为( )
A.12 VB.8 V
C.4 VD.16 V
A [根据几何知识知,ab长度等于dc长度,且线段ab平行于线段dc,根据在匀强电场中平行相等两线段端点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则φb-φa=15 V-9 V=φc-φd=18 V-φd,可得φd=12 V,故A正确,B、C、D错误。]
11.(多选)有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内a、b、c、d四点的位置如图所示,cd和cb分别垂直于x轴和y轴,其中a、b、c三点电势分别为4 V、8 V、10 V。将一电荷量为q=-2×10-5C的负点电荷由a点开始沿abcd路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坐标原点O的电势为6 V
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q \r(,2) V/m
C.该点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为-2×10-4J
D.该点电荷从a点移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8×10-5J
ACD [由于是匀强电场,所以沿同一方向前进相同距离,电势的降低相等,φb-φc=φa-φO,代入数据解得:φO=6 V,故A正确;因为是匀强电场,所以沿同一方向前进相同距离,电势的降低相等可知,ab中点e的电势为φe=6 V,连接Oe则为等势面,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ab垂直Oe,则ab为一条电场线,且方向由b指向a,电场强度为E=eq \f(Ube,dbe)=eq \f(8-6,\f(\r(,22+22),2)×10-2)V/m=100eq \r(,2) V,故B错误;该点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Epc=qφc=-2×10-4J,故C正确;该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Wad=qUad=8×10-5J,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5.0×10-10C的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和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都是3.0×10-8J,已知a、b、c三点的连线组成直角三角形,ab=20 cm,θ=37°。求:
(1)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3)电场强度的方向。
[解析] (1)a、b两点的电势差
Uab=eq \f(Wab,q)=eq \f(3.0×10-8,5.0×10-10)V=60 V。
(2)(3)由a点移到b点和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可知b、c两点的电势相等,则b、c为等势线,因为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所以电场强度方向由a指向c
所以电场强度大小为
E=eq \f(Uab,dac)=eq \f(60,0.2×cs37°)V/m=375 V/m。
[答案] (1)60 V (2)375 V/m
(3)电场强度方向由a指向c
13.天空中有两块乌云,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0×103m,水平相距5.0×103m。受气流影响,两块乌云均以10 m/s的速率沿水平方向互相靠近。
问题:当一块乌云位于另一块乌云正下方时,云间场强达到1.0×106V/m。若此时两块云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这时空气恰被击穿而变成导体,两块乌云通过空气放电,形成闪电。
(1)两块乌云即将放电时云间的电势差为多大?
(2)地面观察者看到闪电后8.0 s才听到雷声,则闪电发生点离观察者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解析] (1)当一块乌云位于另一块乌云正下方时,两块乌云间的距离为d=1.0×103m。两块乌云间的电势差为U=Ed=1.0×106×1.0×103V=1.0×109V。
(2)光传播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以3.4×102m/s的速度传播,所以闪电发生点离观察者的距离为
s=vt=3.4×102m/s×8.0 s=2.72×103m。
[答案] (1)1.0×109V (2)2.72×103m
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4节 科学用电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4节 科学用电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3节 电功与电热习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3节 电功与电热习题,共7页。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