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统考第4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展开第7讲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基础知识整合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位角
从正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方位角为α(如图②).
3.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即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指定方向线一般是指正北或正南方向,方向角小于90°).如北偏东α,南偏西α.特别地,若目标方向线与指北或指南方向线成45°角称为西南方向、东北方向等.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角与坡度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如图④,角θ为坡角).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
1.仰角与俯角是相对水平视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
2.“方位角”与“方向角”的区别: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是.
1.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北偏东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 )
A.北偏东10° B.北偏西10°
C.南偏东10° D.南偏西10°
答案 B
解析 由题可知∠ABC=50°,A,B,C位置如图.故选B.
2.(2019·厦门模拟)如图,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 )
A.10 m B.5 m
C.5(-1) m D.5(+1) m
答案 D
解析 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10,解得AB=5(+1)(m).故选D.
3.(2019·武汉模拟)海面上有A,B,C三个灯塔,AB=10 n mile,从A望C和B成60°视角,从B望C和A成75°视角,则BC=( )
A.10 n mile B. n mile
C.5 n mile D.5 n mile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CAB=60°,∠CBA=75°,所以∠C=45°,由正弦定理,得=,所以BC=5 n mile.
4.(2020·安徽安庆期末质量监测)某快递公司在我市的三个门店A,B,C分别位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其中门店A,B与门店C都相距a km,而门店A位于门店C的北偏东50°方向上,门店B位于门店C的北偏西70°方向上,则门店A,B间的距离为( )
A.a km B.a km
C.a km D.2a km
答案 C
解析 如图所示,依题意知CA=CB=a km,
∠ACB=50°+70°=120°,∠A=∠B=30°,
由正弦定理,得=,则
AB==a(km),即门店A,B间的距离为a km.故选C.
5.一个大型喷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强力喷水柱,为了测量喷水柱喷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喷水柱正西方向的点A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45°,沿点A向北偏东30°前进100 m到达点B,在B点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30°,则水柱的高度是________m.
答案 50
解析 设水柱高度是h m,水柱底端为C,则在△ABC中,A=60°,AC=h m,AB=100 m,BC=h m,
根据余弦定理得(h)2=h2+1002-2·h·100·cos60°,即h2+50h-5000=0,即(h-50)(h+100)=0,即h=50(m),故水柱的高度是50 m.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一 测量距离问题
例1 (2019·江西赣州模拟)如图所示,为了测量A,B处岛屿的距离,小明在D处观测,A,B分别在D处的北偏西15°、北偏东45°方向,再往正东方向行驶40海里至C处,观测B在C处的正北方向,A在C处的北偏西60°方向,则A,B两处岛屿间的距离为( )
A.20 海里 B.40 海里
C.20(1+) 海里 D.40 海里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BDC=90°-45°=45°,
又∠BCD=90°,∴BC=CD=40(海里).
在△ADC中,∠ADC=105°,∠ACD=90°-60°=30°,
∴∠DAC=45°,
由正弦定理可得AC==20(+1)(海里).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0(海里).故选A.
距离问题的解题思路
这类实际应用题,实质就是解三角形问题,一般都离不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题中,首先要正确地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然后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去求解.注意:①基线的选取要恰当准确;②选取的三角形及正、余弦定理要恰当.
[即时训练] 1.(2019·福建宁德第二次(5月)质量检查)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喻为“地球留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蓝洞的口径A,B两点间的距离,现在珊瑚群岛上取两点C,D,测得CD=80米,∠ADB=135°,∠BDC=∠DCA=15°,∠ACB=120°,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
答案 80
解析 ∵在△ACD中,∠DCA=15°,∠ADC=150°,
∴∠DAC=15°.由正弦定理,得
AC===40(+)(米),
在△BCD中,∠BDC=15°,∠BCD=135°,
∴∠CBD=30°,由正弦定理,得=,
∴BC===160sin15°
=40(-)(米),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AC2+BC2-2AC·BC·cos∠ACB
=1600(8+4)+1600+2×1600(+)×(-)×=1600×16+1600×4=1600×20,解得AB=80(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80米.
考向二 测量高度问题
例2 为了测量某新建的信号发射塔AB的高度,先取与发射塔底部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C,D,测得∠BDC=60°,∠BCD=75°,CD=40 m,并在点C的正上方E处观测发射塔顶部A的仰角为30°,且CE=1 m,则发射塔高AB=( )
A.(20+1) m B.(20+1) m
C.20 m D.(40+1) m
答案 A
解析 如图,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则EF=BC,BF=CE=1 m,∠AEF=30°.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BC==
=20(m).
所以EF=20 m,在Rt△AFE中,AF=EF·tan∠AEF=20×=20(m),所以AB=AF+BF=20+1(m).故选A.
处理高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正确理解仰角、俯角是一个关键.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
(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即时训练] 2.(2019·湖北宜昌模拟)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
答案 100
解析 依题意有AB=600 m,∠CAB=30°,∠CBA=180°-75°=105°,∠DBC=30°,DC⊥CB.
∴∠ACB=45°,
在△ABC中,由=,
得=,解得CB=300(m),
在Rt△BCD中,CD=CB·tan30°=100(m).
则此山的高度CD=100 m.
考向三 测量角度问题
例3 (2019·沈阳模拟)如图,位于A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沿直线CB前往B处救援,求cosθ的值.
解 在△ABC中,AB=40海里,AC=20海里,∠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120°=2800⇒BC=20(海里).
由正弦定理,得=
⇒sin∠ACB=·sin∠BAC=.
由∠BAC=120°,知∠ACB为锐角,
则cos∠ACB=.
由θ=∠ACB+30°,得cosθ=cos(∠ACB+30°)=cos∠ACBcos30°-sin∠ACBsin30°=.
解决测量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首先应明确方位角或方向角的含义.
(2)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后,注意正弦、余弦定理的“联袂”使用.
[即时训练] 3.(2020·商丘模拟)如图所示,一艘巡逻船由南向北行驶,在A处测得山顶P在北偏东15°(∠BAC=15°)的方向,匀速向北航行20分钟后到达B处,测得山顶P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此时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60°,已知山高为2千米.
(1)船的航行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若该船继续航行10分钟到达D处,问此时山顶位于D处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
解 (1)在△BCP中,
由tan∠PBC=,得BC==2,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所以AB=2(+1),
故船的航行速度是每小时6(+1)千米.
(2)在△BCD中,BD=+1,BC=2,∠CBD=60°,
则由余弦定理,得CD=,
在△BCD中,
由正弦定理,得=,
即=,
所以sin∠CDB=,
所以山顶位于D处南偏东45°的方向.
(2019·永州模拟)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
(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
解 (1)设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s海里,则
s=
=
=.
故当t=时,smin=10,v==30.
即小艇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
(2)设小艇与轮船在B处相遇.
则v2t2=400+900t2-2·20·30t·cos(90°-30°),
故v2=900-+.∵0<v≤30,
∴900-+≤900,即-≤0,解得t≥.
又t=时,v=30,
故v=30时,t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此时,在△OAB中,有OA=OB=AB=20海里.
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
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
答题启示
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有很多是求距离最短、用时最少、速度最大等最值问题,这需要建立有关量的函数关系式,通过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来解决.函数思想在解三角形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经常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相结合,此类问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点训练
(2019·郑州摸底)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O点出发沿一条直线公路以5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开动的同时,在距汽车出发点O点的距离为5 km,距离公路线的垂直距离为3 km的M点,有一个人骑摩托车出发想把一件东西送给汽车司机.问摩托车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才能追上汽车,并求追上汽车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解 作MI垂直公路所在的直线于点I,则MI=3 km,
∵OM=5 km,∴OI=4 km,∴cos∠MOI=.
设摩托车的速度为v km/h,追上汽车的时间为t h,
由余弦定理得(vt)2=52+(50t)2-2×5×50t×,
v2=-+2500=252+900≥900,
∴当t=时,v的最小值为30,vt== km.
故摩托车至少以30 km/h的速度行驶才能追上汽车,此时摩托车行驶了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