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a:40 O:16 Na:23 Cl:35.5 N:14 S:32 Al:27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C. H2和D2互为同位素
D. 40K和40Ca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等
【答案】D
【详解】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均不同,是碳的两种不同的单质,故B错误;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40K和40Ca原子中质子数为19、20;中子数为21、20,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等,故D正确。
答案:D。
2.居室装修用的石材放射性的监测常用22688Ra作为标准,居里夫人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22688Ra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
B. 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族
C. RaCO3不能与盐酸反应
D. 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答案】A
【详解】A、由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知1个该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是226-88=138,A正确;
B、由第六周期的零族元素氡的原子序数为86可知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ⅡA族,B错误;
C、Ra在Ba的下面,其碳酸盐应与碳酸钙、碳酸钡性质相似,能与盐酸反应,C错误;
D、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故Ra元素金属性较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也较强,不会具有两性,D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37Cl与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与82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 H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 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C
【详解】A. 37Cl的中子数37-17=20,39K的中子数39-19=20,具有相同的中子数,故不选A;
B. 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X与82Pb都是第四主族元素,最外层4个电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故不选B;
C. H3O+与OH-的质子数分别为11,9;电子数都是10,故选C;
D. O和S2-质子数均为16和电子数均为18.故不选D。
答案:C
4.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答案】B
【解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因此a、b、c、d分别为O、Na或Mg、Al、S。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l>S>O,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或Mg在4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错误。答案选B。
5.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判断( )
A. 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 R一定是第ⅣA族元素
C. 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 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答案】D
【详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所以可知到R是第ⅥA的元素,而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锑为金属元素,没有负价,所以R为S或Se;
A. R为S或Se,不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故A错误;
B. R为S或Se,不是第ⅣA族元素,故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R的气态氢化物不如同周期ⅤⅡA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故C错误;
D.R的最低负价是-2价,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 2 R,故D正确。
答案:D
6.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 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 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答案】C
【解析】A.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故A正确;B.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存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B正确;C.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电子得失,如复分解反应中离子键的形成,故C错误;D.活泼的金属元素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达到稳定结构,这样体系的能量降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C。
7.下列有关电子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He、Li的电子式分别为H·、·He·、·Li
B. 氯原子的电子式为,Cl-的电子式为
C. 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Na+、Mg2+、Al3+
D. Na2O的电子式为,H2O的电子式为
【答案】C
【详解】A. H+的电子式为H+,故A错误;
B. Cl-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 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Na+、Mg2+、Al3+,故C正确;
D. H2O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答案:C
8.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戊
C. 金属性:甲>丙 D.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答案】B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半径:丁>戊,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故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甲N>O>H ,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Z>Y ,B 错误;C.WY3是NaN3其中Na+与N3-之间是离子键,但是N3-的N原子间是共价键,故C错误;D.X与Z可形成H2O和H2O2,故D正确,此题选D。
14.决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是( )
A.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B. 次外层电子数
C. 原子核内中子数 D.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详解】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且有关系式: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15.“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u与U互为同位素
B. 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
C. Pu与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Pu与U的质子数不同,不能互为同位素,错误;B、Pu与Pu均是核素,不是单质,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五;C、Pu与U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错误;D、Pu与Pu的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正确,答案选D。
16.现有如下各说法: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正确 B. 都不正确
C. ④正确,其他不正确 D. 仅①不正确
【答案】B
【详解】①在水中的每个水分子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但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①错误;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不一定形成离子键,可能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故②错误;
③离子键的实质是阳离子、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③错误;
④HCl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但HCl中H原子和Cl之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属于共价键,所以只存在共价键,故④错误;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故⑤错误。
由以上分析确定都错误,故选B。
答案:B
17.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下列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变化是( )
A. Cl2溶于水 B. 碘升华
C. 氯化钠受热熔化 D. 酒精溶解于水
【答案】A
【详解】A.氯气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故A正确;
B.碘升华是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没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故B错误;
C.氯化钠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故C错误;
D.酒精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没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故D错误。
答案:A
18.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 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 水结冰体积膨胀
C. 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D.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答案】B
【详解】A.物质能否分解与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
B.水中存在氢键,水结成冰后,由于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而使结构变得有序,导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密度减小,体积增大,故B正确;
C. CH4、SiH4、GeH4、SnH4的分子间不存在氢键,他们的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所以熔点升高,故C错误;
D. HF、HCl、HBr、HI中只有HF分子间有氢键,而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所以HCl、HBr、HI中稳定性减弱和氢键无关,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B. 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 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不能
【答案】D
【解析】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部分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如HCl在水中能电离,其水溶液能导电,故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O-H共价键,故C错误;D.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能电离,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时不电离,只有在水中才能电离,故D正确;故选D。
2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T两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nTL
C. M与T形成的化合物有两性
D. 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L、R都有最高正价+2,没有负价,二者处于ⅡA族,且L的原子半径较大,故L为Mg、R为Be;Q、T都有-2价,处于ⅥA族,且Q的原子半径较大,故Q为S元素、T为O元素;M只有最高正价+3,没有负价,二者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S原子,故M为Al,因此L:Mg M:Al Q:S R:Be T:O。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Q、T两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应为HnT(H2O)>HnQ(H2S),故A错误;
B.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越快, L(Mg)、R(Be)的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应为R(Be)< L(Mg),故B错误;
C. M与T形成的化合物(Al2O3)有两性,故C正确;
D. Mg2+与S2—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并不相等,故D错误。
答案:C
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位于第二主族或过渡元素也可能是金属或非金属
C. NaCl、HCl、NaOH、Na2O2四种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 CCl4、SO2、PCl3、NH3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B
【详解】A.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可能为稀有气体He,也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如Mg,还有可能为部分过渡元素,故B正确;
C.NaCl中含有离子键、HCl含有共价键、NaOH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SO2、NH3分子中硫原子、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
答案:B
22.已知R2-离子的核内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M,则mgR2-离子里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R2-的核内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M,则质子数为M-n,故R2-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n+2,mg R2-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mgR2-阴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n+2)=。答案:D
23.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时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P4S3中磷元素为+3价
B. 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
C. P4S3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S3+8O2P4O10+3SO2
D. 1 mol P4S3分子中含有9 mol共价键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最上方的P与S形成3个共价键,S形成2个共价键,则P4S3中S为-2价,磷元素分别为+3价、+1价,A错误;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则P4S3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C.燃烧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则P4S3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S3+8O2=P4O10+3SO2,C正确;D.由图可知,共6个P-S、3个P-P共价键,则1 mol P4S3分子中含有9 mol共价键,D正确,答案选A。
24.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中,与键的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
A.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C. 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 H2S的稳定性小于H2O的稳定性
【答案】C
【详解】A.非金属性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不选A;
B.NaF、NaCl、NaBr、NaI都为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故不选B;
C.F2、Cl2、Br2、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化学键能无关,故选C;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H2S的稳定性小于H2O的稳定性,故不选D。
答案:C
二、填空题
25.为了清理路面积雪,人们常使用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 XY2含有54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该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电子式是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填“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在W的常见单质中反应时有两种产物:不加热时生成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加热时生成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
【答案】(14分) (1)CaCl2离子键
(2)S===C==="S"极性共价键
(3)Na2O 离子键 Na2O2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解析】试题分析:该融雪剂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该融雪剂中含有54mol电子,所以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电子数均是18,根据其化学式判断X为+2价,Y是-1价,所以X是Ca元素,Y是Cl元素。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Ca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其电子式是;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D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4或6,则为第IVA、VIA族元素;D与Y相邻,所以D是S元素;D与E可形成类似二氧化碳的分子,所以E是C,形成的化合物为CS2,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S2分子中C与S形成双键,其结构式为S=C=S;电子式类似二氧化碳,为,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所以含有极性键;
(3)W与D是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则W是O元素;Z是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Na元素;Na与氧气反应在不加热时生成Na2O,为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加热时生成Na2O2,也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26.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CaO2和Na2O2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完成下列问题:
(1)CaO2属于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
(2)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1mol单质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3)Ca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
A.置换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
【答案】(1). 离子化合物 (2). (3). 1∶1 (4). 2CaO2+2H2O===2Ca(OH)2+O2↑ (5). 2NA (6). 2CaO2+2CO2===2CaCO3+O2 (7). B
【解析】
【分析】CaO2和Na2O2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解题的关键,要学会知识迁移,后面问题完全参照过氧化钠性质去回答。
【详解】(1)过氧化钙构成离子是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过氧化钙为离子化合物,钙离子直接写成离子形式,过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过氧化钙的电子式为,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离子化合物 1:1;
(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由于氧元素化合价从负一价升到零价,故生成1mol单质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答案:2CaO2+2H2O═2Ca(OH)2+O2↑ 2NA
(3)过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氧气,2CaO2+2CO2=2CaCO3 +O2↑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2CaO2+2CO2=2CaCO3 +O2↑ B
27. 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_______(填名称,下同),Y是_______,Z是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答案】(1)氢元素 氮元素 氧元素
(2)N2O5
(3)NH4+ OH-
(4)NH4NO3
【解析】(1)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容易得出X为H、Z为O,再根据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得出Y只能为N;(4)N、H、O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只能是铵盐。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元素氮、碳、硅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已知A是强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物质: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填化学式)。
(3)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5)A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
(6)丙同学利用此实验证明卤素单质氧化性Cl2>Br2>I2,你认为此实验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答案】(1) 强酸制弱酸
(2)HNO3 CaCO3Na2SiO3
(3)CO2 + SiO32―+ H2O = H2SiO3↓+ CO32―或2CO2 + SiO32―+ 2H2O = H2SiO3↓+ 2HCO3―
(4) 碳酸氢钠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避免干扰
(5) 棉花由白色变为橙黄色 2I-+Cl2=2Cl-+I2 NaCl和KCl
(6)不合理 不能验证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根据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可知,其实验的原理是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
(2)氮、碳、硅对应的酸是硝酸、碳酸及硅酸,利用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弱酸,故实验A、B、C中的试剂分别是稀硝酸、碳酸钙、硅酸钠溶液。
(3)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CaCO3+2H+===Ca2++2CO2↑+H2O、,故烧杯中发生第二步反应。
(4)挥发出来的硝酸,会干扰实验,故应加一个饱和碳酸氢钠除杂质。
(5)高锰酸钾与盐酸制备了氯气,被棉花吸收,变成橙黄色;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Cl2=2Cl-+I2,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溴化钠变成溴,加热挥发了,碘化钾变成碘,升华了,最后得到的物质是NaCl和KCl。
(6)有氯气存在,不能验证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