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Al:27 Cl:35.5 Na:23 Cu:64
Ⅰ卷(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
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为了防止药品污染或腐蚀托盘,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不能称量出10.05g固体,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量取9.5mL液体,应选与它量程最近的量筒:10mL的量筒,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无玻璃棒,故D错误。
故选C。
2.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 )
A. 湿布 B. 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CO2) C. 煤油 D. 沙子
【答案】D
【详解】A.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湿布灭火,故A错误;
B.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则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
C.加入煤油燃烧更旺盛,故C错误;
D.加入沙子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22.4L水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NA
B. 11.5g钠与水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32/NAg
D. 在标准状况下,4.48L CH4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NA
【答案】D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无法确定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1.5g钠的物质的量是0.5mol,失去的电子为0.5mol,故B错误;
C.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16/NAg,故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4.48LCH4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含的原子总数为NA,故D正确。
故选D。
4.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有些药品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自来水配制( )。
A. AgNO3 B. Na2SO4 C. NaCl D. AlCl3
【答案】A
【详解】A.氯水中含有Cl-,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A正确;
B.氯水中的微粒均不与硫酸钠反应,可配制硫酸钠溶液,故B错误;
C.氯水中的微粒均不与NaCl反应,可配制NaCl溶液,故C错误;
D.氯水中的微粒均不与AlCl3反应,可配制AlCl3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0 mL 1 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 250 mL 2 mol·L-1 CaCl2溶液 B. 500 mL 4 mol·L-1 NaCl溶液
C. 500 mL 2 mol·L-1 NaCl溶液 D. 250 mL 4 mol·L-1 CaCl2溶液
【答案】C
【详解】1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mol/L,
A.250mL2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2=4mol/L,故A错误;
B.500mL4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1=4mol/L,故B错误;
C.500mL2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2mol/L,故C正确;
D.250mL4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2=8mol/L,故D错误。
故选C。
6.从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不考虑分解反应)( )
A. SO2 S B. Na2SO3 SO2 C. I- I2 D. HCO3- C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加入氧化剂后该物质被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据此答题。
【详解】A.S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错误;
B.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
D.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如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L B. L C. L D. 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c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L,故选D。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用的溶液是( )
A. 硫酸溶液 B. 盐酸溶液 C. NaOH溶液 D. NaNO3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所以应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BaCl2溶液,故选B。
9.使用胆矾配制0.10 mol·L-1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
A. 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解在1 L水中
B. 称取胆矾25 g溶解在1 L水中
C. 将25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D. 将16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答案】C
【解析】A、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为硫酸铜,16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6g÷160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0.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A错误;B、25g胆矾的物质的量=25g÷250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0.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B错误;C、25g胆矾的物质的量=25g÷250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0.1mol/L,C正确;D、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1L×0.1mol/L=0.1mol,硫酸铜物质的量等于胆矾的物质的量,故需要胆矾的质量=0.1mol×250g/mol=25g,D错误;答案选C。
10.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K+、Cl-、MnO4- B. Ag+、Na+、NO3-、Cl-
C. Zn2+、Al3+、SO42-、Cl- D. Ba2+、NH4+、Cl-、HCO3-
【答案】C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因Fe2+、MnO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在酸性条件下,Ag+与Cl-生成AgCl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在酸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11.同温同压下,氦气、氢气和氨气(NH3)的体积比为3∶2∶1,则其原子个数比为( )
A. 1∶2∶3 B. 4∶3∶3 C. 3∶4∶4 D. 3∶2∶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氦气、氢气和氨气(NH3)的体积比为3∶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物质的量之比是3∶2∶1,则其原子个数比为3×1∶2×2∶1×4=3∶4∶4,答案选C。
12.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盐酸,蒸发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加稀盐酸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除杂,故正确;②铁可置换出铜,生成硫酸亚铁,可除杂,故正确;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除杂,故正确;④生成氯化钙,生成新杂质,可直接用过滤的方法,故错误;故选D。
13.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 “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 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 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加热会发生胶体的聚沉,所以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从而迅速凝固而减少出血;
14.已知M2O7x- + 3 S2- + 14 H+ = 2 M 3+ + 3S ↓ + 7H2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6
【答案】D
【详解】该反应是离子反应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电荷守恒计算,可以得到式子:-x+3×(-2)+14=2×3,x=2,则M2O72-,假设M的化合价为y,则有-2×7+2y=-2,y=-6,所以答案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 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分别属于酸、盐、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盐、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分别属于酸、过氧化物、盐、碱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6.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 )
A. Al、Mg、Na B. Mg、Al、Na C. Na、Mg、Al D. Na、Al、Mg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Na + 2HCl ="=" 2NaCl + H2↑;Mg + 2HCl ="=" MgCl2+ H2↑;2Al +6 HCl ="=" 2AlCl3+ 3H2↑。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l、Mg、Na。
17.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数目的多少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直径的大小
【答案】D
【解析】影响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分子数目的多少,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因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大小,则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目的多少,答案选D。
18.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A. 16 B. 17.8 C. 18.4 D. 35.6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根据m=nM计算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根据差量法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量,进而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根据M=m/n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据此答题。
【详解】反应前氧气的质量为1mol×32g/mol=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参加反应氧气为1mol×30%=0.3mol
3O22O3,物质的量减少
3 2 1
0.3mol 0.1mol
故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0.1mol=0.9mol
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2g/0.9mol=32/0.9g/mol
故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为32/0.9g/mol÷2g/mol=17.8,故答案B正确。
故选B。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O2― +2H+ ====H2O
B. 氨气通入醋酸 CH3COOH + NH3 = CH3COO-+NH4+
C. 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 + OH- = H2O + CO2 ↑
D. 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SO4- + OH- = H2O + SO42-
【答案】B
【详解】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H2O+Cu2+,故A错误;
B.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和氨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NH3═CH3COO-+NH4+,故B正确;
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故C错误;
D.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错误。
故选B。
20.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Z2+2A2+===2A3++2Z-不能进行
B. 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氧化
C. 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O4-、Z2、B2、A3+
D.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分析,还原性顺序为:A2+>B->Z->X2+,氧化性顺序为:XO4->Z2>B2>A3+。A、反应中氧化性顺序为:Z2>A3+,与题目中的信息相符,能反应,错误,不选A;B、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③中被还原,错误,不选B;C、根据以上分析,正确,选C;D、根据以上分析,错误,不选D。
Ⅱ卷(40分)
21.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若反应中转移了0.6 mol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
【答案】(1)
(2)HNO3Cu(NO3)2
(3)2∶3
(4)4.48 L
【解析】试题分析:(1)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2价,转移的电子为6e-,
则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2)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硝酸为氧化剂,硝酸铜为氧化产物;(3)生成硝酸盐体现硝酸的酸性,生成NO体现硝酸的氧化性,由反应及氮原子守恒可知,8mol硝酸反应时6mol硝酸体现酸性,2mol硝酸体现氧化性,3mol铜体现了还原性,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由反应可知生成2molNO转移的电子为6mol,则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22.实验室需要490mL 0.1mol•L-1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 ___________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中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配制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还需要_______、______。
(3)配制溶液时有以下几个操作:
①溶解 ②摇匀 ③洗涤 ④冷却 ⑤称量 ⑥转移溶液 ⑦定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可重复选)
(4)在容量瓶内确定溶液体积的过程中,完成后期加入少量水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___(填标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
C.溶解NaOH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
(6)将取出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
【答案】(1). 2.0g (2). 小烧杯 (3). 500ml容量瓶 (4). 胶头滴管 (5). ⑤①④⑥③⑥⑦② (6). 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 (7). B (8). 0.01mol/L
【解析】
【分析】(1)根据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注意V应该是500mL,强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所需要的仪器选取仪器;
(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据此排序;
(4)定容的做法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
(5)根据C=n/V判断配制溶液的误差,如果n偏小或C偏大,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如果n偏大或V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6)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详解】(1)m=CVM=0.1mol/L×0.5L×40g/mol=2.0g,烧碱易吸水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称量烧碱时要放在小烧杯中,故答案为:2.0g,小烧杯。
(2)溶液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所以其排序是⑤①④⑥③⑥⑦②,故答案为:⑤①④⑥③⑥⑦②。
(4)完成后期加入少量水即定容的做法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
(5)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n/V可知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B正确;
C.溶解NaOH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的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10,为0.01mol•L-1,故答案为:0.01mol/L。
23.把10.2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得到6.72L H2(标准状况下)。请回答:
(1)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4)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Al+2OH_+2H2O ==2AlO2_+3H2↑ (2). 52.9% (3). 1:1 (4). 11.2L
【详解】(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 =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 =2AlO2-+3H2↑。
(2)镁和烧碱不反应,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2mol 3×22.4L
n(Al) 6.72L
所以n(Al)=2mol×6.72L ÷(3×22.4L)=0.2mol,因此m(Al)=0.2mol×27g/mol=5.4g
所以铝的质量分数=5.4g/10.2g×100%=52.9%,故答案为:52.9%。
(3)m(Mg)=10.2g-5.4g=4.8g
n(Mg)=4.8g/24g/mol=0.2mol
n(Al)=0.2mol
n(Mg):n(Al)=0.2mol:0.2mol=1:1,故答案为:1:1。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Al+6HCl=2AlCl3+3H2↑
2mol 3×22.4L
0.2mol V(H2)1
则V(H2)1=6.72L
Mg+2HCl=MgCl2+H2↑
1mol 22.4L
0.2mol V(H2)2
则V(H2)2=4.48L
所以V(H2)=V(H2)1+V(H2)2=6.72L +4.48L=11.2L,故答案为:11.2L。
24.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
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①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______ (填字母)。
a.HCl、BaCl2、AgNO3
b.HNO3、Ba(NO3)2、AgNO3
c.AgNO3、HNO3、Ba(NO3)2
d.AgNO3、HCl、BaCl2
【答案】(1). K2CO3 、Na2SO4 (2). CuSO4、BaCl2 (3). NaCl (4). BaCO3+2H+===Ba2++CO2↑+H2O (5). b
【解析】
【分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
【详解】(1)①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钡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③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故答案为:Na2CO3;Na2SO4、BaCl2、CuSO4;NaCl;
(2)碳酸钡是可以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
(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必须先加入过量硝酸与碳酸钾反应以除去碳酸根离子,再用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AgNO3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故答案选b。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Al:27 Cl:35.5 Na:23 Cu:64
Ⅰ卷(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
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为了防止药品污染或腐蚀托盘,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不能称量出10.05g固体,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量取9.5mL液体,应选与它量程最近的量筒:10mL的量筒,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无玻璃棒,故D错误。
故选C。
2.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 )
A. 湿布 B. 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CO2) C. 煤油 D. 沙子
【答案】D
【详解】A.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湿布灭火,故A错误;
B.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则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
C.加入煤油燃烧更旺盛,故C错误;
D.加入沙子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22.4L水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NA
B. 11.5g钠与水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32/NAg
D. 在标准状况下,4.48L CH4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NA
【答案】D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无法确定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1.5g钠的物质的量是0.5mol,失去的电子为0.5mol,故B错误;
C.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16/NAg,故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4.48LCH4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含的原子总数为NA,故D正确。
故选D。
4.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有些药品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自来水配制( )。
A. AgNO3 B. Na2SO4 C. NaCl D. AlCl3
【答案】A
【详解】A.氯水中含有Cl-,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A正确;
B.氯水中的微粒均不与硫酸钠反应,可配制硫酸钠溶液,故B错误;
C.氯水中的微粒均不与NaCl反应,可配制NaCl溶液,故C错误;
D.氯水中的微粒均不与AlCl3反应,可配制AlCl3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0 mL 1 mol·L-1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 250 mL 2 mol·L-1 CaCl2溶液 B. 500 mL 4 mol·L-1 NaCl溶液
C. 500 mL 2 mol·L-1 NaCl溶液 D. 250 mL 4 mol·L-1 CaCl2溶液
【答案】C
【详解】1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mol/L,
A.250mL2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2=4mol/L,故A错误;
B.500mL4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1=4mol/L,故B错误;
C.500mL2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2mol/L,故C正确;
D.250mL4mol·L-1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2=8mol/L,故D错误。
故选C。
6.从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不考虑分解反应)( )
A. SO2 S B. Na2SO3 SO2 C. I- I2 D. HCO3- C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加入氧化剂后该物质被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据此答题。
【详解】A.S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错误;
B.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
D.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如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L B. L C. L D. 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则cg该气体的体积为mol×22.4L/mol=L,故选D。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用的溶液是( )
A. 硫酸溶液 B. 盐酸溶液 C. NaOH溶液 D. NaNO3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32-等干扰离子判成SO42-,所以应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BaCl2溶液,故选B。
9.使用胆矾配制0.10 mol·L-1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
A. 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解在1 L水中
B. 称取胆矾25 g溶解在1 L水中
C. 将25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D. 将16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答案】C
【解析】A、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为硫酸铜,16g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6g÷160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0.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A错误;B、25g胆矾的物质的量=25g÷250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0.1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B错误;C、25g胆矾的物质的量=25g÷250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为0.1mol/L,C正确;D、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1L×0.1mol/L=0.1mol,硫酸铜物质的量等于胆矾的物质的量,故需要胆矾的质量=0.1mol×250g/mol=25g,D错误;答案选C。
10.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K+、Cl-、MnO4- B. Ag+、Na+、NO3-、Cl-
C. Zn2+、Al3+、SO42-、Cl- D. Ba2+、NH4+、Cl-、HCO3-
【答案】C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因Fe2+、MnO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在酸性条件下,Ag+与Cl-生成AgCl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在酸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11.同温同压下,氦气、氢气和氨气(NH3)的体积比为3∶2∶1,则其原子个数比为( )
A. 1∶2∶3 B. 4∶3∶3 C. 3∶4∶4 D. 3∶2∶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氦气、氢气和氨气(NH3)的体积比为3∶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物质的量之比是3∶2∶1,则其原子个数比为3×1∶2×2∶1×4=3∶4∶4,答案选C。
12.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盐酸,蒸发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加稀盐酸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除杂,故正确;②铁可置换出铜,生成硫酸亚铁,可除杂,故正确;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除杂,故正确;④生成氯化钙,生成新杂质,可直接用过滤的方法,故错误;故选D。
13.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 “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 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 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使血液凝固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加热会发生胶体的聚沉,所以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从而迅速凝固而减少出血;
14.已知M2O7x- + 3 S2- + 14 H+ = 2 M 3+ + 3S ↓ + 7H2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6
【答案】D
【详解】该反应是离子反应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电荷守恒计算,可以得到式子:-x+3×(-2)+14=2×3,x=2,则M2O72-,假设M的化合价为y,则有-2×7+2y=-2,y=-6,所以答案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 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 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 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分别属于酸、盐、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盐、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分别属于酸、过氧化物、盐、碱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6.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 )
A. Al、Mg、Na B. Mg、Al、Na C. Na、Mg、Al D. Na、Al、Mg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Na + 2HCl ="=" 2NaCl + H2↑;Mg + 2HCl ="=" MgCl2+ H2↑;2Al +6 HCl ="=" 2AlCl3+ 3H2↑。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l、Mg、Na。
17.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数目的多少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直径的大小
【答案】D
【解析】影响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分子数目的多少,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因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大小,则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目的多少,答案选D。
18.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A. 16 B. 17.8 C. 18.4 D. 35.6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根据m=nM计算反应前氧气的质量,根据差量法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变化量,进而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根据M=m/n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据此答题。
【详解】反应前氧气的质量为1mol×32g/mol=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参加反应氧气为1mol×30%=0.3mol
3O22O3,物质的量减少
3 2 1
0.3mol 0.1mol
故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0.1mol=0.9mol
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2g/0.9mol=32/0.9g/mol
故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为32/0.9g/mol÷2g/mol=17.8,故答案B正确。
故选B。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O2― +2H+ ====H2O
B. 氨气通入醋酸 CH3COOH + NH3 = CH3COO-+NH4+
C. 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 + OH- = H2O + CO2 ↑
D. 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SO4- + OH- = H2O + SO42-
【答案】B
【详解】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H2O+Cu2+,故A错误;
B.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和氨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NH3═CH3COO-+NH4+,故B正确;
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故C错误;
D.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错误。
故选B。
20.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Z2+2A2+===2A3++2Z-不能进行
B. 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氧化
C. 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O4-、Z2、B2、A3+
D.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分析,还原性顺序为:A2+>B->Z->X2+,氧化性顺序为:XO4->Z2>B2>A3+。A、反应中氧化性顺序为:Z2>A3+,与题目中的信息相符,能反应,错误,不选A;B、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③中被还原,错误,不选B;C、根据以上分析,正确,选C;D、根据以上分析,错误,不选D。
Ⅱ卷(40分)
21.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若反应中转移了0.6 mol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
【答案】(1)
(2)HNO3Cu(NO3)2
(3)2∶3
(4)4.48 L
【解析】试题分析:(1)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2价,转移的电子为6e-,
则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2)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硝酸为氧化剂,硝酸铜为氧化产物;(3)生成硝酸盐体现硝酸的酸性,生成NO体现硝酸的氧化性,由反应及氮原子守恒可知,8mol硝酸反应时6mol硝酸体现酸性,2mol硝酸体现氧化性,3mol铜体现了还原性,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由反应可知生成2molNO转移的电子为6mol,则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22.实验室需要490mL 0.1mol•L-1 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 ___________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中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配制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还需要_______、______。
(3)配制溶液时有以下几个操作:
①溶解 ②摇匀 ③洗涤 ④冷却 ⑤称量 ⑥转移溶液 ⑦定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可重复选)
(4)在容量瓶内确定溶液体积的过程中,完成后期加入少量水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_________(填标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
C.溶解NaOH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
(6)将取出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
【答案】(1). 2.0g (2). 小烧杯 (3). 500ml容量瓶 (4). 胶头滴管 (5). ⑤①④⑥③⑥⑦② (6). 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 (7). B (8). 0.01mol/L
【解析】
【分析】(1)根据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注意V应该是500mL,强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液所需要的仪器选取仪器;
(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据此排序;
(4)定容的做法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
(5)根据C=n/V判断配制溶液的误差,如果n偏小或C偏大,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如果n偏大或V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6)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详解】(1)m=CVM=0.1mol/L×0.5L×40g/mol=2.0g,烧碱易吸水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称量烧碱时要放在小烧杯中,故答案为:2.0g,小烧杯。
(2)溶液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所以其排序是⑤①④⑥③⑥⑦②,故答案为:⑤①④⑥③⑥⑦②。
(4)完成后期加入少量水即定容的做法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当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立即停止加水。
(5)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C=n/V可知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NaOH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B正确;
C.溶解NaOH固体之后的烧杯未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的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10,为0.01mol•L-1,故答案为:0.01mol/L。
23.把10.2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得到6.72L H2(标准状况下)。请回答:
(1)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4)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Al+2OH_+2H2O ==2AlO2_+3H2↑ (2). 52.9% (3). 1:1 (4). 11.2L
【详解】(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 =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 =2AlO2-+3H2↑。
(2)镁和烧碱不反应,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2mol 3×22.4L
n(Al) 6.72L
所以n(Al)=2mol×6.72L ÷(3×22.4L)=0.2mol,因此m(Al)=0.2mol×27g/mol=5.4g
所以铝的质量分数=5.4g/10.2g×100%=52.9%,故答案为:52.9%。
(3)m(Mg)=10.2g-5.4g=4.8g
n(Mg)=4.8g/24g/mol=0.2mol
n(Al)=0.2mol
n(Mg):n(Al)=0.2mol:0.2mol=1:1,故答案为:1:1。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Al+6HCl=2AlCl3+3H2↑
2mol 3×22.4L
0.2mol V(H2)1
则V(H2)1=6.72L
Mg+2HCl=MgCl2+H2↑
1mol 22.4L
0.2mol V(H2)2
则V(H2)2=4.48L
所以V(H2)=V(H2)1+V(H2)2=6.72L +4.48L=11.2L,故答案为:11.2L。
24.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SO4、K2CO3、CuSO4、BaCl2、NaCl,
现按如下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部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①所得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______ (填字母)。
a.HCl、BaCl2、AgNO3
b.HNO3、Ba(NO3)2、AgNO3
c.AgNO3、HNO3、Ba(NO3)2
d.AgNO3、HCl、BaCl2
【答案】(1). K2CO3 、Na2SO4 (2). CuSO4、BaCl2 (3). NaCl (4). BaCO3+2H+===Ba2++CO2↑+H2O (5). b
【解析】
【分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无硫酸铜,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硫酸钠或碳酸钠,由于硫酸钠或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
【详解】(1)①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题干给出的物质,所形成的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综合(1)得到无色溶液(2)可能含碳酸钠或硫酸钠,而碳酸钠或硫酸钠可与氯化钡形成沉淀,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③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钡,故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故答案为:Na2CO3;Na2SO4、BaCl2、CuSO4;NaCl;
(2)碳酸钡是可以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
(3)若要检验K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必须先加入过量硝酸与碳酸钾反应以除去碳酸根离子,再用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AgNO3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故答案选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