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贵州省普定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普定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 NaNO3溶液中混有Na2SO4[Ba(NO3)2]
C. 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 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固体)
【答案】A
【详解】A.一方面,NO是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水无法吸收NO;另一方面,水能与被提纯的NO2反应:3NO2+H2O=2HNO3+NO,A项错误;
B.Na2SO4可与Ba(NO3)2反应:Ba(NO3)2+Na2SO4=BaSO4↓+2NaNO3,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弃滤渣,即可得到NaNO3溶液,B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且不与Cl2反应,所以混有水蒸气的氯气通过浓硫酸即可得到纯净的氯气,C项正确;
D.碱石灰固体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且不与氨气反应,所以混有水蒸气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固体即可得到纯净的氨气,D项正确;答案选A。
2.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
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答案】A
【详解】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正确;
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造成溶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错误;
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错误;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硫酸、盐酸、氢氟酸均为强酸
D. 氯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进行分类前先确立分类“标准”,由此分析。
【详解】A.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不能与水化合生成对应价态的含氧酸,所以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
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硅酸属于纯净物,所以硅酸和氯化铁溶液都不是胶体,B项错误;
C.强酸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氢氟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HFH++F-,所以氢氟酸不属于强酸,C项错误;
D.混合物是指含有2种或2种以上成分的物质。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氨水是NH3的水溶液,所以氯水、水玻璃、氨水都是混合物,D项正确;答案选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中含有2NA个中子
B. 0.1NA个氯化氢分子占有体积为2.24 L
C. 2克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 50 mL 0.1 mol·L-1H2SO4溶液中含有H+数为0.005NA
【答案】C
【详解】A. 因为无法知道组成氢气分子的核素种类,所以不能确定标准状况下的22.4 L氢气中所含的中子数,A项错误;
B.0.1NA个氯化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化氢分子占有的体积V=n·Vm,由于未明确标准状况,不能确定气体摩尔体积(Vm)的数值,无法计算氯化氢分子占有的体积,B项错误;
C.2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0.05mol,因为1个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钙离子,则0.05mol钙原子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0.05mol×2=0.1mol,即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项正确;
D.50mL0.1mol·L-1H2SO4溶液中含H2SO4物质的量为0.05L×0.1mol/L=0.005mol,0.005molH2SO4电离产生的H+物质的量为0.005mol×2=0.01mol,所以该溶液中所含H+数目至少是0.01NA,D项错误;答案选C。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胶体的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详解】食盐和蔗糖都易溶于水,食盐的离子和蔗糖分子的直径都小于1nm,因此食盐和蔗糖分别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植物油易溶于汽油,植物油为小分子,分子直径小于1nm,植物油溶解在汽油中也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植物油的汽油溶液;泥土不溶于水,泥土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其颗粒直径大于100nm,形成不稳定的悬浊液,答案选B。
6.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B. 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C.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D. 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O2>SO2>CH4>O2>H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则同温同压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A正确;B.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少,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B正确;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密度之比为:H2<CH4<O2<CO2<SO2,故C正确;D.取mg四种气体,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m/44×22,m/2×2,m/32×16,m/16×10,m/64×32,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H2>CH4>CO2=O2=SO2,故D错误;故选D。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
B. 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C. 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D. 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
【答案】A
【详解】A.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使KOH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和CO2,称量的物质中所含的KOH质量偏小,即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低,A项正确;
B.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V,根据公式=可知不影响KOH溶液的浓度,B项错误;
C.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使得溶质物质的量增大,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大,C项错误;
D.KOH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KOH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此时溶液的温度较高,冷却到室温时溶液的体积V偏小,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大,D项错误;答案选A。
8.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 )
A. 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详解】A. 氯化镁晶体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晶体里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A 错误;
B.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但不导电,故C错误;
D. 熔融氢氧化钾属于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四氯化碳和水 B. 汽油和食用油
C. 浓硫酸和浓硝酸 D. 酒精和水
【答案】A
【详解】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通常用分液漏斗分离。
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可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项正确;
B.食用油易溶于汽油,汽油和食用油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错误;
C.浓硫酸和浓硝酸互溶,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酒精和水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错误;答案选A。
10.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干冰、铁、氯化氢 B. 生石灰、白磷、纯碱
C. 烧碱、液态氧、碘酒 D. 空气、氮气、胆矾(CuSO4•5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由此分析。
【详解】A.氯化氢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项错误;
B.纯碱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项错误;
C.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的化学式为O2,属于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
D.空气是由N2、O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C。
11.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2CO3+2HCl=2NaCl+CO2↑+H2O B. CaO+H2O=Ca(OH)2
C. CaCO3CaO+CO2↑ D. 2CO +O2 2C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A错误;B.NH3、CO2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电解质溶液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铜、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D正确,选D。
13.电解水时,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A. 1∶2 B. 2∶1 C. 1∶1 D. 3∶2
【答案】B
【详解】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方程式计量关系可知,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答案选B。
1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③中被氧化
B. 反应②中当有1mol Cl2被氧化时,有2mol Br-被还原
C.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I2>Br2>Fe3+
D.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③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错误。B、反应②中应该是Cl2被还原,Br-被氧化,B错误。C、根据在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规律可知各物质的氧化性的大小关系,①中:Br2>Fe3+、 ②中:Cl2>Br2、③中:Fe3+>I2,所以氧化性的大小顺序为:Cl2>Br2>Fe3+>I2,C错误。D、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大,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小,可知还原性的大小顺序为:I->Fe2+>Br->Cl-,D正确。正确答案为D
15.40.5 g某金属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 氯离子,则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 )
A. 135 g B. 135 g·mol-1
C. 64 g D. 64 g·mol-1
【答案】D
【详解】因为每个“RCl2”中含2个氯离子,含0.6mol氯离子的RCl2的物质的量为×0.6mol=0.3mol,金属氯化物RCl2的摩尔质量为=135g/mol,即RCl2的式量为135,所以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5-35.5×2=64,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64g/mol,答案选D。
1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10NA
B. NA个微粒就是6.02×1023个微粒
C. 0.1 mol硫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7NA
D. 1 mol CO所含电子数是28NA
【答案】C
【详解】A.每个“NH2-”含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所以1molNH2-含有9NA个质子和10NA个电子,A项错误;
B.NA的近似值为6.02×1023,B项错误;
C.硫酸的分子式为H2SO4,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所以0.1mol硫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7NA,C项正确;
D.每个CO分子含有14个电子,所以1molCO所含电子数是14NA,D项错误;答案选C。
17.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 2NaW+Z2===2NaZ+W2 B. 2NaX+Z2===2NaZ+X2
C. 2NaW+Y2===2NaY+W2 D. 2NaZ+X2===2NaX+Z2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中,氧化性Z2>W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选项A不选;B、该反应中,氧化性Z2>X2,与已知符合,所以能发生,选项B选;C、该反应中氧化性Y2>W2,与已知不相符,所以不能发生,选项C不选;D、该反应中氧化性X2>Z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选项D不选。答案选B。
18.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 氢氧化镁溶于盐酸
C. 澄清石灰水与硝酸混合 D. 醋酸除去水垢
【答案】C
【详解】A.NaHSO4与Ba(OH)2反应时除了有水生成,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不能用H++OH-=H2O表示,A项错误;
B.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B项错误;
C.石灰水与硝酸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NO3=Ca(NO3)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项正确;
D.醋酸除去水垢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D项错误;答案选C。
19.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均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数目的粒子,所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答案选C。
20.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 ( )
A. 碳酸盐与盐酸之间的反应
B. 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 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
D. 可溶性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不仅表示某一特定的离子反应,而且也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详解】A.不能表示难溶性碳酸盐与盐酸的离子反应,如CaCO3+2H+=Ca2++CO2↑+H2O,A项错误;
B.既不能表示难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离子反应,如A项的分析;也不能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弱酸的离子反应,如Na2CO3与醋酸的反应: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B项错误;
C.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都可以拆成离子形式,所以这一类型的离子反应都可以表示为CO32-+2H+=CO2↑+H2O,C项正确;
D.不能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弱酸之间的反应,如(NH4)2CO3与醋酸的反应: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D项错误;答案选C。
21.下列变化过程中失去电子的是( )
A. Fe3+→Fe2+ B. → Mn2+
C. Cl-→Cl2 D. N2O3→H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必然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即发生氧化反应,由此分析。
【详解】A.因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即为失去电子的过程,铁元素由+3价变化到+2价,元素化合价降低,A项错误;
B.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化到+2价,化合价降低,B项错误;
C.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化到0价,化合价升高,C项正确;
D.该过程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3价,化合价没有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C。
2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
A. Na2CO3·10H2O、石墨 B. 碘酒、干冰
C. 石油、液氧 D. 盐酸、水
【答案】C
【详解】A、Na2CO3·10H2O是化合物,石墨是单质,故A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干冰是化合物,故B错误;C、液氧是单质,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C正确;D、盐酸是HCl和H2O的混合物,水是化合物,D错误。故选C。
2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详解】A.柴草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蜡炬的主要成分是烃,烃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
C.碳酸钙的高温煅烧CaCO3 CaO+ CO2↑,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爆竹中火药的爆炸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24.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交叉分类法就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方法。
【详解】A.对于盐的交叉分类法,可以根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分为镁盐、铜盐;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分为硝酸盐、硫酸盐,A项正确;
B.对于盐的交叉分类法,可以根据盐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盐、难溶性盐;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Ag2CO3属于难溶性盐,B项错误;
C.Na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CH3COOH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
D.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A。
25.已知还原性Cl-
A. 2Fe3++SO2+2H2O===SO42-+4H++2Fe2+
B. I2+SO2+2H2O===H2SO4+2HI
C. H2O2+2H++SO42-===SO2↑+O2↑+2H2O
D. Cl2+2Fe2+===2Fe3++2Cl-
【答案】C
【详解】A.因为还原性SO2>Fe2+,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故A不符合;B.因为还原性SO2>HI,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故B不符合,;C.因为还原性H2O2<SO2,该反应不能发生,故C符合,;D.因为还原性Fe2+>Cl-,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故D不符合。答案:C。
26. 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答案】B
【解析】丁达乐现象是胶体的特性
27.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乙醇溶液、②氯化钠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胶体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该胶粒表面带负电荷,因为同种胶粒带相同性质的电荷而相互排斥,使胶粒无法聚集长大,这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由此分析。
【详解】①乙醇溶液中乙醇分子显电中性,加到该胶体中不能消除胶粒表面的电荷,不会使胶体聚沉,①项正确;
②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Na+),可以与胶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从而胶粒之间相互聚集而发生聚沉,②项错误;
③硅酸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荷,与题设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性质相同,因同种电性的胶粒相互排斥,以致于胶粒不能聚集,所以不会发生聚沉,③项正确;
④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与题设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性质相反,因异种电性的胶粒之间相互吸引,从而使胶粒聚集长大而发生聚沉,④项错误;答案选A。
28.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气溶胶也是胶体,选项A不正确;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正确;碳酸盐可以是钠盐或钾盐,选项C不正确;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混合物是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选项D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29.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答案】B
【解析】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变成单质后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一定被还原。
3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 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C.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D. 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氨水是弱碱,用化学式表示,A错误;B、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不反应,B错误;C、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钾和水,D错误,答案选C。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0分)
31.(1)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如下:HClO4===H++ClO4—;Ba(OH)2===Ba2++2OH−;Fe2(SO4)3===2Fe3++3 SO42—;KHSO4===K++H++ SO42—。属于酸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属于碱的物质是________;属于盐的物质是________。
(2)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纯碱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ClO4 (2). Ba(OH)2 (3). Fe2(SO4)3、KHSO4 (4). 纯碱 (5). 盐酸 (6). 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7). Na2CO3===2Na++CO32—
【解析】考查物质的分类,(1)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酸的是HClO4,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即属于碱的是Ba(OH)2,盐能够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属于盐的是Fe2(SO4)3和NaHSO4;(2)①纯碱是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因此不恰当物质的是Na2CO3;②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为盐酸属于混合物,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属于纯净物;③纯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
32.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回答下列各问题。
(1)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动手操作是(作具体、完整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2). 防止液滴飞溅 (3). 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4). 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5).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6). 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解析】
【分析】(1)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还需进行的手动操作是搅拌,当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尽;
(3) 在粗盐提纯过程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详解】(1)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还需进行的手动操作是搅拌,当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答案为: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防止液滴飞溅;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3)碳酸钠与镁离子生成碳酸镁沉淀、与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与钡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镁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故答案为: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33.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蒸馏 (2). 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3). 接通冷凝管中的水 (4). 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解析】
【分析】实验方法是蒸馏,故有关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在蒸馏操作中,为了使馏出的蒸气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再加热。冷却水要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详解】(1)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加CaO与水反应后生成Ca(OH)2,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即可;故答案为:蒸馏;
(2)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 温度计;
(3)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故答案为:接通冷凝管中的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34.现有下列仪器:
(1)海水蒸馏是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实验室里组成一套蒸馏装置肯定需要上述仪器中的一部分,按照实验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仪器⑤的冷凝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2)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欲从碘水中提取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该仪器名称为________,向该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叫做________。
【答案】 (1). ②③⑥⑤ (2). a (3). ① (4). 分液漏斗 (5). 萃取
【解析】(1)蒸馏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需要的仪器有:蒸馏烧瓶、单孔塞、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答案为:②③⑥⑤;冷凝管的水流方向应为逆流效果好,所以应从a进b出;
(2)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取萃取分液操作,使用的萃取剂是四氯化碳,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35.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根据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操作过程如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食盐水),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下列三个实验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玻璃棒,分别说明各自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
(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加BaCl2,过滤
(3)除去Ca2+及少量的Mg2+
(4)泥砂等不溶性杂质,Ca2+及少量的Mg2+
(5)溶解时:是搅拌,过滤时:引流,蒸发时:搅拌
【解析】(1)仪器的安装一般遵循自下而上,在左向右的原则。在蒸发时当出现电离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2)SO42-的检验一般用氯化钡溶液,即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如果含有SO42-,则应该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后过滤即可除去。
(3)饱和碳酸钠溶液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少量的Mg2+的。
(4)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碳酸镁以及含有泥沙等。
(5)溶解时搅拌能加速;过滤时起引流作用;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 NaNO3溶液中混有Na2SO4[Ba(NO3)2]
C. 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 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固体)
【答案】A
【详解】A.一方面,NO是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水无法吸收NO;另一方面,水能与被提纯的NO2反应:3NO2+H2O=2HNO3+NO,A项错误;
B.Na2SO4可与Ba(NO3)2反应:Ba(NO3)2+Na2SO4=BaSO4↓+2NaNO3,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弃滤渣,即可得到NaNO3溶液,B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且不与Cl2反应,所以混有水蒸气的氯气通过浓硫酸即可得到纯净的氯气,C项正确;
D.碱石灰固体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且不与氨气反应,所以混有水蒸气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固体即可得到纯净的氨气,D项正确;答案选A。
2.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
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答案】A
【详解】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正确;
B. 溶解所用的烧杯未洗涤,造成溶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错误;
C.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错误;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硫酸、盐酸、氢氟酸均为强酸
D. 氯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进行分类前先确立分类“标准”,由此分析。
【详解】A.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也不能与水化合生成对应价态的含氧酸,所以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
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硅酸属于纯净物,所以硅酸和氯化铁溶液都不是胶体,B项错误;
C.强酸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氢氟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HFH++F-,所以氢氟酸不属于强酸,C项错误;
D.混合物是指含有2种或2种以上成分的物质。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氨水是NH3的水溶液,所以氯水、水玻璃、氨水都是混合物,D项正确;答案选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中含有2NA个中子
B. 0.1NA个氯化氢分子占有体积为2.24 L
C. 2克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 50 mL 0.1 mol·L-1H2SO4溶液中含有H+数为0.005NA
【答案】C
【详解】A. 因为无法知道组成氢气分子的核素种类,所以不能确定标准状况下的22.4 L氢气中所含的中子数,A项错误;
B.0.1NA个氯化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化氢分子占有的体积V=n·Vm,由于未明确标准状况,不能确定气体摩尔体积(Vm)的数值,无法计算氯化氢分子占有的体积,B项错误;
C.2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0.05mol,因为1个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钙离子,则0.05mol钙原子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0.05mol×2=0.1mol,即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项正确;
D.50mL0.1mol·L-1H2SO4溶液中含H2SO4物质的量为0.05L×0.1mol/L=0.005mol,0.005molH2SO4电离产生的H+物质的量为0.005mol×2=0.01mol,所以该溶液中所含H+数目至少是0.01NA,D项错误;答案选C。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胶体的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详解】食盐和蔗糖都易溶于水,食盐的离子和蔗糖分子的直径都小于1nm,因此食盐和蔗糖分别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植物油易溶于汽油,植物油为小分子,分子直径小于1nm,植物油溶解在汽油中也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植物油的汽油溶液;泥土不溶于水,泥土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其颗粒直径大于100nm,形成不稳定的悬浊液,答案选B。
6.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B. 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
C.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
D. 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O2>SO2>CH4>O2>H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则同温同压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A正确;B.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少,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故B正确;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密度之比为:H2<CH4<O2<CO2<SO2,故C正确;D.取mg四种气体,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m/44×22,m/2×2,m/32×16,m/16×10,m/64×32,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H2>CH4>CO2=O2=SO2,故D错误;故选D。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
B. 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C. 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D. 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
【答案】A
【详解】A.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使KOH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和CO2,称量的物质中所含的KOH质量偏小,即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低,A项正确;
B.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V,根据公式=可知不影响KOH溶液的浓度,B项错误;
C.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使得溶质物质的量增大,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大,C项错误;
D.KOH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KOH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此时溶液的温度较高,冷却到室温时溶液的体积V偏小,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大,D项错误;答案选A。
8.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 )
A. 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详解】A. 氯化镁晶体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晶体里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A 错误;
B.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但不导电,故C错误;
D. 熔融氢氧化钾属于电解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四氯化碳和水 B. 汽油和食用油
C. 浓硫酸和浓硝酸 D. 酒精和水
【答案】A
【详解】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通常用分液漏斗分离。
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可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项正确;
B.食用油易溶于汽油,汽油和食用油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错误;
C.浓硫酸和浓硝酸互溶,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酒精和水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错误;答案选A。
10.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干冰、铁、氯化氢 B. 生石灰、白磷、纯碱
C. 烧碱、液态氧、碘酒 D. 空气、氮气、胆矾(CuSO4•5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由此分析。
【详解】A.氯化氢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项错误;
B.纯碱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项错误;
C.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的化学式为O2,属于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
D.空气是由N2、O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C。
11.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2CO3+2HCl=2NaCl+CO2↑+H2O B. CaO+H2O=Ca(OH)2
C. CaCO3CaO+CO2↑ D. 2CO +O2 2C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A错误;B.NH3、CO2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电解质溶液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铜、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D正确,选D。
13.电解水时,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A. 1∶2 B. 2∶1 C. 1∶1 D. 3∶2
【答案】B
【详解】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根据方程式计量关系可知,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答案选B。
1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③中被氧化
B. 反应②中当有1mol Cl2被氧化时,有2mol Br-被还原
C.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I2>Br2>Fe3+
D.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③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错误。B、反应②中应该是Cl2被还原,Br-被氧化,B错误。C、根据在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规律可知各物质的氧化性的大小关系,①中:Br2>Fe3+、 ②中:Cl2>Br2、③中:Fe3+>I2,所以氧化性的大小顺序为:Cl2>Br2>Fe3+>I2,C错误。D、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大,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小,可知还原性的大小顺序为:I->Fe2+>Br->Cl-,D正确。正确答案为D
15.40.5 g某金属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 氯离子,则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 )
A. 135 g B. 135 g·mol-1
C. 64 g D. 64 g·mol-1
【答案】D
【详解】因为每个“RCl2”中含2个氯离子,含0.6mol氯离子的RCl2的物质的量为×0.6mol=0.3mol,金属氯化物RCl2的摩尔质量为=135g/mol,即RCl2的式量为135,所以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5-35.5×2=64,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64g/mol,答案选D。
1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10NA
B. NA个微粒就是6.02×1023个微粒
C. 0.1 mol硫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7NA
D. 1 mol CO所含电子数是28NA
【答案】C
【详解】A.每个“NH2-”含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所以1molNH2-含有9NA个质子和10NA个电子,A项错误;
B.NA的近似值为6.02×1023,B项错误;
C.硫酸的分子式为H2SO4,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所以0.1mol硫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7NA,C项正确;
D.每个CO分子含有14个电子,所以1molCO所含电子数是14NA,D项错误;答案选C。
17.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 2NaW+Z2===2NaZ+W2 B. 2NaX+Z2===2NaZ+X2
C. 2NaW+Y2===2NaY+W2 D. 2NaZ+X2===2NaX+Z2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中,氧化性Z2>W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选项A不选;B、该反应中,氧化性Z2>X2,与已知符合,所以能发生,选项B选;C、该反应中氧化性Y2>W2,与已知不相符,所以不能发生,选项C不选;D、该反应中氧化性X2>Z2,与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发生,选项D不选。答案选B。
18.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 氢氧化镁溶于盐酸
C. 澄清石灰水与硝酸混合 D. 醋酸除去水垢
【答案】C
【详解】A.NaHSO4与Ba(OH)2反应时除了有水生成,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不能用H++OH-=H2O表示,A项错误;
B.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B项错误;
C.石灰水与硝酸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NO3=Ca(NO3)2+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项正确;
D.醋酸除去水垢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D项错误;答案选C。
19.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均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数目的粒子,所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答案选C。
20.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 ( )
A. 碳酸盐与盐酸之间的反应
B. 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 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
D. 可溶性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是:不仅表示某一特定的离子反应,而且也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详解】A.不能表示难溶性碳酸盐与盐酸的离子反应,如CaCO3+2H+=Ca2++CO2↑+H2O,A项错误;
B.既不能表示难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离子反应,如A项的分析;也不能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弱酸的离子反应,如Na2CO3与醋酸的反应: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B项错误;
C.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都可以拆成离子形式,所以这一类型的离子反应都可以表示为CO32-+2H+=CO2↑+H2O,C项正确;
D.不能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弱酸之间的反应,如(NH4)2CO3与醋酸的反应: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D项错误;答案选C。
21.下列变化过程中失去电子的是( )
A. Fe3+→Fe2+ B. → Mn2+
C. Cl-→Cl2 D. N2O3→H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必然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即发生氧化反应,由此分析。
【详解】A.因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即为失去电子的过程,铁元素由+3价变化到+2价,元素化合价降低,A项错误;
B.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化到+2价,化合价降低,B项错误;
C.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化到0价,化合价升高,C项正确;
D.该过程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3价,化合价没有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C。
2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
A. Na2CO3·10H2O、石墨 B. 碘酒、干冰
C. 石油、液氧 D. 盐酸、水
【答案】C
【详解】A、Na2CO3·10H2O是化合物,石墨是单质,故A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干冰是化合物,故B错误;C、液氧是单质,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C正确;D、盐酸是HCl和H2O的混合物,水是化合物,D错误。故选C。
2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详解】A.柴草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蜡炬的主要成分是烃,烃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
C.碳酸钙的高温煅烧CaCO3 CaO+ CO2↑,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爆竹中火药的爆炸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24.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交叉分类法就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方法。
【详解】A.对于盐的交叉分类法,可以根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分为镁盐、铜盐;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分为硝酸盐、硫酸盐,A项正确;
B.对于盐的交叉分类法,可以根据盐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盐、难溶性盐;根据组成盐的阴离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Ag2CO3属于难溶性盐,B项错误;
C.Na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CH3COOH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
D.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A。
25.已知还原性Cl-
B. I2+SO2+2H2O===H2SO4+2HI
C. H2O2+2H++SO42-===SO2↑+O2↑+2H2O
D. Cl2+2Fe2+===2Fe3++2Cl-
【答案】C
【详解】A.因为还原性SO2>Fe2+,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故A不符合;B.因为还原性SO2>HI,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故B不符合,;C.因为还原性H2O2<SO2,该反应不能发生,故C符合,;D.因为还原性Fe2+>Cl-,所以该反应能够发生,故D不符合。答案:C。
26. 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答案】B
【解析】丁达乐现象是胶体的特性
27.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乙醇溶液、②氯化钠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胶体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该胶粒表面带负电荷,因为同种胶粒带相同性质的电荷而相互排斥,使胶粒无法聚集长大,这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由此分析。
【详解】①乙醇溶液中乙醇分子显电中性,加到该胶体中不能消除胶粒表面的电荷,不会使胶体聚沉,①项正确;
②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Na+),可以与胶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从而胶粒之间相互聚集而发生聚沉,②项错误;
③硅酸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荷,与题设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性质相同,因同种电性的胶粒相互排斥,以致于胶粒不能聚集,所以不会发生聚沉,③项正确;
④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与题设胶体的胶粒所带电荷性质相反,因异种电性的胶粒之间相互吸引,从而使胶粒聚集长大而发生聚沉,④项错误;答案选A。
28.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气溶胶也是胶体,选项A不正确;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正确;碳酸盐可以是钠盐或钾盐,选项C不正确;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混合物是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选项D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29.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答案】B
【解析】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变成单质后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一定被还原。
3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 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C.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D. 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氨水是弱碱,用化学式表示,A错误;B、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不反应,B错误;C、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钾和水,D错误,答案选C。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0分)
31.(1)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如下:HClO4===H++ClO4—;Ba(OH)2===Ba2++2OH−;Fe2(SO4)3===2Fe3++3 SO42—;KHSO4===K++H++ SO42—。属于酸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属于碱的物质是________;属于盐的物质是________。
(2)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纯碱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ClO4 (2). Ba(OH)2 (3). Fe2(SO4)3、KHSO4 (4). 纯碱 (5). 盐酸 (6). 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7). Na2CO3===2Na++CO32—
【解析】考查物质的分类,(1)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酸的是HClO4,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即属于碱的是Ba(OH)2,盐能够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属于盐的是Fe2(SO4)3和NaHSO4;(2)①纯碱是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因此不恰当物质的是Na2CO3;②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为盐酸属于混合物,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属于纯净物;③纯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
32.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回答下列各问题。
(1)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动手操作是(作具体、完整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2). 防止液滴飞溅 (3). 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4). 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5).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6). 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解析】
【分析】(1)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还需进行的手动操作是搅拌,当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尽;
(3) 在粗盐提纯过程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详解】(1)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液体飞溅,还需进行的手动操作是搅拌,当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答案为: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防止液滴飞溅;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3)碳酸钠与镁离子生成碳酸镁沉淀、与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与钡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镁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故答案为: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33.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蒸馏 (2). 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3). 接通冷凝管中的水 (4). 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解析】
【分析】实验方法是蒸馏,故有关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在蒸馏操作中,为了使馏出的蒸气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再加热。冷却水要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详解】(1)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加CaO与水反应后生成Ca(OH)2,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即可;故答案为:蒸馏;
(2)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 温度计;
(3)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故答案为:接通冷凝管中的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34.现有下列仪器:
(1)海水蒸馏是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实验室里组成一套蒸馏装置肯定需要上述仪器中的一部分,按照实验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仪器⑤的冷凝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2)海带等藻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碘水,欲从碘水中提取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该仪器名称为________,向该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操作叫做________。
【答案】 (1). ②③⑥⑤ (2). a (3). ① (4). 分液漏斗 (5). 萃取
【解析】(1)蒸馏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需要的仪器有:蒸馏烧瓶、单孔塞、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答案为:②③⑥⑤;冷凝管的水流方向应为逆流效果好,所以应从a进b出;
(2)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取萃取分液操作,使用的萃取剂是四氯化碳,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35.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根据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操作过程如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食盐水),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下列三个实验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玻璃棒,分别说明各自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
(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加BaCl2,过滤
(3)除去Ca2+及少量的Mg2+
(4)泥砂等不溶性杂质,Ca2+及少量的Mg2+
(5)溶解时:是搅拌,过滤时:引流,蒸发时:搅拌
【解析】(1)仪器的安装一般遵循自下而上,在左向右的原则。在蒸发时当出现电离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2)SO42-的检验一般用氯化钡溶液,即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有SO42-;如果含有SO42-,则应该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后过滤即可除去。
(3)饱和碳酸钠溶液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少量的Mg2+的。
(4)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碳酸镁以及含有泥沙等。
(5)溶解时搅拌能加速;过滤时起引流作用;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