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4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4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4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12 Fe-56 H—1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个2分,共50分)
1.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NaCl晶体、BaSO4 B. 铜、二氧化硫
C. 液态的醋酸、酒精 D. 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答案】C
【解析】A.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硫酸钡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液态的醋酸的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正确;D.熔融的KNO3属于电解质;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只要它们的分子数相同,所占体积也一定相同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物质都是1mol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气体的体积取决于温度和压强的大小,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在其它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A错误;
B.根据n==,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气体的分子个数与体积呈正比,B正确;
C.在标准状况下,只有体积为22.4L的气体物质才是1mol,其它状态的物质的Vm≠22.4L/mol,C错误;
D.根据PV=nRT可知,并不是只有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Vm取决于温度和压强的大小,D错误;答案选B。
3.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50 mL 0.2 mol·L-1 的NaCl溶液配制:需要使用天平、250mL容量瓶等仪器
B. 向FeCl3稀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煮沸,可制备Fe(OH)3胶体
C. 不慎将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萃取后的水层不能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
【答案】B
【详解】A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需要天平、确定溶液体积需要250mL容量瓶。A项正确;
B项:向FeCl3稀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煮沸,得到Fe(OH)3沉淀而不是Fe(OH)3胶体。B项错误;
C项: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可中和残留的碱。C项正确;
D项:CCl4密度比水大,萃取碘水中的碘后,有机层在下层,上层是水层,不能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水层,要从口部倒出。D项正确。
本题选B。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 4℃时9mL水和标准状况下11.2L氮气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 同温同压下,NA个NO与NA个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答案】A
【解析】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8,因此48g臭氧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3mol氧原子,所以选项A正确;镁在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24g镁是1mol,失去2mol电子,选项B不正确;9ml是0.5mol,含有1.5mol原子,11.2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1mol原子,选项C不正确;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选项D中体积是相等的,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5.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 mol Na+,0.25 mol Mg2+,0.4 mol Cl-,则SO42-为( )
A. 0.1 mol B. 0.3 mol C. 0.5 mol D. 0.15 mo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正负电荷守恒,即n(Na+)+2n( Mg2+)="n" (Cl-)+2n(SO42-),所以0.2 mol+2×0.4 mol="0.4" mol+2n(SO42-),解出n(SO42-)=0.3mol,故选B。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B. 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C. 容量瓶在使用前进行检漏 D.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答案】A
【详解】A项:点燃混有空气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引起爆炸,故验纯可燃性气体是基于实验安全。A项正确;
B项:不同滴管交叉使用,会污染试剂。B项错误;
C项:使用容量瓶前进行检漏,防止倒转摇匀时液体渗出。 C项错误;
D项: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是防止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D项错误。
本题选A。
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a2+、SO42- B. Ag+、K+、NO3-
C. Ba2+、HCO3-、NO3- D. Na+、NO3-、CO32-
【答案】B
【详解】A项:Ca2+与SO42-会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项:Ag+、K+、NO3-彼此不反应,且都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B项正确;
C项:HCO3-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C项错误;
D项:CO32-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D项错误。
本题选B。
8.下列反应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O32-→CO2 B. HNO3→NO2 C. HCl→Cl2 D. MnO4-→Mn2+
【答案】C
【详解】A.CO32-→CO2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HNO3→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加还原剂实现或浓硝酸分解实现,故B不选;
C.H2→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氧化剂实现,故C选;
D.MnO4-→Mn2+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实现,故D不选;
答案选C。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 稀硫酸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发生置换反应:Cu2++Fe=Fe2++Cu,A正确;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Fe2++H2↑,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发生中和反应:2OH—+Ba2++SO42-+2H+=2H2O+BaSO4↓,C错误;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H2O+CO2↑+Ca2+,D错误。答案选A。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4NH3 +5O2 4NO+6H2O
B. 4Fe(OH)2+O2+2H2O=4Fe(OH)3
C. 2NaHCO3Na2CO3+H2O+CO2↑
D. Cl2+2NaBr=2NaCl+Br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阴影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则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错误;B、该反应是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B正确;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该是置换反应,D错误,答案选B。
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NaOH+HC1; Cu(OH)2+H2SO4
B. NaHCO3+H2SO4; Na2CO3+HCl
C. NaHSO4+NaOH; H2SO4+NaOH
D. BaCl2+ Na2SO4; Ba(OH)2+CuSO4
【答案】C
【详解】A、HCl为强酸,拆为离子,Cu(OH)2为难溶性物质,不能拆为离子,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A不符合;
B、NaHCO3拆为Na+和HCO3-,Na2CO3拆为Na+和CO32-,离子方程式不同,B不符合;
C、NaHSO4+NaOH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H2SO4+NaOH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C符合;
D、BaCl2+Na2SO4中只生成硫酸钡一种沉淀;Ba(OH)2+CuSO4中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离子方程式不同,D不符合;
答案选C。
1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答案】A
【解析】A、烧碱、液态氧、碘酒分别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A正确;B、生石灰、白磷、冰水混合物分别是化合物、单质和纯净物,B错误;C、干冰、铁、氯化氢分别是化合物、单质和纯净物,C错误;D、空气、氮气、胆矾分别是混合物、单质和纯净物,D错误,答案选A。
13. 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 )
A. H2SO4 B. KOH C. BaCl2 D. Na2CO3
【答案】A
【解析】给出的四种物质中,硫酸与KOH生成水、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和气体,而KOH与氯化钡、碳酸钠均不反应,则符合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硫酸,故选A.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含化合价升高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
C. 得到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D.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物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其本质为电子的转移,错误;B、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得到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可能既失去电子也得到电子,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可为同种物质,错误。
15.将一小粒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B. 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
C. 钠粒熔成小球浮在水面四处游动 D. 有气体产生
【答案】B
【解析】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观察到现象是钠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有气泡冒出,没有铜析出,故B正确。
16.在一定条件下,PbO2 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若生成3mol Cr2O72-则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 7.5mol B. 3mol C. 9mol D. 6mol
【答案】C
【详解】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3个电子,若生成3molCr2O72-反应失去18mol电子。Pb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18mol÷2=9mol,答案选C。
17.下列溶液中Cl- 浓度与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00mL 1 mol·L﹣1 NaCl溶液 B. 100 mL 1 mol·L﹣1 CaCl2溶液
C. 50 mL 2 mol·L﹣1 BaCl2溶液 D. 50 mL 2 mol·L﹣1 AlCl3溶液
【答案】B
【详解】A、100mL1.0mo1•L-1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与题意不符,A错误;
B、100mL1.0mol•L-1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2=2mol/L,与题意相符,B正确;
C、50mL2.0mo1·L-1B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2mol/L×2=4mol/L,与题意不符,C错误;
D、50mL2mol•L-1A1C13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2mol/L×3=6mol/L,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选B。
18.取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表面失去光泽 B.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熔化的铝不滴落 D. 在加热熔化过程中生成了氧化铝
【答案】B
【详解】铝是银白色金属,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失去光泽(A项正确),这层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的金属不被氧化;铝在空气中加热时不能燃烧,生成物是白色的氧化铝(B项错误、D项正确);加热时外面的氧化铝呈固态(熔点2050℃)、里面的铝呈液态(熔点660℃),故“熔化的铝不滴落”(C项正确)。
19.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加热时钠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和氧气反应则生成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2Na+O2Na2O2、4Na+O2=2Na2O。但由于参加反应的钠的质量是相等的,且反应中钠都是失去1个电子,所以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其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大,答案选D。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钠在不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正确;B.镁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可起到保护镁不被进一步氧化的作用,正确;C.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普遍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保护铝不被进一步氧化,错误;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正确。
21.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设计实验方案为 则X试剂为( )
A. Na2CO3 B. K2CO3 C. Na2SO4 D. K2SO4
【答案】B
【解析】由分离实验方案可知,X试剂除去钡离子,使钡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而除去,再加过量硝酸除去试剂X,且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则A、C排除,D中硫酸钾与硝酸不反应,则只有B中碳酸钾符合,故选B。
22.在相同条件下,0.1mol镁和0.1mol铝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起反应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 )
A. 镁产生的多 B. 铝产生的多 C. 镁和铝产生的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答案】B
【详解】据Mg+2HCl=MgCl2+H2↑,盐酸过量时0.1molMg生成0.1molH2;又据2Al+6HCl=2AlCl3+3H2↑,盐酸过量时0.1molAl生成0.15molH2。铝生成的氢气比镁生成的氢气多。
本题选B。
23.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2+、Cu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2FeCl3+Cu===2FeCl2+CuCl2 ②CuCl2+Fe===FeCl2+Cu
A. Fe3+>Cu2+>Fe2+ B. Fe2+>Cu2+>Fe3+
C. Cu2+>Fe3+>Fe2+ D. Fe3+>Fe2+>Cu2+
【答案】A
【详解】反应①:氧化剂Fe3+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Fe2+,还原剂Cu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Cu2+。氧化性:Fe3+>Cu2+;反应②:氧化剂Cu2+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Cu,还原剂Fe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Fe2+。氧化性:Cu2+>Fe2+。则有氧化性:Fe3+>Cu2+>Fe2+。
本题选A。
2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钠的还原性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因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所以看到钠熔成闪亮的小球,与性质有关,故A不选;B、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钠浮在水面上,与性质有关,故B不选;C、硬度大小与反应现象无关,所以与性质无关,故C选;D、因钠的金属性强,所以与水反应剧烈,与性质有关,故D不选;故选C。
25.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详解】镁和铝都能溶于强酸(A、C项错误);镁和铝都不能溶于氯化钠溶液(B项错误);铝能溶于强碱溶液,而镁不能(D项正确)。
本题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玻璃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口(填字母)进水。
(2)利用装置B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选择装置________。
【答案】(1). 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2). a (3). 先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再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4). C (5). B
【详解】(1)装置A是蒸馏装置,其中玻璃仪器①是冷凝管。为提高冷凝效率,应使水流方向与蒸气流向相反,即水从a口进、从b口出。
(2)利用装置B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使分液漏斗内外气体相通、压强相等。具体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凹槽或小孔与上口的小孔对齐),然后旋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3)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使用蒸发的方法,选择装置C;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应选择装置B。
27.(1)人体内的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这句话说明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可以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①该反应中还原剂为__________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__________
③如果反应中转移了0.15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____
④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情况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还原性(还原剂) (2). Cu (3). 2:3
(4). (5). 1.12L
【详解】(1)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因此维生素C失去电子,即这句话说明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起的作用是还原性(还原剂)。
(2)①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则该反应中还原剂为Cu;
②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得到3个电子,硝酸是氧化剂,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2:3;
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转移6个电子,则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情况为;
④每产生1molNO转移3mol电子,如反应中转移了0.15mol电子,则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是0.15mol÷3=0.05mol,NO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
28.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铁和水蒸气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和少量硫酸氢钠溶液混合(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
(3)Fe2(SO4)3溶于水(写出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32— +2H+=CO2↑+H2O(写出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3Fe + 4H2O(g) Fe3O4 + 4H2 (2). Ba2+ +OH-+H++ SO42— = BaSO4↓+H2O (3). Fe2(SO4)3 = 2Fe3++3SO42- (4). Na2CO3+2HCl=2NaCl+ H2O+CO2↑ (5). 2Al + 2OH— + 2H2O =2AlO2— + 3H2↑
【详解】(1)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 + 4H2O(g) Fe3O4 + 4H2;
(2)少量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时,参加反应的H+、SO42-为1:1,离子方程式为Ba2+ +OH-+H++ SO42- = BaSO4↓+H2O;
(3)Fe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Fe2(SO4)3 = 2Fe3++3SO42-;
(4)CO32- +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有Na2CO3+2HCl=2NaCl+ H2O+CO2↑等;
(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 2OH-+ 2H2O =2AlO2- + 3H2↑。
29.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E;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推断A、C的化学式:A______; C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D与氯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SO4 (2). Ba(OH)2 (3). CO32- +Ca2+=CaCO3↓ (4). BaCO3+2H+ =Ba2++CO2↑+H2O (5). Ba2++2OH-+2H++SO42-=BaSO4↓+2H2O
【详解】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应为硫酸钡;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E,判断E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盐且不溶于水,应该是碳酸钡;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因此C是氢氧化钡;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为二氧化碳,推断为碳酸盐,则D为碳酸钾。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BaSO4,C为Ba(OH)2;
(2)D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B和盐酸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C和硫酸反应是Ba(OH)2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30.(1)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8.96L,质量是16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2) 1.15g金属钠跟水反应,得到100mL溶液,试计算:
①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3 (2). 25% (3). 40g/mol (4). 0.56L或560ml (5). 0.5mol/L
【详解】(1)设混合气体中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x+y)×22.4L/mol=8.96L,28g/mol×x+44g/mol×y=16g。解方程组得x=0.1mol,y=0.3mol。
故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1mol:0.3mol=1:3,CO的体积分数是=25%,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40g/mol。
2Na + 2H2O = 2NaOH + H2↑
46g 2mol 22.4L
1.15g n(NaOH) V(H2)
①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时体积V(H2)=0.56L;
②反应生成n(NaOH)=0.05mo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0.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