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陕西省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C. 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入H2
D. 称量NaOH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答案】D
【详解】A.浓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A正确;B.点燃可燃性气体(如CH4、H2、CO等)时,都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是为防止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故B正确;C.做H2还原CuO实验开始时要排除空气,先通入氢气,结束时要防止金属铜被氧气氧化,先撒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故C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称量NaOH固体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故选D。
2.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上常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B.汽油着火点低,易燃,是易燃品,故B正确;C.酒精易燃,是易燃品,不是剧毒品,故C错误; D.氯酸钾易分解产生氧气,易爆炸,属于易爆品,故D正确;故选C。
3.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 、OH-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应该先滴加Ba(NO3)2溶液检验CO32-,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Mg(NO3)2溶液检验OH-,过滤,最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所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B, 本题选B。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CaCO3(CaO)
水
溶解、过滤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H2SO4(HCl)
AgNO3溶液
过滤
D
CO(H2)
氧气
点燃
【答案】B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CaO与水反应,但生成的氢氧化钙属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过滤会引入氢氧化钙新杂质,故A错误;B.CuO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反应,可用盐酸除杂,故B正确;C.HCl溶液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和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也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
5.将甲、乙两种有机混合物在常压下分离,已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密度/(g·cm-3)
沸点/℃
水溶性
溶解性
甲
0.789 3
78.5
溶
溶于乙
乙
1.220
100.7
溶
溶于甲
则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
A. 分液 B. 蒸馏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乙互溶且均易溶于水,但甲、乙的沸点不同,故应采取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答案选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 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四氯化碳中小
C.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
D. 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的下口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详解】A、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导致四氯化碳和水能分层,分液漏斗能控制溶液的流量,所以萃取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A正确;
B、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的溶剂,所以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B正确;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色,C正确;
D、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所以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会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在上层,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馏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B.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D. 过滤时,要将待过滤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
【答案】B
【详解】A.加入沸石,可防止液体暴沸,故A正确;B.蒸发时,应在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B错误;C.蒸馏时,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放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正确;D.过滤时,为防止玻璃棒弄坏滤纸,应将玻璃棒在引流过程中放在三层滤纸处,故D正确;故选B。
8.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
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 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可能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坩埚等
D. 该流程中得到的晶体用到了溶解度的差异性
【答案】A
【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用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A错误;B、根据A中分析可知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正确;C、溶解、过滤需要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碳酸氢钠分解需要坩埚,C正确;D、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CO2后会产生碳酸氢钠晶体,用到了溶解度的差异性,D正确,答案选A。
9.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可确定有Cl-存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
可确定有SO42-存在
C
向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已知:Cl2+2I—===2Cl—+I2)
原溶液中有I-
【答案】D
【详解】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不一定为氯化银,可能为硫酸银、碳酸银等,加稀盐酸后沉淀转化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也沉淀不溶解,故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故A错误;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加稀盐酸后亚硫酸钡被氧化成硫酸钡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不一定含有SO42-,故B错误;C.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或二者都有,故C错误;D.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则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说明原溶液中有I-,故D正确;故选D。
10.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 g B. 32 g C. 32 g/mol D. 64 g/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n=N/NA,n(X)=1.505×1023/6.02×1023mol=0.25mol,然后再根据n=m/M,则X的摩尔质量M=16/0.25g·mol-1=64g·mol-1,故选项D正确。
11.下列一定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 ℃时9 mL水 ④0.2 mol磷酸(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 0.5 mol氨气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②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氦为单原子分子,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③ 4 ℃时9 mL水 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④ 0.2 mol磷酸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6mol;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① ④ ③ ②,选A。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0.2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
②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④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
⑤常温常压下28 g CO的体积为22.4 L
⑥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⑥⑦⑧ C. ⑤⑥⑦⑧ D. ④⑦⑧
【答案】D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0.2mol任何气体物质的体积均为4.48L,固体和液态的体积不是4.48L,故错误;②若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由于温度、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则它可能处于标准状况下,也可能不是标准状况下,故错误;③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而H2O不是气体,二者体积相等,它们物质的量不相等,故错误;④1g H2物质的量为=0.5mol,14g N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标况下,二者体积相等,故正确;⑤28g CO为1mol,常温常压下,CO的体积大于22.4L,故错误;⑥标况下,两种物质不一定都是气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占有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故错误;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故正确;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正确;故选D。
1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充满氨气后总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满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真空瓶中盛有氨气的质量为:m2-m1,气体A的质量为:m3-m1,设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真空瓶的体积相等,根据V=nVm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解得:M=,故选C。
1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6∶17 B. 所含电子数之比为16∶17
C. 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7∶16 D. 密度之比为17∶16
【答案】C
【详解】由n=可知,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NH3和CH4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g/mol∶17g/mol=16∶17。A、根据N=nNA=NA知,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气体的分子数与气体的体积成正比,所以相同体积的氨气和甲烷,分子数目之比为16∶17,故A正确;B.NH3分子含有10个电子、CH4分子含有10个电子,二者含有电子数之比16×10∶17×10=16∶17,故B正确;C、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NH3和CH4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g/mol∶17g/mol=16∶17,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H,所以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6×3∶17×4=12∶17,故C错误;D.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二者密度之比为17g/mol∶16g/mol=17∶16,故D正确;故选C。
15.下列溶液中Cl-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mL 0.3mol·L−1 MgCl2溶液 ②30mL 0.5mol·L−1 NaCl溶液
③40mL 0.5mol·L−1KClO3溶液 ④10mL 0.4mol·L−1 AlCl3溶液
A. ③②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③①④
【答案】C
【详解】①20mL 0.3mol/L MgCl2溶液中,Cl-浓度为:0.3mol/L×2=0.6mol/L;②30mL 0.5mol/L NaCl溶液中,Cl-浓度为:0.5mol/L×1=0.5mol/L;③40mL 0.5mol/L KClO3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④10mL0.4mol/L AlCl3溶液中,Cl-浓度为:0.4mol/L×3=1.2mol/L;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②③,故选C。
16.某硫酸钾溶液的密度为1.20 g·cm-3,其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4.0 %,500 mL该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0.5 mol B. 0.25 mol C. 0.20 mol D. 0.15 mol
【答案】A
【详解】溶液的质量为1.20 g·cm-3×500 mL=600g,则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600g×4.0 %=24g,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500 mL该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2=0.5mol,故选A。
17.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b-a) /V mol·L-1 B. (2b-a)/V mol·L-1
C. 2(b-a)/V mol·L-1 D. 2(2b-a)/V mol·L-1
【答案】D
【解析】分析: 第一份中发生的反应为Mg2++2OH-=Mg(OH)2↓,则原溶液中Mg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amol;第二份中发生的反应为Ba2++SO42-=BaSO4↓,则原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bmol;以此分析。
详解:第一份中发生的反应为Mg2++2OH-=Mg(OH)2↓,则原溶液中Mg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amol;
第二份中发生的反应为Ba2++SO42-=BaSO4↓,则原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bmol;
由物料守恒c(Mg2+)+c(K+)×=c(SO42-)可以得到原溶液中K+离子的浓度为2×-2×=mol/L,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a/(Vρ-a)×100%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a/17Vmol·L-1
C. 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 17c/wg·cm-3
D. 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答案】D
【详解】A、氨水溶液的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体积为VmL,所以溶液质量为ρV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0%,故A错误;B、a g NH3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体积为Vm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B错误;C、溶液密度ρ===g·cm-3,故C错误;D、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故D正确;故选D。
19.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单质,故B错误;C、氢气是单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硝酸钾属于盐,故C正确;D、石灰水是碱的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选C。
20. 下列物质间的每一个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Ca→CaO→CaCl2 B. NaOH→Na2CO3→NaCl
C. C→CO2→Na2CO3 D. O2→ CuO→Cu(OH)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a与氧气反应生成CaO,CaO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 ,正确;B、NaOH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正确;C、C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正确;D、氧气与Cu反应生成CuO,CuO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铜,错误,答案选D。
21.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法 B. 结晶法 C. 分液法 D. 蒸馏法 E. 过滤法 F. 加热分解法 G. 升华法 H. 洗气法
(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
(2)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3)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
(4)________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5)________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6)________除去O2中少量水蒸气。
【答案】(1). E (2). C (3). D (4). F (5). B (6). H
【详解】(1)沙子不溶于水,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故填:E;
(2)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可以使用分液法,故填:C;
(3)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混合物,故填:D;
(4)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可通过加热分解将碳酸钙除掉,故填:F;
(5)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不同,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可以使用结晶法,故填:B;
(6)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来洗气,故填:H。
22.某同学欲用浓H2SO4配制480mL 0.2mol·L-1的稀H2SO4。
(1)需要量取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烧杯;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托盘天平(带砝码);⑤玻璃棒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容量瓶没有干燥________,
②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溶液时俯视________,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_________ ,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__________,
⑤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________。
【答案】(1). 5.4 mL (2). ①②⑤ (3). 500 mL容量瓶 (4). 胶头滴管 (5). 搅拌 (6). 引流 (7). 无影响 (8). 偏低 (9). 偏低 (10). 偏高 (11). 偏低
【详解】(1)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根据c=可知,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需要浓硫酸体积为=5.4mL,故答案为:5.4;
(2)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称量,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500mL容量瓶,需要的仪器有①②⑤;还缺少的一种主要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①②⑤;500mL容量瓶瓶;胶头滴管;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稀释浓硫酸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4)①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容量瓶没有干燥,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②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溶液时俯视,故答案为:偏低;
③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烧杯壁与玻璃棒上沾有少量溶质硫酸,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使液面在刻度线以下,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⑤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溶液是均匀的,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剩余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的浓度相等,故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⑦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实验之前需检查装置是否会漏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利用装置Ⅰ制备蒸馏水时,冷凝水应从___________(填“f”或“g”)口进入。
(4)利用装置Ⅱ从碘水中萃取碘,可选择的萃取剂为____(填“酒精”或“汽油”),分液前,应先将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装置Ⅲ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装置Ⅳ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操作事项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直形)冷凝管 (3). 锥形瓶 (4). 蒸发皿 (5). 分液漏斗、容量瓶 (6). g (7). 汽油 (8). 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 (9). 移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10).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详解】(1)依据仪器的形状可知:①蒸馏烧瓶;②冷凝管;③锥形瓶;⑦蒸发皿,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蒸发皿;
(2)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活塞和塞子,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容量瓶;
(3)蒸馏时需要控制温度,所以还需要测量温度的温度计;沸石有防暴沸的作用,防止液体剧烈沸腾而产生安全事故;冷凝管中的水流采用逆流方式,所以g是进水口、h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g;
(4)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作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应该选择汽油;分液前,应先将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故答案为:汽油;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
(5)向容量瓶中移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移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6)装置Ⅳ为蒸发装置,利用装置Ⅳ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操作事项有: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答案为: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24.(1)18.6g Na2X含有0.6mol Na+,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与0.2mol H2含有相同电子数目的氦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体积为0.56 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R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0.75 g/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_________,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5)若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6)相同条件下,H2和O2的体积比为m∶n和质量比为m∶n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1). 16 (2). Na2O (3). 0.2 mol (4). 0.025 mol (5). 64 (6). 16.8 g/mol (7). 8.4 (8). 80% (9). L (10). (11).
【详解】(1)Na2X中含有0.4mol Na+,Na2X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62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所以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2-23×2=16,X为氧原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a2O,故答案为: 16;Na2O;
(2)与0.2mol H2含有电子0.2mol×2=0.4mol,含有相同电子数目的氦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答案为:0.2mol;
(3)标准状况下,Vm=222.4L/mol,1.6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L,其物质的量为=0.025mol,其摩尔质量为=64g/mol,故R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答案为:0.025mol;64;
(4)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5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75g/L×22.4L/mol=16.8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NH3和CH4的体积比:,所以混合气体中NH3和CH4的体积比为0.8∶0.2=4∶1;即氨气的体积分数=×100%=80%;由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6.8g/mol,而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故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8.4,故答案为: 16.8g/mol;8.4; 80%;
(5)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cg气体的体积=mol×22.4L/mol=L,故答案为:L;
(6)平均摩尔质量为:M=,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m∶n,物质的量之比为m∶n,二者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相对分子量为;质量比m∶n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6m∶n,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g/mol,平均分子量为,故答案为:;。
25.(1)4.8 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40 g·mol-1,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最后收集在气球中,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其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4AB+2C+3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甲烷的相对密度为 d/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55g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 8 L,则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100 g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________(填“=”、“>”或“<”)100 mL。
(5)将20.0 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5 g·mL-1。该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将其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将一定体积的原溶液和稀释后的溶液按1∶4的体积比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答案】(1). 13.2 g (2). 1.4 NA (3). 12 d (4). 1∶2 (5). < (6). 5 mol/L (7). 16% (8). 0.5 mol/L (9). 1.4 mol/L
【详解】(1)4.8g碳物质的量==0.4mol,反应后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4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是40g/mol,则混合气体质量=40g/mol×0.4mol=16.0g,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4-x)mol,28x+44×(0.4-x)=16.0,解得:x=0.1mol,则二氧化碳质量=0.3mol×44g/mol=13.2g,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最后收集在气球中,气球中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含有的电子为0.1mol×(6+8)=1.4mol,数目为1.4 NA,故答案为:13.2;1.4 NA;
(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气体的密度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8d,右边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8d+2×8d+3×8d=48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4A的质量也是48d,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d。故答案为:12d;
(3)标准状况下44.8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2mol。设混合物中含有Fe、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已知反应: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则
Fe+2HCl=FeCl2+H2↑
x x
2Al+6HCl=2AlCl3+3H2↑
y
则有:x ×56g/mol+y ×27g/mol=55g,x+=2mol,解得:x=0.5mol,y=1mol,所以n(Fe)∶n(Al)=x∶y=0.5mol∶1mol=1∶2,故答案为:1∶2;
(4)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1g/mL,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100g浓硫酸的体积小于100mL,若加入100g水,则稀释后硫酸的体积大于原来的2倍,浓硫酸浓度要缩小一半,则溶液体积需要扩大1倍,所以加入水的体积应该小于100mL,故答案为:<;
(5)20.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L,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5mol/L,溶液的质量为1.25 g·mL-1×100 mL=125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16%;将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过程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将一定体积的原溶液和稀释后的溶液按1∶4的体积比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L;故答案为:0.5mol/L;16%;0.5 mol/L;1.4 mol/L。
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C. 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入H2
D. 称量NaOH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答案】D
【详解】A.浓碱具有腐蚀性,不慎洒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A正确;B.点燃可燃性气体(如CH4、H2、CO等)时,都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是为防止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故B正确;C.做H2还原CuO实验开始时要排除空气,先通入氢气,结束时要防止金属铜被氧气氧化,先撒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故C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称量NaOH固体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故选D。
2.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上常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B.汽油着火点低,易燃,是易燃品,故B正确;C.酒精易燃,是易燃品,不是剧毒品,故C错误; D.氯酸钾易分解产生氧气,易爆炸,属于易爆品,故D正确;故选C。
3.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 、OH-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应该先滴加Ba(NO3)2溶液检验CO32-,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Mg(NO3)2溶液检验OH-,过滤,最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所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B, 本题选B。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CaCO3(CaO)
水
溶解、过滤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H2SO4(HCl)
AgNO3溶液
过滤
D
CO(H2)
氧气
点燃
【答案】B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CaO与水反应,但生成的氢氧化钙属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过滤会引入氢氧化钙新杂质,故A错误;B.CuO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反应,可用盐酸除杂,故B正确;C.HCl溶液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和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也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
5.将甲、乙两种有机混合物在常压下分离,已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密度/(g·cm-3)
沸点/℃
水溶性
溶解性
甲
0.789 3
78.5
溶
溶于乙
乙
1.220
100.7
溶
溶于甲
则应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
A. 分液 B. 蒸馏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乙互溶且均易溶于水,但甲、乙的沸点不同,故应采取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答案选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 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四氯化碳中小
C.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
D. 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的下口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详解】A、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导致四氯化碳和水能分层,分液漏斗能控制溶液的流量,所以萃取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A正确;
B、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的溶剂,所以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B正确;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色,C正确;
D、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所以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会分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在上层,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馏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防止暴沸
B.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D. 过滤时,要将待过滤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
【答案】B
【详解】A.加入沸石,可防止液体暴沸,故A正确;B.蒸发时,应在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B错误;C.蒸馏时,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放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正确;D.过滤时,为防止玻璃棒弄坏滤纸,应将玻璃棒在引流过程中放在三层滤纸处,故D正确;故选B。
8.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
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 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可能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坩埚等
D. 该流程中得到的晶体用到了溶解度的差异性
【答案】A
【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用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A错误;B、根据A中分析可知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正确;C、溶解、过滤需要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碳酸氢钠分解需要坩埚,C正确;D、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CO2后会产生碳酸氢钠晶体,用到了溶解度的差异性,D正确,答案选A。
9.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可确定有Cl-存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
可确定有SO42-存在
C
向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已知:Cl2+2I—===2Cl—+I2)
原溶液中有I-
【答案】D
【详解】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不一定为氯化银,可能为硫酸银、碳酸银等,加稀盐酸后沉淀转化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也沉淀不溶解,故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故A错误;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加稀盐酸后亚硫酸钡被氧化成硫酸钡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不一定含有SO42-,故B错误;C.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或二者都有,故C错误;D.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则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说明原溶液中有I-,故D正确;故选D。
10.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16 g B. 32 g C. 32 g/mol D. 64 g/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n=N/NA,n(X)=1.505×1023/6.02×1023mol=0.25mol,然后再根据n=m/M,则X的摩尔质量M=16/0.25g·mol-1=64g·mol-1,故选项D正确。
11.下列一定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 ℃时9 mL水 ④0.2 mol磷酸(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 0.5 mol氨气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②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氦为单原子分子,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③ 4 ℃时9 mL水 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④ 0.2 mol磷酸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6mol;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① ④ ③ ②,选A。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0.2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
②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④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
⑤常温常压下28 g CO的体积为22.4 L
⑥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⑥⑦⑧ C. ⑤⑥⑦⑧ D. ④⑦⑧
【答案】D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0.2mol任何气体物质的体积均为4.48L,固体和液态的体积不是4.48L,故错误;②若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由于温度、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则它可能处于标准状况下,也可能不是标准状况下,故错误;③标准状况下,HCl为气体,而H2O不是气体,二者体积相等,它们物质的量不相等,故错误;④1g H2物质的量为=0.5mol,14g N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标况下,二者体积相等,故正确;⑤28g CO为1mol,常温常压下,CO的体积大于22.4L,故错误;⑥标况下,两种物质不一定都是气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占有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故错误;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故正确;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正确;故选D。
1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充满氨气后总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满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真空瓶中盛有氨气的质量为:m2-m1,气体A的质量为:m3-m1,设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真空瓶的体积相等,根据V=nVm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解得:M=,故选C。
1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6∶17 B. 所含电子数之比为16∶17
C. 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7∶16 D. 密度之比为17∶16
【答案】C
【详解】由n=可知,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NH3和CH4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g/mol∶17g/mol=16∶17。A、根据N=nNA=NA知,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气体的分子数与气体的体积成正比,所以相同体积的氨气和甲烷,分子数目之比为16∶17,故A正确;B.NH3分子含有10个电子、CH4分子含有10个电子,二者含有电子数之比16×10∶17×10=16∶17,故B正确;C、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NH3和CH4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g/mol∶17g/mol=16∶17,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H,所以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6×3∶17×4=12∶17,故C错误;D.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二者密度之比为17g/mol∶16g/mol=17∶16,故D正确;故选C。
15.下列溶液中Cl-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mL 0.3mol·L−1 MgCl2溶液 ②30mL 0.5mol·L−1 NaCl溶液
③40mL 0.5mol·L−1KClO3溶液 ④10mL 0.4mol·L−1 AlCl3溶液
A. ③②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③①④
【答案】C
【详解】①20mL 0.3mol/L MgCl2溶液中,Cl-浓度为:0.3mol/L×2=0.6mol/L;②30mL 0.5mol/L NaCl溶液中,Cl-浓度为:0.5mol/L×1=0.5mol/L;③40mL 0.5mol/L KClO3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④10mL0.4mol/L AlCl3溶液中,Cl-浓度为:0.4mol/L×3=1.2mol/L;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①②③,故选C。
16.某硫酸钾溶液的密度为1.20 g·cm-3,其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4.0 %,500 mL该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0.5 mol B. 0.25 mol C. 0.20 mol D. 0.15 mol
【答案】A
【详解】溶液的质量为1.20 g·cm-3×500 mL=600g,则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600g×4.0 %=24g,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500 mL该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2=0.5mol,故选A。
17.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b-a) /V mol·L-1 B. (2b-a)/V mol·L-1
C. 2(b-a)/V mol·L-1 D. 2(2b-a)/V mol·L-1
【答案】D
【解析】分析: 第一份中发生的反应为Mg2++2OH-=Mg(OH)2↓,则原溶液中Mg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amol;第二份中发生的反应为Ba2++SO42-=BaSO4↓,则原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bmol;以此分析。
详解:第一份中发生的反应为Mg2++2OH-=Mg(OH)2↓,则原溶液中Mg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amol;
第二份中发生的反应为Ba2++SO42-=BaSO4↓,则原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bmol;
由物料守恒c(Mg2+)+c(K+)×=c(SO42-)可以得到原溶液中K+离子的浓度为2×-2×=mol/L,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a/(Vρ-a)×100%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a/17Vmol·L-1
C. 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 17c/wg·cm-3
D. 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答案】D
【详解】A、氨水溶液的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体积为VmL,所以溶液质量为ρV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0%,故A错误;B、a g NH3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体积为Vm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B错误;C、溶液密度ρ===g·cm-3,故C错误;D、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故D正确;故选D。
19.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单质,故B错误;C、氢气是单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硝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硝酸钾属于盐,故C正确;D、石灰水是碱的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选C。
20. 下列物质间的每一个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Ca→CaO→CaCl2 B. NaOH→Na2CO3→NaCl
C. C→CO2→Na2CO3 D. O2→ CuO→Cu(OH)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a与氧气反应生成CaO,CaO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 ,正确;B、NaOH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正确;C、C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正确;D、氧气与Cu反应生成CuO,CuO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铜,错误,答案选D。
21.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法 B. 结晶法 C. 分液法 D. 蒸馏法 E. 过滤法 F. 加热分解法 G. 升华法 H. 洗气法
(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
(2)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3)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
(4)________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5)________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6)________除去O2中少量水蒸气。
【答案】(1). E (2). C (3). D (4). F (5). B (6). H
【详解】(1)沙子不溶于水,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故填:E;
(2)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可以使用分液法,故填:C;
(3)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混合物,故填:D;
(4)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可通过加热分解将碳酸钙除掉,故填:F;
(5)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不同,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可以使用结晶法,故填:B;
(6)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来洗气,故填:H。
22.某同学欲用浓H2SO4配制480mL 0.2mol·L-1的稀H2SO4。
(1)需要量取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烧杯;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托盘天平(带砝码);⑤玻璃棒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容量瓶没有干燥________,
②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溶液时俯视________,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_________ ,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__________,
⑤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________。
【答案】(1). 5.4 mL (2). ①②⑤ (3). 500 mL容量瓶 (4). 胶头滴管 (5). 搅拌 (6). 引流 (7). 无影响 (8). 偏低 (9). 偏低 (10). 偏高 (11). 偏低
【详解】(1)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根据c=可知,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需要浓硫酸体积为=5.4mL,故答案为:5.4;
(2)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称量,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500mL容量瓶,需要的仪器有①②⑤;还缺少的一种主要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①②⑤;500mL容量瓶瓶;胶头滴管;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稀释浓硫酸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4)①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容量瓶没有干燥,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②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溶液时俯视,故答案为:偏低;
③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烧杯壁与玻璃棒上沾有少量溶质硫酸,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使液面在刻度线以下,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⑤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溶液是均匀的,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剩余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的浓度相等,故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⑦__________。
(2)上述仪器中实验之前需检查装置是否会漏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利用装置Ⅰ制备蒸馏水时,冷凝水应从___________(填“f”或“g”)口进入。
(4)利用装置Ⅱ从碘水中萃取碘,可选择的萃取剂为____(填“酒精”或“汽油”),分液前,应先将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装置Ⅲ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装置Ⅳ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操作事项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直形)冷凝管 (3). 锥形瓶 (4). 蒸发皿 (5). 分液漏斗、容量瓶 (6). g (7). 汽油 (8). 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 (9). 移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10).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详解】(1)依据仪器的形状可知:①蒸馏烧瓶;②冷凝管;③锥形瓶;⑦蒸发皿,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蒸发皿;
(2)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活塞和塞子,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容量瓶;
(3)蒸馏时需要控制温度,所以还需要测量温度的温度计;沸石有防暴沸的作用,防止液体剧烈沸腾而产生安全事故;冷凝管中的水流采用逆流方式,所以g是进水口、h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g;
(4)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作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应该选择汽油;分液前,应先将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故答案为:汽油;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
(5)向容量瓶中移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移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6)装置Ⅳ为蒸发装置,利用装置Ⅳ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操作事项有: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答案为: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24.(1)18.6g Na2X含有0.6mol Na+,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与0.2mol H2含有相同电子数目的氦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体积为0.56 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R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0.75 g/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_________,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5)若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6)相同条件下,H2和O2的体积比为m∶n和质量比为m∶n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1). 16 (2). Na2O (3). 0.2 mol (4). 0.025 mol (5). 64 (6). 16.8 g/mol (7). 8.4 (8). 80% (9). L (10). (11).
【详解】(1)Na2X中含有0.4mol Na+,Na2X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62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所以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2-23×2=16,X为氧原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a2O,故答案为: 16;Na2O;
(2)与0.2mol H2含有电子0.2mol×2=0.4mol,含有相同电子数目的氦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答案为:0.2mol;
(3)标准状况下,Vm=222.4L/mol,1.6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L,其物质的量为=0.025mol,其摩尔质量为=64g/mol,故R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答案为:0.025mol;64;
(4)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5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75g/L×22.4L/mol=16.8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NH3和CH4的体积比:,所以混合气体中NH3和CH4的体积比为0.8∶0.2=4∶1;即氨气的体积分数=×100%=80%;由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6.8g/mol,而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故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8.4,故答案为: 16.8g/mol;8.4; 80%;
(5)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c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在标准状况下,cg气体的体积=mol×22.4L/mol=L,故答案为:L;
(6)平均摩尔质量为:M=,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m∶n,物质的量之比为m∶n,二者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相对分子量为;质量比m∶n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6m∶n,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g/mol,平均分子量为,故答案为:;。
25.(1)4.8 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40 g·mol-1,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最后收集在气球中,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其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4AB+2C+3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甲烷的相对密度为 d/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55g铁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 8 L,则混合物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100 g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________(填“=”、“>”或“<”)100 mL。
(5)将20.0 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5 g·mL-1。该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将其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将一定体积的原溶液和稀释后的溶液按1∶4的体积比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答案】(1). 13.2 g (2). 1.4 NA (3). 12 d (4). 1∶2 (5). < (6). 5 mol/L (7). 16% (8). 0.5 mol/L (9). 1.4 mol/L
【详解】(1)4.8g碳物质的量==0.4mol,反应后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4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是40g/mol,则混合气体质量=40g/mol×0.4mol=16.0g,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4-x)mol,28x+44×(0.4-x)=16.0,解得:x=0.1mol,则二氧化碳质量=0.3mol×44g/mol=13.2g,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最后收集在气球中,气球中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含有的电子为0.1mol×(6+8)=1.4mol,数目为1.4 NA,故答案为:13.2;1.4 NA;
(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气体的密度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8d,右边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8d+2×8d+3×8d=48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左边4A的质量也是48d,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d。故答案为:12d;
(3)标准状况下44.8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2mol。设混合物中含有Fe、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已知反应: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则
Fe+2HCl=FeCl2+H2↑
x x
2Al+6HCl=2AlCl3+3H2↑
y
则有:x ×56g/mol+y ×27g/mol=55g,x+=2mol,解得:x=0.5mol,y=1mol,所以n(Fe)∶n(Al)=x∶y=0.5mol∶1mol=1∶2,故答案为:1∶2;
(4)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1g/mL,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100g浓硫酸的体积小于100mL,若加入100g水,则稀释后硫酸的体积大于原来的2倍,浓硫酸浓度要缩小一半,则溶液体积需要扩大1倍,所以加入水的体积应该小于100mL,故答案为:<;
(5)20.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L,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5mol/L,溶液的质量为1.25 g·mL-1×100 mL=125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16%;将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过程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将一定体积的原溶液和稀释后的溶液按1∶4的体积比混合(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L;故答案为:0.5mol/L;16%;0.5 mol/L;1.4 mol/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