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 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正确;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C、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正确。
2.将少量固体分别投入到盛少量水的烧杯中,再滴入酚酞,溶液不会变为红色的是( )
A. Na B. Na2O C. NaOH D. NaCl
【答案】D
【解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变红,故A选;B.加入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变红,故B选;C.NaOH水解呈碱性,加入酚酞变红,故C选;D.NaCl为中性溶液,滴入酚酞,溶液不会变为红色,故D不选;故选D.
3.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
【答案】A
【详解】因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答案选A。
4. 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
A. HCl B. NaCl C. KClO3 D. KClO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HCl中H为+1价,Cl为-1价, A错误;NaCl中Na为+1价,Cl为-1价,故B错误;KClO3中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5价, C正确;KClO4中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7价, D错误。
5.关于氧化物Na2O2和Na2O,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B. 都是金属钠与氧气加热反应制得
C. 与水反应产物相同 D. 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详解】A.Na2O是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所以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2,Na2O2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2,A正确;
B.钠和氧气常温下生成Na2O,加热或燃烧时生成Na2O2,B错误;
C.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产物不同,C错误;
D.因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则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次氯酸钠溶液 B. 次氯酸钙溶液 C. 氯水 D. 氯化钙
【答案】D
【详解】A.次氯酸钠溶液含有ClO-,能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不选;
B. 次氯酸钙溶液含有ClO-,能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不选;
C.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C不选;
D.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D选;
答案选D。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闻气体气味要将少量气体扇入鼻孔,故①正确;②通过洗气瓶干燥气体,气体要“长进短出”,故②错误;③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故③错误;④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故④正确。故选C。
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Fe与HNO3 B. Na与O2 C. NaOH与CO2 D. Na2O2与CO2
【答案】D
【详解】A.铁与硝酸反应,硝酸不足生成二价铁,硝酸足量时生成三价铁,且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A不符合;
B.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不符合;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1:1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按照2:1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C不符合;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反应物的用量或反应条件无关,D符合;
答案选D。
9.下列物质的俗称和分类都正确的是( )
A. CuSO4•5H2O(胆矾、混合物) B. Cu2(OH)2CO3(铜绿、盐)
C. Na2CO3(纯碱、碱) D. Ca(OH)2(生石灰、碱)
【答案】B
【详解】A. CuSO4•5H2O俗称胆矾,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错误;
B. Cu2(OH)2CO3俗称铜绿,属于盐,B正确;
C. Na2CO3俗称纯碱,属于盐,不是碱,C错误;
D. Ca(OH)2俗称熟石灰,属于碱,CaO俗称生石灰,D错误。
答案选B。
10.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答案】A
【详解】氯气为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因为溶解氯气显浅黄绿色,三个集气瓶中只有丙颜色为浅黄绿色,所以丙中液体为水;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甲和乙中,只有乙出现了白色的沉淀,所以乙中液体为硝酸银溶液;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所以氯气被氢氧化钠吸收,溶液为无色,故甲中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则甲、乙、丙注入的液体分别是②①③;答案选A。
11.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B. 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C.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
D. 氯气通入水中能置换出氢气
【答案】D
【详解】A. 氯气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A正确;
B. 液氯是氯气以液体的形式存在,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B正确;
C.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C正确;
D. 氯气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不能置换出氢气,D错误。
答案选D。
12.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详解】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微粒有:H2O、HClO、Cl2、OH-、H+、ClO-、Cl-;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见光受热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因此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分解了,最后剩余盐酸,溶液中的粒子减少的有Cl2、HClO、H2O三种微粒,答案选A。
13.钠的下列用途正确且与钠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①与钾形成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制取Na2O2 ③冶炼稀有金属及金属钛 ④应用于电光源上 ⑤制取NaOH及NaCl等钠的化合物
A. ①④ B. ②③ C. ⑤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A
【详解】①与钾形成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是因为钠与钾形成的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导热性强,与化学性质无关,①符合题意;
②制取Na2O2与化学性质有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冶炼稀有金属及金属钛利用了钠的强还原性,与化学性质有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应用于电光源上主要是因为高压钠灯的黄光透雾能力强,与化学性质无关,④符合题意;
⑤制取NaOH及NaCl等钠的化合物,与化学性质有关,⑤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Cl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B. 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
C. 钠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的雾
D. 铜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答案】C
【详解】A、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遇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A正确;
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棕褐色的氯化铁,产生棕褐色的烟,B正确;
C、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生成氯化钠,C错误;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现象为:产生棕黄色的烟,D正确;
答案选C。
15.将2.3g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答案】B
【解析】设2.3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46 80 2
2.3g X Y
根据:==,解得X=4g;Y=0.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00%,故选B。
1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氯气极其相关产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结合氯气的相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由于氯气贮存运输不方便,工业上常将氯气转化为漂白粉,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存放会变质而失效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由于氯气有毒所以实验室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新制氯水含多种微粒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写):
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________;能使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________;能使红纸褪色的是________。
【答案】(1).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 Ca(ClO)2 (3).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4). NaOH (5). Cl2+2NaOH=NaCl+NaClO+H2O (6). Cl2 (7). Cl- (8). H+ (9). HClO
【详解】(1)由于氯气贮存运输不方便,工业上常将氯气转化为漂白粉,工业上生产漂白粉利用的是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存放会变质是因为次氯酸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而失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2由于氯气有毒,所以实验室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新制氯水含多种微粒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由于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则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Cl2;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能使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l-;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显红色,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H+;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能使红纸褪色的是HClO。
17.金属钠是在1807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制得的,这个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约在1891年才获得成功。1921年实现了电解氯化钠制钠的工业方法,其反应原理是:2NaCl(熔融)2Na+Cl2↑。回答下列有关单质钠的问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保存金属钠的正确方法是____。
A.放在棕色瓶中 B.放在细沙中C.放在水中 D.放在煤油中
(2)将一小块钠放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部,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如图Ⅰ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为____。将该试管冷却后直立,滴加几滴水(如图Ⅱ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Na、Na2O、Na2O2、NaOH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氧气来源。
(4)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2Na+O2Na2O2 (3). 淡黄色 (4). 2Na2O2+2H2O=4NaOH+O2↑ (5). 用带火星木条靠近试管口,看是否复燃 (6). Na2CO3 (7). 2Na2O2+2CO2=2Na2CO3+O2 (8). 2Na+CuCl2+2H2O=Cu(OH)2↓+H2↑+2NaCl
【详解】(1)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其单质极易与水或氧气反应,又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因此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答案选D。
(2)将一小块钠放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部,用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将该试管冷却后直立,滴加几滴水,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氧气是助燃性气体,检验该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木条靠近试管口,看是否复燃。
(3)Na、Na2O、Na2O2、NaOH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氧气来源。
(4)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Cl2溶液中,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uCl2+2H2O=Cu(OH)2↓+H2↑+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