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1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1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1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展开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7题 共51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9分,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试卷类型、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下层几乎无色的是( )
A.酒精 B.苯 C.CCl4 D.氢氧化钠溶液
3.做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分离碘酒中的碘 B.蒸发操作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读取气体体积
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钴酞菁”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B.“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电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KCl溶液 | I2 | 加热,升华 |
B | KNO3 | K2SO4 | BaCl2溶液,过滤 |
C | Cu | CuO | 稀硫酸,过滤 |
D | CaCO3 | CaO | 盐酸,过滤 |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 碱 | 酸 | 盐 | 碱性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 |
A | 氨气 | 硫酸 | 小苏打 | 氧化钙 | 干冰 |
B | 烧碱 | 盐酸 | 食盐 | 氧化钠 | 一氧化碳 |
C | 石灰水 | CH3COOH | CuSO4·5H2O | 过氧化钠 | 二氧化硫 |
D | NH3·H2O | HNO3 | 碳酸钙 | 氧化铁 | SO3 |
9.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3-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 加入SO42-、Cu2+、K+、Cl-
C.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32-、NO3-、Na+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H2 的溶液:加入Na+、Ca2+、Cl-、HCO3-
10.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表示的是 ( )
A.醋酸溶液,碳酸钠溶液 B.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
C.盐酸,碳酸氢钠溶液 D.硝酸溶液,大理石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B.NaHCO3溶液与HCl溶液反应:CO32-+2H+=CO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2Ag+= Cu2++ 2Ag
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Ca(OH)2+2H+=Ca2++2H2O
12.要使含有Ag+、Cu2+、Mg2+、Ba2+等离子的溶液中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试剂及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
A.H2SO4→HCl→K2S→NaOH→CO2
B.Na2SO4→NaCl→Na2S→NH3·H2O
C.NaCl→Na2SO4→H2S→NaOH
D.Na2S→Na2SO4→NaCl→NaOH
13.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两步反应中N元素都被氧化
②NH4Cl在反应中充当还原剂
③NaNO2在反应中充当氧化剂
④第二步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④⑤
14.(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下列各组对(NH4)2Cr2O7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CrO3 + NH3 + H2 B.Cr2O3 + NH3 + H2O
C.CrO3 + N2 + H2O D.Cr2O3 + N2 + H2O
1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稀硝酸后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SO42-
C.分别含有Ba2+、CO3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H2SO4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l-
16.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方程式为B2FeCl3+Cu=2FeCl2+CuCl2;FeCl3 溶液也能与铁反应2FeCl3+Fe=3FeCl2;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铁无铜 B.有铜无铁 C.有铁有铜 D.无铁无铜
17.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A | 配制稀硫酸 |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
B |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C | 制备Fe(OH)3胶体 | 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加热煮沸 |
D |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后,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第Ⅱ卷(非选择题)
18.(12分)今有11种物质:①铝线;②石墨;③氯气;④BaSO4晶体;⑤纯硫酸;⑥金刚石;⑦石灰水;⑧乙醇;⑨熔融的KNO3;⑩NH3;⑪盐酸.其中:
(1)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4)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19.(13分)有下列反应:
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②CaO+H2O=Ca(OH)2
③Ba(OH)2+H2SO4=BaSO4↓+2H2O ④ Zn+2HCl=ZnCl2+H2↑
⑤ 2KClO3 2KCl+3O2↑ ⑥ CaCO3 CaO+CO2↑
⑦ 2CO+O2 2CO2 ⑧ SO42-+Ba 2+=BaSO4↓
(1)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均填序号)
(2)请用单向桥表示反应①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
其中,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分)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下: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写化学式):
试剂② ;试剂③ 。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
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 (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SO42- (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请用实验证明上述结果,完成下表(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限选试剂:1mol/L AgNO3溶液、1mol/L BaCl2溶液、1mol/L Ba(NO3)2溶液、
碘水、稀盐酸、稀硝酸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
|
|
②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C | B | C | D | C | C | B | D | A | B | C | C |
13 | 14 | 15 | 16 | 17 |
|
|
|
|
|
|
|
D | D | C | A | B |
|
|
|
|
|
|
|
二、非选择题 (共49分)
18. (12分)
(1)①②⑦⑨⑪; (2)④⑤⑨; (3)⑧⑩; (4)①②③⑥⑦⑪.
19. (13分)
(1). ⑤ ⑦
(2) ;Cl2;MnCl2;
(3). Ba2++2OH-+2H++SO42-== BaSO4↓+2H2O
20. (24分)
(1)BaCl2;HCl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3)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4)不能; 能; 填表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 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2分) | 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2分) |
② | 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1mol/L BaCl2溶液(2分) | 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