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着陆,它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地震测量仪、热流和物理性质探测仪等。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A. 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 位于小行星带中
C. 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 与金星、木星相邻
2. 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3. 为推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火星
A. 体积适中 B. 质量恰当 C. 温度适宜 D. 有液态淡水
4. 火星探测器“洞察号”
A. 可利用太阳活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
B. 在探测的过程中穿越了厚厚的火星大气层
C. 与地球间的通讯可能受到太阳辐射的干扰
D. 将根据地震波来实现探索火星内部形态
【答案】1. A 2. B 3. D 4. D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对,BC错;与金星、火星相邻,D错。
【2题详解】
根据题目提示“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再结合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太阳、水、金、地、火、木、土星等,则只有水和金星可能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所以在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水星凌日,金星凌日,水星和金星属于太阳系,B对,CD错。月球是卫星,A错。
【3题详解】
水是生命之源,有液态水就意味着生命的存在,D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4题详解】
可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A错;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B错;与地球间的通讯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C错;地震波通过固液气状态时波速的变化可探测火星的内部形态,D对。
2018年10月1日,南极上演了极光秀,正在南极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用相机记录了“绝美极光遇上五星红旗”这一美好时刻。下图为科考队员拍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与极光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强度 B. 耀斑活动周期 C. 大气层的厚度 D. 八大行星位置
6. 极光多发时,地球上
A. “磁暴”现象多发 B. 发生强烈地震
C. 臭氧层空洞增大 D. 气候变得温暖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且太阳活动往往是相伴发生的,故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
【6题详解】
太阳活动期间,大量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空间,并被地磁场捕获。由于粒子增多,环电流也增强。环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叠加,使得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发生很大变化。这时就发生了磁暴。这种情况也就是产生磁暴的直接原因。A对,其余选项说法错误。
据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下图为“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黑子发生在
A. 太阳内部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8. 黑子
A. 温度相对其他区域较高
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 可以做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 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9.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第25个黑子活动高峰年是
A. 2018年 B. 2020年 C. 2022年 D. 2029年
【答案】7. B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太阳大气是太阳外边的大气层,A错;从里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B对。色球层太阳活动是耀斑,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
【8题详解】
黑子温度相对其他区域较低,A错;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对;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D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第25个黑子活动高峰年是2022年,C对。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
A. 哈尔滨比济南多 B. 分布呈东多西少
C. 上海大于1200kw·h/m2 D. 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
11. 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
A. 济南 B. 拉萨 C. 上海 D. 重庆
12. 与上海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 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0. C 11. D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哈尔滨比济南少,A错;分布呈西多东少,B错;上海大于1200kw•h/m2,C对;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年辐射总量多,D错。
【11题详解】
在这四个城市中,重庆地处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之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故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12题详解】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14.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运动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答案】13. B 14. D
【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
【13题详解】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甲底部放一层土,故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即太阳暖大地,大气又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即大地暖大气,而乙底部没有放土,玻璃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弱,故大气温度低.故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故乙箱温度低。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14题详解】
由题文信息,“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由此推断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小题。
15.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16.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 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 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7. 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答案】15. B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
【16题详解】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位于地球大气的最里层,A错;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B错;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对;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错。
【17题详解】
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对,其余选项说法错误,可排除。
2018年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 ①—大气辐射 B. ②—太阳辐射
C. ③—大气逆辐射 D. ④—地面辐射
19. 当雾霾出现时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④减弱 D. ⑤不变
20. 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
A. 黄色 红色 橙色 B. 黄色 橙色 红色
C. 红色 橙色 黄色 D. 红色 黄色 橙色
【答案】18. B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故B正确。
【19题详解】
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出现雾霾时,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升温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能量吸收较少,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能力减少,故A对,故BCD错。
【20题详解】
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黄色-橙色-红色,B对。
【点睛】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下图为某校学生设计的模拟实验示意图,纸条M和N固定在缸壁上、下两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如图所示缸中空气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是
A. B. C. D.
22.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水循环的三态变化
C. 大气的热力环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3. 该实验可以模拟的地理现象是
A.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B.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21. B 22. C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缸中空气运动的轨迹是顺时针环流,图A是逆时针方向,A错。图B是顺时针方向,B对。图C、图D箭头方向不能形成环流,C、D错。
【22题详解】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大气的热力环流,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C对。不能体现大气的温室效应、水循环的三态变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D 错。
【23题详解】
该实验可以模拟的地理现象是滨海地区的海陆风,属于热力环流的一种类型,A对。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B错。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C错。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地形的抬升作用,D错。
2018年10月,李女士从北京出发到塞班岛旅游。10月24日,超强台风“玉兔”袭击了塞班岛(145︒E,15︒N)大部分地区,造成机场和基础设施损坏,航班、口岸一度取消或关闭,李女士因此滞留塞班岛,后乘中国领事馆安排的航班安全返回。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上图是李女士刚到塞班岛时拍的照片,面向大海,秀发飞舞。下图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A.
B.
C.
D.
25. 台风过境前后,李女士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关注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弱情况 ②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③台风中心刚过,外出进行潜水活动 ④台风来临前及时从低洼地区转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10月30日,台风“玉兔”在菲律宾北部登陆后已造成13人死亡,大批民众受灾。造成此次灾情的次生灾害可能有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海啸 ⑤洪涝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24. B 25. C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李女士面向大海,秀发飞舞,且向陆地吹,说明刮的是海风, CD排除;白天吹海风,B对,A错。
【25题详解】
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台风中心虽过,但该地依旧处于台风外围区影响,台风外围区风力大、暴雨强,故不适宜潜水,③错,答案选C。
【26题详解】
台风过境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不会引起地震和海啸,故C对。
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憔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降水 B. ②-蒸发 C. ③-水汽输送 D. ④-地表径流
28. 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
A. 塔里木河水蒸发 B.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 高山冰川融化 D. 跨流域调水工程
29. 文字描述中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
A. 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 B. 水的三态变化和重力
C. 太阳辐射和重力 D. 大气运动和重力
【答案】27. D 28. B 29. C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④,D正确;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ABC错。
【28题详解】
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B对;塔里木河水蒸发,属蒸发环节;高山冰川融化,形成径流;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ACD排除。
【29题详解】
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太阳辐射和重力,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0. 下沉式道路建设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地表径流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下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 城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利用和调蓄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30. B 31. C
【解析】
【30题详解】
下沉式道路建设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①地表径流、④下渗,故D对;不会影响到水汽输送和降水。
【31题详解】
根据材料“下沉式道路绿化带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可知城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核心功能是利用和调蓄雨水,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 这段游记中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①地貌形态 ②植被状况 ③地貌颜色 ④地貌成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3. 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5. 图中④所示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答案】32. A 33. B 34. C 35. B
【解析】
【32题详解】
这段游记含义是“此处的山小而峻峭,或孤峰耸立,或两三座山相连相接,如同串起来的珠子和并立生长的竹笋,座座山上岩石尖峭嶙峋,草木摇曳飘舞,在山间曲折地朝上走或往下行,如同置身在纷乱的云层和重叠的波浪中,令人茫然,辨不出方向”故可知描述的是地貌形态和植被状况,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33题详解】
游记中描述的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故②符合,选B。①是西北的雅丹地貌, ③是沙丘,④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34题详解】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沙丘和雅丹地貌,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故C对。
【35题详解】
④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选B。
2018年7月16日北京迎来大到暴雨,密云某地山体垮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6. 此次强降水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河流的径流量增大 B. 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
C. 山区植被覆盖率锐减 D. 有效缓解北京夏季干旱
37. 密云某地山体垮塌的原因有
①山体土质松散,不稳定 ②山地地形,起伏较大
③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差 ④降水强度大,对山体侵蚀作用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8. 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应当选择的自救方式是
A. 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 B. 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快跑
C. 呆在原地立即大声呼救 D. 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快跑
【答案】36. A 37. B 38. D
【解析】
【36题详解】
此次强降水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河流的径流量增大,A对;从一些资料可查询到北京在2018年7月中旬降水较多,不是只在7月16日那天降大到暴雨,地下水水位已经很高了,地下水水位增高后会流向河流,山区的植被覆盖率不会迅速减少,由于北京的降水有一段时间了,旱情此时并不严重,BCD错。
【37题详解】
多项选择题可利用排除法,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③错,故本题选B。
【38题详解】
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应当选择的自救方式是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快跑,D对,其余的做法都很危险,可排除。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9. 图中代表水圈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0. 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尘埃
B. 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
C. 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D. 图中地球圈层均为外部圈层
【答案】39. B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则乙是水圈,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40题详解】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根据定义可以得出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对;四大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错;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D错。
二、综合题(共40分)
41.下图为“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课上有同学提出该图没有体现岩石圈的范围,下列岩石圈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 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B. 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
C. 软流层应该画在莫霍界面以上 D. 岩石圈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地核 。(选择填空)
A. 是岩浆的发源地 B.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
C. 外核最可能为液态 D.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2018年5月,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安达市的亚洲最深大陆科学钻井 “松科二井”钻探及取芯深度达到7018米。
(3)“松科二井”钻探到了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__。
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
(4)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选择填空)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5)请你为学校和家庭提出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至少三条)
【答案】(1)BD
(2)BCD
(3)地壳
(4)D
(5)加强地震逃生演练 准备地震急救包 学习逃生技能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B对;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软流层应该画在莫霍界面以下,因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C对;岩石圈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对,A错。
(2)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B对;外核最可能为液态,C对;压力和密度都很大,D对。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A错。
(3)2018年5月,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安达市的亚洲最深大陆科学钻井 “松科二井”钻探及取芯深度达到7018米,不到1千米,位于地壳。
(4)横波慢、纵波快,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逃生技能等方面回答即可,合理即可。
42.2018年12月5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专家预计,最寒冷时段出现在9日至10日。下图为“降温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的降温幅度为 ℃,个人应该采取的防御措施有 、 等。
(2)寒潮来临时,以下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选择填空)
A.广州市雪花飞舞 B.呼和浩特市航班延误
C.哈尔滨市部分高速封路 D.武汉市感冒患者增多
在霜冻来临前,北方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3)运用大气的组成、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其它影响。
【答案】(1)6~8 防寒保暖 注意大风刮落物体
(2)BCD
(3)原因:“烟熏法”产生的二氧化碳、尘埃、固体杂质等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燃烧产生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影响:造成大气污染。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降温幅度为6~8℃,寒潮来时伴随剧烈的降温和大风,个人应该采取的防御措施有防寒保暖、注意大风刮落物体等。
(2)寒潮来时,气温会骤降,刮大风,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较大,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影响较大如湖北省,但对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等地的影响较小,故本题选BCD。
(3)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的实际运用。原因:“烟熏法”产生的二氧化碳、尘埃、固体杂质等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热量损失减少,提高了地面温度。燃烧产生一定的热量,提高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减少了霜冻危害。影响:造成大气污染。
43.北京的诞生和繁荣,也是因了一条大河——永定河,史学界一直有“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的说法。下图为“永定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永定河的水体补给类型主要有 、 。
(2)请在下面虚线上填出该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环节。
(3)上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貌景观分别和下图中的 、 (填字母)。这体现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 。
A B C
【答案】(1)降水 地下水
(2)见图示
(3) C A 塑造地表形态
【解析】
【详解】(1)永定河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大气降水,当地没有冰川,也不是我国的东北地区,故河流的补给来源还有地下水补给。
(2)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海洋水汽通过盛行风输送到陆地上空,上面的虚线是水汽输送,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如下图所示
(3)上图中甲位于山地里,应是河谷,对应C;乙位于出山口,对应冲积扇,故应A,B是位于入海口的三角洲,可排除B。这体现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塑造地表形态。
44.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雅丹地貌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选择填空)。
A.垄槽相间排列 B.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C.形态千奇百怪 D.土垄坡度较陡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冰川地貌的是 ,该地 (选择填空)。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降水丰富,草原分布广 D.为河流发源地,湖泊众多
(3)与丁地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有 、 等。
甲地为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同云南石林相比,虽然都叫“石林”,但石林的形状不同。云南石林岩石的纹理是垂直的,似刀劈斧砍,而甲地岩石的纹理是横向水平层理为主,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
(4)根据资料提出两个与甲地地貌有关的地理问题。
【答案】(1)ACD
(2)丙 AD
(3)岩石 水文(气候)
(4)甲地地貌的成因是? 甲地岩石层理为什么水平为主?与云南石林成因有何不同?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A对。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B错。地面支离破碎,土垄坡度较陡D对。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
(2)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图中丙地处青藏高原,冰川广布,,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为河流发源地,湖泊众多,AD对;B描述的是黄土高原,C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些草地上较为常见。
(3)与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故与丁地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有岩石、水文(气候)等。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总结能力。从材料中“甲地为石林景观,”可提出”甲地地貌的成因是?“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同云南石林相比,虽然都叫“石林”,但石林的形状不同。云南石林岩石的纹理是垂直的,似刀劈斧砍,而甲地岩石的纹理是横向水平层理为主,”可提甲地岩石层理为什么水平为主?与云南石林成因有何不同?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