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市丰台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北京市丰台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 )
A. ①、②两地自转速度相同
B. 自③地向北运动的物体方向不偏转
C. 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23026’S ,600W
D. ①、②、③、④四地同处东半球
2. 若图示半球正值昼半球,则( )
A. 北京和悉尼分处不同日期
B.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C. 北京迎来春暖花开时节
D.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3. 小明在微信上看到网友发的信息:又一次入秋失败了, 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若该网友的家乡就在图中四地之一,则最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①、②两地纬度不同,自转线速度不同;自③地向北运动的物体方向向右偏转;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23°26’S,45°E;①、②、③、④四地均位于20°W-160°E之间,同处东半球。故本题选D。
【2题详解】
若图示半球正值昼半球,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必为二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105°E约为12点,180°为16点,北京和悉尼均处于新日期内,日期相同;此时可能是春分也可能是秋分,故北京迎来春暖花开时节说法不确定;因不确定是春秋分中的哪一个节气,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一定扩大,选B。
【3题详解】
四季分明是温带的典型特征之一,图中只有①位于温带,选A。
雅丹地貌是强风吹蚀和磨蚀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而形成的垄岗状、流线型、覆舟形、断状地貌。丹霞地貌是地表流水冲蚀磨蚀红色砂砾岩而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赤壁 丹崖为特色的地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以上四幅地貌类型中,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形成雅丹、丹霞两种地貌的外力作用( )
A. 作用力相同,表现形式不同 B. 表现形式、作用力均不同
C. 表现形式相同,作用力不同 D. 表现形式、作用力均相同
6. 从形成条件推断,雅丹地貌可见于我国的( )
A. 柴达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东北平原
【答案】4. B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丹霞地貌是地表流水冲蚀磨蚀红色砂砾岩而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赤壁 丹崖为特色的地貌。图中四地所代表的是我国四种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②代表红色砂岩长期风化、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①代表海洋侵蚀形成的海岸景观,③为沙丘地貌,④虽景致秀美但颜色、形态均不符合丹霞地貌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形成雅丹、丹霞两种地貌的外力作用均为侵蚀作用,但前者为风力侵蚀作用,后者为流水的侵蚀作用,选C。
【6题详解】
根据材料,雅丹地貌是强风吹蚀和磨蚀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而形成的垄岗状、流线型、覆舟形、断状地貌。从形成条件推断,雅丹地貌必然形成于干旱且风力强劲的地区,选项中塔里木盆地符合要求,选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均以流水作用为主。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区域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7. 能表示出沿图中 MN 剖面线的手绘地形、地质剖面图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8. 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畜牧业 C. 水产养殖业 D. 林业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示,从M到N,首先经历背斜山,之后经历向斜谷的地形,背斜中心岩层老,向斜中心岩层新,据此结合选项选A。
【8题详解】
根据该地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热量条件不足以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选B。
9.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该地的地质变化过程是 ( )
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B. 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答案】A
【解析】岩浆侵入了沉积岩I,则岩浆活动发生在沉积作用之后,为最新地质作用。沉积岩I与沉积岩II之间的交界面上有侵蚀面,说明沉积岩I形成前发生过地壳运动,沉积面经外力侵蚀侵蚀作用形成。据此分析沉积岩I形成时的沉积作用最早,之后是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选A。
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图中 ( )
A. 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乙地天气多受锋面系统影响
C. ①为西北风,②为湿润气流
D. ①经过地区和甲地多阴雨天气
11. 图示季节,北京( )
A. 桃花簇簇映丝绦 B. 绿树阴浓夏日长
C. 香山红叶染霜天 D. 冬夜夜寒觉夜长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本图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图,则甲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乙地天气多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①为西南风,②为来自极地的干冷气流;①经过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甲地受低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据此分析选D。
【11题详解】
图示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对应北半球的夏季,结合选项选B。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图示气候类型中,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13. 造成以下各组气候类型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陆西岸两种气候类型——洋流性质不同
B. 两种亚热带气候类型——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C. 三种温带气候类型——季风环流形式不同
D. 两种季风气候类型——海陆位置不同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据此分析选D。
【13题详解】
大陆西岸两种气候类型是因为纬度不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形成的;两种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别是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不同形成,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是差异的本因;三种温带气候类型分别分布于大陆的东中西部,是因为大气环流形式不同形成的;两种季风气候类型是因为纬度不同、热量不同形成的,本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据此分析选B。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某日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图中 ( )
A. 甲地的中心气流做垂直上升运动
B. 西安吹西南风,且风力大于上海
C. 北京此时受冷锋天气系统控制
D. 郑州此时气温气压均高于西安
15. 图示天气系统对北京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大风、降雪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沉降
②带来扬尘或沙尘等灾害性天气
③降温和降雪可有效杀灭病菌
④大风和降雪加剧交通拥堵,影响航班起降
⑤降温可能冻伤正返青的冬小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其中心气流做垂直下沉运动;西安吹西北风,且风力大于上海;北京位于冷锋锋线附近,此时受冷锋天气系统控制;郑州气压值低于1015百帕,故郑州此时气压低于西安,选C。
【15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为锋后降水,对北京产生的影响可能有:大风、降雪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沉降;此时为冬季,地面植被少,可能会带来扬尘或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降温和降雪可有效杀灭病菌;大风和降雪加剧交通拥堵,影响航班起降;此时正值隆冬,冬小麦不可能返青,据此分析①②③④对,选A。
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图中( )
A. 洞庭湖流域旱灾时,湖水入长江 B. 流域降水丰富时地下水不补给江水
C. 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D. 冬春季节,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
17.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
A. 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 B.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洞庭湖流域旱灾时,三峡放水,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补给由江到湖;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是全年稳定存在的,并不因流域降水丰富而停止;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快;冬春季节,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据此分析选D。
【17题详解】
长江中上游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有利于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选C。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 )
①径流总量大,冬季有断流现象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
③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④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9. 该河流所在地区及主要补给类型是
A. 青藏地区雨水补给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冰雪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 D. 华北地区 地下水补给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径流总量不大(看纵坐标数值),冬季有断流现象,这说明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因此河流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分析选B。
【19题详解】
由于河流冬春季节断流,故该河流所在地区为中国西北地区,流的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及积雪融水,选C。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该山地是( )
A. 台湾山脉 B. 天山山脉
C. 秦岭 D. 珠穆朗玛峰
21.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
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 坡向朝南,温度高
C. 坡度大,纬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22. 一般来讲,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答案】20. D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该山体最高处海拔超过8000米,因此该山必为珠穆朗玛峰,选D。
【21题详解】
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与北坡相比,南坡的相对高度大,纬度低,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据此分析本题选A。
【22题详解】
从赤道向高纬,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渐减少,故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会逐渐降低,选C。
二、综合题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立冬至立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点。
(2)请指出与清明昼夜长短相同的一个节气,并说出这两节气日 正午时天安门广场旗杆影子的朝向。
当地时间11月29日20:05, 习主席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里斯(34.60 S, 58.4O W),
出席11月30至12月1日的G20峰会。
(3) G20峰会正值当地____(季节)之交。习主席抵达阿根廷首都时,___(选择填空)。
A.当地夜幕降临 B.加拿大甘德(约480 N, 550W)子夜来临
C.北京朝阳普照 D.澳大利亚拍斯(约320 S, 1160 E)夕阳西下
(4)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准备进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探究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提供一个探究方法。
【答案】(1)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冬至日移至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动。
(2)白露 正北
(3)春夏 AC
(4)立竿测影或观测教室内正午时阳光照射的面积大小等 (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立冬至立春期间经历冬至,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点是: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冬至日移至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动。
(2)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则昼夜长短相同,据此可知,与清明昼夜长短相同的节气是白露。该日,该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4°N左右,故正午时天安门广场旗杆影子的朝向正北。
(3)11月29日正值阿根廷的春夏之交季节,习主席抵达阿根廷首都时为当地时间(西四区)11月29日20:05,此时,当地夜幕降临;加拿大甘德(约55°W)为20点左右,正值夜晚,但并非子夜来临;北京此时为8:05,时值冬季,日出晚于6点,此时朝阳普照;澳大利亚拍斯(约116° E)此时正值上午。据此分析选AC。
(4)由于测量的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以采用立竿测影或观测教室内正午时阳光照射的面积大小等方法。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018年5月,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活动加剧,喷发次数多达20次以上,火山喷出的岩浆顺势而下,最终注入大海。
(2)说出此次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及判断依据。
(3)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⑤⑧所属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答案】(1)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被破坏成碎屑物质后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 地幔和地壳 莫霍界面
(3)②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⑤地壳运动 ⑧风化、侵蚀作用
【解析】
(1)沉积岩属于外力作用形成,其形成过程是: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被破坏成碎屑物质后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 此次火山的岩浆喷出了地表,故岩浆穿越了莫霍界面进入了地壳,岩浆存在于软流层中,故此次火山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有地幔和地壳。
(3)图中②指向了变质岩,故②-变质作用;④指向了岩浆,故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由地内指向了地表,故⑤为地壳运动;⑧为地表的破坏作用,故⑧为风化、侵蚀作用。
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重创我国南部沿海省区。左图为台风“山竹”移动路径示意,右图为2018年9月16日8: 0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1)试从多个维度描述台风“山竹”的移动路径,并指出其势力强弱变化的特点。
(2)说出台风“山竹”对应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现象。
伴随台风“山竹”而来的是沿岸地带大量海水入侵。
(3)说明台风“山竹”与海水入侵的关联性。
【答案】(1)从东南向西北(或先向西再向西北)、从海洋向陆地、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移动。势力先增强后减弱。
(2)对应天气系统是低压或气旋,气流在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做上升运动。造成的天气现象是狂风暴雨。
(3)狂风掀起大浪(形成了风暴潮)涌向海岸,造成海水入侵。
【解析】
(1)由图可知,台风“山竹”的移动路径是从东南向西北(或先向西再向西北)、从海洋向陆地、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移动。根据其中心气压值先变低后变高可以判断该台风的势力先增强后减弱。
(2)台风“山竹”对应天气系统是低压或热带气旋,气流在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做上升运动。台风“山竹”造成的天气现象是狂风暴雨。
(3)台风“山竹”带来的狂风掀起大浪,形成了风暴潮,涌向海岸,造成海水入侵。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在M海区和沿海N地中任选其一,说明洋流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呈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2)M海区:寒暖流交汇,形成大的渔场。(或容易形成海雾)
沿海N地:暖流流经,对当地气候产生增温增湿作用。
【解析】
(1)图示为北半球的大洋环流,由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呈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2)M海区位于北海道附近沿海区域,这里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交汇处常常海雾弥漫,并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北海道渔场。
沿海N地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对当地气候产生增温增湿作用。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上述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
地处巴西高原东南边缘的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类型均与甲地相同。
(2)指出乙地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③、④两地纬度相同,均处沿海地区。
(3)与③地森林景观相比,分析④地则呈荒漠景观的原因。
【答案】(1)纬度地带性(或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大而递减
(2)热带雨林气候 纬度低,气温高,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受高原边缘抬升形成地形雨,加之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 该地地处中纬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发育了荒漠景观。
【解析】
(1)自然带①—②—③是由热带到亚热带到温度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或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该规律是因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大而递减,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2)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受高原边缘抬升形成地形雨,加之有巴西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与③地森林景观相比,④地与③地之间有安第斯山脉,虽然地处中纬西风带范围内,但④地地处中纬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发育了荒漠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