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 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 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日地距离适中,能接受到适量的太阳光热;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这些条件都与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有关,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为地球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与温度无关,故答案选C项。
【考点定位】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 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使用的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 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B. 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的组成、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主干的理解掌握情况。
【详解】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氦和氢,故A叙述错误;黑子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故B叙述正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故C叙述错误;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故D叙述错误。故选B。
【点睛】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二者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4.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 120°E,60°S B. 120°E,60°N
C. 120°W,60°S D. 120°W,60°N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在南北半球的表现以及经纬度的划分,难度小,属基础题目。
【详解】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A点位于 0°经线以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坐标为(120°E,60°N),故B正确。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的平均厚度大于20km,所以该次地震位于地壳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当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时
A. 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 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 北半球正值夏季 D.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时,也就是大陆上气温高于海洋时,对应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不一定是在北回归线上,此时不一定是夏至,故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不一定达最大值。据此分析选C。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洋陆地的气压性质不同。当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时,也就是大陆上气温高于海洋时,对应北半球的夏季;当亚洲大陆形成高压时,也就是大陆上气温低于海洋时,对应北半球的冬季。
7.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哈尔滨
【答案】D
【解析】
试卷分析: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位于远日点,即7月初,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最北的哈尔滨昼长最长。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8.极夜现象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 春分至夏至 B. 夏至到秋分
C. 秋分至冬至 D. 冬至到春分
【答案】C
【解析】
9.轮船在40°N航行,当太阳位于头顶时,北京时间是10时,此时该船位于
A. 75°E附近 B. 94°E附近 C. 150°E附近 D. 165°E附近
【答案】C
【解析】
试卷分析:太阳位于头顶,判断当地时间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10时,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即当地经度位于120°E东侧30°,故判断当地经度为150°E。
考点:本题考查地方时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一越往东地方时越早,往西则地方时较晚;二“东加西减”时差。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如图其中竖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实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 )
A. 8:00~9:00 B. 12:00~13:00
C. 15:00~16:00 D. 23:00~24:00
【答案】10. C 11. D
【解析】
考查山谷风,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
【10题详解】
从图示来看,如果表示白天,则吹谷风,丙处表示的等压面应向上弯曲,乙、丁两处气流方向正确,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下弯曲正确。如果表示夜间,则吹山风,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低压,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上弯曲。题目中强调只有一处正确,则可能为夜间,表示山风示意图。正确的如下图:
【11题详解】
由上题结论可知,可能为夜间,表示山风示意图,D正确。故选D。
12.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图中M地的风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图示区是北半球。风向是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中气压值判断,M吹西北风,C对。
考点: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速
C. 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
D. 摩擦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高空大气密度小,因此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据此分析选C。
【点睛】风向的判定:
形成风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在非赤道地区,风向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近地面的风向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呈现出与等压线斜交的特点,高空及辽阔海洋上一般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 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 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 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 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15. 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A. 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 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C. 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 济南昼开始短于夜
【答案】14. D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风的方向向右偏转,说明此图显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⑤⑥⑦分别表示东北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是暖空气受热上升形成,故A错误。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故B错误。当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时,原本南北向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步转为稳定的自西向东流动,这支几乎沿平行纬度延伸方向流动的空气阻碍了高空的空气南北向流动,使得空气堆积,被迫下沉,于是形成副热带高压,因此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故C错误。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故D正确。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时间约是春分或秋分。江淮地区梅雨天气出现在6月份,故A错误。华北平原麦收时间在6月份,故B错误。东北地区洪水危害是在夏季,故C错误。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移向南半球,济南昼开始短于夜,故D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利用风向判断俯视图的半球位置。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 1月、西北风 B. 7月、西北风
C. 1月、东南风 D. 7月、东南风
17. 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受地形的影响 D. 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16. A 17. B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陆地受热少,气流下沉,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此时为1月份,亚洲东部的M地形成西北风。
【17题详解】
M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考点:季风环流
下图是天津市2018年8月某时期的天气状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造成天津市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9. 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后,昼夜温差增大,这主要由于当地
A. 受暖气团控制 B. 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
C. 大气保温作用弱 D. 受冷气团控制
【答案】18. B 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因天津此次天气的变化表现为阴转晴,且气温升高,所以可判断为暖锋天气。故选B。
【19题详解】
因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所以夜间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较弱。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大气的热力作用
20.下列有关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变暖完全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所致
B. 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水量收支不平衡,蒸发量增加,收入小于支出
C. 全球变暖给局部地区会带来好处,从全球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D.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威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所致其次是破坏植被等,A错;全球总水量是不变的,不会因气候变暖出现水量不平衡,B错;全球变暖给局部地区会带来好处,从全球来说,也是弊大于利,C错;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威胁。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影响。
21.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扩大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推广太阳能,核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会使得化石能源使用量加大,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扩大森林面积会使温室气体吸收增多,使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减少;提高单位GDP能耗可能会导致化石能源使用量增多,从而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此分析,①③正确,选B。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关于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海上内循环
B. 其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C. 对塑造全球地表形态不起作用
D. 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
23. 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24.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 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答案】22. B 23. C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该图中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水循环可以塑造部分区域的地表形态;图中④表示地下径流,②表示大气降水。据此分析选B。
【23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是指水汽从海洋输往陆地上空,我国的夏季风是从海洋输往陆地的东南季风,与①功能一致,据此分析选C。
【24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发生在内陆地区,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由陆地进入海洋,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据此分析选C。
【点睛】水循环按其发生领域的不同分为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循环依次发生在海洋-陆地之间,陆地-陆地之间,海洋-海洋之间。
下图示意某条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回答下列各题。
25.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 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 B. 湖泊水补给
C.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 地下水补给
26. 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A. 修筑水库,拦蓄洪水 B. 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
C.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D.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25. A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该河流在冬春季节断流,夏季流量最大,说明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居于内陆,降水少,多为内流河,河流的主要补给为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由于需要较高的气温融水量才会达到最大,故该类河流一般具有夏季流量最大的特点,据此分析选A。
【26题详解】
修筑水库-拦蓄洪水与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都属于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方式,但都起不到节流作用;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属于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属于节流技术,选D。
【点睛】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在我国普遍分布,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2.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在我国分布于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3.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 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4.地下水补给 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5.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春季升温,有一个淅增的过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读洋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若该洋流是一支暖流,则其可能位于
A.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
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西岸
C.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D.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28. 若沿该洋流前进的方向,表层海水水温不断增高,则该洋流
A.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流经撒哈拉沙漠的西部沿海地区
C. 是因信风吹拂而形成的风海流
D. 流经的海区可能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答案】27. A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洋流自南向北流动,且为暖流,则应位于北半球,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看,应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而同纬度大陆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西岸为寒流,故选A。
【28题详解】
若沿该洋流前进的方向,表层海水水温不断增高则该洋流为寒流性质,自南向北流动,应为南半球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A错。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半球,B错。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为赤道暖流,C错。该地为南半球寒流,为离岸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沿岸地区可能有渔场,D对。故选D。
读“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 2 200 | 8 952 | 18 245 | 3 357 | 8 900 |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 045 | 514 | 387 | 288 | 1 344 |
29.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30.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答案】29. B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直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 9.62倍,接近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47倍,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据此分析选B。
【30题详解】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纬线)附近.乙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是______。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________________(东、西)岸,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____(东、西)岸,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____。
(3)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答案】(1)热带雨林 赤道 全年炎热干旱 (2)西 东 亚洲; (3)纬度位置
【解析】
【详解】(1)图中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乙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全年炎热干旱。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岸,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东岸,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3)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而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热量的不同源于纬度差异导致。
【点睛】世界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分布
|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成因 | 气候特征 |
热 带 | 热带雨林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草原气候 | 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雨林两侧) |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 |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年降水量<1000mm,最高月少于400mm | |
热带季风气候 | 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风带气压带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降水1500-2000mm,最高月400mm以上 | |
热带沙漠气候 |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 全年高温少雨 | |
亚 热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季风性湿润气候 | 北美、南美、澳大利亚东南部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季风不明显 | ||
地中海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 |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
温 | 温带季风气候 | 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
温带海洋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 | |
温带大陆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 距海洋远,大陆气团控制 |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 | |
亚 寒 带 | 亚寒带大陆气候 | 北极圈附近 |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夏季 |
寒带 | 苔原带气候 |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 极地气团控制 | 全年严寒 |
冰原气候 | 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 极地气团控制 | 全年酷寒 | |
高山 高原 | 高山高原气候 |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 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 |
3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秋末冬初的一次锋面活动示意图”。该锋面移动速度是30千米/小时,A城市目前正值12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锋的类型划分,此图是________锋天气图。
(2)该锋面活动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夏季该锋面在我国北方可能位于气压场(单位:hPa)中的________(代号abcd)位置。
(4)该锋面将于____________(时间)移动到A城市上空。
(5)未来48小时之内,A城市天气将如何变化?
【答案】(1)冷 (2)寒潮、沙尘暴 (3)a
(4)(次日)8时
(5)过境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伴有阴雨、大风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后:天气晴朗, 气压较高,气温较低。
【解析】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1) 根据图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因此此图是冷锋天气图。
(2) 该锋面活动冷锋,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最可能是寒潮、沙尘暴天气。
(3) 锋面仅发育于低压槽当中,据此结合图示,ab为低压槽,b为暖锋,a为冷锋。
(4) 该锋面目前距离A城市600千米,该锋面移动速度是 30 千 米/小时,因此,移动到 A 城市上空需要20小时,到达时间为次日8点。
(5) 未来 48 小时之内,A 城市天气将会经历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3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蒸发 植物蒸腾和湖面蒸发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降水、水汽输送、下渗
(3)大面积破坏植被、或排干沼泽、或围湖造田等,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降水减少。
(4)C
【解析】
【详解】(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表示蒸发 ,B表示植物蒸腾和湖面蒸发,C表示地表径流,D表示地下径流 。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降水、水汽输送、下渗。
(3)根据水循环原理,该地区近年来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是大面积破坏植被、或排干沼泽、或围湖造田等,使湿地面积减小,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降水减少。
(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C环节,即地表径流环节。
【点睛】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该地区近年来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是大面积破坏植被、或排干沼泽、或围湖造田等。植被、湿地面积减少,降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