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四川省地形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含平原)和丘陵等。读“四川省不同地形区的交通线密度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四川省交通线路密度最大的地形类型是( )
A. 盆地(含平原) B. 丘陵 C. 山地 D. 高原
2. 以下各因素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形因素对交通线的选择和分布起决定作用
B. 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交通线选择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C. 地形条件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交通线路的走向产生影响
D.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形因素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还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一般农村地区,交通线密度最大的都是盆地(含平原)。
【2题详解】
地形等自然因素是交通线选择和分布的障碍性因素,因此是交通选线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路的密度、交通线路走向等均受到地形等因素影响;但人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交通建设的需求,从而成为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因此A说法错误、B和C说法正确。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形因素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D说法正确。
【点睛】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密度、交通方式的选择以及交通建设难度等,因此往往是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而区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决定交通建设的需求,从而成为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资金、技术等因素是交通建设的保障性因素,它通过克服自然因素造成的障碍而起作用。
下图为我国2005年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关于我国2005~2050年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给我国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 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4. 对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①自然因素 ②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观念 ④宗教信仰 ⑤国家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3. C 4.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3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2005-2050年,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A错。少年人口比重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放慢,B错。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C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错。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壮年及少年人口比重降低,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与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人口寿命延长有关,与社会观念导致的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有关,而自然因素及宗教信仰无关,故选C。
读下图,完成各题。
5. 如要在城市中心建商务区,应建在(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6. 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 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 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 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7. 下列关于中心商务区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B. 区内建筑物在市区往往是最高的
C.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D. 仅有商务功能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区
【5题详解】
图中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建商务区,A正确。
【6题详解】
图中A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适宜建商业区;B地交通条件优越,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C正确; 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但交通条件差、消费人口数量少不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7题详解】
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某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中心商务区仅有商务功能是错误的,D正确。
2017年5月5日下午,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二种国产大型客机。C919零部件繁多,各种零部件生产厂遍布世界各地,形成工业的地域联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现代化大型飞机的生产( )
A. 技术要求越来越低 B. 国家竞争更加激烈
C. 无需自主知识产权 D. 分工合作日益加强
9. 这种工业的地域联系主要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的发展 ②科技要才的流动
③通信技术的现代化 ④客机市场的全球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0. C919动力装置进行全球招标的目的是( )
A. 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 B. 利用国外丰富的自然资源
C. 扩大国产大飞机的销售市场 D. 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条件
【答案】8. D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一架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多达500万个,任何国家的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其全部的生产,如此多的零部件必须要有诸多企业相互分协作才能完成其全部生产。故选D。
【9题详解】
各种零部件生产厂遍布世界各地,零部件运输距离大,需要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关零部件的规格、数量等信息交流离不开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故选C。
【10题详解】
国产大飞机动力装置全球招标是为了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即寻找生产动力装置的最好企业,动力装置的生产需要高科技作保障,全球招标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条件。故选D。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房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气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今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完成下列各题。
11. 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生态环境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12. 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13. 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 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 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 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人口的迁移、人口容量相关知识。第(1)题,生态环境因素是“候鸟式”养老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区位因素。“阳光花城”吸引迁移的人口年龄多为老年人口,使区域人口结构区域老化,但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及地区经济发展。第(3)题,底宽上尖为年轻型增长模式,一般是发展中国家,底窄上圆一般是发达国家,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
【11题详解】
“候鸟式”养老目的地需要冬季温暖舒适,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因素是必要考虑因素,选B。
【12题详解】
“阳光花城”吸引的大部分为老年人口,不能缓解劳动力不足,但能带动旅游、餐饮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使得当地人口结构老化;外来人口的涌入,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可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选C。
【13题详解】
据图可以判断N为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压力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小;M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由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缩减,经济科技发达,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下图(图)所示。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4. 在图B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国家中,目前可能存在“PPE怪圈”的是( )
A. 阿富汗 B. 日本
C. 加拿大 D. 英国
16. 我国“五一”黄金周,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迁移
C. 省际人口迁移 D. 人口流动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PPE怪圈是人口、环境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人口增加,环境恶化,生活贫困,三者互为因果。读图B可知,b点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生活贫困,容易导致环境退化,故选B。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PPE怪圈是人口、环境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人口增加,环境恶化,生活贫困,三者互为因果。选项中只有阿富汗为发展中国家,较为贫困,而其他均为发达国家,不存在怪圈,故选A。
【16题详解】
人口迁移是永久改变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而去九寨沟旅游均为短期旅行,定居地没有长期改变,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D。
【点睛】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
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
(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乙、丙、丁四处最合适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B. 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C.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D. 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
19. 该城市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A. 普通公路、批发市场 B. 高速公路、工业区
C. 批发市场、高速公路 D. 高速公路、普通公路
【答案】17. B 18. B 19.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的形成条件,学生要了解主要功能分区布局的主要影响条件,结合实际分析城市形成条件。
【17题详解】
高级住宅区一般建在地势比较高、交通条件好、靠近风景区和文化区,环境优越的地方,图中乙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选择B。
【18题详解】
该地早期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地形平坦,是建设城市有利条件;高速公路是建成城市以后建设的,不是城市形成条件,选择B。
【19题详解】
高速公路不能穿过市区,会影响城市交通;我国东部主要吹东南风和西北风,工业区的布局会污染市区;普通公路可以通过市区,批发市场布局在城市的边缘靠近交通要道是合理的;选择B。
近年来九江市农民王某在当地利用温室大棚发展了草莓种植。据了解,王某曾经是当地的种粮大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 王某改种草莓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政策 C. 技术 D. 市场
21. 有的年份,温室大棚草莓产量、质量都明显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冬季气温偏高 B. 冬季气温偏低
C. 冬季降水偏多 D. 冬季降水偏少
22. 为保证当地粮食的稳定,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培育良种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改良土壤 D.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20. D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材料可知,王某由种粮大户该种草莓,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故答案选D。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温室大棚主要是通过改造热量因素来发展农业的。但当冬季降水偏多时,一方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热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阴雨天增多,光照减少,从而不利于草莓的生长,影响草莓的质量和产量,故答案选C项。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九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因此为了为保证当地粮食的稳定,可以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故答案选D。
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海一武汉一成都),起于上海,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终到成都,全长1985公里,设计速度160—350公里/小时(其中上海到南京段为350 公里/小时、宜昌到恩施段为160公里/小时,其余段为200—250公里/小时 ),是中国规划的“四纵四横”铁路骨干网中四条横向高速铁路之一,于2014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读沪汉塞高速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影响沪汉蓉高速铁路宜昌到恩施段行驶速度敁慢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植被
24. 沪汉蓉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 缓解京沪铁路运力紧张状况 B. 带动沿线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
C. 促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 D. 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向东部转移
【答案】23. B 24. C
【解析】
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23题详解】
从宜昌到恩施地形以山地为主,坡度较大,行驶速度较慢,B正确。
【24题详解】
从图中看,沪汉蓉高铁为东西走向,可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C正确;京沪铁路为南北走向,不会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
读不同时期我国民工主要流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20世纪后期民工大量流向甲地,这说明甲地企业最有可能属于( )
A.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B. 市场导向型企业
C. 原料导向型企业 D. 技术导向型企业
26. 21世纪初期民工大量迁出甲地,主要是因为甲地( )
A. 经济危机,企业倒闭 B. 污染严重,不利于生活
C.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D. 就业饱和,劳动力过剩
27. 我国东部地区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转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的变化 B. 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C. 企业决策者心理的变化 D. 国家政策的变化
【答案】25. A 26. C 27. B
【解析】
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5题详解】
民工是廉价劳动力,20世纪后期民工大量流向甲地,说明甲地企业最可能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A正确。
【26题详解】
甲地为我国珠三角地区,20世纪后期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企业,21世纪初期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导向型企业,民工大量迁出,主要因为甲地产业升级,C正确。
【27题详解】
加工工业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劳动力廉价,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转变为内地加工,B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农场生产过程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
A. 商品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9. 图中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环境效益最大的是( )
A. 生产过程1 B. 生产过程2
C. 生产过程3 D. 生产过程4
30. 该生态农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全球性原则
【答案】28. D 29. C 30. B
【解析】
试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28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农场既栽培植物(粮、棉、油、菜),又饲养动物(肉、蛋、奶)为混合农业,D正确。
【29题详解】
图中生产过程3利用沼气清洁能源,环境效益最大,C正确。
【30题详解】
该生态农业通过循环利用,降低了污染,增加了经济效益,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区与铁路线分布图。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某农业区与主要河流分布图。
(1)图中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主要粮食产品是_______。图中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______,主要粮食产品是_________。
(2)试说明图中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试说明图中乙地农业区域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试说明美国乙地农业区与亚洲相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小麦,水稻种植业,水稻 (2)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不利条件:多沼泽,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4)播种技术不同。美国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亚洲采用大规模的水田插秧技术进行生产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甲地区位于三江平原地区,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小麦。乙地区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采用旱地直播技术种植水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2)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要从农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从有利条件看,甲为三江平原,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从不利条件看,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容易发生低温冻害,且多沼泽,土壤水分含量大。
(3)读图可知,乙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分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4)亚洲水稻种植业与美国乙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区别在于播种方式不同,美国采用旱地直播技术,而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是水田育秧技术。
3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所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下表为该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降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统计表。 分析该城市降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3)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策。
【答案】(1)A>B>C。 依据: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B、C两地离市中心渐远,地租依次降低。
(2)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覆盖,雨水的下渗量减小,使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植被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小,导致蒸发量减小。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
【解析】
本题以城市规划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此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解答此题关键是读懂城市规划图和表中数据变化特点。
(1)根据图示信息,A处为中心商务区,地租水平最高。B处虽然离城市中心较远,但临近工业区,并临近火车站和公路,地租水平较高,C处离城市中心最远,且和城市中心区之间被交通线隔开,地租水平较低。
(2)根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表,可知该城市蒸发量和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使得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3)根据题干的提示“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因而治理该城市交通拥堵需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
33.下面是鞍钢和宝钢的区位略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及所学知识分别简述鞍钢及宝钢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
(2)分析宝钢铁矿石主要由国外进口的原因。
(3)鞍钢在钢铁工业发展的后期出现衰落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对其综合整治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案】(1)鞍钢:接近铁矿石,原料充足;接近煤炭产地(燃料产地);交通便利;宝钢:接近市场;靠近港口,交通便利(海运便利) (2)上海原料、燃料缺乏;但市场对钢铁的需求量大;海运发达,大型巨轮由国外进口铁矿石,成本较低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优化环境;/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等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鞍钢区位优势是原料、燃料、交通;宝钢区位优势是市场和交通。
(2)宝钢铁矿石主要由国外进口的原因可从需求量、交通、成本三个方面分析。
(3)钢铁工业衰落整治措施可结合鲁尔区整治措施来回答,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优化环境;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