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陈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陈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提出分子学说
C. 发现元素周期律 D. 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选C。
2. 近几年,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针对“吸烟”而言,下列活动属于实施绿色化学活动的是( )
A. 处理废弃物——烟灰、烟蒂
B. 治理污染点——通风,排除烟雾
C. 减少有毒物——使用过滤嘴、低焦油烟
D. 杜绝污染物——禁烟、戒烟
【答案】D
【解析】A.处理废弃物—烟灰、烟蒂,不能从根本上实施绿色化学活动,属于治标不治本,A错误;B.治理污染点—通风、排除烟雾,不能从根本上实施绿色化学活动,属于治标不治本,B错误;C.减少有毒物—使用过滤嘴、低焦油烟,仍然会对其他人造成污染,C错误;D.杜绝污染物—禁烟、戒烟,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属于实施绿色化学活动,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注重环境保护与污染的处理,明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核电是一种高效能源,也是一种高危能源。例如会泄露出,当达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有伤害。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少:
A. 131 B. 53 C. 25 D. 78
【答案】C
【解析】根据可知质子数53,质量数是131,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则中子数=131-53=78,所以质子数比中子数少78-53=25,答案选C。
4.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
A. H2O和H2O2 B. D2和T2 C. 12C和14C D. O2和O3
【答案】C
【解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答案为C;
其中A选项均为氢的氧化物,B选项为同种物质,D选项为同素异形体
5. 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 )
A. 3s B. 3p C. 3d D. 3f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能层等于能级数,即第三能层有三个能级,有s、p、d,没有f能级,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能级和能层的关系等知识。
6. 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氨 B. 四氯化碳
C. 氮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正确达到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四氯化碳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得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即,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达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列式错误的是 ( )
A. Na+ 1s22s22p6 B. F¯ 1s22s22p6
C. N3+ 1s22s22p6 D. O2¯ 1s22s22p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A、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个,其排布式是1s22s22p6,A正确;B、氟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个,则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6,B正确;C、N3+的核外电子数是4,则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C错误;D、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个,则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6,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
8. 下列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 CBr2F2 B. CH3CH2CH2OH
C. CH3CH2CH3 D. CH3CH(NO2)COO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有机物分子中,当一个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题目所给4个选项中,只有CH3CH(NO2)COOH的第2个C原子连接了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和手性碳原子。
9. 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 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 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氢原子电子云的小黑点表示在该点电子出现过,黑点的密度大表示电子在该区域出现的几率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做着高速无规则运转,故C项错误;电子云图是出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故D项错误。
考点:电子云的考查。
10.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有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现代原子理论认为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道尔顿观点①、③均错误,并且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各原子质量不相同,道尔顿观点②也不正确,故本题选D。
考点:原子的认识史。
11. 关于下列反应,说法正确的是:(图中共有三种原子)
A. 反应过程中E中共价键断裂,G中共价键保持不动
B. E中存在非极性键
C. M分子有可能是HCl
D. 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反应是取代反应,甲烷和卤素单质:CH4+Cl2→CH3Cl+HCl,A、G中共价键断裂,故错误;B、E中碳氢键是极性共价键,故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M可能是HCl,故正确;D、此反应是取代反应,故错误。
考点:考查甲烷的取代反应等知识。
12. 实验测得气态BeCl2为共价分子,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由此可判断BeCl2属于( )
A. 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B. 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D.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eCl2中Be-Cl键是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说明分子是对称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的中心重合,BeCl2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eCl2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键、分子极性判断。
13. 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洪特规则可知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时能量最低,因此氮原子能量最低排布图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注意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关于核外电子排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即三、二、一:三个原理:核外电子排布三个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两个图式:核外电子排布两个表示方法——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一个顺序:核外电子排布顺序——构造原理。
14. 下列卤化氢分子中键长最短的是 ( )
A. HF B. HCl C. HBr D. HI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故键长大小受成键原子半径大小决定,应为卤素原子半径:F<Cl<Br<I,故卤化氢分子键长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F< H-Cl< H-Br< H-I,故A项正确。
考点:共价键键长大小。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 并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才形成离子键
C. 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
D. 静电作用只有引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故A项、C项说法正确;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及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排斥,故D项说法错误;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并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才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铵盐中阴阳离子间也是离子键故B项说法正确;本题选D。
考点:离子键。
16. 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该元素单质是导体 B. 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
C. 该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合物显碱性 D. 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5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处于P区,属于第ⅢA元素,A、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金属性比Al元素强,该元素单质是导体,A正确;B、金属性比Al元素强,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B正确;C、氢氧化铝显弱碱性,该元素金属性比Al元素强,故氢氧化物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C正确;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最高化合价呈+3价,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
1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SO2是V形结构,是极性分子、SO3是平面三角形,是非极性分子,A错误;B.N元素可以形成配位健,则在NH4+和[Cu(NH3)4 ]2+中都存在配位键,B正确;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非金属性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C正确;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D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分子极性、配位健、电负性及原子晶体等
18. 据某科学杂志报道,国外有一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球形分子,它的分子式为C60Si60,其分子结构好似中国传统工艺品“镂雕”,经测定其中包含C60,也有Si60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有很高的熔点、很大的硬度
B. 该物质形成的晶体属分子晶体
C. 该物质分子中Si60被包裹在C60里面
D.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2400
【答案】B
..................
19. 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电负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A、B、C、D、E B. E、C、D、B、A
C. B、A、D、C、E D. C、D、A、B、E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和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
20. 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右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不能画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 )
A. 1:3:1 B. 2:3:1
C. 2:2:1 D. 1:3:3
【答案】A
【解析】根据均摊法可知A位于顶点上,个数是8×1/8=1,B位于面心处,个数是6×1/2=3,C在晶胞内部,共计1个,所以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1:3:1,答案选A。
21. 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MgBr2 B. Na2S C. KCl D. SO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SO2是共价化合物,故D项错误;A中Mg2+核外电子排布与Ne相同,Br-核外电子排布与Kr相同,故A项错误;B项中Na+核外电子排布与Ne相同,S2-核外电子排布与Ar相同,故B项正确;C项中K+、Cl-核外电子排布均与Ar相同,故D项错误。
考点:核外电子排布。
22. 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
A. 硝酸钠和金刚石 B. 晶体硅和水晶
C. 冰和干冰 D. 苯和碘
【答案】B
【解析】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硬度大,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具有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特点,则BN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则A.硝酸钠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A错误;B.晶体硅和水晶都是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B正确;C.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错误;D.苯和碘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答案选B。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 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定越高
D.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答案】B
【解析】A.冰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冰融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不变,A错误;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强弱决定其熔点的高低,所以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B正确;C.分子晶体的熔点和沸点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与分子内的共价键的键能无关,C错误;D.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与其稳定性无关,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越大,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类型晶体及其化学键、物质的性质,明确晶体的构成粒子、晶体类型即可解答。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物质性质进行解释时,是用化学键知识解释,还是用范德华力或氢键的知识解释,要根据物质的具体结构决定。例如分子晶体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原子晶体用共价键解释,离子晶体用离子键解释。金属晶体用金属键解释。另外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24. 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粒子之间的三种作用力。下列晶体: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Na2O2中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作用力,故①正确;②SiO2是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故②错误;③石墨是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③正确;④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故④错误;⑤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中只存在离子键,故⑤错误;⑥白磷属于分子晶体,白磷分子中磷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⑥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键和晶体类型的相关知识。
25. 用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 H2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
B. 标准状况下,11.2L H2O的物质的量约为0.5 mol
C. 1 L 1mol/L的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
D. 0.1mol铁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铁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气体体积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故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必须标明温度、压强,故A项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或固体,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项错误;0.1mol铁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铁变为+2价亚铁离子,故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D项错误;C项MgCl2浓度为1mol/L,故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C项正确。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应用。
二、非选择题(45分)
26. 已知A~H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C、G是金属,E、F是氧化物, B溶于水得蓝色溶液,E为红棕色粉末,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填写物质化学式:A是________ ,D是_________,E是_________,H是_________。
(2)F的类别是_________(选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u (2). AlCl3 (3). Fe2O3 (4). FeCl3 (5). 两性氧化物 (6). 2Al+Fe2O3Al2O3+2Fe
【解析】已知A~H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C、G是金属,E、F是氧化物,B溶于水得蓝色溶液,所以A是铜,与氯气反应生成B是氯化铜。E为红棕色粉末,E是氧化铁C与氧化铁反应生成G和F,则根据反应条件高温可判断反应④是铝热反应,所以C是Al,G是铁,F是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D是氯化铝,铝与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铝。铁UI氯气化合生成H是氯化铁,遇KSCN溶液显红色。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Cu,D是AlCl3,E是Fe2O3,H是FeCl3。(2)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
27.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B的元素名称___________;
(2)D的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4)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 (2). 钠 (3). 略 (4). 1s22s22p6 3s23p4 (5). S2-、O2-、Na+ (6).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A为O元素;A、C同主族,C为S元素,D为Cl元素;B、C、D同周期,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则B为Na元素;故D的原子的电子式为:,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O2、Na+、S2-,三种微粒中S2-电子层数最多,故S2-半径最大,O2、Na+电子层数相同,但O2-的核电荷数小,则半径大,,故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S2->O2->Na+;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考点:元素周期律、物质推断。
28. 氰化钾是一种由剧毒的物质,贮存和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已知:KCN+H2O2=KOCN+H2O,回答下列问题:
(1)OCN-中所含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基态氮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H2O2中的共价键类型为__(填“σ键”或“π键”),其中氧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分子中4个原子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条直线下;H2O2易溶于水除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OCN-键合方式相同且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______(任举一例);在与OCN-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中,由一种元素组成的阴离子是_______。
【答案】 (1). N>O>C (2). O>N>C (3). 2s22p3 (4). σ键 (5). sp3 (6). 不在 (7). H2O2分子与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8). CO2(或N2O) (9). N3-
【解析】(1)C、N、O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ⅤA族的大于第ⅥA族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O>N>C,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其外围电子排布式是2s22p3;(2)H2O2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O原子形成1个O-H键、1个O-O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方式为sp3,水为极性分子,H2O2与水互溶,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中,另外H2O2分子与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双氧水易溶在水中;(3)OCN-含有3个原子,价电子总数为6+4+5+1=16,故其等电子体为CO2(或N2O)等,在与OCN-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中,由氮元素组成的阴离子是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