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20题),全部答案必须按要求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答题栏内,否则不能得分。
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Cl-35.5 Cu-64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年6月《自然》刊波尔原子结构模型100周年。波尔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历程上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关于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汤姆逊发现电子
B.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出原子结构葡萄干布丁模型
D. 玻尔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故A正确;
B.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B正确;
C.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汤姆逊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C错误;
D.玻尔原子模型: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所以他提出能量量子化,故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肯定不同
B. 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 电子云是用小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D. 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如不在同一轨道,则自旋方向可能相同,如2p3,故A错误;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每个能层上能级个数与能层数相等,所以有的能层不含f能级,故B错误;
C.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而不表示具体的电子、电子的个数及电子的运动轨迹,故C错误;
D.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故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HClO的结构式:H—Cl—O
B. O2-:1s22s22p6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818 O
D. 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
B.O2-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故B正确;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其质量数为18,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188O,故C错误;
D.C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可以根据O和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判断。
4.老鼠能在多氟碳化物溶液内部潜水游动,科学家预测多氟碳化物可能成为血液替代品。全氟丙烷(C3F8)是一种常见的多氟碳化物,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C比F的大
B. 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 全氟丙烷分子中只含σ键
D. 全氟丙烷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C、F同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C比F的大,故A正确;
B.F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满足最外层8个电子,电子式中F的孤对电子没有标出,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分子中只含共价单键,则全氟丙烷分子中只含σ键,故C正确;
D.分子中含有C-C非极性键和C-F极性键,故D正确;
答案选B。
5.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
①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②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③干冰晶体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⑤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A. ②⑤ B. ①③ C. ①④ D. 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中Si-O键是极性键,故①错误;
②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故②正确;
③干冰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升华时分子间距增大,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破坏化学键,故③错误;
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④错误;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⑤正确;
正确的有②⑤,故选A。
6.图中a、b、c、d、e为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 a的晶体中只有一种作用力
C. b、e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e
D.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大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a、b、c、d、e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部分元素,根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知,a、b、c、d、e分别是He、O、Si、Cl、N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b是O元素,O元素除了0价外还有-1价、-2价,故A错误;
B.a为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单质为单原子分子,形成的晶体中只有一种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N,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e,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Ar,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在元素周期律中一般都不包括0族元素,但第一电离能包括0族元素,由于0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在每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都最大。
7.下列关于物质熔、沸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CCl4、MgCl2、Si3N4的熔点依次升高
B. Rb、K、Na、Li的沸点依次降低
C. 晶体硅、碳化硅、金刚石的熔点依次降低
D. HF、HCl、HBr的沸点依次升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般来说,熔点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则熔点为CCl4<MgCl2<Si3N4,故A正确;
B.原子序数越大,碱金属单质的沸点越低,则熔沸点:Rb<K<Na<Li,故B错误;
C.Si、SiC、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共价键键长C-C<Si-C<Si-Si,所以熔点高低的顺序为:金刚石>SiC>Si,故C错误;
D.HF分子间含有氢键,沸点最高,HCl、HBr不存在氢键,则沸点HF>HBr>HCl,故D错误;
答案选A。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CO2和SO2 B. NH3和BF3 C. H2O和BeCl2 D. CH4和CF4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2中C形成2个σ键,无孤电子对,为sp杂化;SO2中S形成2个σ键,孤电子对数==1,为sp2杂化,杂化类型不相同,故A错误;
B.NH3中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3+=4,采取sp3杂化;BF3中B原子杂化轨道数为3+=3,采取sp2杂化,杂化类型不相同,故B错误;
C.H2O中O形成2个σ键,孤电子对数==2,为sp3杂化;BeCl2中Be形成2个σ键,无孤电子对,为sp杂化,杂化类型不相同,故C错误;
D.CH4中C形成4个σ键,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CF4中C形成4个σ键,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杂化类型相同,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掌握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a-xb),要注意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和应用。
9.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 SiO2 和 CO2 B. CH4 和 H2O C. MgCl2和 Na2O2 D. NaCl和 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固体CO2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二者晶体类型不同,二氧化硅、二氧化碳都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
B.甲烷和水中都只存在共价键,二者固态时都构成分子晶体,故B正确;
C.二者都是离子晶体,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Na2O2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氯化钠中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晶体,氯化氢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分子晶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B.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C.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A.CCl4中C与4个Cl形成4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0,所以C原子采用sp3杂化,为正四面体结构,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正确,故A错误;
B.H2O中O与2个H形成2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2,所以O原子采用sp3杂化,为V形分子,分子中O原子和2个H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正确,故B错误;
C.CO2中C与2个O形成2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0,所以C原子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分子中C原子和2个O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NH3中N与3个H原子形成3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1,所以N原子采用sp3杂化,为三角锥形分子,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正确,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略去孤电子对就是该分子的空间构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分子中含σ键而N2分子中还含π键
B. π键是由两个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
C. 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D. σ键一定是有s轨道参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分子中只含有H-H单键,只有σ键, N2分子中含有N≡N三键,含有σ键和π键,故A正确;
B.π键是由两个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σ键是“头碰头”重叠形成,故B正确;
C.乙烷分子中均为单键,乙烯中含C=C键,有1个π键,则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故C正确;
D.p-pσ键中没有s轨道参加,故D错误;
答案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B. 含有阳离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C.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与自由电子有关
D. 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的稳定性是化学性质,与氢键无关,水分子的稳定性与H-O共价键的强弱有关,故A错误;
B.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电子,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键,所以含有金属阳离子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接通电源后,自由电子会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因此金属具有导电性;电子与金属阳离子的碰撞能够传递能量,使得金属具有导热性;电子和离子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滑动,使得金属容易发生形变,具有延展性,故C正确;
D.一般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故D错误;
答案选C。
13.下列有关晶体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晶体的体心立方密堆积的结构中,每个晶胞中含有2个原子
B. 通常状况下,60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金属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晶胞中每个铜原子的配位数为6
D. 1 mol金刚石含4 mol C—C键,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体心立方密堆积的结构中,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1+8×=2,故A正确;
B.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B错误;
C.金属铜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晶胞中每个铜原子的配位数为12,故C错误;
D.1mol金刚石含有1molC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4×=2个C-C键,因此1mol金刚石含2mol C-C键,金刚石晶体结构为,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故D错误;
答案选A。
14.有关晶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有6个
B. 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C. 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D. 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氯化钠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是6个,即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6个氯离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故A正确;
B.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含有4个E和4个F原子,则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故B错误;
C.Ca2+位于晶胞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6×=4,即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故C正确;
D.碳碳键被两个碳原子共有,每个碳原子形成4条共价键,即平均1molC原子形成4×mol=2molC-C键,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气态团簇分子模型与晶胞结构的区别。
15.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
A. ZX8Y12 B. ZX4Y8 C. ZX2Y6 D. ZXY3
【答案】D
【解析】
【分析】
Z处于晶胞的中心,被一个晶胞占有,X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Y处于棱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占有,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各原子数目确定化学式。
【详解】Z处于晶胞的中心,被一个晶胞占有,X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Y处于棱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占有,故晶胞中含有Z原子的数目为1、含有X原子的数目为8×=1、含有Y原子的数目为12×=3,所以Z、X、Y的原子个数比是1∶1∶3,所以其化学式为ZXY3,故选D。
16.某元素X的原子核内有83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标示为209.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与砷属同一族
B.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
C.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3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原子序数为83的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9,而稀有气体中原子序数依次为2、8、18、36、54、86,X与86号元素相差3,则X处于第六周期ⅤA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ⅤA族。
A.根据上述分析,X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ⅤA族,与砷属同一族,故A正确;
B.第Ⅴ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3,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故B正确;
C.X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ⅤA族,X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5,故C错误;
D.X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ⅤA族,最外层电子排布为6s26p3,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学会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记住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7.Ⅰ.已知X元素和碳元素同主族,位于周期表中的第1个长周期,是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4。
(1)元素Y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
(2)X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Y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2.1和3.0,则XY4中X与Y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4)该化合物分子为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Ⅱ. 已知X、Y为第3周期的两种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kJ·mol-1)如下表所示:
| I1 | I2 | I3 | I4 |
X | 496 | 4562 | 6912 | 9540 |
Y | 577 | 1817 | 2754 | 11578 |
(5)Y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X晶体采用的堆积方式与金属钾相同,X晶体采用下列________(填字母)堆积方式。
(7)NaCl、KCl、MgO、CaO晶体结构相似,其中三种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晶体 | NaCl | KCl | CaO |
晶格能/kJ·mol-1 | 786 | 715 | 3401 |
四种晶体NaCl、KCl、MgO、CaO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7 (2). (3). 共价键 (4). 非极性 (5). 2Al+2NaOH+6H2O=2Na [Al(OH)4]+3 H2↑(或2Al + 2NaOH +2H2O=2NaAlO2 + 3H2↑) (6). A (7). MgO>CaO>NaCl>KCl
【解析】
【分析】
Ⅰ.X元素与碳元素同主族且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一长周期,X为Ge元素,Y原子是短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Y为Cl元素,化合物XY4为GeCl4,据此分析解答(1)-(4);
Ⅱ. X、Y为第3周期的两种元素,根据电离能的数值可知,X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为Na元素;Y最外层有3个电子,为A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5)-(7)。
【详解】Ⅰ.根据上述分析,X为Ge元素,Y为Cl元素,化合物XY4为GeCl4。
(1)Y为Cl元素, Cl元素是17号元素,核外电子有17种不同运动状态,故答案为:17;
(2)X为Ge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Ge元素是32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3d104s24p2,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
(3)若X、Y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2.1和3.0,则XY4中X与Y的电负性的差值为0.9<1.7,X与Y之间形成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4) GeCl4中Ge的价层电子对数=4+0=4,采用sp3杂化,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非极性;
Ⅱ. 根据上述分析,X为Na元素;Y为Al元素。
(5)铝单质与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 [Al(OH)4]+3 H2↑(或2Al + 2NaOH +2H2O=2NaAlO2 + 3H2↑),故答案为:2Al+2NaOH+6H2O=2Na [Al(OH)4]+3H2↑(或2Al + 2NaOH +2H2O=2NaAlO2 + 3H2↑);
(6)钠属于体心立方堆积,故答案为:A;
(7)离子半径Mg2+<Na+<O2-<Ca2+<Cl-;离子所带电荷数Na+=Cl-<O2-=Mg2+=Ca2+,离子晶体的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则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则有NaCl、KCl、MgO、CaO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MgO>CaO>NaCl>KCl,故答案为:MgO>CaO>NaCl>KCl。
18.已知A、B、C、D、E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的电子占据2个电子层且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它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D和C位于同一主族,E3+ 离子3d轨道半充满。
(1)E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3)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C与D所形成的高价化合物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X是元素A和C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__________。(只写一个)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E3+比E2+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4周期Ⅷ族 (2). N>O>C (3). 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NH3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4). 平面正三角形 (5). N2O (6). Fe2+价电子排布为3d6,Fe3+价电子排布为3d5 ,Fe3+3d轨道半充满能量较低较稳定
【解析】
【分析】
A、B、C、D、E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的电子占据2个电子层且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A为碳元素;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C为氧元素,则B为氮元素;D和C位于同一主族,D为硫元素;E3+ 离子3d轨道半充满,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则E为26号元素,为铁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E为铁元素。
(1) E为铁元素,为2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Ⅷ族,故答案为:第4周期Ⅷ族;
(2)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故答案为:N>O>C;
(3) B为氮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氨气和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且NH3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NH3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4)元素C与D所形成的高价化合物为SO3,分子中的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3,采用sp2杂化,立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正三角形。
(5)化合物X是元素A和C形成的三原子分子,则X为CO2,含有3个原子,价电子数为16个,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N2O、CS2等,故答案为:N2O(或CS2);
(6)Fe2+价电子排布为3d6,Fe3+价电子排布为3d5 ,Fe3+3d轨道半充满能量较低较稳定,因此Fe3+比Fe2+稳定,故答案为:Fe2+价电子排布为3d6,Fe3+价电子排布为3d5 ,Fe3+3d轨道半充满能量较低较稳定。
19.目前,全世界镍的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行业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
Ⅰ.(1)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基态Ni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在[Ni(NH3)6]2+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 氢键 E.σ键 F.π键
Ⅱ.丁二酮肟是检验Ni2+的灵敏试剂。
(2)丁二酮肟分子中C原子轨道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1mol丁二酮肟分子所含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
(3)配合物[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
① [Ni(CO)4]固态时属于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
②[Ni(CO)4]中Ni与CO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不考虑空间构型,[Ni(CO)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_____ (用“→”表示出配位键) 。
【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8 (2). BCE (3). sp3和sp2 (4). 15NA (5). 分子 (6).
【解析】
【分析】
(1)①Ni是28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Ni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②[Ni(NH3)6] 2+中Ni2+与NH3之间形成配位键、NH3中N、H之间形成极性键;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中心原子杂化方式;C-H为碳氢σ键,C-C为碳碳σ键,C=N含有一个碳氮σ键;
(3)①根据合物Ni(CO)4的性质熔点、溶解性判断;②Ni(CO)4中Ni与CO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形成四面体结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Ⅰ.(1)①Ni是28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Ni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8;
②[Ni(NH3)6] 2+中Ni2+与NH3之间形成配位键、NH3中N、H之间N-H单键,属于共价键,也是σ键,故答案为:BCE ;
Ⅱ.(2)丁二酮肟分子中甲基上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p3杂化,连接甲基的碳原子含有3个价层电子对,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p2杂化;已知丁二酮肟的结构式为,分子中含有13个单键,和2个双键,则共含有15个σ键,所以1mol丁二酮肟含有σ键数目为15NA;故答案为:sp3和sp2;15NA;
(3)①因为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
②Ni(CO)4中Ni与CO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其结构图为,故答案为:。
20.Na3OCl是一种良好的离子导体,具有反钙钛矿晶体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Ca小于Ti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最外层电子数 B.未成对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第三电离能
(2)由O、Cl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和化合物,其中Cl2O2能破坏臭氧层。
① Cl2O2的沸点比H2O2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O3分子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_;O3是极性分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Na3OCl可由以下两种方法制得:
方法Ⅰ Na2O + NaClNa3OCl
方法II 2Na + 2NaOH + 2NaCl2Na3OCl + H2↑
① Na2O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② 在方法Ⅱ的反应中,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填标号)。
A.金属键 B.离子键 C.配位键 D.极性键 E.非极性键
(4)Na3OCl晶体属于立方晶系,其晶胞结构如右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a nm,密度为d g·cm-3。
①Na3OCl晶胞中,Cl位于各顶点位置,Na位于_________位置,两个Na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nm。
②用a、d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
【答案】 (1). B (2).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3). sp2 (4). O3分子为V形结构(或“O3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等其他合理答案) (5). (6). BE (7). 面心 (8). (9).
【解析】
【分析】
(1)基态C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
(2)①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间存在氢键的熔沸点高;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分析解答;
(3)Na2O为离子化合物,据此书写其电子式;根据Na3OCl和H2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4)①根据均摊法分析判断Na3OCl晶体结构中空心白球、顶点阴影球、实心黑球的数目再结合Na3OCl化学式分析判断;②由密度公式ρ=计算解答。
【详解】(1)基态C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未成对电子数为0,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未成对电子数为2。A.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错误;B.Ca的未成对电子数小于Ti,正确;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半径大,原子半径Ca原子略大,错误;D.Ca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恰好达到全满结构,很难失去第三个电子,第三电离能Ca较大,错误,故答案为:B;
(2)①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高,故答案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O3分子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2+(6-2×2)=3,杂化形式为sp2,O3分子为V形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答案为:sp2;O3分子为V形结构(或O3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3)①Na2O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②在方法Ⅱ的反应中,形成的化学键有Na3OCl中Na与O、Na与Cl间的离子键,H2分子内有H与H间的非极性键,故答案为:BE;
(4)①Na3OCl晶体结构中空心白球类原子6×=3、顶点阴影球类原子8×=1、实心黑球类原子1×1=1,根据Na3OCl化学式,可判断钠原子应为空心白球,处在晶体结构的面心,两个钠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晶体结构中两个面心的距离,即为一半边长的倍,即a nm,故答案为:面心;a;
②已知:晶胞参数为a nm,密度为d g•cm-3,则d g•cm-3==,解得:NA=,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4)②的计算,要注意掌握晶体密度的计算方法,注意单位的换算;另一个易错点为(1),要注意根据钙为20号元素,钛为22号元素,均位于第四周期。本题的难点为Na3OCl中的离子种类,可以根据化合价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