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中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理综
展开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南充市高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C.细胞核是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最容易看见的结构
D.乳酸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2.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的功能与其分子组成中的大量元素Fe有关
B.胰岛素和抗体的差异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连接方式有关
C.伞藻细胞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D.变形虫细胞DNA与RNA的基本骨架组成成分不同
3.右图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过程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 B.B→C过程细胞中-定有交叉互换
C.C→D过程一定与纺锤体有关 D.D→E细胞中X染色体只有1条或2条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宜使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的目的是使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水解
C.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用苏丹III染液的染色时间比苏丹IV染液的染色时间长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处于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成染色质
5.下列有关人体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链分别转录出两条RNA链指导胰岛素中两条肽链的合成
B.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即是胰岛素分子合成的过程
C.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由一个胰岛素基因转录出的同一条mRNA分子上合成多条相同多肽链
D.胰岛素基因转录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NA聚合酶参与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花生种子入库前晒干是为了降低结合水含量减弱细胞呼吸
D.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从而加强细胞呼吸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9.(8分)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A~G为结构名称,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主要由 组成。但功能各有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2)衰老的细胞中,A的面积将变 ,B的 发生改变,使 降低。
(3)结构D出现功能异常后,可能被E分解,结构E除具有此类功能外,还具有 的功能。
(4)科学家常用 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图中①、②过程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具有 的特点。
30.(9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非常粗大,是研究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枪乌贼的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膜主要对 有通透性,由于该离子外流使膜外 浓度高于膜内。
(2)科学研究发现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与胞外Na+流入细胞有关。某研究小组欲探究细胞外液中Na+浓度对神经膜电位变化幅度和速率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
①材料和用具:测量电位变化的测量仪器、刺激激器、生理状态一致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若干、正常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
②实验步骤:i: 。
ii:分别给予每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
③实验结果及分析:
将测量所得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绘制成曲线图(右图),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表示高Na+海水的曲线是 。理由是 。
31.(8分)请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雨露阳光,更离不开信息分子。”文中的“信息分子”是指 ,其中“唤醒沉睡的种子”的主要是 ;其合成部位主要是 和幼芽;与“瓜熟蒂落”有关的主要是 。
(2)根据上文描述可以推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 的结果。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相关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用银杏离体叶片进行分组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2.(14分)果蝇的眼睛由于其中含有色素所以能显现出颜色,色素物质是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结果,每一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现已知眼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1决定红眼,A2决定伊红眼,A3决定白眼(只考虑完全显性,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用一只伊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纯合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伊红眼基因控制果蝇眼色的途径是 ,它与红眼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
(2)伊红眼对红眼是 性,伊红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让F2代红眼雌蝇与伊红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的雄蝇中伊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
(3)现有纯合白眼雌雄果蝇若干,请从(2)题的F3果蝇中选择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伊红眼与白眼的显隐关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5分)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面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 这一项生物技术,胚状体再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 。培养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营养外,还必须含有 等植物激素,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其灭菌方法是 。
(2)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酶解不能在太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 。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南充市高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La139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塑料、有机玻璃、光导纤维、碳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磁性氧化铁可用于制备红色颜料和油漆
C.用明矾溶液可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溶液中的Al3+离子能与铜锈反应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该过程涉及胶体性质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硝基苯: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9.下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总是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10.联合国大会宜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下列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感光性很强,不溶于水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11.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2SO4溶液,溶液中不存在H2SO4分子,但存在HSO4-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1NA
B.Na2SO4溶液中:c(Na+)=2c(SO42-)>c(H+)=c(OH-)
C.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溶液中减小
D.NaHSO4不是弱电解质
1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3.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为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右图为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放电原理示意图,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LiFePO4-xLi+-xe-→xFePO4+(1-x)LiFePO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Li+通过隔膜移向正极
B.放电时,电子由铝箔沿导线流向铜箔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PO4+xLi++xe-+>xLiFePO4+(1-x)FePO4
D.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通过Li+迁移实现,C、Fe、P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6.(15分)碳酸镧咀嚼片是一种不含钙和铝的磷酸盐结合剂,有效成分碳酸镧难溶于水,可用于慢性肾衰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
I.碳酸镧可由LaCl3和碳酸氢铵为原料来制备,避免生成碱式碳酸镧[La(OH)CO3],整个反应需在较低的pH条件下进行。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碳酸镧。
(1)仪器X的名称是 。
(2)甲装置是启普发生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H2等气体,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功能。右图装置与启普发生器原理类似,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是 (填选项字母)
(3)关闭活塞K2, ,说明乙装置气密性良好。
(4)装置乙用于制备氨气,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填选项字母)。
A.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 B.生石灰和浓氨水
C.碱石灰和浓氨水 D.无水CaCl2和浓氨水
(5)实验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 。为制得纯度较高的碳酸镧,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II.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代替碳酸氢铵溶液,与氯化镧反应制备碳酸镧。
(6)精密实验证明:制备过程中会有气体逸出,则制备过程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7)制备时,若碳酸氢钠滴加过快,会降低碳酸镧的产率,可能的原因是 。
III.碳酸镧咀嚼片中有效成分测量。
(8)准确称取碳酸镧咀嚼片a g,溶于10.0 mL稀盐酸中,加入10 mL NH3-NH4Cl缓冲溶液,加入0.2 g紫脲酸铵混合指示剂,用0.5 mol·L-1 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至呈蓝紫色(La3++H2Y2=LaY-+2H+),消耗EDTA标准溶液V mL。则咀嚼片中碳酸镧(摩尔质量为458g/mol)的质量分数w= %。
27.(14分)高铁酸钾(K2FeO4)被人们称为“绿色化学”净水剂,它在强碱性溶液中稳定,在Fe(OH)3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
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SiO2,少量的Fe3O4、Al2O3、MgO)生产K2FeO4的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酸浸”中,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添加适量的H2O2的作用是将 ,加入硫酸的量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
(3)“氧化”时,在碱性环境下加入适量NaClO,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滤渣2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过滤3”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OH-、Cl-、SO42-、 、 (填化学式)。
(5)电解法也可制得K2FeO4,装置如右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8.(14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研究表明液氨是一种良好的储氢物质。
(1)化学家Gerhard Ertl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示意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①表示N2、H2分子中均是单键
B.②→③需要吸收能量
C.该过程表示了化学变化中包含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2)氨气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N2(g)+3H2(g) △H
若:N=N键、H-H键和N-H键的键能分别记作a、b和c(单位:kJ·mol-1)
则上述反应的△H= kJ·mol-1。
(3)研究表明金属催化剂可加速氨气的分解。下表为某温度下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催化等浓度氨气分解生成氢气的初始速率(m mol·min-1)。
①不同催化剂存在下,氨气分解反应活化能最大的是 (填写催化剂的化学式)。
②温度为T,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H3,此时压强为P0,用Ru催化氨气分解,若平衡时氨气分解的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下反应2NH3(g)N2(g)+3H2(g)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4)关于合成氨工艺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工业常采用的反应温度为500℃左右,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使用初始反应速率更快的催化剂Ru,不能提高平衡时NH3的产量
C.合成氨工业采用10MPa~30MPa,是因常压下N2和H2的转化率不高
D.采用冷水降温的方法可将合成后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
(5)右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φ(NH3)]。
①若分别用vA(NH3)和v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vA(NH3) vB(NH3)(填“>”、“<"或“=”)。
②在250℃、1.0×104kPa下,H2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6)N2和H2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从145℃就开始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单位时间内NH3产率增大,但温度高于900℃后,单位时间内NH3产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我国秦俑彩绘和汉代器物上用的颜料被称为“中国蓝”、“中国紫”,直到近年来人们才研究出来其成分为BaCuSi4O10、BaCuSi2O6。
(1)“中国蓝”、“中国紫”中均具有Cun+离子,n= ,基态时该阳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中国蓝”的发色中心是以Cun+为中心离子的配位化合物,其中提供孤对电子的是 元素。
(3)合成“中国蓝”、“中国紫”的原料有BaCO3、孔雀石Cu2(OH)2CO3和砂子(SiO2)。SiO2晶体中Si原子的杂化轨道是由 轨道(填轨道的名称和数目)和 轨道杂化而成的。
(4)现代文物分析发现,“中国蓝”中含有微量硫元素。假若硫元素来源一种阴离子是正四面体的天然钡矿中,则最可能的钡矿化学式是 。
(5)在5500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合成蓝色颜料——“埃及蓝”CaCuSi4O10,其合成原料中用CaCO3代替了BaCO3,其它和“中国蓝”一致。CO32-中键角∠OCO为 。根据所学,从原料分解的角度判断“埃及蓝”的合成温度比“中国蓝”更 (填“高”或“低”)。
(6)自然界中的SiO2硬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右图为SiO2晶胞中Si原子沿z轴方向在xy平面的投影图(即俯视投影图),其中O原子略去,Si原子旁标注的数字表示每个Si原子位于z轴的高度,则SiA与SiB的距离是 。
36.[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5分)
一种新型含硅阻燃剂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合物A转化为B的方程式为 ,B中官能团名称是 。
(2)H的系统命名为 ,H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 组峰。
(3)H→I的反应类型是 。
(4)D的分子式为 ,反应B+I→D中Na2CO3的作用是 。
(5)F由E和环氧乙烷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行合成,F的结构简式为 。
(6)D的逆合成分析中有一种前体分子C9H10O2,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南充市高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爱因斯坦曾多次阐述:“当一物离开他物足够远时,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表述和下列哪一定律是类似的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5.如图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该质点
A.前8s的平均速度为6m/s B.前8s的加速度为1.5m/s2
C.前10s的平均速度为3m/s D.10s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16.如图,自动卸货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货物放在车厢内挡板附近,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θ角缓慢增大,当θ增大到一定角度时货物开始加速下滑,货物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货物还未离开车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θ增大过程中,货物对车厢压力大小不变
B.θ增大过程中,货物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cosθ
C.货物加速下滑时,货车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D.货物加速下滑时,地面对货车的支持力小于货车和货物重力之和
17.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瞬时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8.一个高尔夫球静止于平坦的地面上。在t=0时球被击出,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飞行中球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高尔夫球的飞行时间 B.高尔夫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C.人击球时对高尔夫球做的功 D.高尔夫球落地时离击球点的距离
19.如图,两块正对平行金属板M、N与电池相连,N板接地,在与两板等距离的P点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如果M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A.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变大 B.M板的带电荷量增加
C.P点的电势不变 D.点电荷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增大
20.一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水平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点时,速率为2v0,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粒子受电场力大小为mg B.粒子受电场力大小为2mg
C.粒子从a到b机械能增加了2mv02 D.粒子从a到b机械能增加了3mv02/2
2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量正点电荷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O、A、B、C是其连线中垂线上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四点,一带电量为+2×10-2C,质量为4×10-2kg的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C点处的切线平行于t轴,运动过程中小球电荷量保持不变,己知A、B两点间距离为0.8m,B、C两点间的距离为2.7m,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点电势差UAB=16.16V
B.小物块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W=4×10-3J
C.B点为AC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大小E=20.4V/m
D.由A到C的过程中小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为了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力传感器可测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滑轮的质量m0。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
A.用天平测量滑轮的质量m0
B.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力传感器的质量M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己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周期为0.02s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丁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成一夹角,则图线的斜率k= (用M、m、m0、g中的符号表示)。
23.(23分)如图甲是由某种金属制成的均匀空心柱体,其横截面内外均为正方形,电阻约为5Ω,为比较准确测量其电阻率,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6A中,内阻0.2Ω; B.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
C.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5kΩ 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kΩ; F.电源:电动势3V,内阻不计
G.开关、导线若干
(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导体截面的外边长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 mm;
(2)用伏安法更准确测量该柱体的电阻,为使实验中数据有较大的测量范围,则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填仪器前的符号),电压表应选 (填仪器前的符号),电路图应选择 (填电路图下方的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
(3)若该空心导体横截面的外正方形的边长为D,横截面金属厚度为d,长度为L,电流表读数为I,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内阻为RA,用以上符号表示该柱体材料的电阻率ρ= 。
24.(12分)如图,AB是长L=1m的绝缘水平面,BD段为半径R=0.2m的绝缘光滑半圆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轨道AB处于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4.0×102V/m。一质量为m=2.0×10-2kg,所带电荷量q=+5.0×10-4C的小球,以v0=4.0m/s的速度从A点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进入半圆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D,g取10m/s2(小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求:
(1)滑块通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B点时,滑块对轨道压力大小;
(3)轨道AB与小球的动摩擦因数。
25.(20分)如图所示,OP为固定的水平轨道,ON段光滑,NP段粗糙,NP段长为L=1.5m,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轨道左侧O点的竖直挡板上,另一端自然伸长时在N点,P点右侧有一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足够长的传送带PQ与水平面在P点平滑连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的速率恒为v=3m/s。现用力将质量m=2kg小物块A缓慢向左压缩弹簧至M点,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31J,然后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与一个和A相同物块B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A与NP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第一次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
(2)第一次碰撞后A、B的速度大小;
(3)从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间经历的时间t。(最终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 (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分0分)
A.气体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可将纯油酸直接滴入浅盘的水面上
C.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摩尔质量为M(kg/mol),密度ρ(kg/m3)的1m3的铜所含原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E.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10分)如图所示,一长L=37cm的导热细玻璃管AB水平放置,B端密闭,A端开口。在玻璃管内用一段长L1=25cm的水银柱密闭一段长L2=10cm的理想气体。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t1=27℃,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间的关系为T=t+273K。
(i)若将玻璃管绕A端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当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多少时水银柱的下端刚好到达A端?
(ii)当玻璃管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用一薄玻璃片将A端盖住以防止管中水银流出并对管中气体加热。当加热到温度为t2时由静止释放玻璃管并同时快速抽去玻璃片,让玻璃管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玻璃管不发生翻转,发现在玻璃管下落过程中管中的水银柱相对于玻璃管的位置不变,求t2。(玻璃管下落过程中管中气体温度不变)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坐标为(10,0)的质点P刚好开始振动,t1=2.0s,坐标为(0,0)的质点刚好第3次到达波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分0分)
A.质点P的振动频率为1.25Hz
B.t1=2.0s时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t=0到t1=1.0s,P质点向左平移1m
D.t2=1.4s时坐标为(-30,0)的质点M首次位于波谷位置
E.质点M振动后,M、Q两质点的最大高度差为40cm
(2)(10分)如图所示为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横截面,O为该横截面的圆心。光线PQ沿着与AB成30°角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入射点Q到圆心O的距离为R,光线恰好从玻璃砖的中点E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I)求玻璃砖的折射率;
(II)现使光线PQ向左平移,求移动多大距离时恰不能使光线从圆弧面射出(不考虑经半圆柱内表面反射后射出的光)
南充市高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C.细胞核是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最容易看见的结构
D.乳酸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2.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的功能与其分子组成中的大量元素Fe有关
B.胰岛素和抗体的差异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连接方式有关
C.伞藻细胞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D.变形虫细胞DNA与RNA的基本骨架组成成分不同
3.右图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过程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 B.B→C过程细胞中-定有交叉互换
C.C→D过程一定与纺锤体有关 D.D→E细胞中X染色体只有1条或2条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宜使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的目的是使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水解
C.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用苏丹III染液的染色时间比苏丹IV染液的染色时间长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处于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成染色质
5.下列有关人体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链分别转录出两条RNA链指导胰岛素中两条肽链的合成
B.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即是胰岛素分子合成的过程
C.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由一个胰岛素基因转录出的同一条mRNA分子上合成多条相同多肽链
D.胰岛素基因转录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NA聚合酶参与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花生种子入库前晒干是为了降低结合水含量减弱细胞呼吸
D.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从而加强细胞呼吸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9.(8分)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A~G为结构名称,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主要由 组成。但功能各有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2)衰老的细胞中,A的面积将变 ,B的 发生改变,使 降低。
(3)结构D出现功能异常后,可能被E分解,结构E除具有此类功能外,还具有 的功能。
(4)科学家常用 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通过图中①、②过程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具有 的特点。
30.(9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非常粗大,是研究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枪乌贼的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膜主要对 有通透性,由于该离子外流使膜外 浓度高于膜内。
(2)科学研究发现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与胞外Na+流入细胞有关。某研究小组欲探究细胞外液中Na+浓度对神经膜电位变化幅度和速率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
①材料和用具:测量电位变化的测量仪器、刺激激器、生理状态一致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若干、正常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
②实验步骤:i: 。
ii:分别给予每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
③实验结果及分析:
将测量所得不同Na+浓度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绘制成曲线图(右图),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表示高Na+海水的曲线是 。理由是 。
31.(8分)请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雨露阳光,更离不开信息分子。”文中的“信息分子”是指 ,其中“唤醒沉睡的种子”的主要是 ;其合成部位主要是 和幼芽;与“瓜熟蒂落”有关的主要是 。
(2)根据上文描述可以推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 的结果。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相关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用银杏离体叶片进行分组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2.(14分)果蝇的眼睛由于其中含有色素所以能显现出颜色,色素物质是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结果,每一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现已知眼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1决定红眼,A2决定伊红眼,A3决定白眼(只考虑完全显性,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用一只伊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纯合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伊红眼基因控制果蝇眼色的途径是 ,它与红眼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
(2)伊红眼对红眼是 性,伊红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让F2代红眼雌蝇与伊红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的雄蝇中伊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
(3)现有纯合白眼雌雄果蝇若干,请从(2)题的F3果蝇中选择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伊红眼与白眼的显隐关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5分)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面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 这一项生物技术,胚状体再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 。培养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营养外,还必须含有 等植物激素,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其灭菌方法是 。
(2)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酶解不能在太低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原因是 。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南充市高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La139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塑料、有机玻璃、光导纤维、碳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磁性氧化铁可用于制备红色颜料和油漆
C.用明矾溶液可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溶液中的Al3+离子能与铜锈反应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该过程涉及胶体性质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硝基苯: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9.下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总是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10.联合国大会宜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下列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感光性很强,不溶于水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11.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2SO4溶液,溶液中不存在H2SO4分子,但存在HSO4-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1NA
B.Na2SO4溶液中:c(Na+)=2c(SO42-)>c(H+)=c(OH-)
C.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溶液中减小
D.NaHSO4不是弱电解质
1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3.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为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右图为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放电原理示意图,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LiFePO4-xLi+-xe-→xFePO4+(1-x)LiFePO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Li+通过隔膜移向正极
B.放电时,电子由铝箔沿导线流向铜箔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PO4+xLi++xe-+>xLiFePO4+(1-x)FePO4
D.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通过Li+迁移实现,C、Fe、P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6.(15分)碳酸镧咀嚼片是一种不含钙和铝的磷酸盐结合剂,有效成分碳酸镧难溶于水,可用于慢性肾衰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
I.碳酸镧可由LaCl3和碳酸氢铵为原料来制备,避免生成碱式碳酸镧[La(OH)CO3],整个反应需在较低的pH条件下进行。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碳酸镧。
(1)仪器X的名称是 。
(2)甲装置是启普发生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H2等气体,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功能。右图装置与启普发生器原理类似,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是 (填选项字母)
(3)关闭活塞K2, ,说明乙装置气密性良好。
(4)装置乙用于制备氨气,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填选项字母)。
A.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 B.生石灰和浓氨水
C.碱石灰和浓氨水 D.无水CaCl2和浓氨水
(5)实验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接 。为制得纯度较高的碳酸镧,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II.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代替碳酸氢铵溶液,与氯化镧反应制备碳酸镧。
(6)精密实验证明:制备过程中会有气体逸出,则制备过程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7)制备时,若碳酸氢钠滴加过快,会降低碳酸镧的产率,可能的原因是 。
III.碳酸镧咀嚼片中有效成分测量。
(8)准确称取碳酸镧咀嚼片a g,溶于10.0 mL稀盐酸中,加入10 mL NH3-NH4Cl缓冲溶液,加入0.2 g紫脲酸铵混合指示剂,用0.5 mol·L-1 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至呈蓝紫色(La3++H2Y2=LaY-+2H+),消耗EDTA标准溶液V mL。则咀嚼片中碳酸镧(摩尔质量为458g/mol)的质量分数w= %。
27.(14分)高铁酸钾(K2FeO4)被人们称为“绿色化学”净水剂,它在强碱性溶液中稳定,在Fe(OH)3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
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SiO2,少量的Fe3O4、Al2O3、MgO)生产K2FeO4的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酸浸”中,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添加适量的H2O2的作用是将 ,加入硫酸的量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
(3)“氧化”时,在碱性环境下加入适量NaClO,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滤渣2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过滤3”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OH-、Cl-、SO42-、 、 (填化学式)。
(5)电解法也可制得K2FeO4,装置如右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8.(14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研究表明液氨是一种良好的储氢物质。
(1)化学家Gerhard Ertl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示意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①表示N2、H2分子中均是单键
B.②→③需要吸收能量
C.该过程表示了化学变化中包含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2)氨气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N2(g)+3H2(g) △H
若:N=N键、H-H键和N-H键的键能分别记作a、b和c(单位:kJ·mol-1)
则上述反应的△H= kJ·mol-1。
(3)研究表明金属催化剂可加速氨气的分解。下表为某温度下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催化等浓度氨气分解生成氢气的初始速率(m mol·min-1)。
①不同催化剂存在下,氨气分解反应活化能最大的是 (填写催化剂的化学式)。
②温度为T,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H3,此时压强为P0,用Ru催化氨气分解,若平衡时氨气分解的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下反应2NH3(g)N2(g)+3H2(g)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4)关于合成氨工艺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工业常采用的反应温度为500℃左右,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使用初始反应速率更快的催化剂Ru,不能提高平衡时NH3的产量
C.合成氨工业采用10MPa~30MPa,是因常压下N2和H2的转化率不高
D.采用冷水降温的方法可将合成后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
(5)右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φ(NH3)]。
①若分别用vA(NH3)和v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vA(NH3) vB(NH3)(填“>”、“<"或“=”)。
②在250℃、1.0×104kPa下,H2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6)N2和H2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从145℃就开始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单位时间内NH3产率增大,但温度高于900℃后,单位时间内NH3产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我国秦俑彩绘和汉代器物上用的颜料被称为“中国蓝”、“中国紫”,直到近年来人们才研究出来其成分为BaCuSi4O10、BaCuSi2O6。
(1)“中国蓝”、“中国紫”中均具有Cun+离子,n= ,基态时该阳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中国蓝”的发色中心是以Cun+为中心离子的配位化合物,其中提供孤对电子的是 元素。
(3)合成“中国蓝”、“中国紫”的原料有BaCO3、孔雀石Cu2(OH)2CO3和砂子(SiO2)。SiO2晶体中Si原子的杂化轨道是由 轨道(填轨道的名称和数目)和 轨道杂化而成的。
(4)现代文物分析发现,“中国蓝”中含有微量硫元素。假若硫元素来源一种阴离子是正四面体的天然钡矿中,则最可能的钡矿化学式是 。
(5)在5500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合成蓝色颜料——“埃及蓝”CaCuSi4O10,其合成原料中用CaCO3代替了BaCO3,其它和“中国蓝”一致。CO32-中键角∠OCO为 。根据所学,从原料分解的角度判断“埃及蓝”的合成温度比“中国蓝”更 (填“高”或“低”)。
(6)自然界中的SiO2硬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右图为SiO2晶胞中Si原子沿z轴方向在xy平面的投影图(即俯视投影图),其中O原子略去,Si原子旁标注的数字表示每个Si原子位于z轴的高度,则SiA与SiB的距离是 。
36.[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5分)
一种新型含硅阻燃剂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合物A转化为B的方程式为 ,B中官能团名称是 。
(2)H的系统命名为 ,H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 组峰。
(3)H→I的反应类型是 。
(4)D的分子式为 ,反应B+I→D中Na2CO3的作用是 。
(5)F由E和环氧乙烷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行合成,F的结构简式为 。
(6)D的逆合成分析中有一种前体分子C9H10O2,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南充市高2020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爱因斯坦曾多次阐述:“当一物离开他物足够远时,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表述和下列哪一定律是类似的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5.如图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该质点
A.前8s的平均速度为6m/s B.前8s的加速度为1.5m/s2
C.前10s的平均速度为3m/s D.10s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16.如图,自动卸货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货物放在车厢内挡板附近,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θ角缓慢增大,当θ增大到一定角度时货物开始加速下滑,货物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货物还未离开车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θ增大过程中,货物对车厢压力大小不变
B.θ增大过程中,货物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cosθ
C.货物加速下滑时,货车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D.货物加速下滑时,地面对货车的支持力小于货车和货物重力之和
17.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瞬时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8.一个高尔夫球静止于平坦的地面上。在t=0时球被击出,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飞行中球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高尔夫球的飞行时间 B.高尔夫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C.人击球时对高尔夫球做的功 D.高尔夫球落地时离击球点的距离
19.如图,两块正对平行金属板M、N与电池相连,N板接地,在与两板等距离的P点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如果M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A.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变大 B.M板的带电荷量增加
C.P点的电势不变 D.点电荷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增大
20.一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水平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点时,速率为2v0,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粒子受电场力大小为mg B.粒子受电场力大小为2mg
C.粒子从a到b机械能增加了2mv02 D.粒子从a到b机械能增加了3mv02/2
2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量正点电荷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O、A、B、C是其连线中垂线上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四点,一带电量为+2×10-2C,质量为4×10-2kg的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C点处的切线平行于t轴,运动过程中小球电荷量保持不变,己知A、B两点间距离为0.8m,B、C两点间的距离为2.7m,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点电势差UAB=16.16V
B.小物块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W=4×10-3J
C.B点为AC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大小E=20.4V/m
D.由A到C的过程中小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为了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力传感器可测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滑轮的质量m0。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
A.用天平测量滑轮的质量m0
B.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力传感器的质量M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己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周期为0.02s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丁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成一夹角,则图线的斜率k= (用M、m、m0、g中的符号表示)。
23.(23分)如图甲是由某种金属制成的均匀空心柱体,其横截面内外均为正方形,电阻约为5Ω,为比较准确测量其电阻率,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6A中,内阻0.2Ω; B.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
C.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5kΩ 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kΩ; F.电源:电动势3V,内阻不计
G.开关、导线若干
(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导体截面的外边长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 mm;
(2)用伏安法更准确测量该柱体的电阻,为使实验中数据有较大的测量范围,则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填仪器前的符号),电压表应选 (填仪器前的符号),电路图应选择 (填电路图下方的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
(3)若该空心导体横截面的外正方形的边长为D,横截面金属厚度为d,长度为L,电流表读数为I,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内阻为RA,用以上符号表示该柱体材料的电阻率ρ= 。
24.(12分)如图,AB是长L=1m的绝缘水平面,BD段为半径R=0.2m的绝缘光滑半圆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轨道AB处于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4.0×102V/m。一质量为m=2.0×10-2kg,所带电荷量q=+5.0×10-4C的小球,以v0=4.0m/s的速度从A点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进入半圆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D,g取10m/s2(小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求:
(1)滑块通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在B点时,滑块对轨道压力大小;
(3)轨道AB与小球的动摩擦因数。
25.(20分)如图所示,OP为固定的水平轨道,ON段光滑,NP段粗糙,NP段长为L=1.5m,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轨道左侧O点的竖直挡板上,另一端自然伸长时在N点,P点右侧有一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足够长的传送带PQ与水平面在P点平滑连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的速率恒为v=3m/s。现用力将质量m=2kg小物块A缓慢向左压缩弹簧至M点,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31J,然后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与一个和A相同物块B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A与NP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第一次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
(2)第一次碰撞后A、B的速度大小;
(3)从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间经历的时间t。(最终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 (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分0分)
A.气体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B.“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可将纯油酸直接滴入浅盘的水面上
C.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摩尔质量为M(kg/mol),密度ρ(kg/m3)的1m3的铜所含原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E.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10分)如图所示,一长L=37cm的导热细玻璃管AB水平放置,B端密闭,A端开口。在玻璃管内用一段长L1=25cm的水银柱密闭一段长L2=10cm的理想气体。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t1=27℃,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间的关系为T=t+273K。
(i)若将玻璃管绕A端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当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多少时水银柱的下端刚好到达A端?
(ii)当玻璃管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用一薄玻璃片将A端盖住以防止管中水银流出并对管中气体加热。当加热到温度为t2时由静止释放玻璃管并同时快速抽去玻璃片,让玻璃管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玻璃管不发生翻转,发现在玻璃管下落过程中管中的水银柱相对于玻璃管的位置不变,求t2。(玻璃管下落过程中管中气体温度不变)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坐标为(10,0)的质点P刚好开始振动,t1=2.0s,坐标为(0,0)的质点刚好第3次到达波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分0分)
A.质点P的振动频率为1.25Hz
B.t1=2.0s时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t=0到t1=1.0s,P质点向左平移1m
D.t2=1.4s时坐标为(-30,0)的质点M首次位于波谷位置
E.质点M振动后,M、Q两质点的最大高度差为40cm
(2)(10分)如图所示为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横截面,O为该横截面的圆心。光线PQ沿着与AB成30°角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入射点Q到圆心O的距离为R,光线恰好从玻璃砖的中点E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I)求玻璃砖的折射率;
(II)现使光线PQ向左平移,求移动多大距离时恰不能使光线从圆弧面射出(不考虑经半圆柱内表面反射后射出的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