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5以内数的加法精品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内容】
教材第18~20页例4、例5、例6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指名填一填,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2.对口令
教师:我说1。
学生:我说2,1和2合起来组成3。
教师:我说1。
学生:我说4,1和4合起来组成5。
……
3.出示3本书放在讲桌上,教师拿走1本
教师:谁能把刚才老师演示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及时引导,要求学生说出桌上原来有3本书,拿走1本,桌上还剩下2本。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与书同样多的小棒代替书来把这个过程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那像同学们刚才摆的这个过程,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点评:通过复习数的分解以及操作理解“拿走”的含义,为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有几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荡秋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例4挂图。
教师:观察这两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教师:像原来有3个小朋友,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这样的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
板书:减法。
教师:你知道减法的运算符号是什么吗?减法算式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8页,自己看一看、学一学。
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
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3减1等于2。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3-1=2,读作:3减1等于2。学生齐读两遍。
教师:谁能说说算式里数字3表示的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2呢?
要求学生说出:3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1表示走了的1个小朋友;2表示剩下的2个荡秋千的小朋友。
教师:这里为什么要用减法?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要求学生明白因为这幅图里原来有3个小朋友,这3个小朋友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走了的1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剩下的2个小朋友。从3个小朋友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像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了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的这种问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5以内数的减法。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5以内数的减法。
教师:3-1=2除了可以表示这两幅图的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甲:可以表示原来有3本书,拿走1本,还剩下2本书。
学生乙:可以表示原来有3根小棒,拿走1根,还剩下2根小棒。
学生丙:还可以表示原来有3只蝴蝶,飞走1只,还剩下2只蝴蝶。
……
2.教学例5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根小棒。从5根小棒中拿走2根,还剩下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说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下3根小棒。
教师:这个操作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教师一边画一边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明白实线框里的5根小棒是原来的,虚线框里的2根小棒是拿走的,在实线框里虚线框外的3根小棒就是剩下的。)
教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抽学生回答:算式是5-2=3。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5-2的?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甲: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5根小棒,拿走2根,数一数剩下的小棒只有3根。所以,5-2=3。
学生乙:5减少1个是4,再减少1个是3。所以,5-2=3。
学生丙: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学生丁:因为2+3=5,所以5-2=3。
……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呀!在计算时,如果你觉得别的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简单,你也可以用一用。
3.教学例6
翻开课本第19页例6:说一说,算一算。
教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1只是白兔,4只是灰兔。
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4只是灰兔,1只是白兔。
教师:求灰兔多少只怎样算呢?求白兔多少只又该怎样算呢?请大家用你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
教师:请大家将书上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点评:三个例题的教学有各自的重点,例4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例5探讨减法的计算方法,例6是看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这样突出各自的重点,使难点得以分散。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抓住“走了”的表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减法是把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部分,再通过“3-1=2还能表示什么”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减法的普遍适应性。在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讨中,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用“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方法的优化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算一算,写一写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强调书写工整,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课堂活动第2题:划一划,填一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要划一划,再让学生表达每个算式的意思,要用上“原来”、“划去”、“还剩”等词语。
3.课堂活动第3题:圈一圈,填一填
先让学生观察第1幅图,填出算式的结果。再让学生结合算式用虚线圈一圈,完成3-2=,5-3=。
四、拓展练习
小老鼠背着5个土豆,高高兴兴地往家跑。在路上,口袋被弄破了,回到家后,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
教师:要想知道小老鼠的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我们先要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要让学生明白要求还剩几个土豆,先要知道路上掉了几个土豆。
教师:你觉得小老鼠掉了几个土豆?
学生自由回答。如:我觉得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
教师: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几个呢?算式又该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4个。算式是5-1=4。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根据自己的说法列出算式。注意写出的算式与说出的想法要相对应,相一致。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减法运算的符号是什么?减法算式怎样读?你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了吗?
学生回答。(略)
六、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4,5题,要求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段廷敏)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片断)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演示“荡秋千”的动画片。
教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走了1个小朋友,还剩2个小朋友。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这句话中有3个数,第1个数是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板书3),第2个数是走了1个小朋友(板书1),第3个数是还剩2个小朋友(板书2)。老师还注意到了一个词“走了”,我们用一个符号(板书“-”)表示走了,好吗?
学生:好。
教师:这个符号叫减号,伸出小手写一写减号。减号表示什么呀?
学生:表示“走了”。
教师:走了1个小朋友后,还剩多少个小朋友呢?
学生:还剩2个。
教师:所以我们说3个小朋友,走了1个,与剩下的2个相等,用等号连接。(完成板书3-1=2)
教师:这个算式是减法算式,这节课我们学习5以内数的减法。(板书课题)
教师:来看看这两幅图,算式中的3,1,2分别表示图中哪部分的小朋友,我们用线连起来,再说一说图中是怎样表示3-1=2的。
指导学生做下面的画圈和连接。
再指导学生对着画圈的图和算式说: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2个。
教师:3-1=2除了表示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2个以外,还能表示其他吗?比如有3本书,怎样做之后就可以用到3-1=2?
指导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3本书,拿走1本,还剩2本。
教师:还可以举出别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说出:3辆车,开走1辆,还剩2辆;3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2个等。
教师:对了,这些都可以用3-1=2的算式来解决。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学生:遇到走了、拿走、开走、吃了这些就要用到减法。
教师:走了、拿走、开走、吃了都是要去掉一部分,像这样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要用到减法计算。
……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充分应用了情景图,先是用多媒体的方式让“静”图“动”化,在“动”化的情景中充分感受“走了”的含义;然后用画圈和连接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感受情景图与算式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感受让学生深入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中对减法含义的理解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是从“走了、拿走、开走、吃了”这些具体的事例入手,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理解“像这样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要用到减法计算”的道理。这样的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路平)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优秀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西师大版5以内数的加法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西师大版5以内数的加法精品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