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准落实,教学效果·勤检测,学科素养·稳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点突破(一)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
1. 归纳范式(1)过程为“从 到 ”。根据事实进行概括归
纳,抽象出 ,上升为 。
C n H2 n+2
2. 演绎范式(1)过程通常为“从 到 ”。是从某个一般结论
出发,向从属于这一结论的 进行推理的过程。
3.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1)从科学研究的途径来看,一般为先归纳、后演绎。“实验—
假说—理论—新实验”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从个别到一般,
再到个别的过程。(2)归纳需要演绎作指导,以解决归纳研究的目的性、方向性
和结果的正确性问题;而演绎需要归纳提供前提。在演绎
的指导下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演绎,两者互相联系、互
为前提。
1. 根据CO2、SO2、SO3与碱、水均反应的性质,得出酸性氧化物的通
性,然后预测酸性氧化物SiO2也能与上述两种物质反应,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 )
解析: SiO2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B项错误。
2. (2024·扬州高二检测)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
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镓的流程如
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解析: Al与Ga同族,均处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A正确;Ga2O3
与Al2O3性质具有相似性,可与盐酸反应生成GaCl3,B正确;化学
反应遵循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在NaGaO2和NaAlO2的混合溶液
里通入二氧化碳,只有Al(OH)3沉淀,而没有Ga(OH)3沉淀,
可能的原因是镓酸酸性强于碳酸,酸性:Al(OH)3<Ga(OH)
3,C错误;Ga(OH)3与Al(OH)3的性质相似,都是两性氢氧化
物,可与NaOH反应生成NaGaO2,D正确。
3. 利用归纳范式得通式。
(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
为 。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循环顺序为C n H2 n 、C n H2 n+
2、C n H2 n+2O、C n H2 n O2,26=4×6+2,则第24项为
C7H14O2,第25项为C8H16,第26项为C8H18。
分点突破(二) 物质结构研究的方法
1. 科学假设和论证(1)研究问题的步骤
(2)建立理论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 基础之上并为实验所
的解释。
(3)修正理论当反常现象大量出现,而原有理论又不能很好地作出解释
时,就需对原有理论加以修改,甚至需要提出新的理论。(4)科学假设与论证假设是人们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理性推测,假设需要
实验进行验证,经实验证明正确的假设还需通过建立理论来
将这些知识组织起来,使之成为知识体系。
2. 实验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往往需要借助实验观测的事
实对假设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3. 模型方法(1)含义科学家需要运用一定的 对实验结果
进行处理。模型既可以是对原型的
,也可以是结合某种理论形态下建立的 。
简化和纯化、抽象和近
(3)意义①对沟通科学现象与其本质的认识过程,起到重要的桥梁
作用。②利用模型深刻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揭示结构与性
质的关系,是模型研究的重要功能。
阴极射线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氢原子光谱的发现和研究,对
揭示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尔顿、汤姆生、卢
瑟福、玻尔等人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对人类探索物质结构作出了巨大
贡献。
【交流讨论】1. 人们借助实验观测的事实对假设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时用到了哪些
仪器和手段?
提示:显微红外光谱仪、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X射
线衍射仪等。
2. 根据以下信息,思考以下模型是哪类模型?
提示:黄鹤楼模型为实物模型,青蒿素分子模型为微观结构模型。
3. 如何认识模型方法?
提示:模型既可以是对原型的简化和纯化、抽象和近似,也可以是
结合某种理论形态下建立的思维模型。模型研究对科学家探索物质
的微观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2024·扬州高二检测)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
过提出假说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的新领域。关
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假说是科学家以事物或现象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未知
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A、C、D错误,B正确。
2. (2024·徐州高二检测)化学中的模型有助于我们形成化学学科的
思想和方法,其中,实物模型是依靠物质的基本形态所做的模仿。
下列属于实物模型的是( )
解析: 原子结构模型属于微观结构模型;分子结构模型属于微
观结构模型;从微观分析化学变化,属于微观结构模型;接触法制
硫酸示意图是依靠实际物质所做,属于实物模型。
题后点拨物质结构研究的方法(1)借助科学仪器等物质手段。(2)借助化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假设和论证、实验方法、模型方
法等。
1.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A. 由乙烯的性质推断丙烯的性质是从个别到个别,不是
归纳范式,错误;C. 假说具有一般性,可能是科学的,错误;D.
归纳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验证。
解析: 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
构模型。
3. 1909年,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
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
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
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让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
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量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
弹回。(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
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①原子中存在 ,且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②金原子核带 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的电荷数,两
者产生静电 作用。
③金原子的质量远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α粒子的质量。
解析: 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极薄的金箔,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内部有“广阔”的空间。有极少数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原子极小的体积,同时证明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还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两者就会相互吸引;又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不会是α粒子,而是金原子核。
(2)这是利用了物质结构研究的什么方法? 。
解析:此方法是实验法。
题组一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1. 下列关于归纳范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由相似相溶规则可推知乙醇易溶于水运用的是演绎范式。
2. 下列物质研究的范式不属于演绎范式的是( )
解析: 由乙烯、丙烯均能与Br2、HCl、H2发生加成反应得出烯
烃能发生加成反应,运用的是归纳范式。
3. (2024·宿迁高二检测)演绎范式是物质结构研究的常用范式,其
过程通常为“从一般到个别”。下列属于演绎范式的应用且结论正
确的是( )
4. (2024·连云港高二检测)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本成功返回地球,
月壤中含有Ti、3He、活性化合物等多种物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
的是( )
解析: 稀土元素为ⅢB族元素,其单质均为活泼金属,A错误;
某些过渡元素的单质或氧化物(如铁、钒的单质和氧化物)可作催
化剂,该活性化合物具有催化性能,因此推测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有
过渡元素,B正确;纳米陶瓷铝合金是一种复合材料,C错误;该
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D错误。
题组二 物质结构研究的方法
5. 某同学想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SO2的性质,设计了如下研究程
序,合理的是( )
解析: 探究SO2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先从色、态方面观察二
氧化硫的外观,得出SO2的物理性质,然后根据二氧化硫可能具有
的性质,预测SO2的化学性质,再做实验验证预测,观察实验并记
录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并用已知化学知识解释现象,最后得出结
论,所以A项合理。
6. (2024·苏州高二检测)“假说”在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起不
可替代的作用,但必须以已有的科学事实和理论为依据,更要用系
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来验证。下列“假说”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
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仍然正确的是( )
解析: 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解质在溶液中会自发离解成带电
的粒子”与电解质的电离是相同的,即该理论科学,A正确;因质
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每一元素的原子以质子数为特征,则道尔
顿提出的“以其原子质量为其特征”不科学,B错误;在同温同压
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相同的分子数不一
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则盖·吕萨克提出的理论不科学,C错误;因
原子不带电,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可构成化合物,则贝采里乌斯提出
的理论不科学,D错误。
7. (2024·扬州高二检测)关于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的说法错
误的是( )
解析: 由ⅠA族和ⅦA族各元素性质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是归纳范式的运用,A正确;依据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由一般到个别
的过程,是演绎范式的运用,B正确;乙炔为直线形分子,其球棍
模型为 ,其空间填充模型为 ,C错误;在探索微观
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提出假说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
点,不断拓展认识新领域,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对未
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提出的一种推测,D正确。
8. 化学实验模型有助于我们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其中属于微
观结构模型的是( )
解析: 难以直接观察到原型的模型为微观结构模型。
9. (2024·镇江高二检测)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
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
的结论正确的是( )
10. (2024·盐城高二检测)认识和掌握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由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之间联系的一般理论,发现
新元素是个别,属于一般到个别过程,故发现新的元素属于演绎
范式,A错误;通过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
(C3H8)、丁烷(C4H10)的分子式,总结出饱和链状烷烃的通式
为C n H2 n+2,属于归纳范式,B错误;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
调查归纳,也可以是实践,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验证,C错误;
归纳范式和演绎范式作为一对普遍适用的逻辑方法,在化学研究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两者不是孤立使用的,在实际研究中常常融
合在一起,相互联系、互为前提,D正确。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 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预
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D项错误。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当反常现象大量出现,原有理论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
时,就需要对原有理论加以修改,甚至提出新的理论。
13. (2024·盐城高二检测)前四周期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
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
下列关于K、S、Cl、Br这四种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K、S、Cl、Br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A项错误;K、
S、Cl、Br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B项正确;K、S、Cl、Br的核
外电子数依次为19、16、17、35,即核外电子数最少的是S,C项
正确;简单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Cl,D项正确。
14.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总结出如下表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
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填字母,下同)
解析: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根据
元素周期律制得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A项,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既有相似性,又有递变性,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错误;B项,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错误;C项,ⅢA族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错误;D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由金属元素变化到非金属元素,同主族元素由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ⅡA和ⅦA族除外),即由量变引起质变,正确。
(3)按照表中元素的位置,认真观察从ⅢA族的硼到ⅦA族的砹
连接的一条折线,我们能从分界线附近找到 。
解析:因为分界线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所以能找到半导体材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纳范式,概括归纳,共同点,本质规律,2例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的不同,电子排布,不稳定,演绎范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作业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学假设和论证,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