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30分)
    1.古诗文默写。
    墨香幽处觅心宁,字句珠玑映眼明。陶然世外喧嚣远,独于文苑筑书城。诗中有景,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涌山岛的壮阔景象;诗中有声,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_________,_________”,幽怨的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诗中有志,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________”,借梦境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诗中有理,朱熹《观书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与积累的哲理;诗中有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遥想灯下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答案】①水何澹澹 ②山岛竦峙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④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 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问渠那得清如许 ⑧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何当共剪西窗烛 ⑩却话巴山夜雨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乙】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shì,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脊梁( ) 妆shì( )
    (2)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3)【甲】文中的“白骨夫人”三次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老公公。
    (4)【乙】文中的“行者”是__________,“公主”是__________(填名字)
    【答案】(1)①jǐ ②饰
    (2)①西游记 ②吴承恩
    (3)①姑娘(村姑) ②老婆婆(老妇人)
    (4)①孙悟空 ②铁扇公主(罗刹女)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正确使用。
    脊梁:jǐ liáng,指全身骨骼的主干。
    妆饰:zhuāng shì,装扮修饰。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根据【甲】文中“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和【乙】文中“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的内容可知,两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等,可见两段文字均出自《西游记》,其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虚构神魔小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根据【甲】文“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的内容可知,此处描写的“白骨夫人”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可知,白骨夫人为加害唐僧,先变成村姑,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并遭悟空棒打,但她使出“解尸法”的手段,真身逃脱,猪八戒搬弄口舌,唐三藏念紧箍咒惩罚悟空;妖精再变老婆婆,孙悟空再打,妖精元神又逃,而悟空再次受紧箍咒折磨;妖精三变老公公,孙悟空经过思想斗争,决心除妖,在众神的照应下,最终打死白骨精。据此可知,“白骨夫人”三次变化依次为村姑、老婆婆和老公公。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可知,“行者”是唐僧给孙悟空起的“混名”;根据【乙】文中“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的内容可知,此处的“公主”指的是火焰山有芭蕉扇的铁扇公主。
    3.梅河中学开展以“语文与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安徽·国际盛会]
    (1)2024年9月,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举办。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在下面方格内用正楷字抄写小安表达感受的文字(画线的部分,不含标点)。
    _______
    ②舒老师的分享中,“给力”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徽的评论里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得体,请你修改。
    ____________
    [舒城·魅力小城]
    (2)绿色万佛山、金色杭埠、火红的生活,共同构筑起“三色舒城”的绚丽画卷。为进一步提高舒城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好地体现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请你为“舒城文旅”编写一则宣传口号,充分展现家乡的魅力。(含标点不超过20字)
    示例一:周瑜故里,舒适之城
    示例二:趣·舒城,醉·舒
    [家乡·庐剧文化]
    (3)在飞霞公园,县文化馆庐剧戏曲文化讲解员与同学们就“庐剧文化”的话题展开交流。请你根据情境对话将内容补充完整。
    讲解员:同学们,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等,别称“花篮戏”、“采茶戏”等。______?
    同学甲:庐剧广泛流行于安徽省的江淮之间、皖中、皖西大别山区。
    同学乙: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也比较流行。
    讲解员:完全正确!同学们对庐剧文化是有一定了解的啊!
    同学丙:________?
    讲解员: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以及各类社会体验活动,掌握更多的庐剧知识,培养高雅情趣和美学素养,让庐剧艺术之花开在心间。
    【答案】(1)①有朋自远方来 ②牛、酷、棒、强、厉害等。 ③将“高见”改为“愚见”(拙见、浅见)。
    (2)参考一:“皖”美山水,“玩”美舒城;
    参考二:“舒”心之旅,“城”邀你来。
    (3)①示例:你们知道庐剧在哪些地方流行吗? ②我们能为传承庐剧文化做点什么呢?
    【解析】
    (1)①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一定要注意书写的正确与美观。注意“朋”字的写法。
    ②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在舒老师的分享语境中,“给力”表达的是对安徽凭借绿色制造迎接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一情况的高度赞赏。“安徽,正以绿色制造蕴含的美好情怀,迎接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到来。世界,正见证着‘皖美制造’的绿色魅力与无限可能”,说明安徽在此次大会筹备与自身制造业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与良好态势,“给力”在这里就是表示安徽的这种表现很棒、很厉害,充分彰显了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出色成就与积极影响力。
    ③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小徽评论中使用不得体的词语是“高见”,“高见”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见解,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浅见”。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口号要精准抓住舒城的独特元素,像示例一中“周瑜故里”明确了舒城与历史名人周瑜的关联,展现深厚历史底蕴;“舒适之城”则从城市氛围角度,传达出舒城给人的惬意感受。口号含标点不超20字,需语言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如示例二巧妙运用“趣”“醉”两个富有感染力的字,将舒城的趣味和令人沉醉之处展现出来,简洁又吸睛。通过口号引发人们对舒城的向往,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追求休闲旅游体验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吸引自己的点。
    示例:1.三色舒城,多彩文旅醉人心。2.寻梦绿色万佛山,情归舒城好时光。3.舒城:邂逅山水间,品味岁月长。
    (3)本题考查补齐对话。
    第一空:从同学甲“庐剧广泛流行于安徽省的江淮之间、皖中、皖西大别山区”以及同学乙“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也比较流行”的回答可知,此处应围绕庐剧流行区域提问,引导同学们阐述其传播范围。示例:庐剧在哪些地方流行呢?
    第二空:基于讲解员“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以及各类社会体验活动,掌握更多的庐剧知识,培养高雅情趣和美学素养,让庐剧艺术之花开在心间”的回应,同学丙询问的是了解和传承庐剧文化的方式。示例:我们要怎样才能掌握更多庐剧知识,传承庐剧文化呢?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20分)
    阅读《家乡“小倒戏”》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小倒戏”
    陈永兵
    ①家乡舒城,也是庐剧故里。庐剧在我家乡很流行,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大人孩子都能哼上几段。尤其是在正月里,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庐剧声,且村村唱戏、人人看戏,热闹非凡。
    ②第一次见识“庐剧”,是在漂亮的县城剧场,那天是外公带我去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时候虽看不懂戏,也不知道哼哼哈哈唱的啥意思,只能陪着外公,东看看西瞅瞅,或看舞台两旁白墙上用幻灯打出来的唱词出神。
    ③舞台上,蓝天白云的背景幕布、身穿长袍长袖的男女演员,朴实凄凉的唱腔,深情讲述着一段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小小年纪的我似乎也长了些见识,从此对庐剧也开始着了迷。
    ④看完演出回家的路上,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紧拉着外公的手,近六七里的乡野土路,感觉比平时不知要好走多少倍,浑身充满了激情。
    ⑤路上,我反反复复回味着这部戏行将结束时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成仙的壮丽美景,神话的种子不知不觉中萌发于少年浪漫的心怀。
    ⑥在家乡舒城,观看庐剧是人皆共享的一大嗜好。平时想看,节日里更要看,特别是正月,那是憋足劲找机会去看,男女老幼,扛着板凳,跟着剧社跑,白天看,夜晚看,天天看,不知疲倦,无休无止。
    ⑦鲁迅先生写过《社戏》,与先生比起来,我可就幸运得多了。哪个村有唱戏的,就去哪个村看。那时交通虽不发达,我就跟小伙伴用脚丈量着去,也不觉得累。再者,我也不用像鲁迅先生那样,要划船行五里地到外村才能看得到戏,何况离戏台还是远远的。我们不一样,有时在本村也能看到“小倒戏”。
    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村里也有个“小倒戏”班社,在当地还小有名气。虽说它是村里庐剧爱好者的自由组合的小班社,甚至连个像样的名字也没有,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就。村子不大,是个仅有上百人的小村庄,会唱庐剧的人则有二三十人,多数是四五十年代生人,文化程度不高。好在那些传统剧目与固定曲调,大家从小耳濡目染,心知肚明,表演起来,不算十分艰难,随便挑选几出戏,无论男角女角,能挑大梁的还真不少。
    ⑨说得容易,真做起来就不一定那么简单,家乡人习惯把演戏叫唱戏。为了唱好戏,每到农闲,必须把这些草根演员集中起来偷偷排练。
    ⑩村里戏班子排练,原本是半封闭式的,不知道是害怕打扰亦或泄露机密。现在想来,几十年前乡村无名之辈竟然如是,难怪前些年央视也好、地方台也罢,“春晚”导演都要把排练现场封闭几个月,倒计时彩排才让部分人员看到。村里戏班子排戏,多半是冬闲的晚间,关着门不让闲人进。越关门则越神秘,越神秘越招人偷看。村里一帮小伙伴,犹如逐花的小蜜蜂一般,嗡嗡嗡的先是敲门,继而捶门或踹门,后来干脆用屁股顶门。里面的人开门逮,小伙儿就一哄而散,他们关上门板,后生们复又卷土重来。到真正开演时,他们反而心不在“戏”了,那一点玩意早在排练之初就偷看腻了,开演后就在人群里乱钻乱窜,有时窜到后台看演员化妆、换衣,有时跑到戏场外围看小商贩卖甘蔗、荸荠。这时候,大人们却在_____________地看戏,有时还_____________地议论一番谁演得好、谁唱得行。台上演员九曲十八弯假动情假流泪的感觉,让台下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伤心地跟着红了眼圈,湿了衣襟,根本无暇关顾场内那帮臭小子的闹腾。几年后,村里喜欢庐剧的大姑娘小媳妇越来越少,远嫁的远嫁,外出的外出。村里的小班社也烟消云散,虽还没到“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的境地,但往事毕竟已不堪回首。如今,地方戏曲日渐式微。但我坚信,庐剧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化复兴的春风吹拂下,必将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让那悠扬的唱腔、动人的故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家乡文化的坚实桥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倾心陶醉。
    (摘选自《大散文通讯》《名家博览》 2024年07月03日 有删改)
    【作者简介】陈永兵,作家,笔名龙居雅士,安徽舒城人。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作者第一次看庐剧是在________________,作者看的第一部庐剧是《________________》,村里戏班子排练多在________________的晚间。
    5.作者第一次看庐剧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6.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村里一帮小伙伴,犹如逐花的小蜜蜂一般,嗡嗡嗡的先是敲门,继而捶门或踹门,后来干脆用屁股顶门。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庐剧现状及未来的看法。
    【答案】4.①县城剧场 ②梁山伯与祝英台 ③冬闲
    5.①虽看不懂戏意,但被舞台上的背景、演员、唱腔及爱情故事吸引;②长了见识并开始着迷;③看完戏回家路上充满激情;④回味戏中化蝶场景,心中种下神话种子。
    6.①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村里的小伙伴比作逐花的小蜜蜂。②“嗡嗡嗡”这一拟声词生动地模拟出小伙伴们的喧闹声,使画面感顿生。③形象地展现出小伙伴们对戏班子排练充满好奇、急切想要一探究竟的活泼与顽皮模样,④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孩子们天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的性格特点,⑤侧面烘托出戏班子排练的神秘氛围,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群在门外调皮捣蛋、锲而不舍的孩子形象。
    7.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等) 交头接耳(热情洋溢、津津有味、兴高采烈等)
    8.现状:①村里小班社已烟消云散;②庐剧现状是日渐式微。未来:在文化复兴背景下,有望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传承家乡文化,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
    第一空,根据第②段“第一次见识‘庐剧’,是在漂亮的县城剧场”可知,第一次看庐剧的地点是县城剧院。
    第二空,根据第②段“第一次见识‘庐剧’,是在漂亮的县城剧场,那天是外公带我去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知,第一次看的庐剧曲目名称为:《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三空,根据第⑩段“村里戏班子排戏,多半是冬闲的晚间,关着门不让闲人进。”可知,农人们多在冬闲的晚间的关门排列。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第②段“小时候虽看不懂戏,也不知道哼哼哈哈唱的啥意思,只能陪着外公,东看看西瞅瞅,或看舞台两旁白墙上用幻灯打出来的唱词出神”可知,第一次看庐剧时,因为年龄小,看不懂戏。
    根据第③段“舞台上,蓝天白云的背景幕布、身穿长袍长袖的男女演员,朴实凄凉的唱腔,深情讲述着一段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小小年纪的我似乎也长了些见识,从此对庐剧也开始着了迷”可知,第一次看庐剧时,虽然看不懂戏,却被舞台上的背景幕布及男女演员的朴实唱腔,及爱情故事吸引。并且对庐剧开始着迷。
    根据第④段句子“看完演出回家的路上,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紧拉着外公的手,近六七里的乡野土路,感觉比平时不知要好走多少倍,浑身充满了激情”可知,在第一次看完庐剧回家途中,“我”浑身充满了激情。
    根据第⑤段句子“路上,我反反复复回味着这部戏行将结束时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成仙的壮丽美景,神话的种子不知不觉中萌发于少年浪漫的心怀”可知,第一次看庐剧回家路上,“我”反反复复回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成仙的壮丽美景,从而在心中种下了浪漫神话的种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根据“犹如逐花的小蜜蜂一般”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伙伴”比喻成“逐花的小蜜蜂”,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伙伴们急于偷看排练的情景。“嗡嗡嗡的”运用拟声词,突出伙伴们争着看排列的热闹的情景。“敲门”“捶门”“踹门”“用屁股顶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突出小伙伴们着急提前看戏的心里。突出了伙伴们的顽皮性格。从伙伴们急于偷看戏班子排练的情景,也从侧面衬托出戏班排列的神秘性。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填写成语的能力。要根据语境填写适当的成语.
    第一空,从第⑩段“这时候,大人们却在________地看戏,有时还_______地议论一番谁演得好、谁唱得行”机前文对孩子的看戏的描绘“到真正开演时,他们反而心不在‘戏’了,那一点玩意早在排练之初就偷看腻了”可知,大人们的看戏的表现与孩子们形成对比,从孩子们的看戏的“心不在焉”可对应出大人们看戏时的情形,可以填入与“心不在焉”意思相反的词语,如“(1)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2)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3)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4)屏气凝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等。
    第二空,根据“议论一番谁演得好、谁唱得行”可知,此空要填入一个人们带有什么情绪议论的词语。表达高兴的或者情绪激动兴奋的情绪的成语,可以是(1):眼笑眉飞:形容极度高兴。(2)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3)喜笑颜开: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4)喜气洋洋: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5)眉飞色舞: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等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发表看法的能力。
    第一问:根据第⑩段“村里的小班社也烟消云散,虽还没到‘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的境地,但往事毕竟已不堪回首”“如今,地方戏曲日渐式微”可知,村里的小班社也烟消云散散,地方戏曲日渐式微。
    第二问:根据第⑩段“但我坚信,庐剧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化复兴的春风吹拂下,必将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可知,在文化的复兴春风吹拂下,庐剧必将焕发生机与活力,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二)(10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强调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服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知提出,小学低年级段应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此外,在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时要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
    通知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2024年12月04日,有删改)
    材料二
    一直以来,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中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如果只是单纯进行知识学习,人工智能完全可能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而这还只是个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3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
    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教育部提出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校教会学生驾驭人工智能,引导学生超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窠臼,紧跟智能教育大潮中时代风向,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充电蓄能。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唯有牵住人工智能这只“领头羊”,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来思考谋划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关系与格局,才能在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变局中赢得未来。
    (《教豫之声》 2024年12月03日,有删改)
    材料三
    “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场景的变革。
    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逐渐演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新技术,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在教学中的潜力与价值。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一系列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这种转变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具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学业成绩差距。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权重加大,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孤独和迷茫,进而影响学生的角色适应。
    (《“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挑战与进路》 司林波 2024年07月29日,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时要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
    B.人工智能完全可能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C.“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场景的变革。
    D.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全体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能会导致成绩下滑。
    10.阅读材料一,简述中小学不同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侧重点。
    11.阅读材料三,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答案】9.D
    10.①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③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11.①主动学习:摆脱被动,积极规划学习路径,自发探索知识。②善用工具:熟悉人工智能功能,精准互动,高效获取学习信息。③自主管理:依凭智能资源,自我监督,增强学习自主性。④情感联结:参与校园互动,多与师生交流,防止情感疏离与角色不适。(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概括。
    D.根据材料三第三段“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学业成绩差距”可知,“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不是针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全体学生而言”,故本项表述错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小学低年级段应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可知,小学低年级中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具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学业成绩差距”可知,学生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具备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所以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摆脱困境。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权重加大”可知,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下,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权重加大,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孤独和迷茫,进而影响学生的角色适应”可知,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权重加大,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所以学生要克服孤独感,多参与学校活动,多与老师及同学交流。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这对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者的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学业成绩差距”及“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权重加大,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减少”可知,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学生要做好自主管理,充分利用好资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曾子杀彘》)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______________
    (3)曾子之妻之市 之:______________
    (4)顾反为女杀彘 反:______________
    13.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15.【乙】文中曾子的做法与【甲】文中孔子的哪个观点一致?请谈一谈孔子的观点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2.(1)恼怒,生气 (2)优点 (3)到 (4)通“返”,返回
    1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4.(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15.曾子要求妻子言而有信,不说假话哄骗孩子。他的做法和孔子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观点一致。都是讲诚信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还一直奉行诚信待人、诚信传家、诚信治国的行为准则。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但我)并不因此恼怒。愠:恼怒,生气。
    (2)句意: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善:优点。
    (3)句意:曾子的妻子到街上去。之:到。
    (4)句意: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反:通“返”,返回。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母欺子”点明事件主体与行为;“子而不信其母”阐述了这种欺骗行为导致的结果,即孩子不再相信母亲;“非所以成教也”则是对这种结果的评判,强调这样做无法达成良好教育的目的。
    故断句: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内容;知:知晓、获得;新:新的理解、新的感悟;可:可以、能够;以:凭借。
    (2)今:现在;子:你,指代曾子的妻子;欺:欺骗的意思;是:这,指代前面“子欺之”的这种行为;教:教导、教育。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问,在甲文中,孔子提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要秉持诚信的态度。乙文中,由“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可知,曾子之妻对孩子承诺回来后杀彘,曾子认为不能欺骗孩子,因为孩子处于学习阶段,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若父母欺骗孩子,孩子便会学会欺骗且不再信任父母,这就无法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曾子坚持杀彘以践行妻子的承诺,这正是对诚信的坚守,与孔子所倡导的在人际交往中要讲诚信的理念相契合,他的做法和孔子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观点一致。
    二问,示例:孔子的这一诚信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社会层面,它成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石,人们遵循诚信原则交往,减少了欺诈与矛盾。在家庭层面,成为家教家风的重要内容,长辈以身作则,以诚信教育晚辈,培养后代良好品德。于国家而言,诚信更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准则,政府若能诚信行政,取信于民,便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文明、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为政》)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雍也》)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述而》)
    【乙】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三、写作(45分,含卷面分5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似一幅绚丽画卷,而我们总会邂逅形形色色的对手。当回首从天真懵懂的童年迈向青涩稚嫩的少年时光,我们会惊觉,那最为强大且隐秘的对手,始终是自己。你可曾有这样的经历?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以“这一次,我战胜了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略。小安
    据悉,大会参会外宾人数达到508名,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有朋自远方来”!
    舒老师
    安徽,正以绿色制造蕴含的美好情怀,迎接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到来。世界,正见证着“皖美制造”的绿色魅力与无限可能。真是太“给力”了。
    小徽
    安徽是中国高科技和制造业领域的“阵地”与“福地”,这是我的一点高见。

    相关试卷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运用,阅读,材料四,提三条合理的建议,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