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2分)
1.默写。
古人常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物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山、月、江水的融合变幻,衬托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李白《峨眉山月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窗外肆虐的风雨,化为戍国征战的金戈之声,表明诗人报国之心(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回家团聚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李商隐《夜雨寄北》)
【答案】(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4)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罗刹道:“pō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这一场好杀……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pō( )猴 掣出( )
(2)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选文是孙悟空___________(填一、二或三调芭蕉扇,孙悟空借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整本书内容,写出罗刹与孙悟空之间的“仇隙”是什么。
【答案】(1)①泼 ②chè
(2)①一 ②借扇子是为了扇灭火焰山的大火,护送唐僧西行。
(3)红孩儿是罗刹(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因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降服,后来被观音菩萨收在身边做善财童子。罗刹(铁扇公主)爱子心切,却不能和儿子常在一起。认为母子俩是被孙悟空拆散,打心里恨孙悟空。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泼猴,pō hóu,辱骂发怒不讲理的猴子。
掣出,chè chū,其中“掣”的意思是迅速用力拉或抽,常用于描述一种突然的动作或状态。
(2)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
《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变成虫子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这里是一调芭蕉扇。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太上老君放进八卦炉里面炼。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孙悟空炼就了火眼金睛出来后,便踢翻了八卦炉,有火炭掉入凡间,掉落的地方便形成了火焰山,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要路过火焰山,而火焰山的火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借扇子是为了扇灭火焰山的大火。
(3)本题考查内容(情节)识记。
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或铁扇仙,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女性角色,乃得道的地仙,长相美丽俊俏,与牛魔王结为夫妻,生有一子红孩儿。住在离火焰山一千里的翠云山上的芭蕉洞里,拥有法宝芭蕉扇,能灭火。
红孩儿:《西游记》中的妖王角色之一,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婴儿大小,妖童外型,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身穿锦绣战裙,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经常与人赤脚打斗,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的法术,以五行车作法,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功力十分了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木吒)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乃金紧禁三箍之一),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根据选文“罗刹”和“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可知,情节出自三调芭蕉扇,回顾相关情节可知,罗刹即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因其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降服,后来被观音菩萨收在身边做善财童子,认为母子俩是被孙悟空拆散,打心里恨孙悟空,因此产生“仇隙”。
3.班级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 标语设计】下列对联适合做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的是( )
A.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D.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
(2)【活动二 读法探讨】
学校组织七年级师生读书沙龙活动,并邀请校长参与读书方法交流。以下是部分同学发言: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针对以上同学发言,给在场的校长或同学们提一条合理建议,语言要得体。
(3)【活动三 阅读感悟】下面是某同学的一段阅读心得,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多读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可以丰富我们的能力。爱上阅读,你就会发现好处很多,比如:阅读能够增长人的知识,阅读___________,阅读___________,阅读能够提升人的修养。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①划线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结合上下文,将两处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答案】(1)D
(2)示例1: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安排一节阅读课吗?
示例2:同学,俗语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要有选择,我们可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
(3)①“丰富”改为“提高” ②能够拓展人的眼界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解析】
(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A.“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春风把大地的柳树都吹绿了,一场及时雨下来,所有的树都开花了。这副对联描述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象,适合用来表现春季的生机盎然,但与读书主题关联不大。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十年冷板凳,毫无怨言;文章却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强调写作和读书需要静心和耐心,与读书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比起读书的好处,更强调毅力。
C.“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游子客居他乡,思念故乡,经常梦见已满头白发的高堂。想念青山,更想念之中的老屋,殷殷期盼,梦回故乡。表达的是一种乡愁和思乡情怀,与读书主题无关。
D.“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这副对联直接表达了时间宝贵,应当珍惜韶光进行读书的主题,适合用作此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2)本题考查提建议。
甲同学提到面对大量信息不知道从何下手,可以通过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和兴趣导向选择来解决;乙同学觉得没有时间,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增进读书;丙同学容易忘记,可以通过做笔记深刻印象。结合校长在场,可以建议学校支持课外阅读。
建议校长:可以在学校开设阅读兴趣小组或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外阅读分享,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取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建议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专注于精读几本优秀的书籍,并在读书后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3)①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丰富我们的能力”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我们的能力”;
②本题考查补充语句。
通过补充合适的内容,可以完整表达阅读的多方面好处,使心得更加充实全面。仿照“阅读能够增长人的知识”用“阅读能够+动词+人的+名词”的句式仿写。
示例:阅读能够开拓人的视野,阅读能够增强人的思维。
二、阅读(40分)
[一](11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因此,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竟然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有删改)
【材料二】
①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②每一种动物都应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③令人(惊讶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④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回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丰子恺)
(选目《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注】稔(rěn):庄稼成熟。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处括号内符合语境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划线部分语言富有特色,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6.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何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参照示例: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7.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就“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4.①自然 ②惊叹
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照管”“训诫”等词赋予麻雀人的动作情态,具体、生动地描摹了麻雀交流、育儿、活动等活泼有趣的日常生活情态,表现了作者观察细致,流露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6.材料一: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材料二: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7.示例:我们要尊重生命,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是与人类共享地球的伙伴;我们要善待动物,这不仅是道德责任,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基本素养和文明表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意外的情况或结果。
自然:表示随意或自然而然,通常用于描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或过程。
第一处,根据语境,“自然”更符合意思,表明这是麻雀出入各处的习性,合乎常理;
惊讶:通常指的是对突发事件或意料之外的信息感到震惊和意外。这种情感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意外或不理解,是一种心理反应。
惊叹: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强烈好奇或兴奋。
第二处,“惊叹”符合语境,表现出对麻雀筑巢时高超技艺的赞美与佩服,而“惊讶”只是表示意外,不够贴切。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首先,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麻雀以人的情态,如“训诫不听话的孩子”、“鼓励胆怯的孩子”、“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等,将麻雀的各种情态刻画得细致入微,充满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使文章情趣盎然,可读性强。其次,作者在描述麻雀的生活场景时,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实际,如“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等,这些句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贴近生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麻雀的生活气息,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最后,作者在描述中还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碰头会”,使得语言更加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根据材料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
根据材料一“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可可以归纳: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可以体会出作者对麻雀是欣赏的,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回答,谈看法。本题要求对“尊重生命、善待动物”这一话题进行阐述,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话题涉及到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应如何对待动物,以及尊重和善待动物的重要性。
示例:尊重生命、善待动物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每种生命都拥有其存在的价值,人类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承认动物的生存权利,尊重其生命尊严。我们应关爱动物,善待它们,与它们共享地球家园。这不仅有助于生态平衡,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15分)
我的名字也带花
锦上
①那年,我跟爸爸到城里上学,怀着隐隐期待。
②谁知,第一天就闹了笑话。老师点名——张小花。我还没应,全班就爆出哄笑,几个女生悄悄说,多土的名字啊。【甲】等点完名,我才怯怯地说:“我叫张小花。”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他们看着我,像在打量另一个星球的怪物。【乙】
③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丙】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
④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
⑤我们换了语文老师,在大家的期待中,新老师出现了:她踏进教室的瞬间,宛如一缕清风拂过湖面。她很漂亮,穿着白灰相间的条纹衫、墨绿长裙,蝶形发卡卡起丝丝墨发。
⑥我们鼓掌,她示意安静下来。“今天讲评作文。”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清甜的气息。“这篇佳作是最高分哦!”接着用她甜美的声音诵读起来。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
⑦读毕,她说:“你们知道它的作者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她一一否决:“是张小花。”“啊,张小花!”有人重复,故意拉长声音,拖得好像一列慢吞吞的火车。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丁】
⑧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你们笑什么啊?”笑浪渐渐消失。骄傲的少年总习惯嘲弄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和物,终于有人道:“她的名字、带个花,挺……挺俗的。”
⑨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大家看着这个年轻高雅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把她和翠花联系起来。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她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她在微笑。
⑩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茉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她的头发挨着我的脖子,散发着薄荷的清香。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安静清凉。
⑪后来我考上一中,再后来我去上海读大学……某天听到雪村的歌“翠花,上酸菜”,我笑了,不知不觉竟流出泪来。我想起那个叫翠花的老师,想起她给我的微笑、赞许和拥抱。
⑫在喑哑无言的青春时光中行走的女孩,有没有人对你说一句: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然后把你拉出自卑张皇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我很幸运,我遇到了。
(选自《少年文摘》,有改动)
8.下面句子摘自原文,应该放在文中( )处。
自卑像是蔓长的藤纠缠着心灵,我用疏离保护自己。
A.【甲】B.【乙】C.【丙】D.【丁】
9.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随父亲进城上学,“我”内心隐隐期待开学点名被嘲笑,“我”感到①________→作文被宣读表扬,“我”觉得②_________→因名字再被嘲笑,“我”感到③_________→得到老师鼓励安慰,“我”觉得感动幸运。
1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
11.文中的年轻女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段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8.C
9.①难过自卑 ②激动幸福 ③难堪绝望
10.运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通过自己对长相普通的描述,用“狗尾巴花”来“自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沮丧、自卑、无奈之情。
11.(1)温柔和蔼,如面对学生的调皮,她没有严厉批评,而是微笑着做思想工作;(2)善良有爱心,如她表扬“我”的作文,给予“我”拥抱,让我拥有自信:(3)富有教育智慧,如她用自己的名字来教育取笑我的同学,巧妙化解我的难堪,保护了我的自尊心。
12.新老师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我脆弱的自尊心,把我带离自卑孤独的窘境,并不断地激励我,使我变得愈发自信乐观;我认为遇到她是成长困境中的幸运之事,她是人生道路上给予我力量、信心、勇气的良师;结尾一句“我很幸运,我遇到了。”表达了我内心的欣慰与欢喜,传达出对老师的赞美、敬佩、感激(感恩)之情。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位置分析。
“自卑像是蔓长的藤纠缠着心灵,我用疏离保护自己”意思是“我”疏离同学们,和他们保持距离,因此丙处后面的“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与此承接最密切,语意最连贯;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可知三个空要填入“我”的心理感受。
第一空,结合第②段中“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第③段中“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可概括为:难过自卑;
第二空,结合第⑥段中“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可概括为:激动幸福;
第三空,结合第⑦段中“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可概括为:难堪绝望。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这句话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我”的外貌特点,突出了“我”对自己长相的不满和自卑情绪。“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的具体描述,让读者对“我”的形象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一语,通过自嘲的方式,进一步表现出“我”对自己名字和长相的嫌弃与无奈,体现了自卑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第⑧段中“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可知老师得知了学生们对“我”的名字的嘲笑,并没有严厉批评,而是耐心地对待,表现了老师温柔和蔼;
根据第⑨段中“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她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她在微笑”、第⑩段中“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茉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可知老师对“我”的安慰鼓励,增强了“我”的自信,改变了“我”的心理,这都表现了老师善良有爱心的一面;
根据第⑨段中“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可知老师用巧妙的方法化解了“我”的难堪,可见老师善于引导,富有教育智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文中的年轻女老师是一个善良、细心、有同情心并且懂得如何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注意到了“我”的自卑,通过自身的经历给予“我”鼓励和关怀,并细心帮助“我”增强自信,逐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最后一段通过反思“我”内心的变化,诉说了一种从自卑到受到肯定后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帮助自己的老师深深的感恩。作者用“拉出自卑张皇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这种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展现了因老师的关怀和支持,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和未来的希望。文章最后一句点出“我很幸运,我遇到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激和自信,以及对老师真诚的感谢和怀念。
[三](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__________ (2)意与日去 意:__________
(3)嗤其朴陋 嗤:__________ (4)恐弟之焦躁也 恐: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15.【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__”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终会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焦躁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
16.【甲】【乙】两文都提及“宁静戒躁”“节俭戒奢”,在告诫内容上还有哪些不同?
【答案】13.(1)修养 (2)意志 (3)讥笑、嘲笑 (4)担心
14.(1)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2)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奢”“傲”这两字的。
15.①遂成枯落 ②平心静气
16.[甲]文告诫儿子要明确志向、努力学习、珍惜时间;
[乙]文告诫弟弟不能傲慢无礼,待人做事要谦逊。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1)句意: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修养。
(2)句意: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意,意志。
(3)句意:讥笑他粗俗鄙陋。嗤:讥笑、嘲笑。
(4)句意: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恐,担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有:
(1)非,如果不。无以,没有什么可拿来,没办法。广,增长。志,立志。成学,成就学业。
(2)之,的。未有,还没有。由,由于。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遂成枯落”意为:最终枯败零落。这四个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第二空:根据乙文“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安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可得:平心静气。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根据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本文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乙:根据乙文中的“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乙文告诫弟弟一定要戒奢戒傲,做事要平心静气。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世家的子弟最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不一定锦衣玉食之后才说他奢侈,只要是皮袍呢褂到处都是,乘车骑马跟着随从仆人习以为常,就一天天的接近奢侈了。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看见雇的人就随意支使人,这就是一天天的习惯傲慢了。京师子弟的坏毛病,没有不因为“奢”“傲”这两个字。初五的晚上接到弟弟的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我前年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弟弟总应该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为戒,注意注意。
三、写作(3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烂漫惹人陶醉,冬雪素裹动人情思,总有一处景,让我们流连:白鸽成长引人悲悯,大雁归来让人敬畏,总有一种物,让我们沉思:莎莉文的教导使人温暖,母亲的勤劳令人赞佩,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这些就像一束光,投射进我们的心房,给予我们力量、坚韧、自省、豁达等美好品格。
请以“一束投进心房的光”为题,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