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 教案
信息技术第25课 合作制作作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第25课 合作制作作品教案设计,共6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版)第二十五课内容。
《合作制作作品》是小学三年级信息科技学科中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素材收集、软件选择到作品规划、制作及美化的全过程。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信息获取、处理与表达的基本技能,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信息伦理的重要性,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在创作中的应用,培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动手能力强的阶段,他们喜欢参与实践活动,乐于探索未知领域。在信息科技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如鼠标和键盘的使用,以及简单的软件界面操作。然而,在团队合作、作品规划及信息伦理方面,学生还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本课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作品规划能力和信息伦理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学会主动获取和整理相关素材。
计算思维:通过作品制作过程,学生能够初步体验算法思维,理解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步骤的过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至少一种数字化工具(如绘图软件、PPT等)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信息社会责任: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尊重他人意见,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了解并遵守信息伦理规范,确保作品内容的合法性和健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素材获取和整理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以及作品规划、制作和美化的基本流程。
难点:如何在团队合作中有效沟通,协调不同意见,共同完成作品;如何在作品中体现个人创意和团队智慧,同时确保作品内容的合法性和健康性。
设计原因:重点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作品制作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难点的设定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伦理意识,这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任务驱动法:设计具体的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软件使用方法和作品制作技巧。
评价反馈法: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准备
课件、极域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教师活动:在上一课,同学们进行了分组和任务分配,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计划,合作制作“好书分享”数字作品了。
你们想选择哪种软件制作数字作品?你们希望数字作品呈现什么内容?赶快构思和制作吧。
学生活动:听故事,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1:获取和整理素材
学生活动:
对照上节课的任务分工表,小组成员利用各种数字设备,获取制作本小组作品所需要的各种素材。
2.按照前面学习过的方法,分类整理文字、图片和音频等素材。
学生活动:
第2小组通过调研,发现有多款可以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有的适合在计算机上使用,有的适合在手机和平板计算机上使用。
考虑到方便大家同时协作制作,他们采用了在线平台。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素材获取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能力。
活动2:选择软件平台
教师活动:
你们小组通过调研和讨论,最后确定要采用的软件平台是哪一款呢?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数字化创作工具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选择能力。
活动3:规划、制作和美化作品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演示文稿作品的幻灯片数、每页幻灯片的版面布局。可以按照分工表,每个人设计所负责幻灯片的版面布局。
2.启动软件,合作制作“好书分享”作品。
第2小组按照计划分工,在第一张幻灯片上制作片头幻灯片,第二张幻灯片上制作目录,在第三到第六张制作正文幻灯片,分别是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推荐理由,在第七张幻灯片制作片尾幻灯片。
3.美化作品。根据需要,统一各个幻灯片中的文字样式,添加背景,设置动画效果等。
不管采用哪种软件,都可以制作出精彩的数字作品。
重点知识
1.在制作数字作品时,首先要收集、整理需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素材;其次,根据要制作的作品形式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最后,规划、制作和美化数字作品。
2.在合作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更关注同学们的行为表现和合作情况。
学生活动:
1.制作数字作品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向其他同学介绍你使用的这款软件的功能和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素材获取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字化创作工具(如绘图软件、PPT、视频编辑软件等),并演示其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类型和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并确定作品类型和创作需求。
根据讨论结果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并尝试打开软件进行初步探索。
小组内分享软件选择的原因和初步探索的体验。
设计意图
通过规划、制作和美化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从创意到实现的完整流程,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妥协,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展示和反馈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本次《合作制作作品》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设定具体的创作任务,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分工协作,还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意见、协调不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数字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在介绍和选择数字化创作工具时,我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工具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伦理的渗透: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我始终强调信息伦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个别学生存在忽视版权、随意使用他人素材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我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然而,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个别学生的作品未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探索更加高效、全面的评价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合作制作作品》这一课不仅是一次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活动,更是一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信息伦理意识的重要实践。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第26课 完善评价作品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第15课 展示数字作品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第12课 认识数字作品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