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课件PPT+教案+学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复习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10课时复习2pptx、第一单元第10课时《复习2》教学设计doc、第一单元第10课时《复习2》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1个0。
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把两个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2个0。
20 × 10 = 200
“估算”是指在没有必要或无法进行精确计算的情况下,通过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结果进行大概推断或估计的一种方法。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表示多少个十,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1)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2)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进行验算;
第一: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第二: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第三: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总结: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一定不要把乘数末尾的0忘记啦。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先根据两个有直接联系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将求出来的结果与另外一个条件合起来求出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可能有些不同的地方,用到的方法也会有些区别,但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大致相同。
我来列出题目当中能获得哪些条件:“ 13个班”“每班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7名同学”
我来分析一下哪两条件是相关联的:“每班有6个小组”和“每个小组有7名同学”,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每班有多少名同学”。
6 × 7 = 42 (名)
一年级有13个班,每个班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7名同学,一年级共有多少名同学?
再计算一年级13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42 × 13 = 546 (名)
我发现第一个乘数,由左向右不断的增大。
我发现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固定为20,并且积也随着第一个乘数的增大而增大。
我先来计算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
注意右边是乘加混合运算哦!
大家先计算一下,第一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我们在计算第二行的算式时,观察一下与上面对应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我们来观察第一组算式中,第二乘数和第三个乘数积也是16,与第一个算式是同一样意思,所以……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组:
第一个算式,我们可以理解为21个34是多少。
再看第二个算式,乘法算式可以理解 为20个34是多少。后面又加了一个34,是不是就变成了21个34,这样就和第一个算式是同一样意思,所以……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组:
第一个算式,我们可以理解为29个13是多少。
再看第二个算式,乘法算式可以理解 为30个13是多少。后面又减掉了一个13,是不是就变成了29个13,这样就和第一个算式是同一样意思,所以……
我们来观察一下前三个乘法算式,第一个乘数不变始终是“13”,第二个乘数分别为7、14、21,通过这三个数字的变化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
联想一下关于7的乘法口诀:
通过乘数的变化,同时观察积的变化。
91 + 91 = 182
182 + 91 = 273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第二个乘数是以“7”的倍数在增加,一个7、二个7、三个7……
相邻两个积的差是——91。
按照这个规律我们来看一下第四个乘法算式:
第一个乘数固定不变——13
第二个乘数应该是四个7:
这个乘法算式的积,应该与上一个算式的积相差91:
273 + 91 = 364
我们来观察一下前三个乘法算式,第一个乘数不变始终是“37”,第二个乘数分别为3、6、9,通过这三个数字的变化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
联想一下关于3的乘法口诀:
111 + 111 = 222
222 + 111 = 333
第二个乘数是以“3”的倍数在增加,一个3、二个3、三个3……
相邻两个积的差是——111。
第一个乘数固定不变——37
第二个乘数应该是四个3:
333 + 111 = 444
那么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是有直接联系的呢,“每层放20本书”和“书架有4层”这两个条件是有直接联系的,因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一个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
先来看看从题目当中能获得哪些条件:“每层放20本书”“有15个书架”“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每个书架有4层”
4 × 20 = 80 (本)
再结合另外一个条件“有15个书架”就可以计算出15个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
80 × 15 = 1200 (本)
答:15个这样的书架一共放1200本书。
那么这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是有直接联系的呢,“每小时加工面粉82千克”和“8小时”这两个条件是有直接联系的,因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一台磨面机8小时能加工面粉多少千克”。
仔细观察从题目当中能获得哪些条件:“有3台磨面机”“8小时”“每小时加工面粉82千克”
8 × 82 = 656 (千克)
再结合另外一个条件“有3台磨面机”就可以计算出3台磨面机8小时能加工面粉多少千克。
656 × 3 = 1968 (千克)
答:3台这样的磨面机8小时加工面粉1968千克。
我们来看一下题目当中提供的信息:“一 个网球12元”“网球拍的价格是网球的19倍”
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网球的价格已经知道了,球拍的价格是网球的19倍,所以算式是:
12 × 19 = 228 (元)
答:一副网球拍228元。
买3副网球拍和3个网球共需要多少元?
12 × 3 = 36 (元)
36 + 684 = 720 (元)
答:买3副网球拍和3个网球共需要720元。
228 × 3 = 684 (元)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张华向东走”,根据图示并且结合方向图标,先确定张华是往图示中哪一个方向走。
是往少年宫的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呢?
题目中的条件告诉我们,张华每分钟走70米,走了15分钟,那么张华走了多少米?
15 × 70 = 1050 (米)
我们可以判断出张华这时所在的位置。
应该是在少年宫的西面。
2000 - 1050 = 950 (米)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张华向北走”,应该是往烈士陵园方向走,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度走了多少米呢?
我们从个位开始分析,第一个乘积个位的1,可以联想一下关于3的乘法口诀,哪一个数和3相乘个位数是1呢?
再来看1前面的数字,应该是3 × 2 = 6还要再加上进位的“2”,所以应该是6 + 2 = 8
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与27相乘,应该等于13 ?
? × 27 = 13
27 × 4 = 108
27 × 5 = 135
14 + 6 = 20
积的个位是3,那么第一个乘积的个位也是3。
第一个乘数个位是9,联想关于9的乘法口诀,哪一个数与9相乘末尾是3 ?
再来看第一个乘数的十位,哪一个数与7相乘,再加上进位的6,结果等于20 ?
本节复习了用两步连乘来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了发现规律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等奖复习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9课时复习1pptx、第一单元第9课时《复习1》教学设计doc、第一单元第9课时《复习1》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5课时练习一2pptx、第一单元第5课时《练习一2》教学设计doc、第一单元第5课时《练习一2》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精品复习ppt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