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工艺流程题,实验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这个国庆,长沙再次凭实力火了,毫无悬念成为了国庆出游的首选城市。下列节日里的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橘子洲燃放的烟火B. 五一广场闪烁的霓虹灯
C. 会展中心前飘扬的红旗D. 音乐厅悠扬的音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放烟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霓虹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红旗飘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播放音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高锰酸钾加热容易分解B. 氧气不易溶于水
C. 蜡烛可以燃烧D. 粮食可用于酿酒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容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有其他物质生成,粮食可用于酿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B. 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D. 固体药品一般放在广口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防止造成浪费、污染环境,选项正确;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选项正确;
C、未经处理的废液可能有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选项错误;
D、固体药品一般放在广口瓶,液体药品一般放在细口瓶,选项正确。
故选C。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你认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加入大理石
C. 加热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烧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A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往试管中加入加入大理石,要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故B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故C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D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 要量取17.8mL蒸馏水,最适宜选用的量筒体积为
A. 10mLB. 20mLC. 50mLD. 100m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10mL的量筒量取17.8mL的蒸馏水,要多次测量,导致误差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要量取17.8mL的蒸馏水,应选用能保证测量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的,误差最小的量筒,所以这里应该选用20mL,故B符合题意;
C.用50mL的量筒量取17.8mL的蒸馏水,量程太大,误差很大,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100mL的量筒量取17.8mL的蒸馏水,量程太大,误差很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了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要求。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A. 试管B. 烧杯C. 量筒D. 集气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试管能直接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故A正确;
B、烧杯能加热,但不能直接能加热必须垫石棉网,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故B不正确;
C、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来加热,故C不正确;
D、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和用作部分物质的反应容器,不能用来加热,故D不正确。
故选:A。
7. 今年,长沙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 氧气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D. 空气中臭氧(O3)含量少,属于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项正确;
C、氧气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臭氧(O3)含量少,但不属于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
8.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是
A. 二氧化氮B. 二氧化硫C. PM2.5D. 氮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气体容易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B、二氧化硫气体容易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C、PM2.5为空气中的烟尘,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D、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正确。
故选D。
9. 电工师傅使用的“试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发红光,它是
A. 氖气B. 氮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用作电光源,保护气等。
【详解】A、氖气在通电的情况下发出红光,是“试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氮气可用作保护气,但不能用作电光源,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可供给呼吸、助燃,不能用作电光源,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用作电光源,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凡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C. 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有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有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也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石灰石和适量的盐酸反应: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现象描述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现象描述不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现象描述正确;
D、石灰石和适量的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结论不是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C。
12. 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才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结果,选项正确;
B、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偏低,澄清石灰水无法变浑浊,所以不能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选项错误;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0.28%>0.15%,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选项正确;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选项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4.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
D.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不留有空气,这样使收集的氧气纯净,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此时收集的是氧气中混有空气不纯,符合题意;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便于排出瓶内空气,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白酒和白醋(尝味道)B. 二氧化碳和空气(闻气味)
C. 氮气和稀有气体(燃着的小木条)D. 水和双氧水(二氧化锰)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里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氮气和稀有气体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小木条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的为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没有现象的为水,可以使用二氧化锰鉴别双氧水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题,每空2分,中文表达式每空3分,共22分)
16. 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美丽,其中许多中外闻名主题互鉴
(1)国画与油画─国画气韵生动,油画抽象浪漫。博物馆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_______。
(2)茶与咖啡_______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化学角度考虑,茶水、咖啡属于_______(纯净物/混合物)。
【答案】(1)化学性质稳定
(2)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混合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存珍贵的名画需要隔绝氧气,防止其被氧化,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能够隔绝氧气,能防止书画被氧化,所以博物馆保存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小问2详解】
因为茶与咖啡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
茶水、咖啡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混合物。
17. 如图是某校八班小薇同学在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作用是_______。
(2)铁丝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3)实验中小薇同学所取铁丝是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过程中还会发生的反应的中文表达式为_______。
【答案】(1)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碳+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小问2详解】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小问3详解】
铁丝中含有碳,所以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过程中还会发生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_ 加热,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盖灭。
(2)图乙中,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_______保持水平,量取液体时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
(3)为了安全和实验的成功,必须要明确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基本技能。以下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的有_______。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答案】(1) ① 外焰
②. 灯帽
(2) ①. 凹液面最低处 ②. 胶头滴管 (3)AC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由于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外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小问2详解】
图乙中,用量筒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倾倒液体接近需要量取的体积时,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到需要量取的体积。
【小问3详解】
A、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符合题意;
B、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C、倾倒试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腐蚀标签,符合题意;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三、工艺流程题(共1题,每空2分,共8分)
19.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写名称)
(2)将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
A. 医疗急救B. 食物防腐C. 航天火箭D. 气焊气割
(4)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写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_______。
【答案】(1)氮气 (2)物理 (3)ACD
(4)少乘私家车,公交出行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的气体成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小问2详解】
将空气分离出X气体(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A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食物防腐,故选项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故选项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选项D正确;
故选ACD;
【小问4详解】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少乘私家车,公交出行等。
四、实验题(共1题,每空2分,中文表达式每空3分,共11分)
20. 下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中文表达式为:_______。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一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4)图二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_______,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
(3)C
(4)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
【小问2详解】
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故应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B排水法收集,而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排水法干燥,故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小问4详解】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为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Ⅳ中倒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每空2分,共14分)
21. 欧阳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油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氦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注射器_______(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不变。
经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将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氯化铁、碘化钾分别放在如图2的密闭容器中,并用气压传感器采集数据:
(3)由实验2和_______可知(填实验序号),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由实验3,4,5比较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
(4)小明认为:不采用气压传感器,还可用100mL量筒、水槽、秒表等,通过测量_______,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分析上表,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_______。(填一种即可)
【答案】(1) ①. 能 ②. 木条复燃(或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2)质量和化学性质
(3) ①. 1 ②. 二氧化锰
(4)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
(5)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浓度、催化剂质量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注射器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能产生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或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小问2详解】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实验已经证明了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还需证明氯化铁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小问3详解】
对比实验2和实验1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
由实验3,4,5比较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
【小问4详解】
小明认为:不采用气压传感器,还可用100mL量筒、水槽、秒表等,通过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小问5详解】
分析上表,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浓度、催化剂质量等(合理即可)。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②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铁,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温度/Ω
过氧化氢浓度
曲线斜率
1
二氧化锰
0.1
10
2%
0.383
2
0.1
20
2%
2.145
3
0.3
20
5%
6.637
4
氯化铁
0.3
20
5%
0.099
5
碘化钾
0.3
20
5%
0.16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科普阅读题,应用与推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