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共5页。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课时安排:2-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杂、篱、徐、疏”4个字,会写“杂、稀”等8个字。2.理解重难点字词,整体把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3.抓住关键词感受两首诗的情境,能通过语言描述画面,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感受两首诗的情境,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单一、诗意理解自学两首古诗,把不理解的字词写在下面,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寻找答案。①借助注释;②联系上下文;③查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思考这两首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更喜欢哪一句?把你的理由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营造氛围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偶遇淳朴的乡村,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大家想去瞧一瞧吗?2.引入:接下来,我们先一同走进古诗中的乡村世界。出示两首古诗。二、解释诗题,读好古诗1.解诗题。(1)指名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引导理解:“四时”即四个季节,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时节。“兴”读第四声,结合生活组词:兴趣、兴致。这组诗是诗人范成大随兴写下的,有关农村的四季风光和生活图景。(2)指名朗读《宿新市徐公店》引导理解:“宿”即住宿,“新市”是地名,“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家开的店。相机指导识字和写字。题目的意思就是诗人杨万里投宿于新市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店。(3)引导朗读:范成大看遍农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下了一组诗,叫作——《四时田园杂兴》(生读),这是其中一首;杨万里投宿于新市的徐公店写下一诗,名为《宿新市徐公店》(生读)。2.读好诗。(1)指名分别朗读这两首诗,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节奏。(2)组织朗读比赛。根据课前学习单,组织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诗。三、想象画面,描述情景1.导入任务:乡村图景在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位诗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两位诗人,走进两首诗中,想象诗中的画面。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前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适当调整语序: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如“金黄的梅子”“雪白的麦花”。(2)引导学生关注色彩:金黄的梅子长什么样?(出示金黄的梅子图)描述一下画面。雪白的麦花你见过吗?(出示荞麦开花图)想象一下,这样一大片荞麦田,无数小小的麦花,会是什么样子呢?(3)引导学生关注形态:你见过肥硕的杏子吗?稀疏的菜花是什么样的呢?相机理解:油菜花稀疏,意味着油菜籽饱满即将成熟,这个时节正是江南四五月份,暮春与初夏之交。(4)教师引读并小结:在刚才的描述中,色彩的变化让整个画面丰富了起来。板书:色彩。3.《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1)质疑过渡:两首诗的一二两句同样都写景,《宿新市徐公店》是怎么写的呢?(板书:景)学生自由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2)全班交流“篱落疏疏”,教学生字“疏”。追问:什么是“新绿”?“一径深”带给人什么感觉呢?(深远)引导学生关注顺序变化:小径伸向远方,新绿长在树头,诗中画面由远及近、由低到高。提供表达支架,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画面:低头看——远远望去—抬起头只见——(3)让学生跟随诗人的视角朗读诗句,并想象画面。(4)教师引读并小结:这画面有低有高,有远有近,富有层次,顺序清晰。板书:顺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画面中零散的景物进行梳理,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想象画面、表达画面,使表达更有层次。4.《宿新市徐公店》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过渡:杨万里望着店外,篱笆、小径、新绿组成的景致别有一番意境。之后,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一句,你的脑海中又浮现出怎样的画面?(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在描述中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使画面变成有声有色的电影。(3)组织学生齐读这两句诗。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过渡:暮春时节的乡村,杨万里写的是儿童追蝶的欢快场景,那范成大笔下的初夏田园,又是什么样的呢?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这两句诗想象到的画面和感受。(2)提问:初夏时节,如此安静,人都去哪了呢?真的没人吗?教师适时补充:初夏时节,万物生长,正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人们都在忙着干活。(3)教师小结:杨万里写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童;范成大写了一处无人的场景,背后其实也与人相关。一实,一虚。(板书:实、虚)但都有人。(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两首古诗的后两句进行整合教学,将活泼有趣的儿童场景与静谧闲适的无人场景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对乡村生活进行合理联想。6.整体描述诗歌画面:现在请大家挑选一首你喜欢的诗,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四、再读古诗,借声传情1.串联诵读古诗。教师引述:回到那个暮春之日,杨万里凑巧投宿于徐公店。(师生合作读《宿新市徐公店》)教师引述:暮春已过,初夏来临,范成大独自走在乡间的小道上。(全班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师引述: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诗中之画,让文字自然地流淌而出。(全班背诵两首诗)2.深化认知:这类描写乡村田园的古诗有一个名字—田园诗。(板书:田园诗)田园诗往往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乡村纯朴的生活,用一幅幅和谐的画卷传递着美好的感情。(板书:和谐)3.教师总结:一首诗词便是一幅画。下一节课,我们去另一幅古人的“画”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设计: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 和谐 宿新市徐公店色彩 景 顺序虚 人 实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