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科学教科版新课标(2024)一年级下册 同步教案+配套课件
科学一年级下册(2024)4.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下册(2024)4.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ppt:2-4,ppt:5-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物体的形状对其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有影响。
2.科学思维
(1)在观察、简单实验、分类等活动中,比较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方面的异同。
3.探究实践
(1)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4.态度责任
(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影响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
难点:通过实验探索,能概括出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形状能稳定摆放。
【教学准备】
学生:斜面、饼干、长方橡皮、小番茄、圆柱橡皮、透明胶、塑料尺、小木块、螺母、乒乓球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板书】
1.4认识物体的形状
容易稳定摆放
不容易滚动
平平的面
不容易稳定摆放
容易滚动
圆圆的面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4】
出示“轻轻踢一下草地上的足球,它就开始滚动了。”的生活情景图,引出“滚动和滑动”的区别。
聚焦问题:生活中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容易稳定摆放?
预设:各种球容易滚动,方方正正的容易稳定摆放。
通过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足球这类物体之所以容易滚动,正是其形状这一特征所影响,使学生初步认识形状作为物体的重要属性之一。
探索
【ppt:5-14】
(一)观察物体的形状。
1.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引出研究内容: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面、边、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观察活动,巡视指导。
3.观察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观察结果,并提供表达支架:
4.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猜测: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不容易滚动?
【PPT:15-26】
(二)滚动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
播放微课资源,对滚动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搭建一个坡度适宜的斜面;将小木块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是否容易滚动;同样方法,观察其他物体的滚动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
5.播放视频资源《物体的滚动结果》。
【PPT:27-36】
(三)叠放实验。
1.出示探索活动内容:和同桌一起,将多个同样的物体叠放起来;观察哪些物体能够稳定、有序叠放;做好记录。
2.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哪些物体容易叠放?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怎样把物体稳定地叠放?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形状如何影响滚动情况和稳定摆放性?
小结: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容易滚动的形状不容易稳定摆放,而不容易滚动的形状容易稳定摆放。
小组领取材料,进行观察活动。
预设:小木块和长方橡皮的各个面都是平平的;乒乓球的表面则处处都是圆圆的;至于圆柱橡皮、螺母及透明胶,则呈现出混合特征,一部分面是平平的,而另一部分或是弯弯的或圆圆的。
预设:乒乓球容易滚动,木块不容易滚动……
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滚动实验。
预设:方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平平的
物体,不容易滚动;球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圆圆的物体,很容易滚动;既有“平平”的面、又有“弯弯”的面,具有不同的滚动情况,如:
学生明确活动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尝试将同类物体叠放。
预设:
预设:平平的面可以稳定摆放。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
这样的观察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物体形状与其滚动情况和叠放稳定性之间建立联系。
在进行分类活动时,教师需注意到学生可能会将圆柱橡皮分类为容易滚动或不易滚动,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放置面对其滚动性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专注于观察不同放置面的滚动情况。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滚动情况进行比较与分类,同时要关注同一物体不同形状的放置面的滚动情况,学生将在后续研讨中进一步认识物体是否容易滚动与其形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尝试将这些物体堆叠成不同的高度,并观察其稳定性。例如,方形小木块和长方橡皮通常能够稳定叠放,而水平放置的螺母、透明胶等也可以稳定叠放;然而,乒乓球、横着放置的圆柱橡皮以及立着放置的透明胶、螺母等形状则容易滚动。引导学生关注容易滚动的形状不容易稳定堆放,相反不容易滚动的形状容易稳定堆放,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定性。
拓展
【PPT:3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物体稳定摆放?
小结:生活中,为了稳定地摆放物体,人们根据物体的形状设计不同形状的卡槽收纳箱、收纳盒进行稳定收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其滚动情况和稳定摆放情况,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处处有这方面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
【ppt:24】
1. 从“科学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4.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