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 3 9《端午粽》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10049/0-17395055123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 3 9《端午粽》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10049/0-17395055124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主 题:家人
课 时:第2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基于口语交际: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慢慢有了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的意识,但在识字方面识字方法比较单一,在词语、语境、生活中复现时还有认不出等困难。在写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画名称,掌握了一些笔顺规则,也能够基本说出汉字的压线笔和关键笔,但写字时还有学生写字习惯有待培养,部分学生写不好压线笔,还没有完全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拼音读文,但在读文中有漏字、换字、回读的情况,还有的学生一句话不会适当的停顿,尤其是面对长句子,不会词语连读、正确停顿,从而影响了朗读课文的速度和对课文的理解。一年级程度较好的学生能自主阅读浅显的书籍,能联系生活理解词句,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运用。但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理解文中词句的方法,导致不理解课文,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有待提高。
(3)基于口语交际:在听讲方面,一年级学生对于简单而又清晰的指令能听明白,大致能听懂别人讲话内容,但大部分学生急于表达自己而忽略了认真听别人讲话,老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表达方面,他们有表达的意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也能把句子说完整,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并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仍有
部分学生说话出现只说词语或者半句话,想法表达不清楚,不会利用已学的、积累的词语等情况,老师应注意在课堂上规范课堂用语,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缺少表达的信心,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应注意多鼓励,帮他们树立表达的信心。
3.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节,本组的主题是“家人”。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本节课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分、豆、肉”等生字,读好音,认清形;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叶、米、豆”等生字。
2.积累“美滋滋”等词语,并在理解基础上运用此类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评价任务:
1.通过象形字,联系生活、字族文识字、组词、熟字加偏旁等方法检测能否正确认读生字。通过观察、教师范写、学生点评等方法检测学生能否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叶、米、豆”。
2.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检测学生能否理解美滋滋的意思,尝试积累类似词语和运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心情读好课文。
3.通过读童谣,观看视频,检测学生是否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通过开展粽子代言人活动,检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旧知5′)
活动一(5′)
1.指名读生字,开展吃粽子、开火车等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2.生字放入文中,齐读第一段,指名读第二段。
通过拼读生字、开展游戏,检测学生能否读好生字。通过齐读、指名读,检测学生能否读好前两个自然段,尤其是前两自然段中的长句子。
环节二
(品读课文,随文识字30′)
活动一(10′)
1.教师范读第三段,学生思考内容是什么。
2.引出“米、豆、肉、带”生字,象形字图片展示,联系生活识字。
3.由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说出吃粽子时美滋滋的心情并理解它的意思。学生带感受读,读出心情。
4.积累ABB词语,归类识记并在说话、写话中运用。
活动二(10′)
1.学生观察,交流叶、米、真、豆的结构和关键笔。
2.老师范写并讲解。
3.学生书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和执笔姿势,展示并评价。
(完成目标一、二)
通过象形字图片展示、联系生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理解积累并运用“美滋滋”类似词语。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字形特点;通过学生交流、老师范写及讲解,写好汉字;通过展示、点评学生的书写,帮学生书写做到三星标准。
(评价任务一、二)
活动三(10′)
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引出课本、课外相关知识。
2.读第四段,交流认识三个生字。老师总结学生识字方法。
3.读童谣、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完成目标一、三)
通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拓展字族文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通过读童谣、观看视频,帮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课内外相结合。
(评价任务一、三)
环节三
(开展活动,推荐书目5′)
活动一(5′)
1.端午节马上到了,开展粽子代言人的活动,介绍粽子,推荐粽子。
2.教师总结,推荐《读读童谣和儿歌》、幼学启蒙丛书。
(完成目标三)
通过开展“粽子代言人”活动,检测学生能否生动形象地介绍粽子。
通过相关书目介绍,帮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由来及习俗,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评价任务三)
板书设计:
端午粽
样子 香味 味道
花样多联系生活识字
习俗的由来字族文识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你们的生字写得真漂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生字,回忆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