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94085/0-1739061992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94085/0-173906199258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94085/0-17390619926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在常温下柠檬水的,其中的为,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第1~10题,每题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推动科技,科技创造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计时铷原子钟,铷是第Ⅰ族元素
B. 飞船核心舱中太阳能电池采用砷化镓材料,砷是区元素
C.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球壳原料中的与互为同位素
D. “歼”战斗机采用大量高科技材料,其中石墨烯中的碳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C
【解析】铷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A项错误;砷价电子排布为,是p区元素,B项错误;与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C项正确;石墨烯常温下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D项错误;答案选C。
2. 下列有关生产、生活的表述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氯化铵溶液可除锈
B. 活性炭可用作净水剂
C. 热的纯碱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D. 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氧化铁红色颜料
【答案】B
【解析】氯化铵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可以除锈,与盐类水解有关,A不符合题意;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与盐类水解无关,B符合题意;热的纯碱溶液中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可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与盐类水解有关,C不符合题意;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移,且生成挥发,故蒸干氯化铁溶液得,灼烧分解得氧化铁红色颜料,与盐类水解有关,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3. 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A. KB. LC. MD. N
【答案】A
【解析】各能层中含有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据此分析答题。
K能层中含有能级,无能级,故A正确;L能层中含有能级,故B错误;M能层中含有能级,故C错误;N能层含有能级,故D错误;答案为A。
4. 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如下图。下列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是
B. 最高化合价为价
C. 原子能级有3个未成对电子
D. 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图中最下边数据209.0表示的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最高化合价为价,B正确;该原子的基态原子价层轨道表示式为:,原子能级有3个未成对电子,C正确;根据基态原子价层轨道表示式为:,中的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中的三个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但是6s轨道和6p轨道上电子的能量不同,所以原子最外层的5个电子的能量不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D。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负性:B. 金属性:
C. 原子半径:D. 第一电离能:
【答案】B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电负性:,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故B正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原子半径:,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ⅡA族元素s能级全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故D错误;选B。
6. 在常温下柠檬水的,其中的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常温下柠檬水的,即,,故选D。
7.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
B. 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D. 基态原子最低能级电子云轮廓图:
【答案】C
【解析】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基态的核电荷数为17,位于第三周期,核外电子排布式:,B错误;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20+17=37,表示为:,C正确;基态原子最低能级为1s,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D错误;故选C。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图1操作为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B. 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C. 用图3装置进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
D. 图4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液面
【答案】A
【解析】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的操作:将碱式滴定管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故A正确;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8.10mL,故B错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该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C错误;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变化,故D错误;选A。
9. 下列说法及相关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A. 水是弱电解质:
B. 硫酸氢钠在水中部分电离:
C. 碳酸氢钠在水中水解:
D. 醋酸铵在水中部分电离:
【答案】A
【解析】水是弱电解质可以发生电离:,A正确;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可发生电离:,B错误;碳酸氢钠水溶液显碱性,的水解方程式:,C错误; 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D错误;故选:A。
10. 熔融钠-硫电池性能优良,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电池。下图中的电池反应为(,难溶于熔融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的电子式为
B. 放电时,在熔融钠-硫电池的正极放电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 充电时,为隔膜,起到电解质溶液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根据电池反应:可知,放电时,钠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硫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据此分析解答。
中为原子团,2个S原子内部共用一对电子,然后每个S原子还分别得到2个Na原子失去有一个电子,所得电子式为:,A正确;放电时,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在熔融钠-硫电池的负极失电子放电,B错误;根据分析和总放电方程式,放电时正极为熔融S得到电子结合生成,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该电池充电时为电解原理,其中是隔膜,可以防止熔融钠与熔融硫直接接触而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B。
第11~20题,每题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电源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 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 铅蓄电池中每通过,负极减轻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答案】C
【解析】由装置可知三种电源分别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故A正确;干电池中Zn作负极,Zn作负极,失电子,逐渐溶解,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故B正确;铅蓄电池负极反应为:,每通过,负极增重,故C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产物无污染,且能量转化率高,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D正确;故选:C。
12. 、、三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和,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B. C. D.
【答案】CD
【解析】、、三种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则X是第ⅠA族,化合价为+1价,Y最外层电子排布为,Y是Si元素,常见化合价为+4价,Z最外层电子排布为,Z为O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价。
根据上述分析,化学式为时,不符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律,化合物不存在,A项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化学式为时,不符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律,化合物不存在,B项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化学式为时,符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律,化合物存在,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C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化学式为时,符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律,化合物存在,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D项正确;答案选CD。
13. 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B. 滴定前平视碱式滴定管读数,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C.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碱液润洗
D. 滴定快达终点时,用蒸馏水洗涤锥形瓶的瓶壁,然后继续滴定至终点
【答案】A
【解析】中和滴定中,误差分析一般通过进行判断。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会使待测液中HCl的物质的量偏大,导致消耗V(NaOH)偏大,测定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滴定前平视碱式滴定管读数,滴定终点俯视读数,会导致消耗标准NaOH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不符合题意;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已知浓度标准碱液润洗,会避免标准碱液被稀释,对实验结构没有影响,C不符合题意;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对HCl物质的量没有影响,所以再继续滴定至终点,NaOH溶液的用量不变,故对所测得盐酸浓度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静置。下列关于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固体,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
B. 加入少量蒸馏水后,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增大
C. 加入少量固体,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减小
D. 继续加入固体,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减小
【答案】AD
【解析】将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与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静置,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
的沉淀溶解平衡,加入少量固体,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A正确;的沉淀溶解平衡,加入少量蒸馏水后,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仍然处于原温度下的溶解平衡,不变,B错误;的沉淀溶解平衡,加入少量固体,由于硫化银的溶解度更小,溶解,转化为沉淀,增大,C错误;的沉淀溶解平衡,继续加入KI固体,增大了,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减小,D正确;故选:AD。
15. 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
B. 简单离子半径: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答案】AB
【解析】元素X、Y、Z、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R为K,Y为Na,X为C,Z为S,Q为Cl。
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Q(Cl)的非金属性比X(C)的强,A正确;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Q的简单离子(Cl-)半径比R的简单离子(K+)的半径大,B正确;非金属性越弱,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弱,因此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S的热稳定性比Q(HCl)的弱,C错误;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金属性K>Na,因此碱性KOH >NaOH,D错误;故选AB。
16. 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串联组合新工艺可节能,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现串联节能需将池左侧电极接池左侧电极
B. 为池阳极产物,为池负极反应物
C. 装置中三处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
D. 标准状况下当生成时,消耗空气约为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B池为燃料电池、A池为电解池,通入(除去CO2)的空气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空气中的O2在正极被还原生成氢氧根离子;通入由电解饱和NaCl溶液产生的燃料Y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则Y为H2,H2在负极碱性环境下被氧化生成水,燃料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c%大于a%。在A池中,逸出气体Y(即H2)的电极为阴极,逸出气体X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Cl-在阳极被氧化生成Cl2,则X为Cl2,A池中水在阴极被还原生成H2和OH-,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a%大于b%,据此解答。
由分析可知,池左侧电极为阳极,需要与B池正极相连,即与B池右侧电极相连,A错误;由分析可知,为池阳极产物Cl2,Y为池正极反应物H2,B错误;由分析可知,B池中NaOH溶液的浓度c%大于a%,A池中NaOH溶液的浓度a%大于b%,则装置中三处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C错误;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关系式:,标准状况下,若生成11.2L氯气,转移电子=1ml,则正极消耗氧气=0.25ml,即消耗空气约为,D正确;故选D。
17. 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试剂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究,测定具支锥形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以及溶解氧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整个过程中,负极电极反应式均为
B. 和,同时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C. 时,正极主要发生反应:
D. 若将铁换为铜进行实验,时,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与铁相似
【答案】D
【解析】Fe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氢气,会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若介质的酸性很弱或呈中性,并且有氧气参与,此时Fe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吸收氧气,会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
整个过程中,锥形瓶中的Fe粉和C粉构成了原电池,Fe粉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A正确;若pH=4.0时只发生吸氧腐蚀,那么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会有下降,而图中pH=4.0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几乎不变,说明图中反应除了吸氧腐蚀,Fe粉还发生了析氢腐蚀,消耗氧气的同时也产生了氢气,因此锥形瓶内压强几乎不变;由图可知,pH=2.0时,锥形瓶内的溶解氧减少,说明有消耗氧气的吸氧腐蚀发生,同时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也说明有析氢腐蚀,B正确;由图可知,pH=6.0时,锥形瓶内的溶解氧减少,说明有消耗氧气的吸氧腐蚀发生,同时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也说明有吸氧腐蚀,则正极主要发生反应:,C正确; pH=2.0的溶液,酸性较强,因此锥形瓶中的Fe粉能发生析氢腐蚀,析氢腐蚀产生氢气,因此会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而铜活动性弱于氢,不会析出氢气,D错误;故选:D。
18. 甲胺()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已知:时,的,的。
下列有关时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
B. 溶液中
C. 均为的溶液与溶液,前者溶液中较后者的小
D. 将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
【答案】BD
【解析】为强酸弱碱盐,故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故,A错误;溶液中:,,常温时的,时,的,数量级相同,稍低于常温,故,B正确;时,的大于的,相同浓度时碱性>,碱性越弱,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大,酸性越强,故均为的溶液与溶液,前者溶液中较后者的大,C错误;将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而碱性>,故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也呈碱性,D正确;故选BD。
19. 某浓度纯碱溶液的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纯碱溶液中通入时,的比值减小
B. 点的水解程度最大
C. 点后水的电离出的、均变大为主导致溶液变小
D. 点溶液中存在
【答案】AC
【解析】加热碳酸钠溶液,存在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温度升高平衡均正向移动,pH先上升说明,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占主导,碱性增强,随后pH下降,说明水的电离平衡占主导,由于Kw变大,c(OH-)、c(H+)浓度均变大,pH变小。
向上述溶液中通入,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抑制水解,变大,不变,故减小,A正确;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a点的水解程度最小,B错误;根据分析,温度升高,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均正向移动,pH先上升说明,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占主导,碱性增强,b点后pH下降,说明水的电离平衡占主导,故点后水的电离出的、均变大为主导致溶液变小,C正确;点溶液为溶液,存在物料守恒:,D错误;故选AC。
20.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叙述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 图1为不同温度下水中和的浓度变化曲线,
B. 图2为向的氨水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溶液后混合溶液中温度变化的图像
C. 图3为某温度下,向氨水中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该滴定过程宜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D. 图4为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中改变起始时对反应的影响,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BC
【解析】Kw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由图可知,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时,T2时氢离子浓度小于T1时氢离子浓度,所以T1>T2,A错误;酸碱中和反应放热,图2为向50mLpH=2的CH3COOH溶液逐渐加入50mL等浓度的氨水后混合溶液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温度降低到接近室温,B正确;盐酸滴定氨水,恰好反应时溶液呈酸性,溶液呈中性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小于氨水的物质的量;反应终点溶液呈酸性,该滴定过程宜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C正确;合成氨反应中,增大氮气的投料,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所以氢气的平衡转化率α(c)>α(b)>α(a),D错误;故选B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包括2小题,共40分
21. 镍氢电池广泛用于油电混动汽车。该电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价值。某品牌镍氢电池的总反应为,其中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
Ⅰ.该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1)基态镍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镍位于周期表中______区,第四周期______族。
(2)混动车上坡时,利用电池放电给车提供能源。电极是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3)混动车下坡时,利用动能给电池充电。
①充电时阴极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此时电极附近的变化[忽略变化]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Ⅱ.该品牌废旧镍氢电池回收过程中,镍元素的转化过程如图:
(4)写出图步骤ⅰ和ⅱ的离子方程式:
ⅰ.___________;ⅱ.__________。
(5)上图转化过程中所用硫酸和溶液通过电解溶液获得,装置如图:
①电极C为电解池的______极。
②硫酸是从______池获得(填“甲”“乙”或“丙”)。
③该电解池的阳极电极方程式为______。
(6)当电解池阴极收集到气体(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镍元素的转化过程中最多可回收得到的质量为______。
(7)金属镍在潮湿空气中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为防止镍被氧化,在下边方框内设计一个电化学装置图保护镍______。
【答案】(1)①. ②. ③.Ⅷ
(2)①.负极 ②.
(3)①. ②.变大
(4)①. ②.
(5)①.阳 ②.甲 ③.
(6)
(7)
【解析】
【小问1详解】
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处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小问2详解】
由电子移动方向可知,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B为正极,NiOOH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镍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小问3详解】
①充电时,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A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水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H和氢氧根离子,电极方程式为;
②根据电极方程式可知,放电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使电极A附近溶液的pH变大;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步骤ⅰ发生的反应为Ni(OH)2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镍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步骤ⅱ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的镍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①由钠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
②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氧气,电极D为阴极,水分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乙池中的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硫酸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区,则在甲池中收集到硫酸;
③电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小问6详解】
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标准状况下在阴极收集到11.2L氢气时,反应得到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1ml,则镍元素的转化过程中最多可回收得到氢氧化镍的质量为1ml××93g/ml=46.5g;
【小问7详解】
由图可知,电化学装置的电极之一为石墨电极,则为防止镍被氧化需要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镍,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镍电极作阴极被保护,电化学装置图为。
22. 以银锰精矿(主要含、、)和氧化锰矿(主要含)为原料联合提取银和锰的一种流程如下图。已知: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于。
(1)基态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
(2)“浸锰”过程是在硫酸溶液中使矿石中的锰元素以形式浸出;同时去除,有利于后续银的浸出;矿石中的银以的形式残留于浸锰渣中。
①“浸锰”过程中,______(填“>”“=”或“ ②.、 ③.
(3)①. ②. ③. ④. ⑤.
(4)①. ②.增大,使平衡正向移动,与电离出的结合生成,提高的浸出率 ③.抑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
(5)
【解析】“浸锰”过程是在H2SO4溶液中使矿石中的锰元素浸出,同时去除FeS2,有利于后续银的浸出,发生反应主要为,矿石中的银以Ag2S的形式残留于浸锰渣中,并利用FeCl3发生浸银,“沉银”过程中可以用过量的铁粉作为还原剂,可将还原为单质银。
【小问1详解】
Mn是25号元素,基态M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2,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①MnS和硫酸反应生成MnSO4和H2S,Ag2S不溶于硫酸,所以,故答案为:>;
②酸性条件下,MnO2的氧化性强于,酸性条件下MnO2把FeS2氧化为、S,MnO2被还原为,浸锰液中主要的金属阳离子有、,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①硫化氢为弱酸,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其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向含有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可以生成硫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③常温下,将溶液和溶液混合溶液, , >,则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水解生成的数目大于电离生成的数目,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大小顺序为:,故答案为:;
④向含的废水中加入沉淀剂,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① “浸银”时被氧化为、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②是为了与电离出的结合生成,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的浸出率;是为了抑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故答案为:
增大,使平衡正向移动,与电离出的结合生成,提高的浸出率;抑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
【小问5详解】
“沉银”时加入过量铁粉,铁粉与反应生成Ag,故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还有,故答案为:。
图1
图2
图3
图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载,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中,可鉴别苯和甲苯的是,芳香烃甲可以发生如下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