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钠可用作“蛟龙号潜水艇的供氧剂
B. 烧烤用的竹炭,疏松多孔,可使红墨水褪色
C. 滑雪杖采用镁铝合金制成,镁铝合金属于单质
D. 火星车超薄隔热外衣——纳米气凝胶,粒子直径小于1nm
【答案】B
【解析】解:A.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能生成氧气,不能用作供氧剂,故A错误;
B.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使墨水褪色,故B正确;
C.镁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纳米气凝胶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A.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能生成氧气;
B.竹炭具有吸附性,可使墨水褪色;
C.镁铝合金属于混合物;
D.纳米气凝胶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月饼包装内有一小包标注了“脱氧剂”的物质,推测该物质具有( )
A. 还原性B. 氧化性C. 碱性D. 酸性
【答案】A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气氧化,做还原剂,达到脱氧的目的,
故选:A。
月饼包装内有一小包标注了“脱氧剂”的物质,该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气氧化,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的判断,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属于( )
A. 单质B. 氧化物C. 化合物D. 胶体
【答案】C
【解析】解: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含有C、H、O元素,不是单质和氧化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故选:C。
A.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
B.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C.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D.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相关概念,明确青蒿素结构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稀硫酸B. 烧碱溶液C. 石墨D. 熔融氯化钠
【答案】D
【解析】解:A.稀硫酸是混合物,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烧碱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石墨可以导电,但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熔融氯化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电解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电解质概念,明确电解质导电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转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Na→NaOHB. HCO3−→CO2C. H2O2→O2D. Fe3+→Fe2+
【答案】A
【解析】解:A.Na→NaOH的过程中钠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故A正确;
B.HCO3−→CO2的过程中C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H2O2自身分解,转化为O2,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故C错误;
D.Fe3+→Fe2+的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A。
转化过程中,必须加入氧化剂,则该过程是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必须注意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
①Fe(OH)3胶体②纯净水③蔗糖溶液④NaCl溶液⑤云、雾
A. ①⑤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解:①Fe(OH)3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正确;
②纯净水不属于胶体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错误;
③蔗糖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错误;
④NaCl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错误;
⑤云、雾属于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正确;
故选:A。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为胶体,据此判断。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相关知识,明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空气、冰水混合物B. 碱:Ca(OH)2、NH3⋅H2O
C. 盐:NaHSO4、HClD. 非金属单质:N2、Ar
【答案】B
【解析】解:A.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
B.Ca(OH)2、NH3⋅H2O都是碱,故B正确;
C.HCl是酸,故C错误;
D.N2是非金属单质,Ar是稀有气体单质,故D错误;
故选:B。
A.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B.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C.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D.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非金属单质,Ar是稀有气体元素形成的单质。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分类的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的准确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变化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食物的腐败B. 钟乳石的形成
C. 金属的冶炼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解:A.食物的腐败是氧气参与下,将食物氧化的过程,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钟乳石的形成是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流经含有碳酸钙的岩石,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再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形成钟乳石,发生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金属的冶炼本质将金属阳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OH=Na++O2−+H+B. Fe2(SO4)3=3Fe3++2SO42−
C. H2SO4=2H++SO42−D. NaHCO3=Na++H++CO32−
【答案】C
【解析】解:A.NaOH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故A错误;
B.Fe2(SO4)3完全电离产生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故B错误;
C.H2SO4为二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C正确;
D.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错误;
故选:C。
A.NaOH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B.Fe2(SO4)3完全电离产生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C.H2SO4为二元强酸;
D.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电离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10.下列图标及说明中,与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无关的是( )
A. 用电B. 护目镜C. 锐器D. 洗手
【答案】A
【解析】解:A.通电与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无关,故A错误;
B.防目镜可以避免反应过于剧烈发生爆炸时飞溅,故B正确;
C.钠质地软,可以用小刀切割,避免误伤手指,故C正确;
D.接触到金属钠或反应后的溶液具有腐蚀性,实验后需要洗手,故D正确;
故选:A。
钠和水剧烈反应,浮水面、熔小球、乱游动、嘶嘶响等现象,反应过程中放热,易发生爆炸等,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的分析判断,注意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11.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测其pH为强酸性,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 Ca2+、K+、Cl−、CO32−B. Fe3+、Na+、Cl−、NO3−
C. K+、Na+、OH−、Cl−D. Na+、Mg2+、SO42−、Cl−
【答案】D
【解析】解:A.Ca2+、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且H+、CO32−反应生成CO2、H2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不符合无色条件,且硝酸能氧化Fe2+,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H+、OH−反应生成H2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这几种离子无色、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色离子;溶液呈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氢原子,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不反应的无色离子能大量共存。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离子的性质、离子共存的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题干中限制性的条件。
12.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解:A.食盐是氯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Cl,有咸味,可作调味品,故A正确;
B.酒精是乙醇的俗名,结构简式为C2H5OH,能使蛋白质变性,70%的医用酒精常作消毒剂,故B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纯碱Na2CO3,故C正确;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有漂白性,可作漂白剂,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故D错误;
故选:D。
A.食盐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作消毒剂;
C.碳酸氢钠对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可作膨松剂;
D.次氯酸钙具有漂白性,可作漂白剂。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与用途,考查了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把握物质的组成、俗名、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6H+=2Fe3++3H2↑
B. 将盐酸滴在石灰石上:2H++CO32−=H2O+CO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Ag++Cl−=AgCl↓
【答案】D
【解析】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将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离子方程式为:2H++CaCO3=H2O+CO2↑+Ca2+,故B错误;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D正确;
故选:D。
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B.碳酸钙为难溶于水,应保留化学式;
C.电荷不守恒;
D.反应实质是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4.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A.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转移2e−电子,则单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A不选;
B.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失去4e−电子、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得到2e−电子,则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B不选;
C.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转移12e−电子,则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C不选;
D.反应中,C单质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失去2e−电子、二氧化碳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得到2e−电子,则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D选;
故选:D。
A.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转移2e−电子;
B.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C.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D.反应中,C单质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失去2e−电子、二氧化碳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得到2e−电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能用单线桥、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题目难度不大。
15.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
A. 稀盐酸B. Cu(NO3)2溶液C. NaCl溶液D. MgSO4溶液
【答案】D
【解析】解:A.因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A错误;
B.因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错误;
C.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钠反应,故有气体产生,确无白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
D.因为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MgSO4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镁之间反应生成氢氧镁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不论把钠放在什么溶液里,都会有氢气产生,因为钠可以和水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钠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如图表示部分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和②可以是不同反应
B. 图中SO2和Fe3O4属于酸性氧化物
C. 图中物质类别有单质、氧化物、碱和盐
D. 圈Ⅱ中的氧化物都可以由O2和对应单质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答案】B
【解析】解:A.应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②是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①②可以是不同反应,故A正确;
B.图中SO2属于酸性氧化物,Fe3O4和酸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属于复杂氧化物,故B错误;
C.图中物质类别有单质有O2、氧化物有H2O、CO2、SO2、H2O2、P2O5、碱有Ca(OH)2,盐有CaCO3,故C正确;
D.C、P、S、Fe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CO2、P2O5、SO2、Fe3O4,都可以由O2和对应单质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故D正确;
故选:B。
A.反应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②是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B.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D.C、P、S、Fe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CO2、P2O5、SO2、Fe3O4。
本题考查无机物性质和分类的分析判断,基本属于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17.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不会因为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的是( )
A. Na和O2B. Na2CO3和稀盐酸
C. NaOH溶液和CO2D. Cl2和金属铜
【答案】D
【解析】解:A.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A错误;
B.Na2CO3与稀盐酸,当盐酸过量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少量,生成的碳酸氢钠、氯化钠,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1:1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按照2:1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C错误;
D.Cl2和金属铜反应只生成氯化铜,故D正确;
故选:D。
A.钠和氧气反应因为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
B.Na2CO3与稀盐酸,当盐酸过量生成二氧化碳或少量时生成的碳酸氢钠不同;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1:1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按照2:1反应生成碳酸钠;
D.Cl2和金属铜反应只生成氯化铜。
本题考查了物质之间的反应,有的反应与反应物的用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H++OH−=H2O的是( )
A. 2HCl+Ba(OH)2=BaCl2+2H2O
B. NaHSO4+NaOH=Na2SO4+H2O
C. Cu(OH)2+H2SO4=CuSO4+2H2O
D. HNO3+KOH=KNO3+H2O
【答案】C
【解析】解:离子方程式H++OH−=H2O的意义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
故选:C。
离子方程式H++OH−=H2O的意义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拆写为离子。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9.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B. CO中混有CO2:将混合气体通氧化铜中,加热
C. 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加热
D. Na2CO3溶液中的NaHCO3: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
【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错误;
B.CO还原CuO生成二氧化碳,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B错误;
C.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至质量不变,可除杂,故C正确;
D.碳酸氢钠、碳酸钠均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除杂,应加适量NaOH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B.CO还原CuO生成二氧化碳;
C.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
D.碳酸氢钠、碳酸钠均与氢氧化钡反应。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除杂的原则、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0.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
A. AB. BC. CD. D 21.
【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钠变质可能生成碳酸钠,加入盐酸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故不能得到结论,故A错误;
B.硝酸能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然后用硝酸银检验氯离子,若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一定含有NaCl,故B正确;
C.实验中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K元素,故C错误;
D.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A.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
B.检验氯离子需要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C.K元素的焰色试验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D.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1.我国古代用反应Cu2S+O2SO2+2Cu进行铜的冶炼,并最早发明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B. 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反应中Cu2S只作还原剂D. 每生成1个SO2,转移6个电子
【答案】C
【解析】解:A.依据合金的性质可知,青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故A正确;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反应中硫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可知硫化铜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
D.依据Cu2S+O2SO2+2Cu~6e−,每生成1个SO2,转移6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A.一般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
B.同种元素组成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依据反应中硫化铜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D.依据Cu2S+O2SO2+2Cu~6e−。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为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准确判断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2.NaCl晶体溶于水,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NaCl晶体由Na+与Cl−规律排列构成
B. a离子为Cl−,b离子为Na+
C. 通电后,氯化钠发生电离,产生了水合离子
D. 固态NaCl不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
【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由Na+与Cl−规律排列构成,故A正确;
B.钠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由图可知a离子为Cl−,b离子为Na+,故B正确;
C.氯化钠电离是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通电后氯化钠会发生电解,故C错误;
D.固态的NaCl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离子,可以导电,故D正确;
故选:C。
A.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按一定规律在空间排列;
B.钠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
C.电离不要通电;
D.物质导电需要有自由移动离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离子半径大小、化学键的类型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正确判断a、b代表的离子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23.某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光照过程中氨水的pH、⋅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者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水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Cl2属于电解质
B. 根据图①②,推测氯水中无H+,光照时生成了盐酸,H+的浓度增加
C. 根据图③,光照时O2体积分数逐渐增加,推测是H2O发生了分解
D. 综合以上实验可推测,久置的氯水漂白性减弱
【答案】D
【解析】解: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不是电解质,故 A错误;
B.依据图1可知,氯水初始pH值为介于2~2.5之间,可知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图③,光照时O2体积分数逐渐增加,依据图②氯离子浓度增大,推测是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故C错误;
D.综合以上实验可推测,次氯酸见光分解,所以久置的氯水漂白性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光照过程中,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弱酸变为强酸,次氯酸浓度降低,氯水的漂白性将减弱,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氯水的性质及成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我国化学家用In2O3负载的Ag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g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B. H2发生了还原反应
C. 每转移6个电子,生成1个CH3OH
D. 若生成1.6tCH3OH,理论上消耗0.3tH2
【答案】B
【解析】解:A.Ag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故A正确;
B.H2中H元素由0价升高为+1,被氧化,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关系式:CO2~3H2~CH3OH~6e−,每转移6个电子,生成1个CH3OH,故C正确;
D.根据关系式:CO2~3H2~CH3OH,若生成1.6tCH3OH,理论上消耗0.3tH2,故D正确;
故选:B。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B.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生了氧化反应;
C.根据关系式:CO2~3H2~CH3OH~6e−进行计算;
D.根据关系式:CO2~3H2~CH3OH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5.物质类别和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如图所示是某种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a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a在反应中,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B. a转化为b对应的钠盐,可以有多种途径
C. a→c→e→d→b均可一步转化
D. 含14.6g溶质d的浓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制得7.1g单质a
【答案】D
【解析】解:A.a在反应中,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如Cl2+H2O=HCl+HClO,故A正确;
B.a转化为b对应的钠盐,是Cl2→NaCl,如Cl2+2NaOH=NaCl+NaClO+H2O,2Na+Cl22NaCl,Cl2+Na2S=S↓+2NaCl,可以有多种途径,故B正确;
C.a→c→e→d→b的转化关系为:Cl2→NaOHNaClO→CO2+H2OHClO→光照HCl→NaOHNaCl,均可一步转化,故C正确;
D.含14.6g溶质HCl的浓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n=,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可制得单质Cl2的物质的量小于0.1ml,质量小于7.1g,故D错误;
故选:D。
如图所示是某种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a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判断为Cl2,判断b为盐酸盐,c为次氯酸盐,d为HCl,e为HClO,据此分析选项。
本题考查了氯气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发消息判断,熟悉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3分。
26.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
(1)下列各组含氯元素的物质分类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氯酸钾:含氧酸盐
b.次氯酸:电解质
c.漂白粉:化合物
d.液氯:混合物
(2)根据类别通性可预测物质的性质。Cl2O属于酸性氧化物,写出Cl2O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发生装置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②除杂装置①、②中的试剂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③将虚线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 ______ 。
④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⑤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色鲜花褪色,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⑥将制得的Cl2溶于水得到氯水。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及性质的实验中,依据下列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⑦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置于空气中易结块而失去漂白效能,写出存放漂白粉的合理建议 ______ 。
【答案】ab Cl2O+2NaOH=2NaClO+H2O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饱和氯化钠溶液 浓硫酸 Cl2+2OH−=Cl−+ClO−+H2O Cl2+H2O=HCl+HClO b 干燥、密封
【解析】解:(1)a.氯酸钾属于盐类,其中含氧元素,属于含氧酸盐,故a正确;
b.次氯酸属于酸,为电解质,故b正确
c.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液氯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2)Cl2O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O+2NaOH=2NaClO+H2O,
故答案为:Cl2O+2NaOH=2NaClO+H2O;
(3)①实验室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来制备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制取的氯气还有HCl,用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HCl,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浓硫酸;
③氯气比空气重,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导气管长进短出,收集装置为:,
故答案为:;
④尾气处理装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⑤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色鲜花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⑥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水呈浅绿色,是因为溶解了氯气,故a正确;
b.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与氯水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红色纸条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故c正确;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黄,是因为氯气和FeCl2溶液反应生成FeCl3,说明氯水具有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⑦漂白粉置于空气中易与空气中CO2、H2O发生反应,漂白粉保存时,应该干燥、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
故答案为:干燥、密封。
(1)根据单质、含氧酸盐、电解质及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类;
(2)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部分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实验室用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加热来制备氯气,氯气中通常含有HCl和H2O,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因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以此解答该题;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中含有氯气而呈浅黄绿色,溶液中HCl与硝酸银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中氯气、HClO都有强氧化性,都可以将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而使溶液变为黄色,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氯气实验室制备、氯气化学性质分析、尾气吸收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7.可以从物质的类别和价态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物质间转化线索如图甲。
(1)A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Na2CO3俗名 ______ ;反应③所需试剂 ______ (填化学式)。
(2)图甲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甲组同学为探究两种碳酸盐的性质,将盐酸分别逐滴滴入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如图乙),②中立刻产生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①中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______ 。
(4)乙组同学探究Na2CO3和Na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如图。已知:OH−浓度越小,溶液的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弱。
①烧杯a中,滴加蒸馏水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②烧杯b中,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pH变化与烧杯a中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基本重合的原因是 ______ 。
③烧杯c中,也产生了白色沉淀,pH变化与烧杯b有明显差异,推测在烧杯c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 ______ 。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方案是 ______ (填序号)。
a.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c.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固体质量减少bg
【答案】碱 纯碱 CO2 2Na2O2+2CO2=2Na2CO3+O2 H++HCO3−=CO2↑+H2O 碳酸根离子先与H+反应,生成HCO3−,生成的HCO3−再与H+反应,放出CO2 空白实验 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本质是钙离子与碳酸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H−并没有被消耗 HCO3−、OH− bc
【解析】解:(1)由图可知,A的物质类别是碱;Na2CO3俗名是纯碱;反应③所需试剂CO2,
故答案为:碱;纯碱;CO2;
(2)图甲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3)甲组同学为探究两种碳酸盐的性质,将盐酸分别逐滴滴入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如图乙),②中立刻产生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HCO3−=CO2↑+H2O,①中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的原因是碳酸根离子先与H+反应,生成HCO3−,生成的HCO3−再与H+反应,放出CO2,
故答案为:H++HCO3−=CO2↑+H2O;碳酸根离子先与H+反应,生成HCO3−,生成的HCO3−再与H+反应,放出CO2;
(4)①烧杯a中,滴加蒸馏水的实验目的是空白实验,便于后面实验的比较,
故答案为:空白实验;
②烧杯b中,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pH变化与烧杯a中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基本重合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本质是钙离子与碳酸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H−并没有被消耗,故pH几乎不变,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本质是钙离子与碳酸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H−并没有被消耗;
③烧杯c中,也产生了白色沉淀,pH变化与烧杯b有明显差异,推测在烧杯c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HCO3−、OH−,
故答案为:HCO3−、OH−;
(5)a.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bg增重中含有水蒸气,无法确定CO2的质量,无法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故a错误;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即氯化钠质量为bg,根据钠守恒和质量守恒,可以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
c.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固体质量减少bg,减少为CO2和H2O的质量,据此可以计算NaHCO3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1)NaOH属于碱;Na2CO3俗名是纯碱;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
(2)图甲中反应②为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
(3)②中立刻产生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HCO3−=CO2↑+H2O,①中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的原因是碳酸根离子先与H+反应,生成HCO3−,生成的HCO3−再与H+反应,放出CO2;
(4)①烧杯a中,滴加蒸馏水的实验目的是空白实验;
②烧杯b中,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pH变化与烧杯a中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基本重合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的本质是钙离子与碳酸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H−并没有被消耗;
③烧杯c中,也产生了白色沉淀,pH变化与烧杯b有明显差异,推测在烧杯c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有HCO3−、OH−;
(5)a.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bg增重中含有水蒸气,无法确定CO2的质量;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即氯化钠质量为bg,根据钠守恒和质量守恒,可以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c.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固体质量减少bg,减少为CO2和H2O的质量,据此可以计算NaHCO3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及其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时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28.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______ 。
(2)为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选择的试剂为 ______ (填序号)。
a.NaOH溶液
b.铁粉
c.BaCl2溶液
(3)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图中对某些物质进行分类。
①图2的分类方法是 ______ 分类法,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 ______ 。
②写出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 。
③MgO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MgO为 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④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混合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如图中 ______ 所示(填序号)。
⑤工业上次磷酸(H3PO2)常用于镀银,发生如下反应,补全产物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______ Ag++ ______ H3PO2+ ______ H2O= ______ H3PO4+ ______ + ______ H+
【答案】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ab 交叉 组成元素的种类 Ba(OH)2=Ba2++2OH− MgO+2H+=H2O+Mg2+ 碱性 Ba2++2OH−+2H++SO42−=BaSO4↓+2H2O C 4 1 2 1 4Ag 4
【解析】解:(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故答案为: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2)a.NaOH溶液和两种酸都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选择,故a错误;
b.铁粉和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反应生成氢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c正确;
故答案为:ab;
(3)①图2的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组成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故答案为:交叉;组成元素的种类;
②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故答案为:Ba(OH)2=Ba2++2OH−;
③Mg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H2O+Mg2+,MgO为碱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MgO+2H+=H2O+Mg2+;碱性;
④向Ba(OH)2中缓缓加入硫酸直至过量,首先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导电能力逐渐减弱,恰好完全中和时,变为水,导电能力最弱,然后继续滴加硫酸,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则溶液电导率随新物质加入量的变化曲线与C相符,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C;
⑤该反应中Ag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1,P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5价,转移电子数为4,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4Ag++H3PO2+2H2O=H3PO4+4Ag+4H+,
故答案为:4;1;2;1;4Ag;4。
(1)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2)稀盐酸和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①分类方法包括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
②氢氧化钡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③Mg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④向Ba(OH)2中缓缓加入硫酸直至过量,首先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导电能力逐渐减弱,恰好完全中和时,变为水,导电能力最弱,然后继续滴加硫酸,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
⑤该反应中Ag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1,P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5价,转移电子数为4,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同时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需要学生注意基本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选项
A
B
C
D
物质
食盐
医用酒精
食用小苏打
漂白粉
有效成分
NaCl
C2H5OH
NaHCO3
NaClO
用途
调味品
消毒剂
制纯碱
漂白剂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A
探究久置的Na2O2是否变质
取少量样品,滴加过量的盐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Na2O2未变质
B
检测Na2CO3溶液是否含有NaCl
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的HNO3,再滴加AgNO3溶液
若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一定含有NaCl
C
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钾元素
用铂丝蘸取样品进行焰色试验
若未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样品中不含有钾元素
D
制备Fe(OH)3胶体
将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至NaOH溶液中
若有红褐色物质生成,则为Fe(OH)3胶体
操作
现象
结论
a
观察氯水颜色
氯水呈黄绿色
氯水中含Cl2
b
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
有无色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HClO
c
向红色纸条上滴加氯水
红色纸条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d
向FeCl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
溶液变黄
氯水有氧化性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三种液体逐滴加入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中,测量实验过程的pH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茂名市多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