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3课 我们的朋友荫中鸟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第3课 我们的朋友荫中鸟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欣赏曲目《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通过对一群在树荫中嬉戏逗乐的鸟儿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乐观豪放的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之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
全曲的结构为复三段体,G宫调式,由中国竹笛中的流行于北方的梆笛担任独奏。引子八小节为小快板速度,是呼应式的上下句式,似鸟儿对答。A乐段是干脆利索的快板,曲调活泼欢快,由a和b两个小乐段组成。B乐段是大段的鸟鸣段落。笛子独奏为自由速度,模仿鸟鸣十分逼真,乐队伴奏采用“固定音型”从而形成“对比复调”。再现的A乐段,也是快板。最后的尾声为四小节,在全曲最高音上作颤音的演唱音,紧接着干脆得收煞,恰似鸟儿们翱翔远方,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这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增加民族器乐的认识,并教育学生爱护鸟类.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竹笛,并对笛子的音色有个初步的了解。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意境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乐曲的意境,能分辨三个乐段。
教学难点
感受乐器的丰富表现力,了解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老师请你们先听两段表现小鸟的音乐,请你说一说,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播放《空山鸟语》片段和《荫中鸟》引子部分)
第一段音乐是用二胡演奏的。第二段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
笛子的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表现力丰富,善于舌上技巧的运用,适合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笛子独奏曲《荫中鸟》。
乐曲欣赏
初听全曲
老师完整地播放《荫中鸟》,同学们安静地聆听,同时在心里感受乐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轻松愉快的、热闹非凡的还是其他的呢?(收集同学们的感受并写在黑板上)
分段欣赏
引子部分:再次播放引子部分的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引子部分的音乐像不像树林里的微风轻轻拂过树叶的声音呢?它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引子的感受,如宁静、神秘等。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这部分音乐通过轻柔的音符和舒缓的节奏,为后面鸟儿的出现做了铺垫。
第一乐段:播放第一乐段,这一乐段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较为平稳。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起伏,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们仿佛看到了鸟儿在做什么呢?是在枝头梳理羽毛,还是在树枝间悠闲地踱步呢?”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接着教师介绍在这一段中,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通过一些连音和滑音的演奏技巧,表现出了鸟儿的优雅姿态和轻声鸣叫。
第二乐段:播放第二乐段,此乐段节奏明显加快,旋律更加活泼跳跃。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提问:“现在鸟儿们的状态有了什么改变呢?是不是开始欢快地追逐、嬉戏了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乐段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之处,包括音乐要素和所表现的鸟的形象等方面。每组派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音乐变化对表现鸟儿不同活动状态的作用。
第三乐段:播放第三乐段,这一乐段音乐情绪达到高潮,节奏紧凑,旋律欢快激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热烈氛围,提问:“大家能想象出此时树林里是怎样一幅热闹的场景吗?是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聚集在一起,开起了盛大的派对呢?”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描述。然后教师介绍在这一段中,竹笛演奏者运用了快速的吐音、花舌等技巧,模仿出了众多鸟儿欢快的叫声和热闹的互动场景,让整个树林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认识竹笛
教师展示竹笛实物,向学生介绍竹笛的基本构造,包括笛身、笛膜、吹孔、按音孔等部分,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竹笛的外形特点,并轻轻触摸感受。
教师简单介绍竹笛的演奏姿势,包括站立姿势、持笛姿势和口型等,并进行示范。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模仿,教师耐心地为他们纠正姿势,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 “这位同学的持笛姿势已经很有模有样了,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口型,就能吹出更美妙的声音哦,加油!”
教师演奏一段竹笛曲目中的经典片段,如《姑苏行》的开头部分,让学生仔细聆听竹笛的音色特点,感受竹笛独特的韵味。演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竹笛音色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如 “竹笛的声音像山间清澈的溪流,清脆悦耳”“竹笛的音色悠扬婉转,仿佛能带着我们穿越到古老的江南水乡” 等。
(四)音乐实践
鸟叫模仿秀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鸟儿的叫声进行模仿。教师播放《荫中鸟》的音频,各小组在乐曲的相应段落中加入自己模仿的鸟鸣声,形成一场有趣的 “鸟叫大合唱”。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不同的音量、音高和节奏来模仿鸟鸣声,并且要注意与乐曲的配合。表演结束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表扬各小组的精彩表现,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比如 “第一小组模仿的麻雀叫声叽叽喳喳,非常逼真,而且与乐曲的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小麻雀在树林里欢快地觅食;第二小组的喜鹊叫声清脆响亮,富有节奏感,为整个‘合唱’增添了一份喜庆的氛围。每个小组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打造了一场独特的音乐盛宴。”
为乐曲创编舞蹈动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荫中鸟》的理解和感受,为乐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两人一组或小组合作。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在座位上进行创编。创编完成后,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欣赏。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思路,比如 “这位同学创编的舞蹈动作轻盈优美,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很好地诠释了乐曲中鸟儿的优雅姿态;那两位同学的合作创编非常有创意,他们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跳跃,表现出了鸟儿在树林中欢快飞翔的情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价值和成就感。
(五)课堂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 我们的朋友柳树姑娘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学唱歌曲,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音版顽皮的杜鹃精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音乐空山鸟语公开课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过渡小结,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