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皖南八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皖南八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Cr:52 Fe:56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光线反射形成的,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B. 五彩缤纷的烟花是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C. 国产品牌华为手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一次电池
D. 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光的散射形成的,A错误;
B.烟花是电子由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B错误;
C.锂离子电池是二次电池,C错误;
D.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均属于由碳单质构成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故选D。
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O2+H2O2
C. 少量通入溶液中:
D. 用惰性电极电解水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Al(OH)3沉淀和,该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
B.根据强酸制取弱酸,该离子方程式为:+CO2+H2O→+,B错误;
C.该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该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本题选A。
3. 废气中常用碱性NaClO溶液吸收,反应原理为,部分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1”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常温常压下,每吸收33.6L 气体转移电子数目小于3.0
C. “过程2”可表示为
D. 吸收过程中存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1”发生反应:ClO−+ Ni2O3=2NiO2 +Cl−,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Ni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则氧化剂是ClO -,还原剂是Ni2O3,氧化产物是NiO2,还原产物
是Cl -,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错误;
B.常温常压下,33.6L气体物质的量小于1.5ml,则每吸收33.6L气体转移电子数目应小于3.0,B正确;
C.“过程2”中,1mlClO-转化为Cl-和O时,需要转移2mle-,则需消耗2mlNi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ClO−+2NiO2=Ni2O3+Cl−+2O,C错误;
D.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的SO2,所以吸收过程中存在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4. 下列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之间不能实现如下图所示之间一步转化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NaClNa:转化①为钠与水反应,转化②为NaOH与盐酸反应,转化③为电解饱和食盐水,转化④为电解熔融的氯化钠,A不符合题意;
B.,转化①为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化②为
选项
M
N
P
A
Na
NaOH
NaCl
B
C
S
D
Mg
MgO
与/、等反应,转化③为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化④为与盐酸溶液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转化①为S与氧气反应,转化②为与水反应,转化③为加热分解,转化④为与硫化氢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转化①为Mg与氧气反应,MgO不溶于水,不能一步反应生成,转化③为受热分解,也不能一步反应生成Mg,D符合题意;
故选D。
5. 据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到,青蒿素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氧化性B.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6个手性碳原子
C. 分子式为青蒿素D. 分子中碳原子有和两种杂化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青蒿素中因含有过氧键(—O—O—)具有一定的氧化性,A正确;
B.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7个手性碳原子,B错误;
C.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正确;
D.青蒿素分子中酯基上碳原子形成碳氧双键,为杂化,其余碳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单键,为杂化,D正确;
答案选B。
6.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L pH=10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数为
B. 1ml 和1ml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不一定为2
C. 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0.2个碳碳键
D. 常温下,5.6g一氧化碳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下,1L pH=10的溶液中,pOH=4,OH-全部由水电离产生,且c(OH-)=c(H+),故由水电离出的数为,A错误;
B.1ml和1ml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尽管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后,其分子数一定为2,B错误;
C.根据均摊法计算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分别含0.15和0.2个碳碳键,C错误;
D.一氧化碳和乙烯摩尔质量均为28,常温下,5.6g一氧化碳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2ml,因此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2,D正确。
本题选D。
阅读材料,离子晶体熔点一般都很高,但在1914年有人发现,引入有机基团可降低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如的熔点只有12℃。人们将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下呈液态的有机盐称为离子液体。离子液体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绿色溶剂和催化剂之一、离子液体中常见的阴离子有、、等,下图是一种合成离子液体的路线图。第一步先由叔胺(下图中A)与卤代烃反应合成季铵的卤化物;第二步再通过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电解法或复分解反应等方法,将卤素离子转换为目标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回答问题。
7.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B分子中的杂环均为Ⅱ平面构型,A、B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也相同
B. 、、三种阴离子中心原子均没有孤电子对且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
C. B到C的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D. 上述非金属元素C、H、O、N、F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F
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因此的熔点高于
B. 离子液体室温下不能导电
C. 上图中表示卤素离子,表示目标离子液体的阴离子
D. 室温下呈液态的盐均为离子液体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A.A、B分子中的杂环均为平面构型,结合分子结构可知A、B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杂化,A正确;
B.根据孤电子对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三种阴离子的中心原子中没有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构型,而不是杂化,故不是正四面体构型,B错误;
C.题干信息“第二步再通过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电解法或复分解反应等方法,将卤素离子转换为目标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故B到C的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C正确;
D.由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图可知,上述非金属元素C、H、O、N、F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F,D正确;
答案选B。
【8题详解】
A.是普通的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液体,熔点只有12℃,因此的熔点高于,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不能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判断,A错误;
B.离子液体室温下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室温下能导电,B错误;
C.题干信息"第二步再通过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电解法或复分解反应等方法,将卤素离子转换为目标离子液体的阴离子”,C正确;
D.人们将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下呈液态的有机盐称为离子液体,D错误;
答案选C。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0.1 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酸性溶液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5H2O2+2KMnO4+3H2SO4=K2SO4+2MnSO4+5O2↑+8H2O可知,溶液过量,溶液紫色不褪去,A错误;
B.向苯酚钠溶液通入足量的,溶液先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苯酚,再将溶液升高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是因为65℃以上苯酚在热水中溶解,B错误;
C.应该测定同浓度溶液的pH值,C错误;
D.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说明淀粉已水解,D正确;
故选D。
项
A
向0.1 溶液中滴入等体积等浓度的酸性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B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再将溶液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先变浑浊,升温至65℃溶液变澄清
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苯酚,变澄清是因为又生成了苯酚钠
C
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
溶液pH大
的酸性比弱
D
向0.5g淀粉中加入4mL 2 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混合均匀后热水浴
试管中有银镜现象
淀粉溶液已经水解
10. 某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已知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原子核外有三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Z原子核外L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B. 该阳离子中Z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Y原子形成配位键
C. 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在Y与Z之间的元素有3种
D. X、Y、Z中电负性最小的为Y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阳离子中X、Y、Z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分别为1、3、4,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原子核外有三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Z原子核外L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X为H元素、Y为B元素、Z为N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硝酸的酸性强于硼酸,故A错误;
B.由图可知,阳离子中具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与具有空轨道的硼原子形成配位键,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同时Be2s轨道全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在B与N之间的元素有Be、C、O,共3种,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H、B、N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是B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11. 一种非金属一有机物液流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
B. 充电时,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电极乙移动
C. 充电时,甲电极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以此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若加98g 使溶液复原,理论上消耗160g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溴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即电极甲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则电极乙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详解】A.据以上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极乙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M中醛基氧化为羧基,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不符合题意;
B.放电时,电极乙为负极,则充电时电极乙为阴极,通过质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即向电极乙移动,B不符合题意;
C.放电时,电极甲为正极,则充电时电极甲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直接相连,C不符合题意;
D.以此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若加98g时可使溶液复原,的物质的量为1ml,相当于1ml和1ml,而电解时发生时复原加入即可,而电解时发生时复原加入即可,且加入1ml即可复原时原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中转移2ml电子,加入1ml即可复原时原电解水的反应中转移2ml电子,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理论上转移4ml电子时消耗2ml,,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2. 在制药行业常用高纯度无水三氯化铁做许多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制药行业对高纯度无水三氯化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下面是一种用废铁屑(废铁屑中含少量碳)制备无水三氯化铁的工艺。
下列有关制备无水三氯化铁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用热Na2CO3溶液去除原料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 已知SOCl2+H2O=SO2+2HCl,可知在上述工艺中用SOCl2代替HCl(g)效果更好
C. 操作②可通过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l3·6H2O
D. C是一种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Na2CO3溶液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再加稀盐酸溶解废铁屑将其转化为FeCl2溶液,向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气等氧化性物质得到FeCl3溶液。从FeCl3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为了防止Fe3+水解,需要通入HCl气体;通HCl气体的同时,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l3·6H2O。再在HCl的气流中脱水,得到无水FeCl3。
【详解】A.Na2CO3溶液呈碱性,加热条件下促进水解,溶液的碱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油脂完全水解,因此可用热Na2CO3溶液去除原料废铁屑表面的油污,该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SOCl2水解不仅消耗水分还产生HCl(g),在该工艺中用SOCl2代替HCl(g)效果更好,该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从FeCl3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需要防止加热过程中Fe3+水解,需要不断地通入HCl气体,因此操作②为向FeCl3溶液通入HCl(g)的同时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FeCl3·6H2O,该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物质C要将Fe2+氧化为Fe3+,因此C是一种具有氧化性的物质,该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3. 向双氧水中加少量含的溶液,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其反应机理为:(ⅰ)慢,(ⅱ)快;经测定在相同体积、相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此溶液中双氧水分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50min时间段,pH=b和pH=6时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 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pH=6时,从开始至A点,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为
D. 双氧水完全分解后反应(ⅰ)比反应(ⅱ)生成的水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0~50min,pH=b和pH=6时的降解百分率均为100%,A正确;
B.根据反应机理可知:碘离子开始时参与反应最后重新生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而是中间产物,B错误;
C.该题中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双氧水完全分解后反应(ⅰ)与反应(ⅱ)生成的水量一样多,D错误;
故答案选A。
14. 常温下,将0.1联氨溶液滴入20mL的稀盐酸中,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随滴入联氨溶液体积(mL)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联氨的电离方程式为,,常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联氨溶液的pH≈12.0
B. 该反应中稀盐酸的浓度为0.2
C. b点pH=7,d点pH>7
D. c点对应溶液中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则,pOH≈3.25,因此pH=10.75,A错误;
B.c点时水的电离度最大,因此c点应为溶液,由于~2HCl,,B正确;
C.c点为溶液,由于水解程度最大,最大地促进了水的电离,且溶液呈酸性,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下列离子方程式的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