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江苏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江苏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气辉”出现在地球上空50km~500km大气层中,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电磁辐射激发,获得电离能后辐射出的微弱发光现象。下图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拍摄的某海陆交界地区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辉”现象主要发生在( )
A.宇宙空间 B.对流层 C.高层大气 D.平流层
2.“气辉”现象主要发生的大气层( )
A.大气平稳,适宜高空飞行
B.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C.有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D.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答案】1.C 2.C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气辉”出现在地球上空50-500km大气层中,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电磁辐射激发的。在高度上,大气垂直分层大致为0-18km为对流层、18-55km为平流层、55km以上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高层大气,因此“气辉”现象主要发生在高层大气,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气辉”主要发生在高层大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平稳,适宜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A错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B错误。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C正确。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低纬度对流旺盛,因此对流层厚度大;夏季近地面气温高,对流运动较冬季旺盛,因此对流层厚度大,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深圳第一花”是在深圳大鹏英管岭发现的一枚本内苏铁类植物的花朵化石(左图)。据推测,该化石形成于距今两亿年左右。右图示意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化石形成于( )
A.蓝细菌大爆发期 B.爬行动物繁盛期
C.联合古陆形成期 D.被子植物繁盛期
4.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该化石和所在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化石中植物( )
A.生存时的天气变化 B.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C.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D.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3.B 4.D
【解析】3.据材料可知,据推测,该化石形成于距今两亿年左右。结合图示可知,该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繁盛期,B正确;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属于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期是新生代,ACD错误,故选B。
4.目前,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该化石和所在地层的研究,可以推测化石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从而了解到化石中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D正确;天气变化比较快,无法推测生存时的天气变化,A错误;该化石中植物生存时期没有人类活动,B错误;该化石是陆地植被,不能了解到与海洋生物的关系,C错误,故选D。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1日凌晨,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导致地球空间环境产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如图为10月11日地磁活动水平与往日数据的对比(Kp指数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本次特大地磁暴表明( )
A.太阳活动较强 B.太阳辐射过强
C.太阳活动周期变长 D.太阳活动周期缩短
6.特大地磁暴对地球的影响最可能是( )
①气温急剧升高②信鸽迷失方向③极光遍布全球④供电出现故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A 6.C
【分析】5.由材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可知,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属于太阳活动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较强,D对,A正确;太阳辐射过强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与本次特大地磁暴无关,B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不会因地磁暴的强弱发生变化,CD错误。故选A。
6.联系已学可知,特大地磁暴发生时,日冕层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使信鸽突然迷失方向,②对;会破坏电力设备,引发电网故障,甚至可能导致停电现象,④对;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磁暴不会导致气温急剧升高,①错误;日冕层太阳活动会引起两极地区的上空出现极光,一般中高纬度地区可见,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之一,此处地壳存在大量裂缝,海水涌入裂缝到达软流层,之后一部分随火山喷发冲向天空,一部分沿岩石裂隙上升渗透到岩石圈成为地下水。左图为马里亚纳海沟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喷发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运动过程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简单系统
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C.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
D.生物圈是图中四大圈层中唯一有生命活动的圈层
【答案】7.B 8.C
【解析】7.由图可知,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向②渗透,说明①为水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是岩石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因此为生物圈;④能产生降水,是大气圈。从火山喷发的冲向空中的火山灰蔓延到大气圈④中,随着大气降水或自然沉降到水圈①、生物圈③,最后沉积压实进入到岩石圈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图中②岩石圈中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不来自太阳辐射能,B错误;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C正确;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因此不是四大圈层中唯一有生命活动的圈层,D错误。故选C。
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洞库式数据中心为我国首个洞库式数据中心(如下图所示),主体工程位于栖凤坡山体内,沿山体横向布置五个隧道,每座隧道上方均设2座竖井,有效解决了机房服务器运行产生大量废热影响数据中心正常运作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洞库式数据中心内外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洞库式数据中心散热效果最高的时段为( )
A.晴朗无风的白天 B.晴朗无风的夜晚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答案】9.C 10.B
【解析】9.由材料及图片可知,机房服务器运行产生大量废热,竖井的目的是排放废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可知竖井中的空气是向上方运动的,AB选项错误;机房产生的废热,通过竖井向上方运动,隧道内形成低压区,隧道外的空气向隧道内补充,空气流动方向从隧道外向隧道内流动,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 。
10.机房的散热效果最强时需要隧道内空气流动速度较快,隧道内外气压差最大。晴朗无风的白天,隧道内外温度都较高,数据中心散热效果差,A选项错误;晴朗无风的夜晚,隧道外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较弱,降温速度快,隧道外形成高压,隧道内外温差较大,气压差较大,风力较大,数据中心散热效率高,B选项正确;阴雨多风的白天和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与机房的温差较小,散热效率较低,CD选项错误。故选B。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雨滴下降到近地面0℃以下的物体表面冻结而成的天气现象。2024年2月,我国南方地区多地出现冻雨天气。下图示意冻雨的“变身”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冻雨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大气降水
12.此次冻雨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无法确定
【答案】11.D 12.C
【解析】11.冻雨是大气中过冷雨滴下降到近地面的现象,而大气降水是指从天空的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的现象,所以冻雨属于大气降水的范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海上内循环只发生在海洋,陆上内循环只发生在陆地,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而南方地区多外流河,冻雨汇入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会流入海洋,因此冻雨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秋风起,银杏黄。每年深秋,绚烂金黄的银杏美景便如约而至,它悄无声息地将秋天的绚烂渲染到极致。下表为中国天气网公布的特色银杏观赏地和最佳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银杏最佳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地形
14.导致桂林和六盘水两地银杏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距海远近 C.纬度差异 D.太阳辐射
【答案】13.C 14.A
【解析】13.根据表格可知,纬度越低、海拔越低、热量越充足的地方,最佳观赏时间越晚。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C对。光照不是影响不同植被最佳观赏时间的主要因素,排除A。秋季中国的降水都少,降水不是影响不同植被最佳观赏时间的主要因素,排除B。地形因素主要通过不同海拔热量差异来影响银杏最佳观赏期,排除D。故选C。
14.由上题分析可知,观赏银杏的时间差异主要受热量的影响。根据表格可知,六盘水和桂林纬度差异较小,而海拔差异较大。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故六盘水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银杏落叶早,最佳观赏期较早。而桂林海拔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银杏落叶晚,最佳观赏期时间较晚,A正确、C错误;两地距海远近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热量,B错误;太阳辐射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差异引起的,D错误。故选A。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桂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下图为公园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考察报告中地貌形态处最可能记录的是( )
A.奇峰林立 B.千沟万壑 C.山河相间 D.支离破碎
16.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是( )
A.气候、地形 B.水文、 地形 C.水文、岩石 D.人类活动、气候
17.推测该地区岩石形成时的地理环境为( )
A.大量火山喷发 B.干燥的沙漠 C.繁茂的雨林 D.温暖的海洋
【答案】15.A 16.C 17.D
【解析】15.结合图示及材料,该地位于桂林,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为峰林,故地貌形态处最可能记录的是奇峰林立,A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B、D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C错;故此题选A。
16.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呈弱酸性的水进行溶蚀和淀积作用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属于可溶性岩石;同时地表水、地下水丰富有利于喀斯特作用,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故C对,A、B、D错。故选C。
17.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石灰岩是由远古时期海洋生物的残骸堆积形成的,因此其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D对,ABC错。故选D。
石沪(图)是利用石块堆叠而成的弧形捕鱼设施。潮来水位高过沪墙,鱼虾随潮涌入,潮退水位低于沪墙,有鱼虾留在沪内。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石沪群像散落的珠链镶嵌在海岸边,蔚为壮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石沪捕鱼利用了(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19.适合修建石沪的区域应具有( )
①较大的潮差 ②适宜的水温 ③充足的石料 ④较强的风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目前石沪大多已不再用于捕鱼,为保护该特色文化遗产,下列开发方式合理的是( )
A.水产养殖 B.建防护林 C.旅游观光 D.潮汐发电
【答案】18.B 19.B 20.C
【解析】18.潮来水位高过沪墙,鱼虾随潮涌入,潮退水位低于沪墙,有鱼虾留在沪内。说明石沪修建在潮间带,因此,B正确;波浪和洋流对潮间带影响小,AC错误;风暴潮不具备规律性,D错误,故选B。
19.由于石沪捕鱼是退潮时将鱼虾困在沪堤内,故石沪堤的修建应具有较大的潮差,才能使鱼虾被困在石沪中,①正确;适宜的水温对于修建石沪影响小,②错误;石沪是利用石块堆叠而成的弧形捕鱼设施,需要石料多,③正确;石沪利用潮汐进行捕鱼,与风浪关系小,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为保护该特色文化遗产,应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可以发展旅游观光,C正确;水产养殖、建防护林、潮汐发电等活动会破坏石沪,不利于保护该特色文化遗产,ABD错误,故选C。
波斯湾是阿拉伯海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下图为8月份波斯湾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8月份,波斯湾表层盐度的分布特点是( )
A.北部盐度高,南部盐度低 B.南部盐度高,北部盐度低
C.由中部向西北、东南降低 D.由河口地带向东南部降低
22.冬春季节,波斯湾西北部表层海水可能( )
①盐度降低②温度提高③密度增大④风平浪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21.C 22.C
【解析】21.由图可知,波斯湾中部盐度可达40‰,西北部和东南部低于40‰,由中部向西北、东南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冬春季节,幼发拉底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游接纳西风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大量径流汇入波斯湾,海水表层盐度降低,①正确;冬季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也低,②错误;因盐度降低,可能海水密度减小,③错误;在副高控制下,海水风平浪静,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索人民币纸币背面的地理景观奥秘”项目学习活动,选取感兴趣的一种景观撰写地理研究报告。在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自豪感。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已正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如图示意人民币纸币背面的部分地理景观。
(1)从成因的角度分别指出甲、乙、丙三种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6分)
(2)简述丙地貌的成因,并列举两种与它成因相同的地貌。(6分)
(3)列举兴趣小组完成关于某种地貌景观的地理研究报告所应包含的要点。(6分)
【答案】(1)甲:流水侵蚀地貌;乙:冰川侵蚀地貌;丙:流水溶蚀地貌。
(2)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产生溶蚀作用后形成。石芽;石林;孤峰;溶沟。
(3)景观名称;所属地貌类型;该种地貌成因;所在地区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甲景观是峡谷,峡谷通常是由河流长期下切侵蚀形成的,是流水侵蚀地貌;乙景观是角峰和 U 形谷,成因主要是冰川侵蚀地貌;丙景观是峰丛地貌,是可溶性岩石被流水溶蚀形成的,成因是流水溶蚀地貌。
(2)丙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丙地貌为地表喀斯特地貌,流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解,不断侵蚀地表,形成石芽、石林、溶沟等,地表喀斯特不断发育形成峰丛,峰丛基座被侵蚀切断形成峰林,继续被侵蚀形成孤峰。
(3)明确所研究的地貌景观的名称,例如峡谷、角峰、峰丛等;确定该地貌属于哪种类型,如流水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流水溶蚀地貌等;详细阐述该地貌形成的原因,包括涉及的外力作用;指出这种地貌景观在哪些地区有典型分布,以及该地区的地质、气候等相关环境特征。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1772年,清政府设巡察台湾御史,派官员黄叔璥前往台湾任职。在职期间,他在《台海使槎录》中这样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福建沿海)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台湾西海岸)早东风,午西风”。
材料二:布袋盐场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也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每年生产着60多万吨食盐,素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
材料三:图1为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为地形分布图。
(1)请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画出早晨台湾海峡两岸的大气热力环流,并说明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早晚不同的原因。(6分)
(2)台湾海峡及附近海域的海水性质主要受台湾暖流的影响,据此描述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海水性质。(6分)
(3)请据材料三,简述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8分)
【答案】(1)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2)水温高、盐度大、密度小。
(3)气温高,利于蒸发;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河流注入少,海水盐度高;地形平坦,利于晒盐。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内地早西风说明大陆吹西风,为陆风,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运动;台湾早东风说明台湾吹东风,为陆风,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热力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动。如下图
由于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白天同纬度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同纬度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陆间昼夜温度的差异会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产生海洋和陆地之间海陆风,导致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早晚不同。
(2)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由于海水温度较高,蒸发强,导致盐度较大。
(3)结合图1看可出,布袋盐场处气温较高,气温高,则利于蒸发;由图2可知,布袋盐场降水少,晴天多,利于蒸发;由图3可知,该盐场附近河流较少,河流注入少,则海水盐度高,为盐场提供高盐度海水;由图3还可以看出,该盐场处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我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上肥力最高的土壤,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长期的开垦,黑土厚度由最初的80~100厘米,减少到20~30厘米,黑土有机质含量由12%下降到1%~2%。养护黑土成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中之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梨树模式”应运而生。“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左图示意我国黑土分布及梨树县位置。右图为梨树县气候资料统计图。
(1)描述梨树县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6分)
(2)结合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平原成为全球四块黑土带之一的成因。(6分)
(3)分析“梨树模式”对黑土的养护作用。(6分)
【答案】(1)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叶片较为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分层较少。
(2)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量大;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3)秸秆还田为黑土补充大量有机质;秸秆覆盖、少耕可有效地防止水蚀和风蚀,减轻表层黑土流失;秸秆覆盖、少耕可以减少黑土水分蒸发,提高黑土蓄水和保墒能力;秸秆还田使黑土保水通气性能得到改善,肥力提高;少耕可少翻动土层,降低黑土透气条件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减缓有机质分解速度,实现有机质积累;少耕可以减少对黑土结构破坏,提高黑土肥力。
【解析】(1)根据梨树县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梨树县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在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当地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为叶片较为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分层较少。
(2)东北属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量大,能够对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有效的补充,根据左图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性弱,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同时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养分循环不旺盛,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东北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3)根据材料信息“‘梨树模式’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梨树模式”对黑土的养护作用有:东北平原黑土肥力高的原因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故秸秆还田为黑土补给大量有机质;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秸秆还田使黑土保水通气性能得到改善,肥力提高。秸秆覆盖还田主要有以下好处:首先,冬季秸秆对积雪有很好的滞留作用,秸秆覆盖农田直接遮盖了土层,也使得冬季积雪层变厚,有利于减小冬季风对表土的侵蚀;到了来年春季,积雪融化,秸秆覆盖增加了下渗,既减轻了水蚀,又促进了水分下渗,还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黑土蓄水能力和保持了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春播;其次,秸秆腐烂后,直接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提高了黑土的肥力。少耕、免耕可少翻动和不翻动土层,可减少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降低黑土透气条件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减缓有机质分解速度,实现有机质积累,提高黑土肥力;免耕、少耕能够减少对黑土结构破坏,减少对土壤养分的流失,有利于提高黑土肥力。
观赏地
地理位置
海拔
最佳观赏时间
丹东金光大道
124°E,40°N
18m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北京地坛公园
116°E,40°N
42m
11月初至中旬
日照莒县浮来山定林寺
118°E,35°N
299m
11月上旬至中旬
西安古观音禅寺
109°E,34°N
2200m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桂林灵川县海洋乡
110°E,25°N
800m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
六盘水妥乐村
104°E,26°N
1500m
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人教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中图版(2019))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模拟(江苏专用)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图示风速最大的城市是,图示时刻,北京的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