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7724/0-17394435476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7724/0-17394435477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7724/0-17394435477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7724/1-17394435498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7724/1-1739443549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07724/1-17394435498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0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8 页。本次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
(卡)收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
纸(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正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
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3 题,每题 2 分,共 46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形成内蒙古乌达煤田 7 号煤层的远古森林,因 2.98 亿年前火山喷发而封存于火山凝灰岩内。这种保存
方式与意大利庞贝城颇为相似,因此称之“植物庞贝城”。2024 年 8 月,该化石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
遗产地。下图为“植物庞贝城”的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受这次火山喷发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 封存化石的火山凝灰岩形成于( )
A. 早石炭纪 B. 晚石炭纪 C. 早二叠纪 D. 晚二叠纪
3. 通过对该化石产地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 )
A. 森林植被的环境特征 B.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C. 岩浆活动的全部过程 D. 气候变暖的形成原因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第 1页/共 16页
地球外部圈层一般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火山喷发的物质会进入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从而影
响到地球外部各圈层,因此受这次火山喷发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3 个,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2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封存化石的火山凝灰岩是 2.98 亿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结合图中地质年代表可知,此次火
山喷发带来的火山凝灰岩形成于早二叠纪,C 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
【3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化石产地拥有保存在煤层中的远古森林(称之“植物庞贝城”),森林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
中,通过对森林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当地出现该森林植被的环境特征,A 符合题意;该地森林化石没有
承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浆活动全部过程、气候变暖的成因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有效信息,因此对该
地化石的研究,不能了解当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浆活动全部过程、气候变暖的形成原因,排除 BCD。
故选 A。
【点睛】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演变,生物硬体部才被保
存下来,再通过钙化、碳化、硅化、矿化而形成化石。化石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形成,研究化石可了解生
物的发展情况,并能据以确定地层的年代。
当地球完全或部分遮挡太阳光到达月球时,就会发生月食。下图是月食形成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4. 月食发生时月球位于(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5. 以下现象与月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太阳黑子 B. 太阳耀斑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答案】4. B 5. D
【解析】
【4 题详解】
题意表明,当地球完全或部分遮挡太阳光到达月球时,就会发生月食,即月球进入图中黑色 地球本影区
第 2页/共 16页
才能发生月食现象,图中③④没有在地球本影区,①只在地球半影区,只有②处在地球的本影区,因此月
食发生时月球位于②附近,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5 题详解】
题意表明,当地球完全或部分遮挡太阳光到达月球时,就会发生月食,因此与月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太
阳光,即太阳辐射,D 符合题意;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为太阳活动现象,与月食产生无关,排除 ABC。故
选 D。
【点睛】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三种类型。 在月全食时,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月
球表面会呈现出暗红色或棕色的阴影,这是因为地球大气层会将一部分阳光折射到月球上。 月偏食时,
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月球表面的一部分会变暗。 半影月食则是月球只进入地球的半影区,
月球的亮度会略微减弱,但肉眼不太容易察觉。
俗语说“冬雪一条被”,指的是冬雪覆盖在农田上,像给冬小麦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2024 年 12 月
6~7 日山东威海经历了一次降雪过程。下表为威海连续四日天气情况。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
12 月 5 日 晴
12 月 6 日 多云
12 月 7 日 中雪
12 月 8 日 多云
6. 表中四日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5 日 B. 6 日 C. 7 日 D. 8 日
7. “冬雪一条被”的原理是,积雪覆盖可以使( )
A. ①辐射减少 B. ②辐射增强
第 3页/共 16页
C. ③辐射减少 D. ④辐射增强
【答案】6. A 7. C
【解析】
【6 题详解】
一般来说,晴朗的天气下,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地面辐射强,大气温度较高,而夜晚大气逆辐
射弱,保温作用小,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相反,在多云、降雪天气下,云层的存在会削弱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降低白天的温度,增强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升高夜晚的温度,使得昼夜温差相对较小。5 日为
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A 正确;多云、降雪的天气,昼夜温差相对较小,BCD 错误。故选 A。
【7 题详解】
“冬雪一条被”指的是冬雪覆盖在农田上,像给农作物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起到了保温作用。积雪覆
盖会反射部分太阳辐射(①辐射),但这并不是保温的主要原因,A 错误;大气逆辐射(②辐射)虽然也会
受到积雪的影响,但其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积雪本身并不直接增强大气逆辐
射,B 错误。积雪的保温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地面辐射(③辐射)的散失,即减少地面热量向大气的释放,
从而保持地面温度,C 正确;④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积雪对其影响小,D 错误。故选 C。
【点睛】昼夜温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
当白天大气晴朗、云量少时,太阳辐射能够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较快;而夜晚晴朗时,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导致昼夜温差大。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水循环环节①主要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9. 城市路面硬化导致( )
A. ①增加 B. ②增加 C. ③减少 D. ④减少
【答案】8. A 9. C
【解析】
第 4页/共 16页
【8 题详解】
图中①环节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该环节主要由大气环流来实现。受重力作用影响,
水汽主要集中于大气层的底层——对流层,实现水汽输送的大气环流也处于对流层中,因此水循环环节①
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不在高度更高的平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A 符合题意,排除 BCD。故选 A。
【9 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环节的方向和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水汽输送、陆地降水、下渗、地表径流。
城市路面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③)减少,则地表径流(④)增加,C 符合题意,排除 D;城
市路面硬化对陆地降水(②)和水汽输送(①)影响很小,排除 AB。故选 C。
【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
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
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河流。闽江河口淡水和海水相互作用,海水常呈楔形沿着河口向上游方向
入侵,形成盐水楔。闽江河口的盐水楔在淡水和海水势力都较强时最显著。下图为闽江河口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 1 月相比,6 月闽江河口( )
A. 温度高盐度高 B. 温度高盐度低
C. 温度低盐度高 D. 温度低盐度低
11. 闽江河口盐水楔最显著的时期为( )
A. 枯水期小潮 B. 枯水期大潮
C. 丰水期小潮 D. 丰水期大潮
12. 闽江河口盐水楔结构示意图为( )
第 5页/共 16页
A. A B. B C. C D. D
【答案】10. B 11. D 12. D
【解析】
【10 题详解】
1 月当地处于冬季,6 月当地处于夏季,闽江河口水体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高于冬季,因此温度 6 月高于 1
月,排除 CD;影响闽江河口盐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径流量大小,闽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 月处于
汛期,1 月处于枯水期,因此与 1 月相比,河口 6 月径流量大,注入的河流淡水多,因此盐度较低,B 符合
题意,排除 A。故选 B。
11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闽江河口的盐水楔在淡水和海水势力都较强时最显著,丰水期河流注入海洋的流量大,当
地淡水势力强,大潮时海水水位较高,河口附近的海水势力强,因此闽江河口盐水楔最显著的时期应丰水
期大潮,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
【12 题详解】
与河水相比,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因此闽江河口盐水楔结构中,海水应在两者交界面之下,河水应
在两者交界面之上,且两者应相向(对)运动,结合图中形态及运动方向判断,图 D 符合闽江河口盐水楔
的结构特征,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
【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闭程度、海
冰冻融等。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 300 米左右,园内植被茂密。下图为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6页/共 16页
13.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14.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 )
①涵养水源 ②防风固沙 ③科普教育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 题详解】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区下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
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则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地区。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可以确定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4 题详解】
涵养水源是森林的重要生态效益之一,森林植被可以减缓雨水径流,增加地下水补给,因此①正确;防风
固沙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态效益,而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所以②错误;
科普教育虽然也是森林的一种功能,但它并不属于生态效益的范畴,而是社会效益的一部分,因此③错误;
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的核心生态效益之一,森林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所
以④正确,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气候、增加大
气湿度、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作用,但环境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各地的土壤也五彩纷呈。下图为我国部
分土壤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7页/共 16页
15. 影响甲地和乙地土壤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 B. 地形地势 C. 人类活动 D. 植被类型
16. 丙地土壤呈砖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氧化铁较多,氧化铁主要来自( )
A. 风力堆积 B. 枯枝落叶 C. 成土母质 D. 流水侵蚀
17. 丁地( )
A. 年均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 B. 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C. 干燥、寒冷,岩石风化较快 D. 气候湿热,土壤淋溶作用弱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 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处于青藏高原,乙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地形地势差异明显,因地形地势差异导致
影响土壤发育的气候、生物等其它因素差异明显,因此地形地势是影响着两地土壤发育的主导因素,成土
母质、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也对两地土壤发育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两地土壤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B 符
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16 题详解】
丙地土壤因为含氧化铁较多而呈砖红色,氧化铁为矿物质,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枯枝落叶
不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C 符合题意,排除 B;风力堆积和流水侵蚀可以改变矿物质存在位置和状态,但不
是矿物质的来源,排除 AD。故选 C。故选 C。
【17 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年均气温较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较弱,
有机质分解较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和黑钙土,A 正确;丁地黑土并不呈酸性,也不适宜茶树
生长,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B 错误;丁地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蒸发较弱,
第 8页/共 16页
气候具有冷湿特征,并不干燥,不具有湿热特征,CD 错误。故选 A。
【点睛】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和无
机养分。 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生物——生物是土壤
有机物质的来源,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地形——地形影响着土壤的发
育过程。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发育得越来越成熟。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下图为 1998 年长江某河段的河流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乙岸相比,甲岸( )
①岸陡水深 ②河漫滩广 ③流速较慢 ④侧蚀为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该河段( )
A. 位于河流出山口 B. 河流以下蚀为主
C. 以“V”形谷为主 D. 地形坡度较平缓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 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岸处于凸岸,甲岸处于凹岸,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凹岸(甲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
作用为主,因此岸陡水深,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图示曲流一般位于地势低平地带,因此甲岸的侵
蚀以侧蚀为主,④符合题意;河漫滩由沉积作用形成,一般发育在河流凸岸,即图中乙岸,②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
【19 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河段多曲流,多牛轭湖,因此河水侵蚀以侧蚀为主,表明当地河流落差小,地形坡度较平缓,
由此判断,该河段应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不在河流出山口(一般形成冲积扇),河道剖面一般呈浅槽形,
不呈因下蚀而成的“V”形,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
第 9页/共 16页
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
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
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四种地貌景观名称及在我国典型分布地区是( )
A. 甲——风蚀雅丹——东部沿海 B. 乙——新月形沙丘——云贵高原
C. 丙——冲积扇——长江入海口 D. 丁——“V”形谷——澜沧江上游山区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貌垄槽相间,走向与风向垂直 B. 乙地貌迎风坡较陡,背风坡较缓
C. 丙地貌地势起伏较小,河网密布 D. 丁地貌山高谷深,航运条件优越
【答案】20 D 21. C
【解析】
【20 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判断,甲为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的
内陆地区,东部沿海气候湿润,A 错误;乙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风力
作用强烈的内陆地区,而云贵高原处于湿润地区,B 错误;丙为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而冲积扇
往往位于河流出山口,C 错误;丁为峡谷地貌,出现在河流落差大、下切侵蚀为主的地带,因下蚀形成“V
”形谷,在澜沧江上游山区常见这种地貌,D 正确。故选 D。
【21 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判断,甲为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因此该地貌垄槽相间,走向与风向大
致平行,A 错误;乙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新月形沙丘,往往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B 错误;丙为三角洲,
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地形对河道的约束较小,往往河网密布,C 正确;丁为峡谷地貌,出现在河
流落差大、下切侵蚀为主的地带,因此河水湍急,航运条件较差,D 错误。故选 C。
第 10页/共 16页
【点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力容易产生侵蚀和沉积地貌。如流水侵蚀地貌——沟谷、瀑布等。
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常形成冲积扇(该扇形为河流冲积扇,大多位于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当河流流
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分布的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区常形
成冲积平原、河口地区常形成三角洲。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沟谷、风蚀洼地等。风力沉
积地貌——沙漠(沙丘)和黄土等。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冰川侵蚀地貌——角
峰、U 形谷等。
地震台站根据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可以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
到手机用户。2022 年 9 月 5 日 12 时 52 分,四川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多地震感明显。
下图为重庆市江北区某网友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次泸定地震 震源位于( )
A. 地核 B. 上地幔 C. 地壳 D. 下地幔
23. 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手机用户,是因为( )
A. 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快 B. 地震纵波比横波速度快
C. 信息发布在地震发生前 D. 地震波传播的介质不同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 39-41 千米,且泸定位于我国四川省的西部,海拔较高,地壳更
厚,而此次泸定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16 千米,位于地壳内,属于浅源地震,C 正确。 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
下,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 2900 千米处,A 错误。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位于地下 33 千米处,
BD 错误。故选 C。
【23 题详解】
地震预警系统能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手机用户,关键在于预警信息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
波。而预警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A 正确;地震
第 11页/共 16页
纵波比横波速度快,但这一特性并不直接解释为何预警信息能在地震波之前到达用户,B 错误;信息发布是
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来实现预警,C 错误。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差异并不足以解释预警信息的提前到达,D 错误。故选 A。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加快,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54 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 2024 年 12 月 18 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材料二 淮安高中生小然查询到上海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她认为在左图所示时刻上海应较易观测到城市
风。右图为小然绘制的上海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初稿。
(1)与甲地相比,说出乙地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
(2)用箭头补充完整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写出丙丁两地哪一个表示城区。
(3)请依据材料,推测此时上海易观测到城市风的原因。
(4)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答案】(1)乙地风力较大。乙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甲地地势起伏大,地表摩擦力大。
(2)
丁表示城区。 (3)上海此时背景风较弱,城郊温
第 12页/共 16页
差较大。
(4)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图和城市风环流的相关材料设置问题,涉及风力大小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
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 1 详解】
读图分析,乙地处于大风区,风力应较大。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虽然乙地
等压线较为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但乙地位于海洋上,地表摩擦力小,因此风力较大;甲地虽然水
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但甲地地表起伏大,摩擦力大,因此风力相对较小。
【小问 2 详解】
读图,丙地上空等压面下凹,可知丙地上空气压值较低;近地面和上空气压状况相反,可知丙地近地面气
压值较高,在垂直方向形成下沉气流;丁地上空等压面上凸,可知丁地上空气压值较高;近地面和上空气
压状况相反,可知丁地近地面气压值较低,在垂直方向形成上升气流;在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作图如下:
城市和郊区相比,城市受热岛效应影响,气温比郊区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气流下沉;由以上分析可知,丙表示郊区,丁表示城区。
【小问 3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城市风是由于城郊热力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此时为冬季,城郊温差较大。城市风为小尺
度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受大尺度背景风的影响,读图可知,此时上海等压线稀疏,背景风较弱,有利于城
市风的形成。
【小问 4 详解】
第 13页/共 16页
热岛效应指城区气温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城区人类活动较多,排放废热较多;城区多硬化地面,受热升
温较快;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通风散热不畅等原因造成的。为缓解热岛效应,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对市中
心的产业和人口等适当进行分散;市中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水域面积等;为加快热量散失,应当规划
城市的通风廊道,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进行规划;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规划等。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地
貌。广西地表石灰岩面积广大,地表水易渗漏,是中国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分布区域之一。
材料二 左图为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右图为广西某地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1)根据左图,描述广西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
(2)从岩石的角度,简述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根据右图,比较峰丛、峰林地貌特征的主要差异。
(4)简述广西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分布面积广;从西向东依次为峰丛、峰林、孤峰到残丘;形成时间从新到老。
(2)石灰岩广布,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岩石孔隙和裂隙发育,透水性强。
(3)峰丛的基部完全相连,顶部多呈圆锥状或尖锥状,海拔高度较高;峰林基部断续相连,周边相对高差
较大,海拔高度较低。
(4)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作用显著,土层薄,土壤贫瘠;该地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区耕地破碎,不利
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 3 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峰丛、
峰林的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读图可知,广西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面积大;从西向东大致为为峰丛分布区、峰林分布区、孤峰
分布区、残丘分布区;峰林、峰丛、孤峰、残丘的形成时间从新到老,故从西向东形成时间从新到老。
第 14页/共 16页
【小问 2 详解】
广西地表石灰岩面积广大,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岩石孔隙和裂隙发育,地表水易渗漏,透水性强,
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小问 3 详解】
据图可知,峰丛的基部没有断开,完全相连,形成簇状分布的石灰岩山峰;顶部多呈圆锥状或尖锥状,坡
度较缓,海拔高度较高;峰林基部断续相连,形成群峰林立的的地貌特征,周边相对高差较大,坡度陡,
海拔高度较低。
【小问 4 详解】
喀斯特地区石灰岩面积广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作用显著,由于流水冲刷,导致土层薄,土壤贫
瘠;该地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耕地破碎,耕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农
业机械化发展。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影响亚洲东部的台风常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2024年10月3日台风“山
陀儿”在台湾省南部登陆。
材料二 下图为台风“山陀儿”路径及变化示意图。
(1)说出台风中心由①地移到②地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的变化,并指出台风中心位于②地时高雄的风向。
(2)列举台风“山陀儿”登陆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3)简述台风“山陀儿”对高雄市的危害。
(4)有人说台风可能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试从用电和发电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风力减弱;东北风。
(2)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3)强风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树木倒塌和电力中断;暴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威胁
居民安全和交通畅通;风暴潮可能造成海水倒灌。
(4)从用电角度看,台风带来的凉爽天气减少了防暑降温的用电需求。从发电角度看,台风带来的降水可
第 15页/共 16页
补充水库水量,促进水力发电;台风带来强风,增强风力发电。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台风的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涉及风力和风向的判断、台风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 1 详解】
结合图例可知,台风中心在①地时为超强台风,风力最大;到达②地时,减弱为台风,风力减弱。台风中
学位于②地时,高雄位于台风中心的北偏东位置,作图判断可知,风向为东北风。
【小问 2 详解】
台风登陆后会带来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小问 3 详解】
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强风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树木倒塌和电力中断,影响居民生活和
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暴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导致道路积水、交通瘫痪,同时增加山体滑坡和泥石
流的风险,威胁居民安全和交通畅通;风暴潮可能造成海水倒灌,淹没沿海低洼地区,进一步加剧洪涝灾
害。这些危害不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小问 4 详解】
从用电角度看,台风通常伴随着强风和降雨,能够显著降低气温,在夏季高温期间,空调等制冷设备的用
电需求大幅增加,而台风的到来可以减少空调使用频率,从而降低用电负荷。从发电角度看,台风带来的
强风可以显著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增加风电的发电量;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可以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提高
水力发电的潜力。
第 16页/共 16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