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复旦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尊重自己!爱护复旦!复旦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赖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
    本试卷分为I卷和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60分)
    下图为“局部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
    2. 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 火星B. 月球C. 金星D. 土星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中心天体是太阳,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组成一级天体系统;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组成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图中有两级天体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图中天体M绕太阳运动应该是行星,M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因此可能是金星或水星。而火星、土星比地球距太阳更远,应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行星。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的
    ③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具有液态水;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引力适中能够吸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①③正确,外部条件(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获得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故④正确;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地球运动方向关系不大,且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彗星和流星体B.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C. 海洋中航行的轮船D. 河外星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彗星和流星体为宇宙间自然存在的物质形式,且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因此属于天体,A符合题意;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海洋中航行的轮船,只是地球这个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排除BC;河外星系属于天体系统,不是天体,排除D。故选A。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读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5. 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 浩瀚的海洋B. 茂密的丛林C. 干旱的沙漠D. 寒冷的冰原
    6. 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 辽宁新生兽B. 东北白垩兽C. 中华侏罗兽D. 亚洲三叠兽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因此该生物最可能生活在生物种类多、植被茂密的丛林,B正确;浩瀚的海洋、干旱的沙漠、寒冷的冰原没有茂密的植被和大量的虫
    子,ACD错误。所以选B。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500万年,应是侏罗纪时代的生物,因此应该以侏罗纪的时代命名,最可能的命名是中华侏罗兽,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从地球生命的出现到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约35亿年的地史时期。生物演化史既是系统发育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系统发育包括从无到有的起源,从少到多的分支发展和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发展。每一新类型的出现,都是一次重大的飞跃,在生物演化史上曾经有过多次重大的飞跃。
    受台风影响,2023年7月30日,永定河上游的北京市斋堂水库提前进行了预泄。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蓄洪调峰作用。河道向下游控泄流量700m3/s,最大限度地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北京特大暴雨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 陆地内循环B. 海陆间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海上大循环
    8. 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B. 地下径流C. 地表径流D. 水汽输送
    9.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水体一直处于更新状态,无须节约用水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7. B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此次北京特大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降水后形成的径流又流回海洋,因此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陆地内循环的降水主要来自于陆地内部,A错误;海上内循环是海洋水汽蒸发后在海洋上降水的过程,没有到达陆地,C错误;海上大循环的说法不正确,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是利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汇聚形成的洪峰,使其洪峰流速减慢,流量下降,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而对下渗、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环节影响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水循环可以促进陆地水体的更新,但我们也需要节水用水,用水量要在水循环更新范围之内,①错误;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正确;水循环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正确;水循环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重要纽带但不是唯一纽带,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一般认为月均太阳辐射总量在300兆焦/平方米以上,能够使集热面积3平方米热水器产生的热水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热水需求。读重庆市月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重庆月均太阳辐射总量( )
    A. 满足日常生活的热水需求可达8个月
    B. 超过半年时间不可利用
    C. 年内变化较小
    D. 只有不到半年能满足日常生活的热水需求
    11. 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B. 煤球炉
    C. 太阳能电池D. 行进中的赛车
    12. 与重庆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阴雨天少,晴天更多,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10. D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太阳辐射量冬季较少,夏季较多,年内变化大,C错误;由材料“一般认为月太阳辐射总量在300兆焦/米2以上,能够使集热面积3平方米热水器产生的热水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热水需求”并结合图可知,满足利用时间达5个月,超过半年时间不能满足利用,而不是不可利用,D正确,AB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地热发电站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不是来自太阳辐射,A正确。煤球炉使用的煤炭、行进中的赛车中的动力燃料都间接来自太阳辐射能,太阳能电池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正确;降水少,晴天更多,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正确;拉萨与重庆都位于29°N左右,纬度差异小,①错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高差,相较日地距离来说,可以认为没有影响,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读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乙、丙、丁四地中,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4. 图中四个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
    A. 上海B. 天津C. 重庆D. 哈尔滨
    15. 此时重庆风向大致为( )
    A. 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北风D. 偏西风
    【答案】13. A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甲的气压值在1022.5hpa~1025hpa之间,乙的气压值在997.5hpa~1000hpa之间,丙的气压值在1000hpa~1002.5hpa之间,丁的气压值在1012.5hpa~10l5hpa之间,故气压值最高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四个城市中,哈尔滨所在位置等压线最密集,所以风力最大的是哈尔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处在低压中心的东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方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大致30~45°,可得出重庆风向为偏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日全食是科学家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时机过于短暂稀少。中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测模式,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一线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地球能恰好完全遮挡太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下列地球上的现象可能与日冕层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①无线电长波通信信号减弱 ②到美国的游客看到了极光现象
    ③光纤宽带信号不稳定 ④信鸽突然迷失方向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17. 有关太阳、地球、望远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展核能
    C. 煤、石油、风能和水能都来源于太阳辐射
    D. 该望远镜可提前获知太阳风暴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日冕层太阳活动以太阳风为主,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影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的短波,对长波通信信号影响较小,①错误;日冕层太阳活动会引起两极地区的上空出现极光现象,在美国的高纬度地区可以看见,②正确;光纤信号为有线传输,因此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其影响不大,③错误;日冕层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使信鸽突然迷失方向,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7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太阳辐射能量巨大,但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发展核能,B错误;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煤、石油、风能和水能都来源于太阳辐射,C正确;该望远镜能观测到太阳风暴,但是不能提前获知太阳风暴,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4、太阳活动异常的年份会导致气候异常。
    18. 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大气上升,海洋大气下沉,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盛行海风,A错误;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大气沿坡下沉,山谷大气上升,盛行山风,B正确;市区释放热量多于郊区,市区大气上升,郊区大气下沉,盛行郊区风,C错误;由热力环流过程可知,地表
    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热的地方大气上升,冷的地方大气下沉,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表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热的地方大气上升,冷的地方大气下沉,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
    19. 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全球厚度均一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②③正确;岩石圈并不包括上地幔的全部,仅包括上地幔顶部,①错误;岩石圈厚度不均,一般陆地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 大气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 水圈是连续的圈层,但存在的形态不规则
    C. 岩石圈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所有资源
    D. 生物圈是最重要的圈层,由生物组成
    21. 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20. B 21. C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圈层,A错误;水圈是连续的圈层,但存在的形态不规则,B正确;岩石圈为人类提供部分活动空间和部分资源,C错误;生物圈占有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还包括岩石圈上部,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各序号所起作用判断: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③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④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故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C。
    【点睛】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大气成分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②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④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⑤二氧化碳能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②④⑤
    23.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包括(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城市路面的硬化
    ③制冷剂的大量使用④森林的破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不吸收地面辐射,①错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不能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⑤错误,③正确;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同时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②正确;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人类生活生产中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的破坏,面积缩小,减少了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二者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①和④正确;城市路面的硬化与题意无关,②错误;大量使用制冷剂容易造成臭氧层的破坏,③错误。故选B。
    【点睛】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臭氧减少;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比较密集,导致大气中的杂质增多;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2023年9月18日21时21分,我国东海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70km。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
    25. 符合此次震源所在圈层特点的是( )
    A. 该圈层主要为液态B. 只有纵波穿过该圈层
    C. 其下界为莫霍界面D. 软流层位于该圈层中
    26. 地震发生时,乘船在东海海域旅游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 )
    A.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B.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D.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27. 地震发生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的能量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B. 首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C. 距震中越远,建筑物受损会越大D. 地震波传播速度由震源到地表逐渐加快
    【答案】24. B 25. D 26. C 27. A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东海海域,震源深度为170km,而根据所学可知,海洋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是7千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之下;地幔的范围为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下
    约2900km处),而上下地幔的分界线大概在地下深度900km处,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次震源所在圈层是地幔,主要是固态,A错误;横波和纵波都可以穿过,B错误;其下为古登堡界面,C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且横波仅可以在固态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纵波会使人感受到上下颠簸,而横波会使人感受到左右摇晃。所以此次地震发生时,只有纵波会影响东海海域,乘船在东海海域旅游的居民会感觉到身体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释放巨大的能量,地震的能量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A正确;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首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B错误;距震中越远,建筑物受损会越小,C错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由震源到地表逐渐减慢,D错误。故选A。
    【点睛】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且横波仅可以在固态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心情。左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28.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此时晴朗天气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9. 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B. 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C. 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吹海风D. 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30. 据图判断,为了拍摄女主角头发后飘的场景,选择正确的时段是( )
    A. 6时至18时B. 6时至次日8时C. 15时至次日7时D. 8时至15时
    【答案】28. C 29. D 30. D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图中甲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丙处形成低压;乙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丁处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甲>乙>丁>丙,故A错。甲地温度低,气流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乙地为低压是因为气温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D错误。甲地气流下沉,此时晴朗天气,C正确。故选C。
    【29题详解】
    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吹海风;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故选D。
    【30题详解】
    拍摄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则此时吹海风。当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时,大气下沉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由图可知,8时至15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图1),该景观内具有独特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规律,是良性生态系统的典范,其空间上表现为“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分布。图2为元阳梯田景观剖面示意图,箭头①~⑤代表水循环环节。
    (1)该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____和地球的重力能,环节③____(填名称)的水将最终注入海洋,其主要参与的是____循环。
    (2)分析元阳修建梯田对环节⑤的影响过程。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能 ②. 地表径流 ③. 海陆间
    (2)有效的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元阳梯田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环节③在地表由陆地流向海洋,为地表径流;它连接了陆地和海洋,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小问2详解】
    ⑤为地下径流,使地表水下渗后形成的。修筑梯田之后,可以有效拦截雨水,截留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加,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增加地下径流。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图1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物质是____,我们倡导低碳生活,最终会影响图2中的____(填代号)。
    (2)图1中,天气复杂多变的是____层(填甲乙丙)。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臭氧层主要位于____层(填甲乙丙)。
    材料二“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运回的航天器。其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3)据此简要分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 ①. 氮 ②. 氧 ③. 二氧化碳 ④. ④
    (2) ①. 甲 ②. 乙
    (3)月球表面无大气。白天,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温度很高;夜晚无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弱,温度很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和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为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物质为二氧化碳。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小图二中的大气逆辐射,即④。
    【小问2详解】
    图1中,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即甲层;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即
    乙层。
    小问3详解】
    根据月球的特征,月球表面无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其温度很高;夜晚无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月球表面散失热量多,使其温度很低。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33. 通过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太阳系各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_。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活动周期约为____年。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③代表的不连续面是____,地震波在③处的变化是____。
    【答案】(1) ①. 土星 ②. 同向性 ③. 共面性 ④. 近圆性
    (2) ① 日冕 ②. 太阳黑子 ③. 11
    (3) ①. 地壳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急剧下降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模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离太阳远近的分布规律可知,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④是位于火星轨道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轨道以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太阳系各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公转方向的同向性,公转轨道形状的近圆形,公转轨道平面
    的共面性。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大气层结构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①②之间是日冕层,②③之间是色球层,③④之间是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太阳黑子),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若阴影部分为地幔,则曲线③代表地核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曲线①②之间是地壳,结合所学可知,地壳厚度与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读图可知,当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速度急剧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南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