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廖文惠 审题人:李婷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以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⑤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④⑤D. ①⑤
2. 与③处相比,④处(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 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3. 当③处日出时,北京时间约是( )
A. 5时B. 6时C. 17时D. 23时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读图可知,①处箭头向左偏,错误;②处箭头向右偏,正确;④处箭头向左偏,正确;⑤处箭头向右偏,错误;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③错误。综
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两处角速度相同;③处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由图可知,③地处赤道,③处经度约为135°E,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点,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是120°E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约比③处晚1小时,时间是5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不发生偏转。
太原市(37°54′N,112°33′E)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操场竖立一竹竿,通过观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见图),图中实线表示不同时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约( )
A. 10时48分B. 11时30分C. 12时48分D. 12时30分
5. 由此推测,该日( )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 昼短夜长D. 昼长夜短
6. 若该研学小组连目观测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可以印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当地所处的气候带③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④当地所处的季节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4. D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太原市的经度是112°33′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相差约7.5°,时间相差约30分钟。120°E位于太原以东,时间要早,所以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太原市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约为12时+30分钟=12时30分,故排除ABC,选D。
【5题详解】
读图可知,日出时竹竿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说明该日太原市日出东南方向,则日落西南方向,故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半年,该日太原昼短夜长,C正确,D错误。由于无法确定日期,所以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向北或向南的移动方向,AB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观测竹竿影子长短的变化可以反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正确;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无法直接反映当地所处的气候带,②错误。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③错误。观测竹竿影子朝向的变化可以反映当地所处的季节,属于四季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较大的河流,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沿途形成的广阔肥沃冲积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在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大量的水,船舶航行变得困难。图1为“巴格达气候资料图”,图2为“底格里斯河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底格里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①雨水 ②高山积雪融水 ③湖泊沼泽 ④地下水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8. 下列月份中,底格里斯河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 )
A. 1月B. 4月C. 9月D. 12月
9. 巴格达以下河段,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 流经干旱区,下渗蒸发严重B. 大量引水灌溉
C. 湖泊沼泽滞留作用D. 水电开发,河流泥沙含量大,河道淤积
【答案】7. A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底格里斯河上游靠近地中海沿岸,春季受到西风影响,降水较多,雨水补给河流,底格里斯河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扎格罗斯山脉有较高山峰,有高山融雪补给,故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①②正确,沿途湖泊和沼泽少,补给少,地下水位低,补给少,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底格里斯河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4月气温较高,融雪量较大,加之春季降水,该月水位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巴格达以下河段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流经干旱区,下渗蒸发严重,工农业较发达,大量引水灌溉,湖泊沼泽滞留作用;该河段落差小,水电开发少,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不包括水电开发。ABC不合题意,D正确,故选D。
【点睛】底格里斯河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全长约1900千米。它流经伊拉克,并在巴格达与幼发拉底河汇合,形成长193千米的阿拉伯河,最终注入波斯湾。而幼发拉底河则发源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山区,它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大体上流向东南,最后在古尔奈与底格里斯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同样注入波斯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有关图示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B. 乙:降水区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C. 丙:图示虚线表示的是高压脊D. 丁:南半球反气旋
11. 乙图所示的天气系统( )
A. 可能出现在南半球B. 只能受地形阻挡形成
C. 一般只有冬季出现D. 降水历时短、强度大
12. 谚语“一场秋雨一阵寒”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0. B 11. A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天气系统过境是气压降低,气温升高,这与暖锋过境时特征相符,A错误;根据锋面符号判断,乙图为准静止锋,降水区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B正确;根据丙图风向判断,虚线两侧气流辐合,应为低压槽,C错误;丁图中,风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且气流为逆时针辐合运动,应为北半球气旋,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锋面符号判断,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为准静止锋,符号显示,该准静止锋锋线北侧为暖气团、南侧为冷气团,与南半球的气温分布大势相符,因此该天气系统可能出现在南半球,A正确;当相遇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可以形成准静止锋,不是只能受地形阻挡形成,B错误;准静止锋在不同的季节都有可能出现,C错误;准静止锋往往在某地带徘徊运动,移动速度慢,因此受其控制的天气往往降水历时长、强度较小,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暖锋、准静止锋、锋面气旋中的冷锋、气旋。“一场秋雨一阵寒”,表明天气系统过境后会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图示四类天气系统中只有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有明显降温现象,因此这种景象最可能出现在丙天气系统过境后,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或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挡,使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呈静止状态时,会形成准静止锋。有时锋的移动缓慢或在冷暖气团之间作来回摆动。中国的准静止锋多为冷锋移动中受地形阻挡作用而形成,常出现在华南的南岭一带、云贵高原及天山地区,分别称为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和云贵准静止锋。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少雨B. 温和多雨C. 高温多雨D. 寒冷干燥
14. 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 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B. 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C. 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D. 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从图中看,亚洲大陆在甲处形成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让其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乙夏威夷高压,可判断出为北半球夏季,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正确、ABD错。故选C。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亚洲大陆在甲处形成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让其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乙夏威夷高压,可判断出为北半球夏季;①位于亚洲东部,为东南季风,②位于南亚地区,为西南季风,③位于赤道以南,为东南风,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在大西洋上的叫冰岛低压;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让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的叫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属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热带草原气候B. ②一热带季风气候
C. ③一地中海气候D. ④一温带海洋性气候
16. 图中各点纬度最低的是( )
A. ①B. ③C. ④D. ⑤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地受信风控制4个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个月,受这两类气压带和风带,均很难形成大量降水,加上纬度低,①地应为全年高温少雨的为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②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纬度较低,②应为全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③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7个多月,受西风带影响4个多月,受两者交替控制,形成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C正确;④地受热带副高压影响4个月,受西风带影响8个月,受两者交替控制,形成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出现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从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排序是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因此图中五地受信风带控制时间越长纬度越低,受西风带控制越长,纬度越高。图中①地受信风带控制时间为4个月,③④⑤三地不受信风带控制,受处于较高纬度的西风带控制时间不等,因此①地纬度最低,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分别分布着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阿留申群岛属于火山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阿留申群岛风速大、降水多、四季温差小。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气压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7. 阿留申群岛上草甸、苔藓丛生,几乎无树木分布,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B. 西风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
C. 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D. 气温极低,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18. 阿留申群岛风大,主要是因为( )
A. 白令海峡的狭管效应B. 位于信风带
C. 海陆温差大D. 全年位于低压中心
19. 当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之后的一个月内( )
A. 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稀少B. 成都在午后常出现暴雨天气
C. 印度半岛沿岸盛行东北风D. 天山牧民在高海拔草场放牧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阿留申群岛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多火山活动,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A合理;西风强劲、岛屿面积小、海浪影响大都不利于树木生长,BC合理;该群岛纬度较高,但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气温并不很低,D不合理。本题选择不合理的,所以选D。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群岛位于西风带、大洋中部,北部是白令海峡,狭管效应显著,A正确,B错误;该地区位于大洋中部,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海陆温差不大,C错误;该地不是常年受低压中心影响,D错误。所以选A。
【19题详解】
当阿留申群岛周围洋面出现低压中心时为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正值夏季,降水多,A错误;南充午后暴雨一般出现在夏季,B错误;北半球冬季时,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C正确;此季节,天山牧民应在低海拔草场放牧,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北纬60度附近分布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同纬度的亚欧大陆出现一个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了海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
水系格局是内外营力共同影响下的长时间尺度地貌演化结果,下图示意某河流水系依甲—乙—丙—丁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干流的发育方向为( )
A. 由西北向东南发育B. 由北向南发育
C. 由东南向西北发育D. 由南向北发育
21. 促使图中水系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下蚀B. 侧蚀C. 溯源侵蚀D. 沉积
22. 丁图中A地可能经历了( )
A. 地壳抬升B. 地壳下沉C. 水平错动D. 火山活动
【答案】20. C 21. C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注意题目不是问河流流向,而是干流的发育方向。通过观察四幅图中干流的发育特征,可得出干流不断向西北源头方向延长,因此干流发育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发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图中干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溯源侵蚀使得河流不断变长,C正确;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展宽,均不会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AB错误;沉积作用会导致河道淤积,不会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丁图中A处原先河流干流流经,但后来成为了分水岭,可能是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新的分水岭,导致河流水系发生改变,A正确;A处为分水岭,地壳下沉、水平错动和火山活动均较难形成分水岭,BCD错误。故选A。
【点睛】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23. 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来源地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4. 推测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的原因是( )
①风力搬运②海浪侵蚀③流水搬运④海浪堆积
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火成岩又称岩浆岩。读图可知,丙地区有大面积的太古宙侵入岩,侵入岩是岩浆岩的一种,最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C正确;甲地虽然也分布
有太古宙侵入岩,但面积较小,A错误;乙地分布的是中生代的变质岩,丁地分布着其他岩石,都不属于岩浆岩,不是最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锆砂矿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积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线以下是海水运动(波浪等)最频繁的地带,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表明此时海水运动(波浪等)频繁越过高潮线之上,应是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较大的波浪越过高潮线向上搬运含锆重砂矿物,并在之上沉积,②错误,④正确,BC错误;同时,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沿岸海水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③正确;风力对于重砂矿物这类较重的物质搬运能力相对有限,难以将大量的重砂矿物从海洋搬运至高潮线以上,①错误,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下图为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示意图。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次洪水过程三个时段的河床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I时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 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 I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 三个时段,全为流水侵蚀作用
26. III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其成因可能是( )
A. a侧可能为凹岸,以沉积为主B. a侧流速较慢,沉积大于冲刷
C. b侧可能为凸岸,以侵蚀为主D. b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携沙能力强,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A错误;Ⅱ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外力作用转变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切侵蚀,河床加深,B错误;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流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在该河段堆积,C正确;综上所述,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侵蚀较弱,沉积物沉积较多,B正确,A错误;凸岸为堆积岸,以堆积为主,与b侧河床不符,C错误;b侧河床较低,可能是沉积物硬度小,易被侵蚀,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含3种类型: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两侧侵蚀)和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同: ①在河谷发育的初期:河流落差较大,侵蚀作用主要以下蚀、溯源侵蚀为主,使得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变长。这个阶段的河谷比较平直,横剖面呈“V形”; ②在河谷发育的中期:河流的落差逐渐降低,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下蚀为辅,使得河床在慢慢加深的同时,两侧河谷不断展宽,河道慢慢弯曲; ③在河谷发育的后期:河流的落差较小,侵蚀作用主要为侧蚀,使得河谷不断地展宽,河流弯弯曲曲,横剖面呈“U形”。
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左图为滇池流域示意图,右图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7. 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①盆地地势低平,利于泥沙沉积②海口河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上升
③柴河上游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④柴河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28. A、B区域的聚落密度较大的是哪个,原因是( )
A. A区域A区域海拔较低,生产生活的条件较好B. A区域A区域开发时间较晚,但生产经验丰富
C. B区域B区域开发时间较早,对环境破坏较大D. B区域B区域海拔较高,排水条件较好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盆地地势是自然条件,与人为原因无关,①错误;海口河是滇池湖水的出口,海口河多次疏浚有利于湖水外泄,不会导致滇池水位上升,②错误;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过度种植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三角洲面积扩大,③正确;柴河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导致柴河入湖河流流速下降,泥沙更易沉积,导致三角洲面积扩大,④正确。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低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而B地地势更高,排水条件较好,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因此,B区域生产生活的条件更好。D正确,AB错误;对环境破坏较大,环境质量差不利于聚落分布,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社会,聚落密度大小取决于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口的分布又受制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下图示意某区域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箭头表示盛行西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引起图中自然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B. 地壳运动C. 海陆位置D. 人类活动
30. 以下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图示③阶段类似的是( )
A. 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 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该区域地表植被由温带森林景观逐渐转变为东、西两岸差异明显的自然景观,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中西部地形隆起。地形隆起之前,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形成温带森林景观,地形隆起之后,由于山脉阻挡,西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保留温带森林景观,而东部位于盛行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形成温带草原、荒漠景观。地形隆起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此引起图中自然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是地壳运动,故B正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人类活动都不是引起图中自然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背风坡,西侧为草原,东侧为雨林,而图示③阶段该区域的东西两侧分别是盛行西风的背风坡与迎风坡,东侧为荒漠、草原,西侧为森林,A不符合题意。天山山脉南北两侧均有荒漠分布,B不符合题意。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均为森林,C不符合题意。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为森林景观,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为荒漠、草原景观,与图示区域③阶段特征类似,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然带的分布不符合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的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缺失”、“改变”、“约束”和“块状”四个方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0 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北方秋季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而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秋高但不气爽”的天气。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及天气变化状况。下图为北京时间某年9月20日14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秋高但不气爽的天气,请你进行合理解释。
(2)有同学认为此刻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正经历一场沙尘暴天气,你赞同吗?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此刻东南沿海地区在高压控制下,天空晴朗明净;但因纬度偏低,晴天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未有凉意。
(2)不赞同。理由:北方地区在高压控制下,风力微弱;正值9月份,植被状况好;雨季刚过,土壤水分好,难以扬起风沙。或赞同。理由:根据气压分布规律,北部高压以西可能存在一低压槽,低压槽发育冷锋,带来较大风力;高压以西为草原和沙漠地区,植被状况差,易扬起风沙。
【解析】
【分析】此题以“北京时间某年9月20日14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情境材料,涉及常见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系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在秋季,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出现“秋高但不气爽”的天气。这是因为此时副热带高压势力仍然较强,它控制着这一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导致出现连续的晴朗天气。由于该地区纬度偏低,在晴天时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仍然较高,加之此时该地区难以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因此该地区此时未有凉意。
【小问2详解】
此题可答赞同或者不赞同,但要自圆其说。不赞同的理由: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到高压脊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这种天气系统通常带来的是晴朗稳定的天气,风力较弱,并不利于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通常发生在春季,因为春季是北方地区大风天气频繁的季节,而且地表植被尚未完全恢复,沙尘容易被吹起。此时为秋季,雨季刚过,土壤相对湿润,大风天气并不频繁,且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沙尘不易被吹起。因此,此刻北方大部分地区不太可能经历沙尘暴天气。赞同可以从可能发育的天气
系统及植被等角度分析。根据气压分布规律可知,北部高压以西可能存在低压槽系统,低压槽中发育冷锋,冷锋过境时会带来较大风力;高压系统以西为草原和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且气候更加干燥,易扬起风沙。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孟买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特别丰富。图1是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统计图,图2是孟买区位图。
(1)与旱季相比,说明孟买雨季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
(2)据图2中的风向判断北半球的季节,并描述该风向的形成过程。
(3)每年的3到5月份为孟买的热季,简析热季形成的原因。
【答案】(1)雨季为夏季,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夏季风受山地阻挡,形成地形雨。
(2)北半球夏季;形成过程: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西南气流,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3)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辐射增强,大气吸收热量增多,气温变高;3-5月夏季风未到达,受冬季风影响,南亚地区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区域地理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气候特征及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孟买位于北半球,结合气候资料图可知,孟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旱季为北半球冬季,冬季风来自大陆,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孟买的雨季为北半球夏季,夏季风来自海洋,给孟买带来大量的水汽;来自
海洋的湿润气流被山地阻挡,气流沿坡上升,气温下降,形成地形雨。
【小问2详解】
据图2可知,此时盛行西南季风,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吸引西南气流,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小问3详解】
孟买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分旱、雨两季。3-5月份气温高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天气影响。3-5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辐射增强;而此时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夏季风影响小,雨季尚未开始,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大气吸收热量增多,气温高,所以每年的3到5月份为孟买的热季。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察雅县瓦约村地处横断山区,此处泥石流多发,澜沧江流经该地。该地有一处形成于2万年前的巨型泥石流堆积体。泥石流堆积体对流经此处的澜沧江改道起到了重要作用。左图为该河段示意图,右图为该处河滩上堆积物分布示意图。
(1)说明图示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观察右图,指出图中上、下两部分堆积物在磨圆度和分选性方面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3)说明瓦约村被废弃古河道的的形成过程。
【答案】(1)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沟谷较为发育(侵蚀搬运强烈);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夏季多暴雨,流水搬运作用强。
(2)上部是泥石流堆积体,堆积物的磨圆度和分选作用差,主要是由于泥石流速度快,搬运历经时间短;下部是河流沉积物,磨圆度和分选性好,主要是因为由河流搬运而来,搬运历经时间长。
(3)泥石流堆积体堵塞河道,河流在古河道凹岸处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弯曲;受堆积体影响,河水回
流,河流弯道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最后受洪水冲击,弯曲处狭窄的地峡被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完成改道。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藏察雅县瓦约村巨型泥石流堆积体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泥石流,外力作用,牛轭湖等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瓦约村地处横断山区,属于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带发育,岩石破碎,岩石强烈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质丰富;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沟谷较为发育(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夏季气温高,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多,易发洪水。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沉积物上部是泥石流堆积物,并且堆积物的颗粒有棱有角,大小不一,所以堆积物的磨圆度和分选性差。沉积物下部是河流沉积物,并且堆积物的颗粒较为圆润,大小均匀,磨圆度和分选性好,由于沉积物的上部是泥石流带来的堆积物,泥石流的速度相对较快,并且搬运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堆积物的磨圆性相对较弱,分选程度弱。由于沉积物的下部是河流搬运带来的沉积物,由于河流流速相对较慢,并且搬运历时时间较长,所以沉积物的磨圆度相对较好,分选性也相对较好。
【小问3详解】
可迁移运用牛轭湖的形成原理分析。被废弃古河道形成过程主要从河流形态,泥沙淤积以及洪水冲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河流形态的角度来说,由于泥石流堆积体堵塞河道,河流在古河道凹岸处的冲击侵蚀作用加强,所以河流更弯曲。从泥沙淤积的角度来说,由于受堆积体影响,河水回流,河流弯道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从洪水冲击的角度来说,由于泥沙淤塞河道,弯曲最窄处会受到洪水冲击,所以在受洪水冲击后,弯曲处狭窄的地峡被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导致古河道被废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