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比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13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娱。顾街内无精庐①,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②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③。因诵其语④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节选自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注】:①精庐:书斋。②休休:安闲的样子。③乐天:指白居易。④诵其语:指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盖竹柏影也( )
(3)治一土室( ) (4)差不愧于乐天(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3.试赏析【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感怀朋友之谊,相知相惜——《记承天寺夜游》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指苏过,苏轼的三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5.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6.翻译画线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
C.予/欣然从之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运用描写的手法,展示了千年前海南岛的冷清、凄凉的上元节之夜。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乙】两文都能看出苏轼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洒脱境界。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己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訪(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读懂文意】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有爱嘉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欣赏品鉴】
11.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从甲、乙两文中各挑选一个句子,共赏自然山川之美景。
欣赏角度
①视角多样:早与晚、昼与夜、春与冬,皆成风景。
②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
③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④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⑤色彩丰富:山色葱茏,花卉灼灼,其实云雾、夕阳、落叶有各自的颜色。
【知人论世】
12.都是写山水风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B.乘奔御风 奔:奔跑
C.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D.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C.春冬之时 何陋之有
D.则素湍绿潭 蝉则千转不穷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B.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C.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D.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16.两篇文章都重在写景,以下景物特征两篇文章没有共同提到的一项是( )
A.水流清澈迅疾B.动物生机盎然
C.树木茂盛葱茏D.山势纵横连绵
在班级举办的“山川之美”诗文阅读交流会上,彩虹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泉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豤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明其义·赏美景】
17.花草树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吟诵的对象。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清荣峻茂
(2)夕日欲颓
18.景语皆相似,情语大不同。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属引凄异。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品文赏美景】
19.“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郦道元和陶弘景笔下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③精舍④,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齐安:古郡名,今湖北黄冈。②陂(pō)陁(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③浮图:梵语,指佛寺。④精舍:僧人住所。
20.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每至晴初霜旦B.何夜无月/我亦无他
C.相与步于中庭/至于夏水襄陵D.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2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B.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C.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D.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23.[甲]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其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将 、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乙]文中的“幅巾”,是不着冠、以布束首的意思,这表现了山中人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ㅤㅤ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ㅤㅤ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ㅤㅤ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ㅤㅤ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窥谷忘反 ②猛浪若奔
③溪水西流 ④是日剧饮而归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B.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C.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D.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27.【甲】【乙】两文都寄情山水,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⑤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韩退之:即唐代诗人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2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及辨析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AB.BC.CD.D
2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放杖而笑
A.学而不思则罔B.博学而笃志C.结友而别D.康肃笑而遣之
30.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作者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两文都运用了年号纪年法。
B.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赏月时的兴奋喜悦之情。
C.乙文“步”“入”“历”三个动词连用写出了东坡从容观赏景物的和乐心态和浓厚游兴。
D.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冷②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西冷:桥名。现指杭州市西湖西冷桥。③摩荡:荡漾。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有删改)
3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4.甲文篇幅虽小,情感却随着叙事、写景、议论起伏变化。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35.【甲】【乙】两文都描绘了月光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写法上的共同之处。
36.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ㅤㅤ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④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互相轩邈
②猿则百叫无绝
③峰峦上入霄汉
④议者谓太、华、衡、庐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B.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C.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直为仙真所托
D.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4)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概括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参考答案:
1. 考虑,想到 大概是 盖 大致 2.(1)示例:怀民也还没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示例:也可以说千年之后,还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澄澈的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营造出了一个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4.示例:甲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乙文具体写自己住处的恶劣环境和以书史自娱的心境,以白居易为志同道合的人,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感。
5.① ②大概是 ③跟从、跟随 6.(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一起出去走走吗? 7.D 8.D
9.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美好。 10.(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岁月流逝而去,使我感到悲伤;我的美好的年华逝去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11.示例:甲文中的“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的树木,“翠”的竹子,颜色都是绿色,但却深绿浅绿富有层次,让人感到清爽和生机勃勃;乙文中“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翻”“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2.同:都表达了对山川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自得之意;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悲伤和哀痛之情。
13.B 14.D 15.A 16.B
17. 茂盛 坠落 18. (猿的叫声)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19.示例:郦道元笔下的水,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特点:夏水湍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潭深水碧,优美沉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水清寒肃杀,“林寒涧肃”。陶弘景笔下,水“清流见底”,水中“沉鳞竞跃”,明净清澈、生机盎然。
20.C 21.(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 22.A 23.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豁达的胸襟) 好客和洒脱
24. 同“返”,返回 飞奔的马 向西 这 25.C 26.①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②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 27.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功名的鄙弃;乙文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8.C 29.C 30.A 3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2. ② 只是 33.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4.示例:“解衣欲睡”时,“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叙事中透露出贬谪的悲凉与孤独;“庭下如积水空明”等描写中体味漫步的悠闲自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抒怀,人生的感慨和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35.示例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甲文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乙文将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镜子和画卷,生动地展现了月光与柳影交相辉映的美景。
示例2:都运用侧面描写。甲文用竹柏影子给人造成的错觉,侧面表现月色的澄澈空明;乙文通过湖堤柳枝倒映湖面的清晰可见,侧面表现月色的皎洁。
示例3:动静结合。甲文“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荐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乙文“时月初上”和“柳枝皆倒影湖中”展现了月夜的静态美,“空明摩荡”可见湖面有轻微的波动。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月夜的宁静美,又传达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36.(1)①往高处伸展 ②停止 ③向上 ④说
(2)A
(3)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②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一丝云彩。
(4)相同点: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展现了江水的清澈、湍急,山的高峻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赞美;乙文对巫山的峰峦,尤其是神女峰的纤丽奇峭进行描写,在描写过程中体现出对巫山景色的赞叹。
不同点:甲文还蕴含着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鄙弃,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志;乙文主要侧重于对所见奇异景色的记录和感叹,没有这方面的情感。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念无与为乐者
查阅字典(①考虑②诵读)
①(填写序号)
盖自笑也
课内迁移
②
予欣然从之
语境推断
③
选项
原文例句
释义
释义方法
A
月色入户
户:单扇门
【成语推测】与成语“门当户对”中的“户”意思相同。
B
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字形推测】“念”是形声字,形旁表示意义。
C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路过
【课内迁移】由“过故人庄”中的“过”推测
D
良月嘉夜
良:美好
【结构对称】“良”和“嘉”结构对称,“嘉”是美好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查阅词典法:①念头,想法。②想到、考虑。③惦念,怀思。④诵读。
(填序号)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识迁移法:《卖油翁》“但手熟尔”
(填序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课外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比阅读-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一方山水,两座名亭,阅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言文对比阅读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