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第1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第2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翻译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户”,可以根据成语“门当户对”中的“户”字,推出其含义为“门”。
    B.“欣然起行”中的“然”,作词尾表示状态,可翻译为“……的样子”。
    C.“念”本义为思念、想念,“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应理解为“考虑、想到”。
    D.“盖竹柏影也”中的“盖”,通过迁移的方法,勾连“功盖三分国”中的“盖”,可解释为“胜过、超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多用散句,间用整句,自然成文,涉笔成趣,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B.“怀民亦未寝”中,一个“亦”字展现了二人的心有灵犀,意趣相投。
    C.文章写月光空灵澄澈,写藻、荇清丽淡雅,月光的空灵与水中植物相互呼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文章寥寥数笔,叙事简洁、写景如绘,作者将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传达了复杂幽微的心境。
    4.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印证。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①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②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③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②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③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属引凄异( )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C.文章用“寒”“肃”“凄”“哀”等词,写出三峡秋季的清幽秀丽。
    D.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渲染了三峡秋季的凄凉氛围。
    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
    (3)自非亭午夜分 (4)属引凄异
    9.翻译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B.其间/千/二百里
    C.绝?/多/生怪柏D.常有/高猿/长啸
    11.文章多用骈句,尤其是四字句连用,使得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美感。因此,有人认为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如果去掉“每至”“常有”两个词,句子则更具“骈句”特点,表达效果更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单阐释你的理由。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至”与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高无上B.如获至宝C.至理名言D.人迹罕至
    13.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水空明”,写庭院中池水清澈透明,给人以一种静谧、安宁之感。
    B.“藻、荇交横”,写月光下竹柏影映于地上,清丽淡雅,富有动态美感。
    C.此句描绘月夜小景,尽管全句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D.庭中景物浑然一体,勾勒出一幅明月皎洁、树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画面。
    14.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俄而月色上衣,树影满地,纷纶参差,或织而帘,又写而规①。至于密树深林,迥不受月,阴阴昏昏,望之若千里万里,窅②不可测。划然③放歌,山应谷答,宿鸟皆腾。噫嘻!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二十余年,而犹有不尽之景乎?
    【注】①织而帘:织得像竹帘;写而规:画得如圆圈。②窅(yǎ):深远。③划然:忽然。
    (取材于袁中道《游荷叶山记》)
    月影摇曳变幻,引人遐思。在苏轼眼里,承天寺的一轮明月映出竹柏的影子,交错的树影如同“① ”;袁中道看到交杂错乱的树影,联想到② 和圆圈。二人的心境各不相同。苏轼以“③ ”自称,化解贬谪的悲凉;袁中道夜游荷叶山,面对他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故园,发出了“④ ”的感慨。(①③④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四时俱备
    B.天下独绝/百叫无绝
    C.天山共色/古来共谈
    D.经纶世务者/与其奇者
    16.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示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任意东西
    A.互相轩邈B.横柯上蔽C.负势竞上D.猛浪若奔
    17.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吴均山水小品文的写景特色(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甚矣,汝之不惠
    B.以顺为正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一怒而诸侯惧 聚室而谋曰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9.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0.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
    A.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不相同。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比喻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1.文中画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到
    B.天子且至 姑且
    C.请以军礼见 请允许我
    D.改容式车 同“轼”,这里是“扶轼”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4.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原因有哪些?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出入之迂也 ( )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
    (3)杂然相许 ( )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2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妻献疑曰 其间千二百里
    B.面山而居 已而之细柳军
    C.投诸渤海之尾 居天下之广居
    D.以君之力 自康乐以来
    2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8.对愚公移山这件事情,不同人表现出的态度不同。如愚公妻子存有疑虑,一是 ;二是 。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曾益: (2)入: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围绕 和 两个问题论述的。
    参考答案:
    1.D 2.①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②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C 4.苏轼被贬黄州时,没有整日消极度日,能与友人悠闲漫步欣赏月色,用“闲人”自嘲,有自我排遣的豁达,可见苏轼是个“乐天派”;
    苏轼喜雨亭饮酒时,担心天不下雨百姓收成不好,可见苏轼心系百姓,爱护百姓,是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5. 阙:同“缺”,空隙、缺口 奔:飞奔的马。 引:延长。 6.(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7.C
    8.(1)同“缺”,缺口,空隙(2)有时(3)如果不是(4)接连不断 9.(1)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很多趣味。
    (2)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0.C 11.去掉这两个词,画线句子就全是“四言骈句”,太过整齐,显得单调;有了这两个词,则骈散结合,有长有短,错落有致,语气舒缓,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能从“骈散结合”的角度,简析到位即可)
    12.D 13.A 14. 藻、荇 竹帘或帘子 闲人 犹有不尽之景
    15.B 16.C 17.示例1: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写水清、水深的特点,“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水清的特点。(或分析动静结合)示例2: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千丈见底”运用夸张修辞,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急湍甚箭”运用夸张修辞突出水急的特点)。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深远。示例3:以四字骈句为主,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式整齐,有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
    18.C 19.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0.C
    21.B 22.B 23.(1)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去告诉将军。(2)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通过偷袭而被俘虏的。 24.(1)周亚夫治军有方,军队训练有素;(2)面对天子,周亚夫恪守军礼,刚正不阿;(3)与霸上和棘门两个军营的对比,也让文帝产生了“真将军”的感慨。
    25. 曲折,绕远 尽、全 赞同 同“返”,往返 26.C 27.示例: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8. 担心愚公的力量 担心无处放置土石(大意对即可)
    29.(1)增加 (2)在国内 30.(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表现在脸色上,表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31. 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相关试卷

    课外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课外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9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课内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翻译句子,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阅读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阅读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