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基落实,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萧瑟的秋风只能让夏花凋零,有傲骨的菊花却昂首独立;浑浊的官场只能让奴才如鱼得水,有气节的士人怎能同流合污?好一个陶渊明,卓尔不群,不为五斗米折腰;好一幅归家图,一路欢歌,一路逍遥!时代给了你不幸,你却能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学习《归去来兮辞 并序》,一要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二要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感受陶渊明寄情田园、保持高洁操守的隐士情怀。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文代表了山水田园派的最高成就。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陶渊明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十个皇帝。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一方面官场黑暗腐败,统治者互相倾轧,结党营私,飞扬跋扈;另一方面陶渊明性情秉直,读书人固有的清高气节根本无法和现实官场融合;再加上魏晋知识分子崇尚老庄,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于是诗人在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令,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家。本文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决心、心情和归隐田园后的乐趣,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思想。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辞从形式上看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协调语气,表情达意。
    1.注字音
    2.识通假
    乃瞻衡宇(____________)
    3.解多义
    会eq \b\lc\{\rc\ (\a\vs4\al\c1(会有四方之事 ,相如闻,不肯与会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行eq \b\lc\{\rc\ (\a\vs4\al\c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策eq \b\lc\{\rc\ (\a\vs4\al\c1(策扶老以流憩 ,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之eq \b\lc\{\rc\ (\a\vs4\al\c1(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 ,悟已往之不谏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辨活用
    幼稚盈室(____________)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____________)
    当敛裳宵逝(____________)
    情在骏奔(____________)
    携幼入室(____________)
    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
    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
    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
    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
    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
    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
    或棹孤舟(____________)
    5.分古今
    6.明句式
    遂见用于小邑(____________)
    将有事于西畴(____________)
    复驾言兮焉求(____________)
    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___________)
    7.积名句
    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011·四川高考)
    ②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____________!(2009·北京高考)
    ③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__。(2009·天津高考)
    ④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2009·重庆高考)
    ⑤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2009·江西高考)
    答案:1.juàn rěn xī qì yì bēn bèn sāng sàng chóu yáng miǎn xiù gā zài zǎi jiá jiǎ
    2.“衡”通“横”
    3.恰逢/相会,会面/会合,聚集/一定 将要/行走/前往/实行,做/行为 拄着/竹制的马鞭/写字的竹简/策略 代词,代“为长吏”/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孩” 动词活用为名词,“生活”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幼儿”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活用为动词,“拄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活用为动词,“弹琴、读书”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桨划”
    5.风波:指战乱 风浪,常比喻纠纷或乱子 病:痛苦
    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 人事:指做官 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慷慨:感慨 不吝惜 恨:遗憾 仇视,怨恨;悔恨,不称心 情话:知心话 男女间表示爱慕的话
    6.被动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7.①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③风飘飘而吹衣 ④乐琴书以消忧 ⑤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点评:①辞的开头两句,采用反问句式,无异于作者对自己原来贪恋官场行为的当头棒喝,表现了作者在一番痛苦挣扎之后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②“田园”,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表、里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是自己的家园,内在含义是自己的心灵家园。在作者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高洁品行和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高洁品行的即将失落,自由天性的失落。
    ③“心为形役”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为官经历,表露了作者的不得志,说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④“惆怅”“独悲”写作者内心的痛苦,以“奚”字反问,表明作者要有所行动。“奚惆怅而独悲”既是劝勉,又是决绝的誓言。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点评:①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归田正确、出仕错误。
    ②“谏”的意思是“挽回”,“来者”指未来的事,“追”是“补救”的意思。
    ③在作者看来,出仕是“迷途”,做官是“非”,“归田”是正途,未来尚可“追”。其中既有对官场的诀别,又有对未来新生活的渴望。迷途未远的作者,此时的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点评:①这两句描写,情与景交融,志与趣互见,寄托深远,历来为名家激赏。
    ②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喻说了诗人由出仕到归隐的心路历程。
    ③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影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象征作者的耿介之志。
    ③在这篇辞中,诗人言“松菊”,言“庭柯”,言“飞鸟”,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点评:①这两句是写景抒情的名句。两句话由物及人,乐景哀情,反衬自然;诗人喜悲参半,语句自出胸臆。
    ②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生机,令人欢欣鼓舞,万事万物各得其时,自由自在,这是诗人“归去”后“以我观物”的主观之景,也是诗人发现“今是”的最佳体现。
    ③万物勃发,正当青春;泉水潺潺,冰融始流。但这“可追”的“来者”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多,“吾生之行休”确实令诗人低回感慨。
    ④通观后文,诗人此处之悲,正是为下文“乐天安命”作铺垫,正是因为人生短暂,又因迷途耽误,剩余的时光更应珍惜。这样看来,这悲中也掺杂着诗人“得时”之喜。
    1.有人说《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告别官场、永不再仕的宣言书,体现了诗人的归隐之乐。那么,诗人的“乐”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提示:
    2.有人认为陶渊明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采用了逃避的方式,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也有人认为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用了保持自身高洁的做法,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陶渊明及其思想?
    提示:千百年来,不少人认为陶渊明在逃避现实,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辞官归田,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所以不能说他意志消沉,消极处世。文中“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表明陶渊明日子过得惬意、充实,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富足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
    归去来兮辞(并序) eq \b\lc\{\rc\ (\a\vs4\al\c1(归去动机——不愿做官——自责,自悔,自觉,归去情景——隐士情怀\b\lc\{\rc\ (\a\vs4\al\c1(归途情景——怡然自乐,归家情景——天伦之乐,归家生活——隐士之乐)),归后生活——怡乐桃源\b\lc\{\rc\ (\a\vs4\al\c1(悦亲戚之情话——家庭之乐,乐琴书以消忧——本色生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 畴——交往之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 丘——出游之乐)),归后心情——乐天安命))
    结构之巧,语言之美
    本文的结构十分精巧。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之问唤起全篇之势,平地拔起,突兀峻峭。然后,顺势而下,层层流转。由决意归去而写途中归心之切,又由归家后家室之乐而写田园之乐;接着,由息交绝游而写与亲戚、农夫的交往,再由自己驾舟出游而写景物得时之旺盛。每一小节都承上而来,又与上一小节两两相对,既顺畅而又曲折生姿。最后,全文以“已矣乎”的感叹与“归去来兮”相呼应,文气一振,并通过正面叙述自己委心乘化、乐天知命的人生哲理,总结全篇的意旨。笔法有致,细细体会,其味无穷。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满纸肺腑言,又不见斧凿之痕。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荒芜(wú) 惆怅(zhàng)轻飏(yáng) 熹微(xī)
    B.载体(zài) 僮仆(tóng)壶觞(shāng) 怡颜(yí)
    C.流憩(qì) 矫首(qiǎ)出岫(xiù) 盘桓(huán)
    D.丰稔(niàn) 西畴(chóu)窈窕(tiǎ) 耘耔(zǐ)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脱然:轻快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自然:本来的样子。
    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怅然:失意的样子。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B.eq \b\lc\{\rc\ (\a\vs4\al\c1(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C.eq \b\lc\{\rc\ (\a\vs4\al\c1(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D.eq \b\lc\{\rc\ (\a\vs4\al\c1(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C.请息交以绝游——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D.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委曲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奴役。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eq \b\lc\{\rc\ (\a\vs4\al\c1(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
    C.eq \b\lc\{\rc\ (\a\vs4\al\c1(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耔))D.eq \b\lc\{\rc\ (\a\vs4\al\c1(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属于作者对闲适恬静的乡村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①②⑤ B.②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二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园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才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C.第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得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知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答案:1.B 思路解析:A项,“怅”应读“chàng” ;C项,“矫”应读“jiǎ” ;D项,“稔”应读“rěn”。
    2.C 思路解析:C项中“自然”的意思是“不勉强,不拘束”。
    3.D 思路解析:A项,“交”,①副词,都;②名词,有交情的人。B项,“夫”,①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②作语助,用在句中。C项,“奚”,①疑问代词,为什么;②代词,什么。D项,“形”,都是名词,身体。
    4.D 思路解析:D项,“委心”的意思是“随心”,“去留”的意思是“生死”。这句话应翻译为: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
    5.B 思路解析:B项,“追”应为“补救”。
    6.C 思路解析: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C项,“或”,都是副词,有时。D项,“以”,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7.B 思路解析:①说的是作者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④表明作者的心志。排除这两句即可。
    8.B 思路解析:B项,“优美宁静”不当,从“三径就荒”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当,这是作者的设想。
    9.思路解析:本课是韵文,为了句式的排比和押韵的需要,许多语句有省略、倒装现象,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参考答案: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阅读陶渊明的诗歌与文章,应正确看待陶渊明的价值取向。归隐田园,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必然选择;摆脱官场,是为了保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凛然气节。陶渊明不是消极的,更不是清高与痴妄。他的追求,是后人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高洁;他的志向,有美国人梭罗“瓦尔登湖”的畅想。
    如果以“坚守品格”“追求理想”“耐得寂寞”为中心立意,可积累如下素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将芜的,不只是田园!于是,你走了。妻儿在村头等你,菊花在山间等你……还有那鸟,也在林间,不断地对你重复着一个声音:“不如归去!”那“大济苍生”的梦想,已苍白如纸。那贴补家用的“五斗米”,就能让“心为形役”?十三年了,反反复复中,“大济苍生”之愿逐渐淡去,淡到虚无。心中,逐渐充盈的,是山野间菊花的清香。(高考优秀作文《诗意的生活》)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仕途,他选择了回归田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千百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眷然
    西畴
    丰稔
    轻飏
    熹微
    眄庭柯
    流憩
    出岫
    翳翳
    东皋

    奔跑

    载欣载奔
    投奔
    刊载

    奔丧

    矫情
    丧失
    矫健
    例句
    古义
    今义
    风波
    于时风波未静

    违己交病
    人事
    尝从人事
    慷慨
    于是怅然慷慨

    恨晨光之熹微
    情话
    悦亲戚之情话

    巧用
    动词
    “恨”表现了急切盼归的心情;“奔”字则生动地写出自己看见家门时的欢欣雀跃之态;“携”字反映出天伦之乐的温馨美好;“引”字表现了心情的放松;“眄”、“倚”、“矫”首、遐“观”更是体现出一种闲适。

    写景
    状物
    有时直接描绘乡村生活的乐趣:驾车乘船,游山涉水,探幽寻奇,琴书消忧,其乐融融。有时借景表达归隐之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之无心,乃人之有意;鸟之倦飞,实人之疲惫。两相映衬,不露痕迹而意味隽永。

    直抒
    胸臆
    乐之所至,情之难禁,作者则直抒胸臆:“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些语句,或反问,或感叹,由作者口中直接吟出,是心声的自然流露。

    相关学案

    必修二6 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二6 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雨霖铃(寒蝉凄切)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雨霖铃(寒蝉凄切)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展示内容,合作探究,达标反馈,学后小结,预习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