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教学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次课程针对课标中海水运动这一部分。本次选取的部分课标涉及一种教学方法、一个概念和一个原理。教学方法即运用图表,一个概念即海水运动,一个原理即海水运动的形成。其中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可以熟练的读取图表等量化数据。而行为动词是“说明”,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节课之后,可以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来看,本条课标能力要求较为适中,教学效果须达到学生可以根据图表等资料,综合分析数据,说明现象原理。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为水循环,第二节为海水的性质,第一节和第二节对第三章的知识有铺垫作用。第三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海浪、潮汐和洋流。本次课程选取洋流这一小节。海洋是水圈的主体,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有着重要意义。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暖流与寒流,按照成因又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但是教材中并未体现风海流、密度流及补偿流等洋流的形成方面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次课程中需要有对洋流成因内容的补充,以弥补教材的缺失。
三、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
本次课程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情况来看,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知识面较窄。初中只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知识停留在浅层认知阶段。
(2)能力水平
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已有所加强。
(3)需求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更加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更渴望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而更多的需求对于知识与方法的实践与应用。因此在课堂设计中应当加强对知识应用能力训练的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所需求的实践力。
四、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叙述,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本次课程设计从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实验探究以及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两大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1、可以描述洋流的概念,并能说出洋流按成因分类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能够根据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洋流的成因,区分成因不同的三种洋流。
六、教学重、难点
洋流的概念、成因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法、实验法、讨论法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堂课整体思路是层层递进的:先认识洋流;再探究其成因,符合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其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思路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但是,由于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所以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图文材料、音视频、实验教具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本次课仍需改进的地方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操作实验、去绘制示意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识图与绘图对学生来说是更高要求的体现。在本次课中,老师的引导起了作用,但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太多,下一步,需充分的相信学生,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他们自己去尽情的展示,尽量使老师只是起到点播、带领总结的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所需时间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小鸭舰队”并提出问题。
1、是什么动力使得这些玩具鸭从太平洋飘到英国海岸的?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视频动态呈现导入,增加趣味性。以小黄鸭漂流引入洋流,设下疑问,引发思考,激发思维。
2分钟
承转过渡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探究海水的方向
学生听讲
引入下一环节
5秒
概念教学
图片展示海水的三种运动形式。并着重介绍洋流。
引出洋流的概念定义。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海水运动相关概念。
引入洋流的概念,为后期实验做好知识铺垫。
1分55秒
实验一:风海流
①准备实验道具 :水缸、食用油、吸管。
②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完成实验。
③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在水缸中滴入食用油,用吸管沿着一个方向吹拂水面,观察查油滴的运动方向。
④提出问题:油滴是怎样运动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运动的?
上讲台的学生协助老师做实验,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余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思考油滴为什么这样运动。
由于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种成因的洋流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并不能接触到。因此实验的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三种洋流的成因。
3分钟
承转过渡
展示二战时期直布罗陀海峡潜艇通过的案例并提出问题:潜艇是怎样在熄火的情况下通过海峡的?
学生观察案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0秒
实验二:密度流
①准备实验工具:水缸、隔板、有色浓盐水、无色淡盐水。
②讲述实验操作步骤:用隔板将水缸内部隔开,分别在两侧倒入无色淡盐水和有色浓盐水,将隔板取出,观察水流的运动以及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③请三名学生协助实验进行。
讲台上的学生协助老师进行实验。其余学生 观察实验中的水流运动情况,总结规律,并思考原因。
3分钟
承转过渡
提出问题:是推断,曼德海峡的海水流向
强化上一个实验的结论。
30秒
实验三:补偿流
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补偿流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茶叶运动的规律,并分析原因。
3分钟
课堂小结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洋流的示意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听讲
总结回顾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
1分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潮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水的运动及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