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 水循环 (3) (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502/0-1736048985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 水循环 (3) (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502/0-17360489850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 水循环 (3) (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502/0-17360489850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材料信息,案例分析过程,分析过程,分析思路,综合分析,典型案例 1,典型案例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教学设计
本章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说明水循环的过程,阐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时最重要的地理过程之一,教材通过讲述水体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水循环过程各个环节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在其中渗透“人地协调观”的思想。
1.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1.7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水平 1、2)
(1)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
(3)区域认知
(4)地理实践力
(一)教学重点
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体会水量平衡的思想。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仪式,认同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调观
(二)教学难点
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水量平衡
多媒体课件
第 3 课时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调观
(一)水循环案例——宁夏砂田
背景: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的土壤表面铺设厚 10-15 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小视频】宁夏砂田瓜种植
【材料信息】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的土壤表面铺设厚 10-15 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图 5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 6 四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含水量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比较 4 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案例分析过程】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分析过程】
区域背景:宁夏中部气候干旱—农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土壤水分不足
【分析思路】
砂石孔隙度大、地表粗糙——利于雨水(地表径流)下渗;
图 7 砂层覆盖景观图答案:(1)砂石可增加下渗量。
(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分析思路】
图像数据:砂田比裸田蒸发量小,随月份出现不同
砂石覆盖层位于土壤上方(类似于树皮、秸秆等覆盖层)——减少蒸发砂石覆盖层粗糙度大——减少风速——减少蒸发
答案:(2)砂田蒸发量小,裸田蒸发量大;沙石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读图,比较 4 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分析思路】
图像数据:砂田比裸田土壤含水量大,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结合上两题的结论:砂田的下渗强,蒸发弱——地表径流弱,地下径流增强——蓄水保墒
答案:(3)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主要影响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减少蒸发、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
【综合分析】砂田种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图 8 砂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过程图
组织答案:(1)砂石可增加下渗量。(2)砂田蒸发量小,裸田蒸发量大;沙石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主要影响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减少蒸发、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典型案例 1】城市化前后,水循环各环节水量的变化
城市化后较城市化前的水循环中各环节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
蒸发减少;原因:建筑物和硬化道路增加,扩大了不透水面积,提供蒸发的裸露湖、含水区面积大量减少。下渗减少;地面径流增加;
【典型案例 2】海绵城市
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
洪水时:迅速排水;下雨时:吸水;平时:蓄水、净水;干旱时:释水。
(三)课堂小结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通过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硬化地面等人类活动方式影响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
(四)课时作业
1、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 a 增加B. b 增加C. c 减少D. d 不变
【答案】B
下图为我国农村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
减少洪水威胁 B. 缓解水资源紧缺
C. 改善生态环境 D. 减少风沙危害
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
华南地区 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西北地区
【答案】BC
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 4~5 题。
4.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 蒸发、下渗B.下渗、入海
C.蒸腾、蒸发D.蒸发、入海
5.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 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4.D5.A
素养
水平
人地协调观
水平 1
能够结合简单、熟悉的水循环过程原理和现象,认识人类活动要在符合一定的水循环规律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水循环过程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水平 2
能够结合给定的简单水循环过程事象,理解人类影响水循环过程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水循环过程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素养
水平
综合思维
水平 1
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水循环过程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水平 2
能够对给定的简单水循环过程,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
性解释。
素养
水平
区域认知
水平 1
能够根据提示,将简单、熟悉的水循环过程置于特定区城中加以认识;能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水平 2
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简单水循环过程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
素养
水平
地理实践力
水平 1
通过对简单、熟悉的水循环过程现象,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寻找方法。
水平 2
对给定的简单水循环过程,能够进行细微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与他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径流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型案例,水体的更新周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手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